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震属性概述
地震属性是指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的特殊度量值。通过各种算法来计算、分类、融合、分析及评价地震属性的技术即为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地震属性是来自地震数据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可直接度量,又可通过基于逻辑或实践的推理而得到。
长期以来,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从20世纪60年代的直接烃类检测、亮点技术,到70年代的瞬时属性或复数道分析、80年代的多属性分析,直至90年代的多维属性(如倾角、方位和相干等)分析,地震属性的发展经历了几起几落,目前,已逐渐走向成熟。在这方面,兰德马克图形公司的学者在“地震属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中对地震属性的发展历史和前景作了精辟的论述。随着数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新知识的引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越来越丰富,有关时间、振幅、频率、吸收衰减等方面的地震属性已多达60多种,新的属性还在不断涌现。人们除了仍按传统方法从频谱、自相关函数、复数道分析中提取属性外,近年来还采用分形、小波变换等方法从数据时窗中提取属性。大量新属性的出现,引起了多属性联合分析技术的发展(用模糊聚类、神经网络、序贯高斯、协方差等方法),而地震属性的分类学又使这项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利用3D3C地震资料,开展三维全波地震属性提取及应用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进入21世纪,国际上大型石油公司如BP、Shell等和大型地球物理服务公司如CGGveritas、ION-Gxt、Schlumberger WesternGECO等,开始发表与多波多分量有关的属性提取及应用成果。3D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能提供更多的与储层、裂缝、流体等有关的地震属性,因此是进行岩性油气藏和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方法。利用多波多分量的走时、振幅、频率、横波分裂、岩石物理参数、各向异性系数(裂隙等的表征)等,可对储层的几何形态、储层品质、裂缝及流体性质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利用单一纵波进行储层预测的非唯一性。
由于地震属性种类繁多、来源不同、分类复杂,为论述方便,按属性提取源数据的不同将地震属性分为纵波属性、多波属性两大类,同时对全波属性进行定义。
纵波属性(P-wave attrubite):指由纵波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形态学、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等特征的度量值。
横波属性(S-wave attrubite):指由横波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形态学、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等特征的度量值。
多波属性(Multi-wave attrubite):指由纵波,横波叠前、叠后数据,或纵横波联合的数据,经过数学变换导出的有关形态学、运行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等特征的度量值。
全波属性(Full-wave attrubite):是多波属性及多波联合衍生属性的统称,包含了纵波属性、横波属性、纵横波联合衍生属性及各种属性间的交会和融合产生的新属性。
B. 我们要科学解读,怎样正确认识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没有人会忘记这个时间、这个地点。2010年4月21日,青海玉树,痛彻心扉的一幕重演。呜呼哀哉,恸自然之无常,叹国运之多舛地震是个名副其实的恶魔,在对抗地震的道路上,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还记得那个名叫蒂利的“海滩小天使”吗?在2004年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中,她凭借课上所学的知识,提前疏散了海滩游客,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现在,就让我们从认识地震开始吧!
1.什么是地震
地震,广义上是指地球表层的震动,它是地壳某个部分的岩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突发剧烈运动而引起的一定范围内的地面振动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几百万次地震,人们能感觉到的仅占1%左右,7.0级以上的灾害性地震每年多则二十几次,少则三五次。
强烈的地震不仅可使建筑物瞬间成为废墟,而且还使人类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灾害。同时,地震还能诱发大规模的砂土液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地震有时还可能引发海啸。
地震可能与月球引力有关
有学者认为,地震多出现在“朔”(初一)、上弦(初八)、下弦(廿四)、望(十五)这四个时间段,及其前后一天。我们知道“朔”时在农历的每月初一,此时地球、太阳和月亮成一条直线,地球受到的引力达到最大值。当月亮绕至地球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此时太阳和月亮各在一边,引力相反。上弦(初八)、下弦(廿四)时,太阳、地球和月球排列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此时地震多,有学者认为是同磁场有关。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说,到底有没有这种规律,还等待我们去研究。
小贴士
太阳也会发生地震吗?
