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中国科技一流成果太少阅读答案

中国科技一流成果太少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1-08-10 02:54:38

㈠ 中国科技领域有什么突出成就

马大猷,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两年完成博士论文的人,40年代27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55年40岁最年轻的学部委员之一,第一个声学试验室、水声实验室、高声强实验室的创建人,人民大会堂的音质设计者在八月19日科学时报上说:“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只是在落后国家中较强,研究工作水平不断下降,国际科学前沿够不上,新高技术主要靠引进,这使我国科技人员愧对国际同行,愧对国外华人科学家。我着急呀想给大家提个醒”。自然杂志对93-01年3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论文统计,按照论文引用排序,中国名列19位,我国论文占全世界论文的比例也就为2%多一点。美国或者欧盟一个人发表的论文大约等于中国5个人,日 本相当于中国三个, 中国科技 人员产出太少,质量更是相差悬殊。全世界科学论文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有4000人,中国只有13人,其中香港11人,内地只有2人,现代科学前沿几乎不见中国科学家。马院士说中国新技术产品较为发达,但是核心技术与研究很少是中国人的贡献。我国缺少第一流科学大师和科学领袖人物,还谈什么诺贝尔奖。同样的教育国内的科学家到了国外就和国内不同,取得了不少成绩,原因是环境改变了,科研体制不同了。一个自费留学美国的的中国科学家29郭申元岁离开了人间,去世前五年间在《细胞学》《生物化学学报》《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五篇极具震撼力的生命科学前沿成果论文,29岁死于癌症,克林顿给它的父母发来慰问信,苏步青、周光召、谈家桢等先生为其题词。美国准备捐献给复旦大学一尊塑像以示纪念。郭申元的父母认为放在学校不可能,放在系里海是可以的,结果系里一位干部一口回绝说,它不是公派出国的自费出取得,它的研究成果是在美国实验室作出来的。其父母想将骨灰放在陵园,管理人员问是哪一级干部,听说是科学家说不是干部,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不配放在这里。著名学者王元化说:当今中国门阀等级制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比利时上最为严重的魏晋时期还严重,这样下去,何来民主何来自由,社会如何进步,人格如何尊重。 来

满意请采纳

㈡ 什么中国古代技术发达,但是近代少有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其实中国的五行八挂和奇门遁甲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之一,只不过这门科学太难学了,像诸葛亮的借东风,就是靠这门科学的算法算出来的。

㈢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什么那么差成果为什么那么少诺贝尔科学奖只有一个

中国本来起步就晚了,我们属于比较保守的一个民族。给你讲个简单的故事,曹冲称象和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其实是一个原理,但是中国就把他看作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动的脑筋只给予了称赞,而国外就通过现象然后更深入的思考把他变成了一个理论。国内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很多都还在逆向开发,我们有自己的长处但是你想来个震惊世界的新发现尤其是学术方面的还是任重道远。

㈣ 中国科技知识选择题

一天文学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名著简介

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

中国古代在天体测量方面的成就

浑仪和简仪——中国古代测天仪器的成就

中国古代的历法成就

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

二数学

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简介

十进位值制、筹算和珠算

出入相补原理

割圆术和圆周率

刘徽割圆术

中国剩余定理

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天元术

内插法和垛积术

中国古代的无穷小分割思想

三物理学

中国古代的力学知识

中国古代的声学知识

指南针和中国古代的磁学知识

中国古代光学成就

四化学和化工

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

火药和火药武器

驰名世界的中国瓷器

中国古代的油漆技术和漆器

古代炼丹术中的化学成就

五地学

中国古代对天气现象的观测和理论

中国古代的物候历和物候知识

中国古代的旅行考察事业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水文知识

马王堆出土的地图和裴秀制图六体

中国古代的矿物学和采矿技术

中国古代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中国古代的地震测报和防震抗震

六生物学

中国现存的几部古代动植物志

中国古代的动植物分类

中国古代关于遗传育种的研究

中国古代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

七农学

中国古代几部重要农书

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技术的优良传统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艺技术



中国古代养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中国古代畜牧兽医方面的成就

八医药学

从两部古典的中医名著看中国医学的早期成就

中药学的突出成就

中国医学独特的针灸疗法

中国古代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脉诊

中国古代的外科学成就

免疫法的先驱

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九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外传

十纺织

中国古代的纺车和织机

中国古代的丝绸和丝织技术

中国古代的葛、麻纺织

中国古代的染色技术

十一冶金铸造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成就

炼钢技术

湿法冶金的起源——胆铜法

中国古代三大铸造技术

十二机械

中国古代的农业机械

中国古代原动力的利用——人力的进一步发挥和自然力的有效利用

中国古代各种车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水运仪象台

十三建筑

雄伟的万里长城

中国古桥成就

世界历史名城——唐代的长安城

辉煌灿烂的故宫建筑

颐和园——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

中国古代高层砖石建筑——嵩岳寺塔和其他

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山西应县木塔

十四造船和航海

中国古代造船工程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航海技术上的成就

十五军事技术

中国古代的兵器成就

中国古代战车、战船和城防技术成就

十六少数民族的科技成就

蒙古族在我国古代科学上的贡献

藏族医学的成就

新疆古代少数民族在农业科学技术上的贡献

美丽精致的壮布和壮锦

彝族的火器——“葫芦飞雷”

