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电的应用成果

电的应用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10 01:37:49

⑴ 电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有什么哪

1、 电可以照明,通讯,供热,制冷,保证娱乐设施的运行;
2、电可以用于做饭,加热,照明,转化成机械能;
3、电可以转化成化学能如电解,电镀,电可以进行远距离自动化控制;
4、电为用电器提供电能,使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落地图像识别,提升医疗效率:医学影像是医疗行业的重要辅助科学。但是传统医学影像由医生读片,导致诊断速度缓慢,且对相关领域专业人才需求大,人才短缺是重大难题,并且人工工作繁重也会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AI图像识别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医疗影像领域存在的此类的痛点,在医学影像场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在:

病灶识别与标注需求。AI医学影响产品可以对X线、CT、核磁共振等影像进行分割、特征提取、定量和对比分析,完成病灶自动识别与标注,发现肉眼无法发现的病灶,降低诊断结果的假阴性概率。并且,AI医学影像产品可以在几秒内处理十万张以上影像,将大大提高诊断效率。
靶区勾画和自适应治疗需求。这一需求主要针对肿瘤放疗环节的影像处理,在这一环节,AI医学影像产品可以帮助放疗科医生对200 到450张CT片进行自动勾画,将时间缩短到30分钟一套,并且在患者放疗中不断识别病灶位置变化以达到自适应放疗,减少射线对病人的伤害。
AI图像识别解决影像三维重建需求。AI可以基于灰度统计量的配准算法和基于特征点的配准算法, 解决断层图像配准问题,从而节约配准时间、提高效率。

此外,AI技术还可融入远程问诊,解决就医需求。基于医疗行业语料及医疗专业词汇,AI+云平台可以让医生可以在多种场景下通过语音输入病历,减少病历录入的时间。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分词、句法解析、信息抽取、词性标注、指代消解、词义消歧等。在线问诊的过程中,当用户在线上问诊平台输入症状,AI系统将识别用户输入的文本,并完成分词、词性标注、句法解析、信息抽取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在知识库中进行检索,把类似信息推给用户,完成精准的信息匹配。

以上,AI技术在医疗行业的这些应用无疑能够缓解我国紧张的医疗资源及地域分布差异。

二、AI+政务

1.健康码,成为国民智能出行凭证。疫情期间,为了更好的对疫情进行防控,也为了服务疫情期间的出行复工,腾讯、阿里先后推出“健康码”,民众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就可以申请涵盖自身健康信息的二维码,获得电子出行凭证,方便民众在新冠疫情期间出行。

2.政务联络机器。腾讯推出的AI产品“政务联络机器人”,可以与辖区居民联络,进行人机对话,完成相关政务信息的传递工作,对居民的需求和帮助进行解答,智能机器人还能自动生成疫情统计报告,展示通知,排查结果,在节约人力成本,避免信息采集人员与居民交叉传染的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防控疫情效率。

三、AI+服务业

1.智能客服助力产业服务智能化。自然语言处理通过实现人机间自然语言通信,致力于让机器在不断学习中模仿人的思考,能明白人类语言表达的内容,并根据所理解的问题进行回答。在服务业中,自然语言处理往往是对话机器人的主体技术,使机器人能以对话方式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打通人工坐席和工单系统,广泛用于客户服务场景,企业不仅可以大范围降低人工成本,还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效率。

比如腾讯云所研发的智能客服系列产品基于最前沿的自然语义处理、深度学习算法以及语音识别/合成等技术,为企业级客户提供的一整套智能客服机器人产品,包括智能机器人(文本客服、智能IVR等)以及智能质检、培训等。企业外部客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网页、APP、H5、电话、实体机器人等渠道进行咨询,场景上具备广泛应用。其中,微众银行的智能客服平台服务用户达到百万级别,让微粒贷能够7*24小时低成本服务用户,在用户高速增长的同时依旧保持用户体验,在效率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

2.语音助手帮助提升服务质量。基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声纹识别等技术,AI语音助手可以理解并执行用户的语音意图,通过语音交互获取娱乐类内容,控制智能设备,广泛应用于大屏操控,驾驶,家庭娱乐,景区旅游场景。比如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智能蓝牙音箱小爱同学、网络地图智能导航语音、腾讯云的小微AI助手等等使用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声纹识别等技术。