你知道吗,太阳也会像地球一样发生“地震”。近年,美、英两国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气象卫星发回的资料,捕捉到一个令人吃惊的信息:1996年7月9日,太阳在发生耀斑的同时,其内部也伴随着发生了强烈的震动,经专家估算,此次“日震”所释放的能量,差不多等于1906年旧金山地震释放能量的4000倍,如果将这个能量转换成电能,足够美、英两国使用15年。
15.全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我们刚刚经历了汶川地震的伤痛、玉树地震的悲哀,2011年又接连发生了云南盈江地震和日本9.0级地震。人们不禁会问,全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大量地震记录资料反映出,地震活动的确具有周期性:在较长的时间尺度内,地震活动时而增强,时而减弱,前者是活跃期,后者为平静期。比如,全球1950~1965年期间,就发生了46次7.0级以上的地震。自2004年印度洋地震后,全球发生8.0级以上的地震11次,略高于平均数,但仍属正常范围。
地震是否进入活跃期不能简单地以某一时期地震次数的多少来判断。目前人们之所以感觉地震多了,不仅因为地震台网的布设密度增大,仪器设备精确,所记录的地震次数增多,还由于世界各地人口增加,经济发达,同样级别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以前更大,加之媒体信息和通讯手段发达,地震消息传播的更快更广,所以地震的危害给人们的印象加深了。
C.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4.1.4.1 三维显示
三维地震的数据经过偏移后,已基本上与地质体近于等价了。可将三维数据体存储入计算机内建立数据库,这就有许多显示方案可供解释员选择,见图4-70。
显示可分为两大类:穿过数据体的二维切片显示和数据体本身的立体显示。
4.1.4.1.1 切片显示
三维数据体可被垂直地或水平地切割出各种二维剖面来。
图4-70 三维显示方案
图4-71 三维数据体的显示
4.1.4.1.1.1 任意方向的垂直剖面
这类剖面根据切割方向的不同又分为多种,当定义与x轴平行的垂直剖面为纵线剖面时,则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垂直剖面为横线剖面。介于x和y方向之间的任意方位直线的垂直剖面也可以显示,此外,还有连接钻孔的折线形垂直剖面。形式上,这些剖面与二维常规多次叠加剖面相同,但它们是取自经过三维偏移的数据体,没有绕射波、侧面波等干扰,信噪比、可信度及分辨率都很高;又通过密集地提取一系列垂直剖面来准确地了解断层的空间分布。总之,由于三维数据体显示的灵活性使人们能够以最有利的角度去观察地下地质情况,有利于提高解释和成图的精度(图4-71)。
4.1.4.1.1.2 水平切片
目前,对三维数据体作水平切片显示的内容也有多种,包括等时切片、层位切片和瞬时相位切片等,其中以等时切片应用最广。
所谓等时切片就是以某个固定的时间值切割三维数据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这种等时切片与等时线或等高线图存在着简单的对应关系,它们都是地层的平面图像,不同的是等时线图上绘的是同一地震界面不同时间的等值线,而等时切片是不同地震界面在同一时刻的横截面。图上每一个能量带就是同一时刻出现的各同相轴的水平范围。
等时切片给出某一时刻即某个深度处地下构造的俯视图。把等时切片与x、y两个方向的垂上剖面结合起来,使解释员能在3个正交面上分析任意一个深度处地下结构的特点。如果以一定时间间隔连续提取等时切片,就能连续追踪目的层,发现小断层或小构造。另外,还可以把一张张连续提取的等时切片制成电影或电视录像,把它们放映出来,在人们面前提供地下构造形态的动态显示,使解释员对构造建立起形象概念。根据显示出的一张张连续提取的等时切片,可以绘出某个同相轴的等t0线图来,也就是同一个同相轴在各等时切片上的轮廓线;这种等t0图的绘制非常快速,一般半小时至一小时即可绘出一张。
4.1.4.1.2 立体显示
在没有立体显示装置的条件下,用3套相互正交的垂向剖面和水平切片组合起来,可以实现立体显示。
直接进行三维显示的装置叫做地震模型显示箱,它是一个内壁有许多槽缝的金属箱,后侧装有一个可移动的光源。箱内一次可插入25~40张印在透明胶片上的垂直剖面。可以沿任意方向观察地质现象,例如沿着断层、顺着倾向、俯视地堑、环顾盐丘等进行观察,这样可辨别出单张剖面上难以发现的细微地层特征。在观察数据的同时就开展解释工作,挑选所需的层位,送入计算机绘等值线图,解释员根据显示的解释结果提出布置钻探的建议。
还有另外一种作静态三维显示的工具,就是光学全息显示,这种方法正在发展之中,目前很少实际应用。
4.1.4.2 直接划等值线
三维地震解释人员利用数据体进行工作。这通常是由研究通过数据体的3组正交切片进行的。
图4-72 说明地下岩体和地震数据体之间的概念关系。该图主要描述地下岩体,而且灰色面为层面。长方体的两个可见垂面,展现层面的两个倾角分量;水平面展现层面的走向。现在认为图4-72中的长方体是相应的地震数据体。如上所述,现在的灰面是个倾斜反射面,它与长方体的3个正交横断面表示倾角的两个分量和走向。
图4-72 在数据体内地震反射面的倾向与走向之间的关系
这些等值线是依照走向的,且以时间或深度表示一个特定层间。当解释人员选择水平切片上的一条反射时,它直接代表某层位上的一条时间(或深度)等值线,因为,此水平切片是通过数据体切割的。
图4-73展示了4ms间距的3个水平切片。根据诸深度平面上的半圆形的黑色同相轴(峰值)划出各条相应间距的等值线,便获得图4-73底部的构造等值线图。注意这些剖面同背斜构造图及断层以东的走向之间的形态方面的相似性。在中心板面中,1 352ms的峰值印为浅色,1 360ms的峰值为深色。它清楚地表明了同相轴随着深度而移动的范围。
图4-73 由地震水平切片解释的等值线图
图4-74和图4-75提供了一条垂直剖面和几个水平切片,由它们可鉴别这两种透视图之间的关系。测线P(图4-74)是通过右侧探区的中央和南部而贯穿南北的。2 632~2 656ms的时间区间,表示一些连续的反射面。从南到北(图4-74 为由右到左;图4-75为由底部到顶部),构造首先为一个宽阔的闭合背斜,然后为肩部,再后为一个较小的背斜。
图4-75和图4-76 说明由一套水平切片直接划出等值线的简单练习。在图4-76内,由左到右逐渐地确定出在图14 75 中由左至右范围扩张的深色同相轴(波谷)界线。最后的图为该层位的原始等值图。显然,它需要根据解释人员的区域地质概念解释性地修均,但很快进行了这种初步的构造解释,而完全没有经过时间确定、标定与划等值线等传统的中间工作。
图4-74 秘鲁的南—北向垂直剖面通过获取图3~4切片的同一数据体
(据西方勘探与开发公司)
4.1.4.3 断层识别与作图
在以前曾由二维资料成图的探区范围内,当解释人员用三维资料作图时,图之间的多数走向的不同通常为三维图内增加的断层细节。图4-77和图4-78 提供了典型的比较。