中国近现代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工程"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它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不朽丰碑。在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中,"两弹一星"公认排在第一位。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23位元勋,对他们授以由515克纯金制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清华人自豪的发现,在这23人中有14人是清华校友,他们是:★王淦昌,"中国氢弹之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反西格玛超子的科学家,192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赵九章,"中国卫星之父",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钱三强,"中国原子能之父",中国第一个重水反应堆总设计师,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王大珩,"中国光学之父",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彭桓武,对原子弹、氢弹的理论研究做出重大贡献,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陈芳允,中国卫星测控技术奠基人,1938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郭永怀,也是中国单兵肩抗式导弹总设计师,1940年清华大学研究所肄业。★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1934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资格后在清华航空系学习一年。★屠守锷,"中国航天之父",1940年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王希季,长征1号运载火箭与我国首个回收式卫星总设计师,1942年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机械系毕业。★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朱光亚,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周光召,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1个国家的外籍院士,195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杨嘉墀,实践系列卫星总设计师,1941-1942年任教于以清华为主的西南联大。在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黄祖洽、唐孝威、肖伦、李冠兴和李幼平等院士也做出了重大贡献,胡仁宇和薛本澄两位清华毕业生则是我国中子弹工程的技术负责人。桥梁与交通工程交通工程是一国经济的命脉。中国近代交通工程科学的发展,清华人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各著名大桥的建设队伍中,到处活跃着清华人的身影。★茅以升,1916年考入清华学校专科,"中国桥梁之父",是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 梅旸春,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先后任武汉长江大桥副总工程师、南京长江大桥总工程师,1962年逝世于南京长江大桥第一线工地,南京长江大桥于 1968年建成。1985获国家首届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梅旸春为第一获奖人。他所培养出来的桥梁专家们,不断地在完成长江大河上一座座伟大的桥梁。★胡兢铭,1924年清华学校毕业,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总工程师。★方秦汉,1950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詹天佑大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和芜湖长江大桥三座大桥的钢梁总设计师。★张振刚,1968年清华大学动农系毕业,长江上最大的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副总指挥。★潘启敬,1950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负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电气化铁道运动系统,在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铁路电气化同"两弹一星"一起名列其中。★刘武君,1984年清华大学毕业,上海磁悬浮交通公司总工程师。重大基础科学理论突破★钮经义,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的第一完成人。★张明觉,1933年清华大学心理系毕业,世界试管婴儿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陈省身,1934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世界微分几何大师。载人航天工程神舟飞船是继两弹一星后叶中华民族创建的又一辉煌伟业,是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胜利。而在这背后的幕后英雄们,有一大批来自清华大学。★王永志,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2003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被胡锦涛主席授予载人航天工程功勋的荣誉称号。★戚发轫,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92年起主持中国载人飞船"神舟"号的研制,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顾逸东,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任、中国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栾恩杰,1968年清华大学精仪系研究生毕业。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我国探月"嫦娥"工程总指挥。★张 珩,1984年清华大学导航与自动控制专业毕业,中国载人飞船工程系统副总指挥。★孙凝生,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神舟4号飞船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刘良栋,1966年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载人航天工程飞船控制系统副总设计师,曾任东方红系列卫星、风云2号等 多颗卫星控制系统方案设计负责人。★王德臣,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首任总设计师。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慈云桂,1946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套舰用雷达和声纳总设计师、第一台百万次级集成电路计算机总设计师。★唐稚松,1950年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是中国计算机科技领域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可执行时序逻辑的计算机编程语言XYZ/E的提出人。★金怡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产超级计算机-神威3840亿次巨型机总设计师。★廖湘科,1985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国产银河麒麟(Kylin)操作系统总设计师,这是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Unix国际标准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张 钹,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国产高性能EastSun64位服务器与中文操作系统总设计师。EastSun64位服务器是国内首先在 64位高性能服务器领域全面实现国产化的服务器。它的中文操作系统是国内第一个中国人自行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版权的64位全中文操作系统。★钱天白,1968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中国互联网之父,他是中国上网第一人,第一个发电子邮件的中国人。中国顶级域名cn就是他申请注册的。他还是中国第一个在Internet注册运行的网络CANET和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的总设计师。★吴建平,1982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第二代高速互联试验网NSFCNET首席科学家,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总设计师。大型加速器大型加速器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标志,高能加速器不仅是最前沿的高能粒子物理研究的必须实验装置,也在生物、医学、化学和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上个世纪我国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陈森玉,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程主持人,负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储存环的理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工程的总体调束。★李正武,1938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中国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台高气压型质子静电加速器主要研制者之一。★黄开席,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最先进的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同步辐射装置总工程师。航空工程★陈一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中国飞豹之父"。FBC-1(飞豹)歼击轰炸机总设计师,飞豹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战斗飞机之一。★管 德,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歼8-I战斗机总设计师,歼8-II战斗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国产民用大型客机-运10飞机总体设计人。★李绪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中国地效飞行器之父",也是中国洲际战略导弹副总设计师。导弹与卫星★范本尧,1958年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中国自己的GPS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也是东方红3号卫星总设计师。