3.虚拟人服务。虚拟人是指具备虚拟形象的多摸态交互,是文字、语音、对话AI技术融合的综合体,在传统交互基础上提供更强互动性和表现力,适合企业服务、旅游、教育等垂直行业的“窗口服务场景”,如:虚拟客服、虚拟导游、AI助教等。比如腾讯虚拟人为全国首个省级文旅IP形象“云南云”进行虚拟人能力赋能,设计了“云南云”与景区导览、直播、线上虚拟助理、线下机器人客服相结合的应用场景,将“云南云”可爱有趣的设计理念通过动作、声音、语言,融入到游云南为游客提供的主要服务场景中,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节省了客户服务成本、提升了云南云IP的实际服务价值。

⑵ 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有何意义

首先声明下,电不是发明的,是发现的,1786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回发现,放在答两块不同金属之间的蛙腿会发生痉挛现象,他认为这是一种生物电现象,1791年伏特得知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作了一系列实验。1793年伏特发表一篇论文,总结了自己的实验。后来,伏特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两片不同金属不用动物体也可以有电产生,并据此发明了电池,伏特高兴得称它为人造发电器。伏特电池的发明,使得科学家可以用比较大的持续电流来进行各种电学研究,促使电学研究有了一个巨大的进展。

1839年英国法官William Grove在一项业余的实验中发现了神奇的燃料电池。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强力发电机,并用于机车上,电真正进入人类社会生产,为人类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⑶ 电的应用