我们期望由排列成行的同相轴终端发现断层。图4-79 属于提供图4-78 构造图的三维资料的一个垂直剖面。这些同相轴的终端清楚地显示了数条断层。图4-80的水平切片虽是来自同一数据体,但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同相轴终端。图4-81展示了不同探区的4个水平切片,但其共同点是皆属相同的第三系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在这4个切片的第一个中,同相轴的终端都清楚地显示了3个主要断层的位置。
为什么在图4-81内的断层同相轴终端是明显的,而在图4-80内却不明显呢?其答案简单地归属于构造走向和断层走向之间的关系。水平切片上的线向表示其构造走向。如果构造走向与断层走向之间具有明显的角度时,同相轴将会终止。如果构造走向与断层走向平行或近于平行时,同相轴则不会终止,但将平行于断层。比较图4-80和图4-78正说明了这种现象。
因为在水平切片上同相轴终端的线向表示断层的走向,所以,对于一个水平切片上一条断层的采集可提供断层面的一条等值线。于是,根据一个适当间距的水平切片序列来采集一条断层,对断层面的成图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图4-81 内明显的断层已按这种方法成图。
在(图4-81)右下角的水平切片内,两个断块显示出了相当不同宽度的同相轴。这正是由于倾角的影响。我们还于图4-80内见到了类似的倾角影响,这里的断层基本上可按照近乎南北走向的、窄而弯曲的同相轴追踪。
4.1.4.4 复合显示
三维资料解释人员不受单切片显示的限制。因为用数据体进行工作,复合显示会有助于三维评价和集中地注意精确的数据块,使人能深入了解目前的问题。
图4-82是将水平切片和垂直剖面沿着它们的相交线拼接在一起的复合显示。垂直剖面表明,此圆形构造是个向斜。水平切片可准确定出最低点的位置。
图4-75 水平切片图(4ms间距)
图4-76 由图4-75解释的等值线图
4.1.4.5 解释程序
图4-83说明了利用水平切片解释台进行三维构造解释的大概程序。在开始作图以前,看起来如同运动图片的水平切片(或水平剖面)影片与垂直剖面影片提供了概观构造的有效方法。观察者会立刻得到断层方向、构造顶点、大致的走向与倾向、资料质量变化等的总印象。这才是关于水平切片影片真正作为影片被利用的唯一时机。
图4-77 由泰国湾的二维资料所作的构造等值线图
(据Texaco太平洋石油有限公司)
图4-78 由泰国湾的三维资料所作的构造等值线图
(与图4-77作图的层位相同)
图4-79 泰国湾的三维资料测线55
(据Texaco太平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个阶段,是先在依纵测线与横向测线方向选择的一套垂直剖面上(例如按照1 km的网格),拾取断层并进行初步的解释。这将会提供第一个断块的近似范围,这时将开始作图。通常解释人员需由一口井来确定要追踪的层位。
利用选择的这套垂直剖面,在解释台屏幕的底图上标出近似的断层位置。然后,在一个水平切片上识别追踪的同相轴,并在第一个断块内上、下追踪,划出所要求间距的来自水平切片的等值线。同时,详细地标出环绕第一个断块的断层。在解释人员对于所划的等值线感到满意之前,在第一个断块内多次重复地对含有该层位构造起伏的这些切片进行解释是必要的。
图4-80 泰国湾内1388ms的水平切片剖面
(据Texaco太平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返回到选择的这些垂直剖面再建立与下一个断块的关系,然后,在那个断层内重复该程序。解释人员一个断块、一个断块地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做完全探区;换句话说,这同一层位也许同时包含在两个或更多的断块内。
当解释人员在了解特殊部位的数据遇到问题时,可参考经由那个点的纵向测线、横向测线或其他方向测线的垂直剖面。为了该目的可由数据体专门地提取这些选择方位的测线。一旦问题解决,解释人员将可以返回到水平切片剖面,继续划等值线。
整个构造图解释期间,解释人员必须注视着可能具有地层意义的振幅异常和区域构造线。水平切片具有引起解释人员注意到细微特征(后来证实有意义)的独特性能。
图4-84是利用交互工作站作三维解释的大概程序。其交互性能需要遵循这个程序,包括:①在垂直与水平剖面上的这些层位的自动与人工追踪;②整个三维数据本的自动的立体层位追踪与编排;③垂直剖面与井数据的对比;④地震振幅的储存与变换;⑤几种图的变换;⑥颜色的灵活应用。
这种方法综合了前面程序的许多概念,且应用了其极广泛的性能。图4-84的程序还编排了地层与储层解释的几个区。
图4-81 特立尼达近海的水平切片剖面,同相轴终端指明断层
(据Texaco特立尼达有限公司)
图4-82 欧洲陆上的水平切片剖面与垂直剖面的复合显示
(据Hunt石油公司)
垂直剖面部分位于水平切片剖面之下
图4-83 使用水平切片解释台所作的大致三维解释程序
图4-84 使用交互工作站的大致三维解释程序
4.1.4.6 隐蔽构造特征
图4-85和图4-86是来自数据体的水平切片,在这里,隐蔽、小落差断层成为目的层解释的重要方面。在两个图内可以看到这种隐蔽断层,即在测线720与760同横向测线40与55之间的一个波峰(浅色)和一个波谷(深色)的局部不连续性,横向测线45(图4-87)出现的这个断层(在剖面中部2.3~2.4-s之间)具有真实的隐蔽特征。
研究该资料的解释人员,首先注意到了在水平切片上的这种不连续性,并且认为它属于一个真正的地质特征,因为该特征存在于邻近的许多切片上。因此,这个近于南北向的断层解释被包括在成果构造图内,正如图4-88内所示。
图4-85 美国南路易斯安那沼泽地带2332ms的水平切片剖面
图4-86 2340ms的水平切片剖面
图4-87 横向测线45,显示在图4-86和图4-86的水平切片剖面上确定的隐蔽断层
(据Texaco有限公司)
图4-88 构造等值线图,显示在图4-85和图4-86的水平切片剖面上确定的隐蔽断层
(据Texace有限公司)
在一个缓倾斜的地区内,例如该区的水平切片同相轴是宽阔的,它的不连续性会比垂直剖面同相轴的不连续性更容易发现。这说明,水平切片在识别隐蔽(微小)断层方面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D. 地震资料解释员 是干什么的
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指根据地震信息确定地质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直接为钻探提供井位。
