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唯物史观回答为什么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其理论逻辑是:第一,改革开放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第二,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第三,推进任何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第四,如果不抓紧消除社会上存在的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第五,“改革是要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没有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改革发展怎么来?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组成基础,而改革发展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没有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就没有可供共享的成果。
『贰』 政府采取哪些措施让人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其年度计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残工委要切实加强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级残联要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的社会职能,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加强基层组织网络建设,严格规范操作程序,落实责任,并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民政、人劳、卫生、农办、统计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这一工程的实施。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和各类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
(二)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涉及残疾人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和收入状况等诸多因素。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运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成果,核实到人,切实掌握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精心制定本地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实施方案,并逐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三)确保政策实施公开公平公正。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对照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各项标准和条件,严格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切实加强动态管理。对申请相应救助保障的残疾人,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对因家庭收入提高或通过康复使残疾等级发生变化的保障对象,应及时退出相应的救助保障或调整救助保障标准。
(四)强化绩效评估和资金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要建立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及时掌握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促进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全面落实。
(五)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创建扶残助残爱心城市”活动,以此带动和促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有效实施。在创建活动中,要按照城乡统筹、全面共享的要求,着力完善残疾人康复医疗、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扶贫脱贫、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平等参与、权益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强残疾人福利机构和设施建设,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力争到2012年,全市60%的县(市、区)达到“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标准。
『叁』 改革开放的成就
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爆发的最根本源泉是来自于被承认并唤醒了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从食物生产供应到就业住房,人从计划经济制度下被动的“口”,变成了市场经济时代能动的“手”。
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据取消了、农村人口进城打工的限制取消了、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废除了,而粮食蔬菜供应增加了、就业问题解决了、收入大幅度增加了。
2、改革开放40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关于党的建设、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每一个问题的展开和推进,都始终贯穿着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
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中,在将实践成果系统化、理论化的进程中,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齐头并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改革成果人人享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必经之路:
1、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肆』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
(1) 存在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2)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共同版富裕。 (3) 有利于维护社会权公平和正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让全民共享改革成果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宗旨这个说法正不正确 不对,宗旨是一以贯之的,上述观点是阶段性的。 『陆』 人人享有所有发展成果对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版成果由人民共享权,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于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迈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一方面,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共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制度设计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五中全会作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八个方面的部署,这既是关于共享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我们推动共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柒』 让老百姓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出自哪里原文怎样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结束了“十年文革”,是我国的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为我国打开了富裕之门,引领我国走向了富裕。 『捌』 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①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也体现了国家内机关坚持对人容民负责的原则,让各民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玖』 怎样才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拾』 和谐成果,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怎样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与改革成果人人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