医学物理学可归纳为物理学应用的一个支脉,它是将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医学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换句话说,医学物理学系结合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专业,应用于医学上,尤其是在放射医学或激光医学。因此,医学物理学也可与医学电子学(医学器材的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工程原理应用于生物与医学),及保健物理学(分析、控制辐射伤害)等学科合作,共同促进医学与生物科技的进步。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医学教育水平,促进了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手段的改进和更新进程。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人体器官或系统的机能以及正常或异样过程的物理解释;2、人体组织的物理性质以及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3、人体内生物电、磁、声、光、热、力等物理现象的认识;4、物理仪器(显微镜、摄谱仪、X线机、CT、同位素和核磁共振仪等)和物理测量技术的医学应用。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它形成于本世纪五十年代,1974年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成立,1986年医学物理分会以中国医学物理学会的名义加入国际医学物理组织。
随着近代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入,医学的各分支学科已愈来愈多地把他们的理论建立在精确的物理科学基础上,物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透视对医学的巨大贡献是大家早已热悉的。光导纤维做成的各种内窥镜已淘汰了各种刚性导管内镜,计算机和X射线断层扫描术(X-CT)、超声波扫描仪(B超)和核磁共振断层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等的制成和应用,不仅大大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创伤,提高了诊断的准确度,而且直接促进了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临床诊断技术发生质的飞跃。物理学的每一新的发现或是技术发展到每一个新的阶段,都为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提供更先进,更方便和更精密的仪器和方法。可以说,在现代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单位中都离不开物理学方法和设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物理学和医学的关系必将越来越密切。物理学不仅为医学中病因、病理的研究和预防提供了现代化的实验手段,而且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先进的器械设备。可以说,没有物理学的支持,就没有现代医学的今天。
1、光学对医学的影响
激光在医学上已广为应用,它是利用了激光在活体组织传播过程中会产生热效应、光化效应、光击穿和冲击波作用。紫外激光已用于人类染色体的微切割,这有助于探索疾病的分子基础。在诊断方面,随着各项激光光谱技术在医学领域运用研究的广泛开展,比如生物组织自体荧光、药物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在癌肿诊断及白内障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发展之中。激光光学层析(断层)造影(OT)技术正在兴起,它是替代X-CT的新兴的医疗诊断技术。在治疗方面,激光手术已成为常用的实用技术,人们可选用不同波长的激光以达到高效、小损伤的目的。激光已用于心血管斑块切除、眼角膜消融整形、结石粉碎、眼科光穿孔、子宫肌瘤、皮肤痣瘤、激光美容和光动力学治癌(PDT)等方面。在诊断中使用的内窥镜如胃镜、直肠镜、支气管镜等,都是根据光在纤维表面多次发生全反射的原理制成的。医用无影灯、反光镜等也是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可直接在空气、液体等自然条件下研究生物标本等样品,分辨率高达20nm以上,已用于研究单个分子,有望在医学领域获得重要应用。利用椭圆偏振光可以鉴定传染病毒和分析细胞表面膜。全息显微术在医学上应用也很广泛。放射性对医学的影响
射线在医学领域应用极广,这是基于人体组织经射线照射后会产生某些生理效应。射线可通过反应堆、加速器或放射性核素获得。在病因、病理研究方面,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使现代医学能从分子水平动态地研究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使医学研究中的难题不断被攻破。例如弄清了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现在放射性示踪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强大武器。放射性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已很普及,例如X光机和医用CT。1895年伦琴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时发现X射线。X射线发现后仅3个月就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 X射线透视是根据不同组织或脏器对X射线的衰减本领不同,强度均匀的X射线透过身体不同部位后的强度不同,透过人体的X射线投射到照相底片上,显像后就可以观察到各处明暗不同的像。X射线透视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骨折的程度、肺结核病灶、体内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脏器形状以及断定体内异物的位置等。X射线透视机已成为医院的基本设备之。
1972年英国EMI公司的电子工程师洪斯菲尔得(G.H.Hounsfield)在美国物理学家柯马克(A.M.Comack)1963年发表的数据重建图像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发明了X-CT,使医学影像技术发生重大变革。现在X-CT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举世公认的重大科技成就。柯马克和洪斯菲尔得两人也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X-CT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某层面进行逐行扫描,探测器测量和记录透过人体后的射线强度值,将这些强度值转换为数码信号,送进计算机进行处理,经过排列重建。在显示器上就能显示出该层面的“切片”图。使用X-CT装置,医生可以在显示器上看到各种脏器、骨骼形状和位置的“切片”,病变的部位、形状和性质在图像上清晰可见,大大提高了诊断的精度。
X-CT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器官的各种断面,避免产生影像的重叠。X-CT具有相当高的密度分辨率和一定的空间分辨率,对脑瘤的确诊率可达95%。对腹部、胸部等处的肝、胰、肾等软组织器官是否病变有特殊功用,对于已有病变肿瘤的大小和范围显示也很清楚,在一定程度上X-CT还可以区分肿瘤的性质。目前,医用X-CT已成为临床医学诊断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先进的核医学技术,它的分辨率高,用生理性核素示踪,是目前唯一的活体分子生物学显示技术,PET可以从生命本原——基因水平作出疾病的早期珍断。PET不仅可生产放射性核素,还可用于肿瘤学、神经病学和心病学的研究,它可为病变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