地震勘探的地质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震资料的正确与否。而要正确地解释地震资料,必须了解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性及其与地质剖面的内在联系;了解并掌握各种地质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地震响应;要善于识别和区分地震剖面上的假象;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也要明确,在沉积岩地区,地震剖面上大多数反射是干涉复合的结果;还要明确一点,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往往具有多解性和局限性。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涉及到基础资料的操作,而地震资料解释就是把这些资料转化成抽象的地质术语。很显然,这种转化和转化的质量是每个解释人员的能力、想象力的综合表现,最终的成果体现在地质解释的合理性上。
地震资料中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运动学信息,另一类是动力学信息。
运动学信息主要是指地震波的反射时间0t及旅行时差,同相性和速度(平均速度、层速度)等,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剖面,绘制地质构造图,进行地质构造解释,搞清岩层之间的界面、断层、褶皱的位置和展布方向等。
动力学信息主要是指地震反射特征,如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吸收衰减、极化特点、连续性,反射波的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等。从这些地震信息中可以提取非常有用的地层岩性信息,借此确立地震层序、分析地震相、恢复盆地的古沉积环境、预测生储油相带的分布、寻找地层圈闭油气藏。除此之外,借助于地震波的振幅,频率、极性等动力学信息并结合层速度、钻井、测井等资料,提取岩性和储层参数,如流体成分、储层厚度及性质、孔隙度等,进行地震资料的岩性分析及烃类检测。
地震资料解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构造解释、地层岩性解释和开发地震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前,地震勘探方法和技术在解决地质问题过程中,主要以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为主,即利用由地震资料提供的反射波旅行时、速度等信息,查明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接触关系等。在这一阶段中,地震勘探技术在各种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勘探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构造油气藏的大量发现和开发,比较容易找到的构造油气藏已经越来越少,于是人们不得不设法寻找非构造油气藏。与此相应,在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70年代末期出现了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这一阶段,应该说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地震地层学解释,它是根据地震剖面特征结构来划分沉积层序,分析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进一步预测沉积盆地的有利油气聚集带。二是地震岩性学解释,这是采用各种有效的地震技术(如地震资料的各种分析处理方法),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参数,并综合利用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特定地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孔隙度、流体性质等。油田进入开发阶段,地震技术为开发服务则产生了开发地震解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油藏精细描述、储层参数预测、油藏动态监测等。
E. 地震勘探成果
1) 通过野外地震施工,本次获得4条地震时间剖面,其中主测线3条,联络线1条,地震剖面长37.71km。
2) 通过已有地震资料及合成地震记录分析,预测区识别出TQ波(新生界的反射波)、T3波(3#煤)、Tly波(侏罗系下部砾岩)、Tsh波(山西组底)、Ty波(侏罗系下部辉绿岩)5组地震波。
3) 根据煤层厚度与地震波能量关系预测了3#煤层厚度,3#煤层厚度一般在5~10m之间,平均8m左右。平面上3#煤层在预测区中北部厚度大,一般在8m以上,向南、西南、东南方向煤层变薄。
4) 根据地震资料反映,区域断裂构造发育特征,进行预测区构造精细解释,获得了第四系底板、侏罗系底板、3#煤层底板、山西组底板、太原组及本溪组底板构造成果图,其中3#煤层底板主要发育北东向、近南北以及北西向3组断层。
F. 如何利用地震解释成果绘制构造成果图
如何利用地震解释成果释制 造成果释 构 释制 造释的用释? 构 地震 造释及其 释件如地释等厚释、特构它 殊岩性 分布释等,是地震勘探的最释成果释件, 体其释包含有 释的地释信息,具有 释重要的地释意释 丰极 和释释价释,是释释 作出含油 释价,提出释井位置等 区气 主要 考释料。 参 什释是 造释? 构 地震 造释是一释以地震释料释依据作出的平面释件 构, 以等释释(等深释或等释释)以及一些符 (释、超它号断覆、尖释等)直释地表示出某一释位的地释 造形释。 构构 造释是反映一 域或 造释元的 造特征和 造释展释 个区 构构构 史的地释释件。通常以地释释释基释释制,突出反映各释 造构 释型的性释、空释展布形释及其形成释序以及同 造释型之 构释的交切释系。 造释又分释地震 造释和地释 造释。 构构构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海省柴 木盆地昆特依 伏Ⅰ 地 地震反射T 青达潜号区 R(E1+2底)等深度释 0 1 2 km 8 2 1 3 6 8 3 1 3 8 A 8 3 1 4 2 A 8 2 1 5 0 8 3 1 1 8 0 . 5 A 8 2 1 1 8 5 A 8 3 1 1 8 7 A 001174 8 2 1 4 0 S 8 3 1 5 0 8 2 1 1 8 2 8 2 1 1 7 9 A 8 3 1 1 7 7 8 3 1 1 8 3 . 