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有哪些
一、中央总书记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央按照这个总布局,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二、中央总书记在大布局的各项建设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在经济建设方面,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文化建设方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社会建设方面,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社会政策要托底,创新社会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等。
中央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布局的新概括。
三、中央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实践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鲜明的党,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四、中央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成果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⑶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建立社会主义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很长时间内,中共中央一直设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先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过十几年以至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再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建国后的头三年实行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政策,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主导,注意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土地改革运动的行将结束,在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指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行为)进行打击后,中共中央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发生了改变。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编写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公布并阐述了总路线的内容。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实现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奠定了中国进步和发展的良好基础。此外,还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改造形式,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特别是对资产阶级的成功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但由于在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社会主义改造也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主要是过分追求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急于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限制以至取消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在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方面,也盲目追求集中和统一经营。这些不足,从总体上说,是与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不高,没有摆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分不开的。
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哪些成就
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 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5、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成效显著。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工程。
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成果是什么
这个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主页是什么?这个的话其实有很多种说法吧,每个人的说法可能都会有点不同。
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是什么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3、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6)中国社会主义的成果扩展阅读: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总结实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
⑺ 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
一)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道路和理论指导。 (四)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的独立,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五)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3亿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七)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新中国的国家形象逐步形成。八)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崇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