放射性在临床中主要用于癌肿治疗,针对对常规外科手术来说困难的疾病和部位(如脑瘤)而设计的粒子手术刀已得到了推广,其中常用的有X光刀和γ光刀。快中子、负π介子和重离子治癌也在进行,它们对某些抗拒γ射线的肿瘤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价格高昂,世界上已有许多实验室在临床使用。其次,粒子手术刀对许多功能性疾病如脑血管病、三叉神经病、麻痹、恶痛、癫痫等也有很好的疗效。另外,利用放射性可对医疗用品、器械进行辐射消毒,具有杀菌彻底、操作简单等优点。
3、电磁学对医学的影响
磁共振断层成像是—种多参数、多核种的成像技术。目前主要是氢核( H)密度弛豫时间T 、T 的成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向处于磁场中的人体照射,人体中各种不同组织的氢核在电磁波作用下,会发生核磁共振,吸收电磁波的能量,随后又发射电磁波,MRI系统探测到这些来自人体中的氢核发射出来电磁波信号之后,经计算机处理和图像重建,得到人体的断层图像.由于氢核吸收和发射电磁波时,受周围化学环境的影响,所以由磁共振信号得到的人体断层图像,不仅可以反映形态学的信息,还可以从图像中得到与病理有关的信息。经过比较和判断就可以知道成像部分人体组织是否正常。因此MRI被认为是一种研究活体组织、诊断早期病变的医学影像技术。
MRI与X- CT和B超比较,X- CT及B超只能显示切面的密度分布图像,而MRI图像可以显小切面的某一原子核同位素的浓度分布或某一参量(如弛豫时间)分布。因此MRI要比X- CT和B超获得更多的人体内部信息,尤其是对于脑部病变和早期肿瘤病变的诊断,MRI更具有优越性。
由于人体内存在电磁场,可为医学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检测依据。故脑电图、心电图早已用于脑部疾病、心脏疾病的诊断,与之相对应的脑磁图、心磁图在医学诊断上更为准确有效,但由于技术和价格等原因在临床诊断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对肺磁图的认识则较晚,它对肺部疾病(如尘肺病等)的诊断比X射线更为有效。目前,有些发达同家已把它作为肺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由于原有X射线造影剂(钡餐)效果不够理想,人们研制了磁性X射线造影剂,现在已用于临床诊断。这是一种具有磁性的流动液体,对X射线具有较好吸收率,通过改变外部磁场,它几乎可到达身体内的任何待查部位,而且不会在体内凝固。
电子显微镜在医学中应用广泛,可用来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分辨的精细结构。如生物中的病毒、蛋白质分子结构等。电子显微镜根据电子束照射物体井成像的原理,利用电子束通过磁透镜(基于磁聚焦原理)进行聚焦,然后通过加速电压能产生波长很短的电子波,其放大倍数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几十倍甚至几十万倍。
另一方面,在医学中利用电磁原理可改善人体内部的微循环,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如血液循环机和各种磁疗仪等;根据人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在医学上利用电磁能的热效应进行肿瘤的高温治疗和一般热疗。粒子加速器在医学中用来产生用于诊断或治疗的射线,也可用来生产注入人体内利于显像的放射性物质,它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制成的。
4、声学对医学的影响
超声在医学中用于诊断和治疗,由此形成了超声医学。超声波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相当广泛,它主要是利用超声良好指向性和与光学相似的反射、散射、衰减和多普勒效应等物理规律,利用超声发生器把超声波发射到体内,并在组织内传播。病变组织的声阻抗与正常组织有差异,用接受器把反射和散射波接受下来,经过处理显像后就可对病变进行诊断,比如A超、B超和多普勒血流仪等。
B超与X射线透视相比其结果的主要差别是:X射线透视所得出的是体内纵向投射的阴影像,而B超得出的是纵切面的结构像,在切面方向没有重叠。可以准确判断切面的情况。
为了提高某些微小病灶(例如小肝癌等)的检出水准,声学中的非线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来,非线性参量成像已成为超声诊断的—个研究热点,二次谐波成像是最新发展的方法之一。二次谐波的应用基于声学造影剂,在超声诊断时预先注入人体待查部位超声造影剂,这样可增加血流信息,有利于病灶的显示,二次谐波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已受到广泛的重视。
超声在治疗方面的应用是基于超声在人体内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一些理化效应。有超声碎石、超声升温治癌、超声外科手术刀以及超声药物透入疗法,超声可用于治疗硬皮症、血管疾患、腰腿疼、精神病等许多种疾病。临床上使用的有多种超声治疗机。另外,超声在美容中用于超声洁牙、超声减肥等。
在医学上用来进行活体观察的声学显微镜,是利用声波来获得微观物质结构的可见图像技术,它是集声学、压电、光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等成果于一体的高科技仪器。
目前,物理学在医学应用中的深度和广度正在进一步拓展,往往需要综合利用多种知识,比如能迅速缓解疼痛病状的声电疗法,就是综合利用了超声和交流电。在其他方面,液晶在医学上已用于医疗热谱图(诊断乳癌、血液疾病等)和其他显像技术中。超导等技术在医学中也有应用。
总之,物理学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对物理学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相信物理学在医学中将会获得更多的应用,并为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⑷ 电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__^*)
嘻嘻……望采纳,O(∩_∩)O谢谢。电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有用的:妈妈看电视;炎热的夏天奶奶用电风扇感觉很清凉;衣服脏了洗衣机一洗我们的衣服立刻变得干干净净;爸爸开电脑看新闻,心情不好可以听歌;晚上很黑电灯一开房间就会亮亮的;电子琴可以演奏出优美的琴声;电话让我们可以在很远的地方说话;车子载我们到四面八方;这些都是要电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电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只知道家里许多电器都在使用电,而不知道一度电到底具体能做什么。供电局的叔叔阿姨告诉我们,一度电能使25瓦的灯泡连续点亮40个小时;一度电可以使一台风扇开15个小时;一度电可以使一台电视机开10个小时;一度电可以使一台冰箱开一整天。
电还可以照明、光通讯(光能),通讯(电脉冲,电磁波),动力(动能),供热(热能),制冷(热能),电解(化学能),电镀(化学能),用电能转换成光能(照明),热能(烧水取暖),有电就有光,有电就有温暖,电可以接电脑,电视等娱乐设施,电还可以洗澡,做饭满足温饱。
1,加热;
2,照明;
3,转化成机械能;
4,转化成化学能(电解,电镀);
5,远距离自动化控制;
6,静电的复印,除尘等;
给用电器提供电能,使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⑸ 电气时代发明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电气时代主要专标志:属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3.主要表现:⑴新能源的发明和使用 ⑵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4.重大发明成果:
(1)爱迪生: :称为“发明大王”
成果: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⑶交通工具: ①汽车:1885年 卡尔•本茨-----汽油内燃机汽车
②1913年 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③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⑷电器:电烫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