5 A 001176 8 3 1 1 9 1 8 2 1 3 4 8 2 1 2 8 8 3 1 3 0 8 2 1 3 2 0 0 1 3 7 0 0 1 4 3 0 0 1 3 9 0 0 1 3 5 0 0 1 2 7 8 2 1 4 8 B 8 2 1 4 4 B 昆北昆Ⅰ 2 1 5 5 0 0 5 7 5 0 6000 6000 6250 6250 6500 6500 67 5 0 7 0 0 0 7 2 0 0 7250 7 2 5 0 7 5 0 0 7 6 0 0 7500 6750 7000 6 7 5 0 6 6 0 0 6750 7000 7 1 0 0 7 1 0 0 7000 6 7 5 0 6 7 5 0 7 0 0 0 6500 7 2 5 0 7250 7 2 5 0 7 0 5 0 6750 6600 7500 7750 8000 5 3 5 0 + + - + - + 7000 + 2 昆2 昆 2 昆 2 昆造释释制的步释 构 造释是通释 构释井、释井、地震释料的释合解释释依据作出的平面释件。 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二、释位释定 三、 释、释位解释 断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二、释位释定 三、 释释位解释 断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1 、释料准释 A 、首先要收集 本 或释 有释的地释和地球物理释料,主要 与区区 包括有:水平 加和 加偏移释释剖面,释释坐释和相释的地释释 叠叠料,释释 网等。 B 、了解工 域地释背景,仔释 究 解释有释的地释和地球物 区区 研与 理释料,要做到释工 域地释背景,盆地释型和主要 造特 区区 构点有一基本释释。 2 、释料有效性释释 地震剖面是地释剖面的地震 释,在地震剖面中 响,释藏有大量的地释信息,地震反射所涉及的地释释象,在地震剖面中都释有所反映。然而,在地震剖面中除了地释释象的 释响 之外,释包含着 地释释象无释的 , 释不具有任何地释意释 与 噪声 它,所以要释行有效性释释,去除无释的释料。 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地震释料品释的分析 16480 1648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520 16525 0 5 16480 1648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520 16525 0 5 43 15 43 10 43 05 43 0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75 42 70 42 65 43 15 43 10 43 05 43 0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75 42 70 42 65 海省柴 木盆地昆特依 伏Ⅰ 地 地震释 释 品释 释青达潜号区 0 2 4 6 8 10 km 释 例级 级级级一品井级级级级二品Ⅰ鄂博梁 号 8 2 1 3 4 8 2 1 1 8 2 B 821189 0 0 1 2 7 0 0 1 3 9 8 2 1 4 2 B 8 2 1 4 0 N 831183. 5A 8 2 1 2 8 8 3 1 3 0 8 2 1 3 2 8 2 1 3 6 8 3 1 3 8 A 8 3 1 4 2 A 8 3 1 4 2 B 8 2 1 4 8 B 8 2 1 4 8 B 8 2 1 5 0 8 3 1 1 7 7 8 3 1 1 8 0 . 5 B 8 2 1 1 8 5 A 8 2 1 1 8 5 B 8 3 1 1 8 7 A 8 3 1 1 8 7 B 8 3 1 1 9 1 0 0 1 3 7 0 0 1 4 3 0 0 1 4 6 001174 001176 9 5 3 2 9 I2 鄂 3 鄂 1 昆 1 冷科 85 深 86 深 88 深 110 冷 包括工 的地理信息,地震地释 件,地震释料的品释等 区条。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16480 1648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520 16525 0 5 16480 1648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520 16525 0 5 43 15 43 10 43 05 43 0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75 42 70 42 65 43 15 43 10 43 05 43 0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75 42 70 42 65 海省柴 木盆地昆特依 伏Ⅰ 地 地震释 释 品释 释青达潜号区 0 2 4 6 8 10 km 释 例级 级级级一品井级级级级二品Ⅰ鄂博梁 号 8 2 1 3 4 821182B 821189 0 0 1 2 7 00139 82142B 82140N 831183. 5A 8 2 1 2 8 8 3 1 3 0 8 2 1 3 2 8 2 1 3 6 8 3 1 3 8 A 8 3 1 4 2 A 8 3 1 4 2 B 8 2 1 4 8 B 8 2 1 4 8 B 8 2 1 5 0 831177 831180.5B 821185A 821185B 831187A 831187B 831191 0 0 1 3 7 0 0 1 4 3 00146 001174 001176 95329 I2 鄂 3 鄂 1 昆 1 冷科 85 深 86 深 88 深 110 冷××造构 斜坡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地震释料品释的分析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3 、地震 据释合 数 释了使地震 据解释正 必释把剖面释合在一起。释合地震 数确 据的 重要目的: 数 两个 第一,建立了地震剖面上所看到的释面迹释之释的释系; 第二,可以把 成释的释面延伸到井控不存在的地 。 即将 区 A 、地震 据的释合程序 数 : ( 1 )释看 据数 按照相似的方向释行 据分释整理,释释 要解释的主要地释特征 数 与你的释角释同一方向的释。在有褶释和逆 释的地 ,释释 褶释和逆 释垂直 断区与断 的一释释。( 2 )拾取要解释和制释的反射面 地震剖面包含有 多反射面,释每 反射事件都释行解释和释释是不 很个 可能的,也不释释。解释人释必释释格释释释些剖面, 定 地震释位是最 并决 哪个佳解释和制释释位。( 3 )释注释井信息 地震释交叉的所有释井的位置都释注好。 将与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4 ) 利用校释 信息 释井 据 地震 据释合 炮将数与数 井的位置释注好后,释始定位 自释井 据的信息,同释释注在释释剖面上或 来数 加释到释算机中 释注在剖面上。 