Ⅰ 建造师挂靠纠纷,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挂靠单位把证书转注到另外一个单位。
这种情况,可以拿资格证书到建委要求注销注册证书,因为已从单位离职。
Ⅱ 挂靠是甚么违法吗
Ⅲ 现在挂靠资质犯法吗有什么办法吗
资质挂靠是犯法的,国家明令禁止!必须有资质,没有其他的办法。
资质标准:
企业资产:净资产200万元以上。
企业主要人员:
(1)注册建造师不少于3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工程序列中级以上职称或建筑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或注册建筑师或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 ;职称人员不少于5人 。
(3)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木工、砌筑工、镶贴工、油漆工 、石作业工、 水电工等专业技术工人不少于15人。
(5)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主持完成业绩不少于2项。
(3)证书挂靠纠纷扩展阅读:
挂靠资质危害
(一)挂靠经营的产生主要原因:
1、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被挂靠者掌握特殊商品的经营权,只有挂靠才能经营,如药品、农药等。
2、被挂靠者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如民政福利企业、招商引资、改制企业等。
3、被挂靠者收取了“管理费”、“承包费”,双方有利可图。
(二)企业挂靠经营存在着很大的负面作用,反映在:
1、扰乱了国家的登记注册秩序。挂靠企业的经济性质不清。经济责任不清,法律关系不清,挂靠者、被挂靠者、消费者之间发生经济纠纷难于解决,法律关系难于明确。特别是在商场的出租柜台经营的挂靠者没有营业执照,长期无照经营。
2、扰乱了国家的税收征管秩序。税收征管的对象应是挂靠者,可通常由被挂靠者在收取挂靠者包干的“管理费”或“承包费”中支付,税收征管的对象就成了被挂靠者,导致了被挂靠者侵吞了国家的税收。
Ⅳ 关于北京建造师挂靠纠纷的问题
这位兄弟或其很大嘛,先消消气。
1。其实目前的处罚力度很小,一般先是警告。或者注销(但是没有作废,还可以注册)。
2。建设局执业资格注册中心或者建筑管理处。
3。会两败俱伤,但对于你来说,是皮外伤,对于公司来说,是大伤。你可以放狠话给他们。告诉他们大不了鱼死网破。如果他们没有后台,处罚力度还是蛮大的。够他们另外请很多建造师了。他们不划算。
Ⅳ 一级建造师挂靠协议纠纷问题!
本身挂靠就不在法律的管辖范围内,既不受法律的管辖也不享有法版律的保护。
你与需要证书权的单位签的合同时为了确保--能注册则付款,未能注册则退款--的问题。
其实,两者都是凭着诚信的态度合作,既然是合作(就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社保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就无法使自己意愿的合作)
社保问题,如果你不能把原来单位的社保转到要合作的单位,是无法给你继续叫社保的。关于这个社保问题是应该在签订合同之前都应谈妥的,签订合同再谈,是不是很不妥呢?!!
Ⅵ “挂靠”行为如何认定 法律后果是什么
认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时并没有直接将该行为定义为“挂靠”,而是表述为“借用”,即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从事施工,“挂靠”与“借用”实际上系同一概念。
法律文件:
《建筑法》已对挂靠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建筑法》明确禁止挂靠行为,该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明确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6)证书挂靠纠纷扩展阅读:
在现实中,挂靠和转包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实际上很难界定,很多挂靠都是以转包或分包的形式出现的。当前国内很多施工企业采取挂靠方式承接工程时,一般都会在投标前事先和挂靠方签订一份内部协议,约定挂靠方和被挂靠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的各自分工,一旦工程中标,则挂靠方和被挂靠企业再签订一个正式的转包合同(或名为分包合同)。
当然,这些协议都不会对外透露,一切都蒙在鼓里的业主方很难知悉,往往是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后,业主方才发现其中的玄机,只能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通过庭审进一步查清相关事实。因此,选择总承包合同有效或无效的决定权实际上在被挂靠企业,而非业主方。
参考资料:挂靠_网络
Ⅶ 二级建造师挂靠纠纷
鉴于你的情况我建议你先走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不能解决问题,再向单位所属法院提交诉讼,前提是你和单位解聘劳动合同,有之前的劳动合同关系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