⑹ 人们在电介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电介质是指能够被电极化的介质。在特定的频带内,时变电场在其内给定方向产生的传导电流密度分矢量值远小于在此方向的位移电流密度的分矢量值。在正弦条件下,各向同性的电介质满足下列关系式:式中是电导率,是电常数,是角频率,是实相对电常数。各向异性介质可能仅在某些方向是介电的。

电工中一般认为电阻率超过10欧/厘米的物质便归于电介质。电介质的带电粒子是被原子、分子的内力或分子间的力紧密束缚着,因此这些粒子的电荷为束缚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这些电荷也只能在微观范围内移动,产生极化。在静电场中,电介质内部可以存在电场,这是电介质与导体的基本区别。不导电的物质,如空气、玻璃、云母片、胶木等。

电介质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等范围广泛的物质。固态电介质包括晶态电介质和非晶态电介质两大类,后者包括玻璃、树脂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是良好的绝缘材料。凡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宏观上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因而形成宏观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电极化,能产生电极化现象的物质统称为电介质。电介质的电阻率一般都很高,被称为绝缘体。有些电介质的电阻率并不很高,不能称为绝缘体,但由于能发生极化过程,也归入电介质。

通常情形下电介质中的正、负电荷互相抵消,宏观上不表现出电性,但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产生如下3种类型的变化:
①原子核外的电子云分布 产生畸变,从而产生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称为畸变极化;
②原来正、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中心彼此分离,称为位移极化;
③具有固有电偶极矩的分子原来的取向是混乱的,宏观上电偶极矩总和等于零,在外电场作用下,各个电偶极子趋向于一致的排列,从而宏观电偶极矩不等于零,称为转向极化。

电介质应用
用于显示的液晶,在静电效应的应用和防护方面的材料,可以用于隐形技术方面的微波电介质材料,以及作为结构材料应用的电介质

电工中常用电介质有:
气体电介质有空气、氢、六氟化硫 (SF6),
液体电介质有变压器油、石油、纯水,
固体电介质有云母、瓷、橡胶、纸、聚苯乙烯。

电偶极子
电介质处于外加电场中时,会出现电偶极子。电偶极子是指相距很近但有一距离的两个符号相反而量值相等的电荷。例如将氢原子放在一个由某外电源提供的电场中,若外电场为零,常态下电荷分布是球对称的,正负电荷的平均位置重合,不形成电偶极子。若有外电场时,电场将负电荷向下拉,将正电荷向上推,正电荷与负电荷的平均位置不再重合,将形成电偶极子(见图)。电偶极子在它的周围要产生电场。其特征可用它的电偶极矩p表示,p=qd。这里q是每个电荷的电量(绝对值);d 的量值等于两电荷间距离,其方向规定由负电荷指向正电荷。
编辑本段极化
电介质中电偶极矩的矢量和不为零的现象。电介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极性电介质(常态下介质内分子的正负电荷的平均位置重合),另一类是极性电介质(常态下介质内分子的正负电荷的平均位置不重合)。在无外电场作用时,非极性电介质分子的等效电偶极矩为零;极性电介质分子由于排列杂乱无章,其等效电偶极矩的矢量和亦为零。在有外电场作用时,非极性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平均位置相对位移,极性电介质分子的电偶极矩发生转向。这样,都将出现极化现象。极化的程度,可用电极化强度P表示。P为每单位体积内的电偶极矩,即

它是矢量,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库仑/米2。根据实验,许多电介质的电极化强度P与电场强度E成正比,即


式中ε0为真空介电常数;χ为电极化率,对于各向同性电介质为一标量,对于各向异性电介质为一张量。
某些电介质中偶极分子间作用很强,无外电场时,在小体积内分子互相平行排列,形成有宏观偶极矩的电畴。这种无外电场时电畴内部分子已出现极化的现象称为自发极化。热释电材料、铁电材料均有自发极化。当然,这类有电畴结构的电介质,由于电畴之间的排列无序,故无外电场时,整体上也不显示出极化。 电位移 电场强度乘以真空介电常数并与电极化强度相加之合成矢量,即为电位移D