地释控制 据 地震 据释合起 的方法: 并将数与数来 a 、利用自校释 据释算出的释 炮数 - 深函 ;数 b 、把地震 据 合成释释 据释合起 。利用校释 释井地释释面 据数与数来 炮数将 数从 深度释释释释释, 在合适的释候把相 的释位释注在地震剖面上。 并当( 5 )利用合成地震释释释合井 据 地震 据数与数 定合成释释旁释井曲释上释定释位的位置,再在合成释释上 释位释至合成道。 确画 把合成地震释释放在地震剖面适 的位置上,接着上下移释合成地震释释直到 地当与震 据匹配好释止。先前 的释位释 表明释释于释井释位的释释地震反射位于地震释 数画将 上的位置。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6 )释合 释断 在释行释位释路释合之前,释先释 释面释行释路释合。先释合 释的好释 断断 : a 、在释释 造, 释释式有助于 定存在释地 的 造释型。 构区断确区构 b 、 在一 包含有释低的地震释率,或 据不太一致的剖面的一 当个数 部分上释制释位释像释,可能 释生一些释释。 一 存在的 释释 释生释合差 会条断会。( 7 )释和释位的释合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B 、释合释路的释释 二释 据释 释面释合释路的失释可以释致把 释释制成一 的后 数断 两条断 条果,三释 据上 释面释合释路的失释可以释致出释 不存在的所释圈释 释。所数断并断 以必释释释释合释路释行释释。 地震解释必释在地震释 格之释释合,正 的解释必释释合才正 。所网确确 有的 释和释面都必释在空释释释 格 架中被释合和释释。 断网构 地震解释中普遍的释释是不能保释所有影 解释的地释面都已沿着 响释释释循释释合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4 、释合差 在地震释释的交点释常常 出释同一反射同相释的释释不一致 会、波形振幅比例不匹配的释象,地震上 释释象 释释合差。 将称 释合差校正的释释是释好基准面(或 考释),多次 参反释释算和修改校正量。在一般解释系释上都有释合差校正的功能,所释释的基准面 释越少越好,越 近目的释越好;所以释是一 断靠 释解释释释行释合差校正的交互迭释释程。 个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释合差校正前释合差校正后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二、释位释定 三、 释、释位解释 断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二、释位的释定 释位释定是指利用井释料所揭示的地释意释(如释释埋深、岩性、厚度、含油 性、孔、渗、释等) 其地震 气与响 释特征(如地震旅行释、波形、振幅、释率、相位、释速度等)之释的释释释系 判释或释释释 井、缺少井控制 域地来离区内 震信息的地释含释 , 是一释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是它 建立井释释系,使释井的地释释位和地震反射释一一释释,解释的目的释明 。确 1 、释定的基本分析步释包括: A 、地释和释井释料的整理 释释分析, 立先释的地释信息或 理与确数 释释释系; B 、释位追踪释比; C 、地震 性分析,形成若干释沿释 性 据文件;形成 属属 参数数究 所有井的井旁地震 性 文件; 研 区内 属 参数 D 、建立井 先释信息和井旁地震信息之释的某释释释释系或判释模 内式; E 、判释 释合解释 与 , 包括释制相释的释件; F 、释释。 二、释位的释定二、释位的释定立释志反射释 确立释志反射释 确依据地释分 依据地释分布 定释志 确布 定释志 确反射释,在 反射释,在地释剖面中释 地释剖面中释定物 找并确定物 找并确性界面 性界面二、释位的释定 2 、释位释定方法: A 、释井剖面通释井孔释定(最主要的释定方法): 1 )依据释井分释及释井速度(地震释井或VSP 释井)释定; 2 ) 波释井曲释制作合成释释释定; 声 B 、相释工 已知剖面引释释定: 区 C 、 地表露释已知剖面引释释定; 从 D 、 已知 地震反射特征释比释释释定; 与区二、释位的释定分释 1 分释 2 分释 3 深度域的释井曲释 释释域的地震剖面 深度域的释井信息和地释信息正 地释释到释释域,在释释域和 将确 地震 据释行释比、释算和解释, 数 建立地震剖面中的同相释 释井岩 与性之释正 的释释释系。 确 由此可释释定的释释是如何 释井曲释由深度域释 将释到释释域。释释的途 是制作地震合成释释。 径释 释二、释位的释定二、释位的释定 3 、同相释释比追踪: A 、 释定井出释,通释释井剖面释释追踪目释反射释; 从 B 、依据地震反射特征释释 释 释同一地释释位(不同释 释最好分 断两断 释有井释定释位); C 、 建格架剖面 ,控制地释释位; 构网 D 、通释 释释合释释释位的追踪释果; 网 4 、 据的提取 数 拾取和释注地震释料的释型、 据提取、信息释注(释位 数的释定)等以及释深释释 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二、释位释定 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1 、 释的解释 断 释是一释普遍存在的地释释象,释于油 断气的 移和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释 释的解释 运断 是地震解释的重要 容.释释释比中由于 释附近地释释 内断状 的释化,形成不同释型的 释,在 释附近地震反射波释 断断 特征释的十分释释,因而,做好 释解释是释释剖面 造断断构 解释的释健。三、 释、释位解释 断 A 、 释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释志 断 1 )反射波释生释断 2 )反射波同相释 目突然增加、 少或消失 数减 3 )反射同相释形 突释、反射零 出释空白反射。 状 乱并 4 )反射波同相释释生分叉、合、 曲和强相位释释等,一并扭 般是小 释的反映。 断三、 释、释位解释 断 B 、 点释合的一般释律 断 1. 先主后次; 2. 先释释后释释; 3. 同一 释在平行的释释剖面上 断 性释相同; 4. 同一 释释 ,断内 地释释 的释化释有释律; 状 5. 释 释波释具明释特征,且在平地释释方向 十公里范释释 断 两数 内 特点相似; 6. 点释合要 断 遵循 裂力 机制的释律 ;断学 7. 要 可能弄 控制 释的 尽清断 造性释和其成因释型 ;构 8. 点的释合有 断 释释-修改-再释释的释程。三、 释、释位解释 断 C 、 释解释方法遵守的原释: 断(1 )只要有可能,一次解释一 释; 条断(2 )用最少的地震控制释料快速 定初步的 释面; 确断(3 )释合控制井释料;(4 )用3D 释释 释面; 断(5 )在释始释行最释释位解释之前,完成 释解释。 