★梁守盘,1937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的飞鱼导弹-C801/C803超音速固体系列反舰导弹总设计师。★林华宝,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中国返回式卫星首席科学家,也是中国第一个卫星回收系统总设计师。★朱毅麟,1959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实践2号"一箭三星卫星系统总工程师。★何文治,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上游1号舰对舰导弹总设计师,上游1号是中国第一代舰对舰导弹。水利工程★魏廷琤,1950年清华大学毕业,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丹江口水利枢纽设计负责人,三峡工程设计领导小组组长。★张超然,1965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三峡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二滩水电站总设计师。★林秀山,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黄河小浪底工程总设计师。★李鹗鼎,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刘家峡水电工程总工程师,还主持狮子滩、盐锅峡、映秀湾、猫跳河等大型水电站的建设。★罗绍基,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总设计师。★张津生,1953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龙羊峡水电站总工程师。著名建筑★梁思成,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人民英雄纪念碑总设计师、我国国徽设计人。★吕彦直,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南京中山陵总设计师、广州中山纪念堂总设计师。★江欢成,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总设计师。★马国馨,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2008年奥运场馆工程总设计师、第11届亚运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总设计师。★曹孝振,1955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北京音乐厅总设计师。反应堆工程与核电站★连培生,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机械系。中国第一座核试验堆总工程师。★石益州,1953年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秦山核电站总工程师。★皇甫岷,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秦山核电站二期设计和技术总负责人。★王大中,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世界上第一座5兆壳式核供热堆总设计师、10兆瓦高温汽冷核反应堆总设计师。★胡大璞,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核反应堆临界装置-零功率核反应堆设计负责人。雷达与通信工程★张履谦,1951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制导雷达总设计师。★茅于海,1955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自适应和数字捷变雷达系统发明人,该雷达使我军装备跨入世界先进水平,并荣获雷达工程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陆建勋,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中国核潜艇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吴佑寿,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中国第一套8路PCM电话终端机总设计师。★林为干,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中国微波之父"。★孙 玉,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中国全军战略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全军ISDN试验网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代程控交换技术攻关总师和中国国家安全通信网总体设计师。 机械与车辆工程★林宗棠,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中国第一座万吨水压机副总设计师、中国第一台5万吨模锻水压机总设计师。★杨建中,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中国第一代大红旗轿车总设计师。★孟少农,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东风系列卡车研制总工程师。★郑维敏,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总设计师。--————————————————————————————————————其中,1952年之后入学的有:桥梁与交通工程交通工程是一国经济的命脉。中国近代交通工程科学的发展,清华人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各著名大桥的建设队伍中,到处活跃着清华人的身影。★张振刚,1968年清华大学动农系毕业,长江上最大的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副总指挥。★刘武君,1984年清华大学毕业,上海磁悬浮交通公司总工程师。载人航天工程神舟飞船是继两弹一星后叶中华民族创建的又一辉煌伟业,是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胜利。而在这背后的幕后英雄们,有一大批来自清华大学。★顾逸东,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任、中国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栾恩杰,1968年清华大学精仪系研究生毕业。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我国探月"嫦娥"工程总指挥。★张 珩,1984年清华大学导航与自动控制专业毕业,中国载人飞船工程系统副总指挥。★孙凝生,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神舟4号飞船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刘良栋,1966年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载人航天工程飞船控制系统副总设计师,曾任东方红系列卫星、风云2号等 多颗卫星控制系统方案设计负责人。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廖湘科,1985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国产银河麒麟(Kylin)操作系统总设计师,这是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Unix国际标准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张 钹,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国产高性能EastSun64位服务器与中文操作系统总设计师。EastSun64位服务器是国内首先在 64位高性能服务器领域全面实现国产化的服务器。它的中文操作系统是国内第一个中国人自行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版权的64位全中文操作系统。★钱天白,1968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中国互联网之父,他是中国上网第一人,第一个发电子邮件的中国人。中国顶级域名cn就是他申请注册的。他还是中国第一个在Internet注册运行的网络CANET和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的总设计师。★吴建平,1982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第二代高速互联试验网NSFCNET首席科学家,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总设计师。大型加速器大型加速器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标志,高能加速器不仅是最前沿的高能粒子物理研究的必须实验装置,也在生物、医学、化学和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上个世纪我国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陈森玉,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程主持人,负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储存环的理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工程的总体调束。★黄开席,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最先进的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同步辐射装置总工程师。导弹与卫星★范本尧,1958年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中国自己的GPS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也是东方红3号卫星总设计师。★朱毅麟,1959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实践2号"一箭三星卫星系统总工程师。水利工程★张超然,1965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三峡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二滩水电站总设计师。★林秀山,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黄河小浪底工程总设计师。著名建筑★江欢成,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总设计师。★马国馨,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2008年奥运场馆工程总设计师、第11届亚运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总设计师。反应堆工程与核电站★皇甫岷,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秦山核电站二期设计和技术总负责人。★王大中,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世界上第一座5兆壳式核供热堆总设计师、10兆瓦高温汽冷核反应堆总设计师。雷达与通信工程★孙 玉,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中国全军战略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全军ISDN试验网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代程控交换技术攻关总师和中国国家安全通信网总体设计师。