或表示为电介质的本构方程D=εE式中ε为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根据高斯通量定理


这表明电位移D的通量是由自由电荷qf发出的。束缚电荷虽然可能影响D的分布,但不会发出D的通量。在有些情况下使用该式更加方便,因为该式等号右端项中不包含束缚电荷。在时变电磁场中,电位移的时间变化率就是位移电流密度。电位移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库仑/米2(C/m2)。
编辑本段应用
在电工技术中,电介质主要用作为电气绝缘材料,故电介质亦称为电绝缘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一些电介质具有与极化过程有关的特殊性能。如不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电介质,在机械力的作用下能产生极化,即压电性;不具有对称中心,而具有与其他方向不同的唯一的极轴晶体存在自发极化,当温度变化能引起极化,即具有热释电性;当自发极化偶极矩能随外施电场的方向而改变,它的极化强度与外施电场的关系曲线与铁磁材料的磁化强度与磁场的关系曲线极为相似,即具有电滞曲线(铁电性)。具有压电性、热释电性、铁电性的材料分别称为压电材料、热释电材料、铁电材料。这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统称为功能材料。它是电介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机械、热、声、光、电之间的转换,在国防、探测、通信等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用途。

⑺ 电的发现,使用和历史

1、发现:1752年7月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危险的方式接引空中雷电,证实自然界电的存在。并以此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使用和历史

1832年法国人皮克西制造出世界第一台试验性发电机。

1850年英国斯旺用纸碳制成灯丝泡问世。

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出可应用的发电机。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爱迪生(和英国约塞夫·斯旺)都研究碳质灯丝电灯泡。爱迪生经千余次的试验用碳素灯丝的白炽灯泡得到了实际应用,故称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882年6月,美国纽约珍珠街电厂建立,是美国、也是世界第一个商业发电厂。同年7月26日,上海电气公司—乍浦路的一台12千瓦发电机组点亮了15盏弧光灯。

1882年塞尔维亚血统的克罗地亚人的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世界首台交流发电机,旋转磁场,已获专利。

1885年交流电之父特斯拉设计多相交流电动机和发电机。

电真正的应用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直到20世纪21世纪才真正的走入平常百姓家。

(7)电的应用成果扩展阅读:

从粒子到量子对“电”的认识

而类一直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粒子与波来描述“电”的世界,到了19世纪,量子学说的出现,使得原本构筑的粒子世界又重新受到考验。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认为一个粒子的移动速度和位置不能被同时测得;电子不再是可数的颗粒;也不是绕著固定的轨道运行。

一九二三年,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提出当微小粒子运动时,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称为“波粒二象性”,而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用数学的方法,以函数来描述电子的行为,并且用波动力学模型得到电子在空间存在的机率分布,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我们无法准确地测到它的位置,但可以测得在原子核外每一点电子出现的机率。

在波耳的氢原子模型中,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运动半径,就是在波动力学模型里,电子最大出现机率的位置。随著科学的演进,人类逐渐理解“电”的物理量所能取得的数值是不连续的,它们所反映的规律是属于统计性的。

⑻ 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好处,急需!

生活已经离不开电,日常生活以无处不在;电风扇,电饭煲,电磁炉,电吹风,电视机,电热毯,洗衣机,电脑,电话,电动车等等,作为清洁能源,是既方便快捷,又安全经济。

⑼ 用电的一种 发明历程

古代发现

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电(Electricity)在古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腊文的静电为(elektron)

近代探索

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从物质到电场

在十八世纪电的量性方面开始发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与1785年库仑(C.A.Coulomb 1736-1806)发现了静态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铜片和锡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他提供首次的连续性的电源,堪称现代电池的元祖。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电力线的概念。这是首次强调从电荷转移到电场的概念。

电场与磁场

1865年、苏格兰的马克斯威尔(J. C. Maxwell)提出电磁场理论的数学式,这理论提供了位移电流的观念,磁场的变化能产生电场,而电场的变化能产生磁场。马克斯威尔预测了电磁波辐射的传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国赫兹(H.Hertz)展示出这样的电磁波。结果马克斯威尔将电学与磁学统合成一种理论,同时亦证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马克斯威尔电磁理论的发展也针对微观方面的现象做出解释,并指出电荷的分裂性而非连续性的存在,1895年罗伦兹(H.A.Lorentz)假设这些分裂性的电荷是电子(electron),而电子的作用就依马克斯威尔电磁方程式的电磁场来决定。1897年英国汤姆生(J.J.Thomson)证实这些电子的电性是带负电性。而1898年由伟恩(W.Wien)在观察阳极射线的偏转中发现带正电粒子的存在。