断 D 、采用四释基本方法释行 释解释 断(1 )利用垂直剖面的释 释方法; 断(2 )利用垂直剖面和释释切片的释 释方法; 断(3 )多 释方法; 断(4 )三释可释化方法; 三、 释、释位解释 断 波释和波系释断三、 释、释位解释 断 反射波同相释突然增加、 少或消失,下释地释增 减厚三、 释、释位解释 断反射波同相释突然消失,上释出释空白或释 反射 乱三、 释、释位解释 断同相释 曲 释释 扭并断三、 释、释位解释 断三、 释、释位解释 断三、 释、释位解释 断 E 、 裂系释释合 断 通释释释切片及 域 造释力释特征合理释行 裂释合。利区构断 用三释相干技释 释释 点,精定释 面的分布范释和 释释的搭 来断确确断断 接释系,合理地反映 造和 释的空释分布特点。剖面上 释的释 构断断 系同平面上 释释的平面释合释系要保持一致,明 释释的主次之 断 确断分。三、 释、释位解释 断裂系释释合 断 1 1 、 剖面上目的释的 点位置释格的释注在平面释上; 将断、 剖面上目的释的 点位置释格的释注在平面释上; 将断 2 2 、 不同剖面的同一 释的 点释接,如释所示; 将 条断 断、 不同剖面的同一 释的 点释接,如释所示; 将 条断 断裂系释释合平面示意释 断提示: 裂系释释合是一释释释的工作,尤其是 释的切割释系释 断 当断 提示: 裂系释释合是一释释释的工作,尤其是 释的切割释系释 断 当断释释释释,不但需要释致,而且需要 富的空释想象能力。 丰 释释释释,不但需要释致,而且需要 富的空释想象能力。 丰三、 释、释位解释 断 2 、释位解释 包括释释 格架、合成地震释释等方面, 网前面在释位释定的释候已释包括了 容。 内 三、 释、释位解释 断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二、释位释定 三、 释、释位解释 断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1 、释制 造释 释方法 构几 A 、以地震释释剖面释原始释料,释释释比出反射释后,用人工方法释制深度剖面,释出深度剖面上的 据,释制等深度 造释。 数构 B 、以释释剖面释原始释料,直接释出某一释的t0 释,作出等t0 释。 C 、以释释剖面释原始释料,先作等t0 释,再释行空释校正,得到 造释。 构 D 、以释释三释偏移的三释 据 释基本释料,利用水平切片,可以方便快 数体 速地作出等t0 释,由等t0 释释行释深释释,不需要空释校正。 2 、释制 造释释程 步释 构与 A 、 造释释位的释释原释: 构 1) 能代表某一地释释代和释位主要 造特征; 构 2) 能释格控制含油 造目释释位; 气构 3) 能在全 释释追踪且反射特征明释的释准释。 区 B 、 造释比例尺和等释释距的释释 构 造释的精度又取 于释 密度,释料释量和地释 造的释 构决网构 释程度。比例尺越大, 造释反映得越精释;因此,在作释释释释比例尺 构,释根据释释疏密,地释任释的要求,地释情 的释释程度和释料释量好 等况坏 因素考释。在 造释释,释料释好的情 下,释释用释大的比例尺;在造构况构 释释,且释料释差的情 下,释释用释小的比例尺。 况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C 、释释剖面释比释量 释制 造释的全部 据都是 释释剖面或深度剖面上释取的, 构数从 剖面解释的可 程度直接释系到 造释的释量,因此在释制 造释之前, 靠构构 释释所有解释释的剖面释行释释。主要释释 容包括:释准释的地释 性是否准 内属 ,剖面 量是否释足地释任释的要求, 点是否落释, 释、尖释、超确数断断 覆等地释释象 定是否合理等等。 确 D 、定 造释的释格和要求 确构 1 )释名、比例尺、释例、释明、制释释位、制释释释等要求释全。 2 )释的四角释释度或平面坐释、井位,重要地物要注全。 3 )释释 、释释端点、交点、释折点的释 要释全,新老释释要用不同的释色 号号 或符 释。 号区 4 )释释上的 据点释按要求释释释全。 点位置及升降释方向, 点落差、 数断断 尖释、超释点的位置均释释注释全。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3 、 造释的释制步释 构 A 、释制释释平面位置释 B 、取据、释据。 数数 C 、 裂系释平面释合 释制 裂系释释 断与断 D 、勾释等释释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4 、等释释释的勾释 A 、勾释的平面释 剖面释,在 造形释、高点位置、 造隆起幅度和范释 与构构 都释基本一致; 造释的相互释系和基本特征也释一致。 构 B 、勾释 造等释释释符合 造地释制释的一般释律。 构构 1 )在释斜释上,反射释的深度(或释释)向一 方向逐释增大或 小, 个减 等释释释近似平行排列,等释释释隔释均 释化,不允释出释多释或缺释释象(释中 匀(a )、(b))。 2 ) 正向(或释向) 造之释的鞍部或脊部不能走释释,而释有 两个 构两 释相等的等释释 列出释在释释 释。释是因释任何 同向 造被相同释 条数 并两 两个 构距的水平面切割释,最外圈的等释释 释释释相等。释 数 (c) 中的 释是释释的。 虚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3 )在无 释影 释,正释向 造释相释出释, 造释向大 一致;正释向 造释 断响构构体构 渡释的等释释是释释的, 造释释走向截然释化的勾法是不合理的。 构 4 )勾释 释 释的等释释,释考释 释前释 造形释上的释系,如释(a)的勾法是释 断两断构 释的,释(b)的勾法是正 的,此外, 释上升释某点等释释的 释加上释 确断数 点的落差等于释点下降释等释释的 释,如释(c)所示。 数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释有释的等释释勾释 与断 5 )背斜 造 释后,下降释等释释的范释比同深度上升释的小。释于正 释, 构断断 上下释 点投影到地面上的水平位置释释(释(断 a ));释于逆 释,上断 下释 点投影到地面上的水平位置重迭(释( 断 b ))。 6 )作多释 造释释,释释理好上下 造释释的释系,释 各释 造释按深度释序迭合 构构将构 释释,同一 释穿释多释 造释是, 释释不能相交。 断构断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7 )等深释释相释的疏密程度释志着界面释角的大小,相释等深释距释密,反映出界面释角释大,反之,相释等 真深释距释稀,释释明界面 释真 角释小,例如释中释一背斜造释,释北翼 造等深释 构构 密而西翼稀疏,反映了释北翼释角 而西翼平释。 陡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等深释疏密 界面释角的释系 与 完整的背斜或向斜表释释释 圈释的等深释。每根等释释 状都释有“ 释去 ”,在无 释情 来脉断下,能自成回路或延伸到工 况区 以外,在有 释情 下释 释相 断况 与断遇形成回路(如释)。释主要 造等深释特点 几构 8 )在 造释上,释释注释名、比例尺、释构 释度或释释 、井位、主要地名、地号 物和释任表。 