㈤ 科技成果评价中科技局限性 怎么写

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对于科技成果的分类具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根据《科技进步法》的有关规定,将科技成果分为技术开发型应用技术成果。社会公益型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类。但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依然存在许多局限性:

1、科技成果评价以单一的“同行评议”为主国外对于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较为全面多样,采用数据模型精确估计。

整个行业呈活跃态势,与之相比,我国科技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以单一的“同行评议”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因此形成了熟人评议、内部评议,导致科技成果的认可度不高。评价指标单一, 以科技水平、科技价值、成果效益为主要评价指标,未将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分类设计、行业区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向科技强国的发展。

2、科技成果评价过程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目前在科技成果监督机制方面依然存在问题,过度相信专家、注重专家的光环。在实行监督机制时,选择权威专家对评事小组的结果进行监督评价.专家监督评审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

但专家之间存在强弱现象,相对弱势者必然会依附更权威者的观点,且评事小组在进行成果评价时,必然会考虑相关主体利益的分配,更关注的是利益主体关系的平衡,因此科技成果评价监督机制存在形式化问题,没有很好的发挥其监督作用。

3、过度追求SCI论文的数量,忽视研究的真正价值

目前用SCI论文评价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已成为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遍的做法,形成了中国独有的"sCr"现象。将SCI论文作为考评科研人员业绩或科研成果水平高低的标准体现了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中管理者的价值取向。正是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经过近年的努力,中国SCI论文的排名从1991年的世界第15名跃升至2006年的世界第4名,但就SCI十年来的引文来看,中国排名世界第18位。

中国SCI论文和引文在世界排名中的鲜明反差说明,仅仅是论文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为中国科学创造真正的价值。中国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更多原始性、创新性的工作。如何引导中国的科学家进入真正的科学探索轨道,而不是片面追求SCI论文的数量,这是中国科技成果评价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科技成果评价重立项轻结果

我国各大高校目前对于教师的考核占比最大的即为核心期刊的数量,却很少关注成果背后研究的真正价值,拿到项目经费匆匆结题,重立项轻结果,只要发表论文完成要求即可。经过调查发现我国每年申请的科技成果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真正能应用于实践的科技成果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于科研成果往往只注重表象收评价。

这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还不完善,评价重眼前,轻长远,过度重视论文的数量、专利的申请.没有真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导致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时存在饶幸心理,重视眼前的利益,没有持绩对研究结果进行后续追踪与绩效评估。

㈥ 为何说中国科技成果“井喷"

据报道,近来“厉害了我的国!”这一网络流行语接连刷屏。对于中国近期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出现“井喷”态势,国人用这一流行语表达欣喜振奋之情。

评论还指出在树立“科技自信”的同时,我们也要拒绝盲目自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发展新态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他人手中,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亟待提高,某些不合理的科技体制机制仍然制约着创新活力的释放,许多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仍然需要增强……补足短板,敢碰重大科技命题,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科研领域重要命题。

网友也是纷纷表示赞同:原本遥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海底,已被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化为咫尺。但中国人的梦想不会止步于此,而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我的国,一定会更厉害!

㈦ 中国最近的科技发展成就有哪些

中国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较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超级计算机。在大数据广为应用之下,超级计算机越来越受重视,而且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这使得超级计算机成为“国家科技体现的标配”,毕竟国家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而实现这个标准的物质基础,就是超级计算机。近些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速度极快,目前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于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形成了中美争霸的局面,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科技的崛起。

事实上,核电技术是我国未来要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出海”的主力产品之一,我个人认为他要比超级计算机更具变现力和战略性。

阅读全文

与中国科技一流成果太少阅读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