从粒子到量子

而人类一直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粒子与波来描述“电”的世界。到了19世纪,量子学说的出现,使得原本构筑的粒子世界又重新受到考验。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认为一个粒子的移动速度和位置不能被同时测得;电子不再是可数的颗粒;也不是绕著固定的轨道运行。

一九二三年,德布洛伊(Louis de Broglie)提出当微小粒子运动时,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称为“质—波二重性”,而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用数学的方法,以函数来描述电子的行为,并且用波动力学模型得到电子在空间存在的机率分布,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我们无法准确地测到它的位置,但可以测得在原子核外每一点电子出现的机率。在波耳的氢原子模型中,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运动半径,就是在波动力学模型里,电子最大出现机率的位置。

随著科学的演进,人类逐渐理解“电”的物理量所能取得的数值是不连续的,它们所反映的规律是属于统计性的。

⑽ 应用成果

1)完成了西部荒漠戈壁区大型铜镍金矿勘查评价技术及综合示范项目的地电化学方法研究工作,圈定出Au异常6处、Ag异常4处、Cu异常3处,为新疆荒漠戈壁区金窝子金矿的外围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2)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虎拉林金矿区,按200m×20m测网(异常中心地段加密到20米)布置6条线(84、76、68、60、52、44)开展地电化学测量找矿评价工作。结果在测区内共圈出了三条带状分布的金异常,按照分布的平面位置,将异常从东到西分别编为D1、D2、D3号:其中D1号异常经深部工程验证见到隐伏金矿体。

3)在广西大瑶山西侧北段新造铅锌矿区进行了0.96km2的详查阶段的深部找矿研究,在已知铅锌矿体上方有清晰的地电提取异常显示,主元素Cu、Pb、Zn异常浓集中心与矿体空间赋存位置对应关系密切;在矿区外围圈定出了1个长约1.2km的Cu、Pb、Zn、Ag预测成矿带。

4)在山东招远栾家河断裂北段进行了1.02km2的详查阶段的隐伏金矿预测研究,在西区圈定出了4个相互平行的线状异常带,其展布方向与本区的断裂构造延伸方向相一致,异常强度较大,且具有元素组合特征;在东区圈定出Au异常4处、Ag异常2处、As异常4处、Sb异常2处、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3处,也均具有线状特征,为本区进一步评价断裂构造的含矿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5)在广西横县泰富金矿外围进行了0.2km2的详查阶段的找矿前景研究,圈出5个找矿有利地段,其中Ⅳ-1异常与Ⅳ-2异常经边采边探,在离地表100m深处见到了金矿体,平均品位5.4×10-6;Ⅱ-1异常经钻孔验证见工业矿化;Ⅴ-2异常经槽探工程揭露,发现金矿化体,平均品位2.063×10-6

6)在大巩山金矿主矿带西侧河滩地带的一个呈北东向展布、长1000m、宽600m的范围内,按100m×20m网度共布置了11条测线,除0线长1300m外,其余测线均为600m,总长度为7300m。开展了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金矿的预测研究工作。测量结果在测区内发现四个地电提取地电提取Au异常(Au1、Au2、Au3、Au4)。其中Au1号异常经深部工程验证见到隐伏金矿体。

7)根据湖南刘湾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按不等距的勘探网度布置了4条测线,开展找矿预测的研究,结果在测区发现了两处主要地电化学W、Pb、Mn、Co、Ni、Be等异常,以及其他的一些呈散点分布的小异常点。

8)在杜荒岭矿区外围的金沟东西测区,开展了地电化学深部找矿预测评价研究,根据以往的工作情况及化探Au异常分布的范围,在金沟西测区按100m×20m测网布置9条线,在金沟东测区按100m×20m测网布置5条线开展工作,获得了4个地电提取Au异常,编号为JWD1、JWD2、JWD3、JWD4。

9)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三元井金矿区,开展了地电化学深部找矿预测评价研究,根据以往的工作情况,在三元井金矿区按100m×20m测网布置13条线开展工作。获得了两个地电提取Au异常,编号为Au1、Au2

阅读全文

与电的应用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