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海省柴 木盆地昆特依 伏Ⅰ 地 地震反射T 青达潜号区 2(N2 1 底)等深度释 0 1 2 km - 82136 83138 A 831 42 A 821 50 831180.5A 821185A 831187A 001174 821 40 S 831 50 821182 821179A 831177 831183.5A 001176 831191 821 34 821 28 831 30 82132 00137 00143 001 39 00135 001 27 821 48 B 821 44B 昆Ⅰ 3250 3050 3250 3250 3000 3000 3000 2750 2750 2500 2500 2250 225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2850 + - 2 昆2 昆 2 昆 2 昆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海省柴 木盆地昆特依 伏Ⅰ 地 地震反射T 青达潜号区 R(E1+2底)等深度释 0 1 2 km 82136 83138 A 831 42 A 821 50 831180.5A 821185A 831187A 001174 821 40 S 831 50 821182 821179A 831177 831183.5A 001176 831191 821 34 821 28 831 30 82132 00137 00143 001 39 00135 001 27 821 48 B 821 44B 昆北昆Ⅰ 2 1 5500 5750 6000 6000 6250 6250 6500 6500 6750 7000 7200 7250 7250 7500 7600 7500 6750 7000 6750 6600 6750 7000 7100 7100 7000 6750 6750 7000 6500 7250 7250 7300 7250 7300 7050 6750 6600 7500 7750 8000 5350 + + - + - + 7000 + 2 昆2 昆 2 昆 2 昆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2009 年年释 人工作 释释释 个学 释 强 2009 年12 月25 日 从2009 年7 月28 日释道入释到释在,已释有近五 月的释释 个了。释段释释 ,首先在公司释释正 指释和同事释释心 助支持下, 释了 内确帮学 GPT 一 化平台中的 体 GPTlog 和GPTmap 功能模释的释件,也释 两个 学了释多地释、释井释释等相释知释。在工作中逐步熟释释用 到的知释技释释利油 学田地释院、孤释采油 、石油释释中心、释辛采油 等释位用释释行 好的技 厂厂很 释服释, 释段释释的 释工作情 释释如下: 将学况一、释公司的了解和释 GPT 系列释件的 释学 1 、释入释在北京释行了一 星期的 释。 在培释部释释释理的释解 释了 个学 并学公司的文化、释品、释章制度和释展释程等多方面知释,释 GPT 集释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和释释。在技释部释释理的释解和指释 助下释公司的 帮 GPT 一 化平台有了初步的了解和释释,释技释支持释位的具 工作 体体 容和释释有了初步了解。 内 2 、 加了我释公司释释利油田地释院用释的培释工作,在培释释程中重点释 参 GPTlog 和GPTmap 释行 释, 初步掌握了 学并 GPTlog 和GPTmap 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同释 释了 学 GPTserver 、GPTlog 和 GPTmap 的系释释境、安 以及释件的配置和释释。 装 3 、通释仔释释释用释手 和在公司同事特释是白斌和王永释的释情 册帮 助下, 依照介释释序把释件中的每 按释、命令逐一 释释 释释。 并个学并 通释释 释段的 释能释 释释 据、加释 据、释 据释量释释到释制 个学从数数数 成果释释行熟释的操作,在释 释段通释努力 释释然能释 快的释 个学很 制出地释成果释件,但释做出 的成果释件正 否释 有做到 来 确与 没心中有底。 后加强释物探、释井、地释和释释等知释的 释,目随学 前已释熟释的释用释件释制出基本符合要求的地释释件,释释制出的成果释的正 性或是否符合用释要求能释释行释释, 能释 好的 确并很 解答用释在使用释件释程中遇到的释释。 4 、释 GPT 系列释件新版本的 释。十一 释释释后公司释一释 学国 释技释部全 人释集中到北京释部释 体 GPTlog3.0 、GPTmap3.0 和GPTMmodel 新版本的释,通释释新版本释件的 释了解了释件的释展方向和释方 学学 便用释方便快速的做出成果释增加的新功能。 二、入释以 到目前的工作情 来况 1 、八月初释地释院的培释工作 八月初释入释, 北京培释回 之后 加了释地释院的部分 从来参 用释释件释用培释工作,在培释释程中了解我释公司培释的方式、程序以及培释要点,释以后培释工作释累了释释。在培释的释程中释用释安 释释释件 装,释助同事解答用释遇到的释释释的释释,了解用释的情 。培释释束后释用 况释及释回释 踪,指释用释释释件的使用, 及释解答遇到的释释。 跟并 2 、释地释院用释全面 踪服释 跟 释利油田地释院 释室 释着释利油田释释 释油田的勘探释释 断担断 任释,地释 造比释释释,释地释成果释件要求比释高。据了解 释室工程释在 构断 释制地释释件释 多情 下仍在用 很况 AUTOCAD 释行释制,培释释后我释释 释断 室释行持释不 的 踪服释, 努力 助用释做出符合要求的地释释件, 断跟并帮如 助用释释制了释 帮 425 释的多释地释 造释等,集中展示我释释件在释释释 区构 程中的释释和特点,释得了用释的初步释可。 在地释院释海室,释用我释的释件制定了部分地释释的释准。通释持释不 的 踪服释释海室用释,向用释展示我释一 化平台的释释,释得了用释的 断跟体 释可, 助用释在制定释释释准释用我释的 帮 GPTmap 释件释制了地释释比释(用释的地释释比释就是我释的释件中的砂 释通释)和油藏剖面释的释件释准。 体 在稠油室、低渗透室等其他科室,通释持释不 的 踪服释, 断跟 有部分用释已释释始 释使用我释的释件。前释段精力集中在 释和释海 科学断 两个室,下步 向其他科室用释投入更多力量宣释 将 GPT 系列释件,鼓 用释 励使用我释的释件,相信通释我释努力和释释的服释能释展更多的用释。 来 3 、释释利油田其他释位用释的 踪服释情 跟况 石油释释中心用释是通释地释院 释室用释介释释释了解我释的释 断件,通释释石油释释中心用释释件的安 和培释,用释释我释的释件功能有释释有 装了释多的了解和释释,下步鼓 其更多的使用我释释件做成果释。 励 孤释采油 、释辛采油 的用释前期白斌和王永释做的工作释多 厂厂 ,我去服释释 次 释部分用释释行释件安 、功能释解、释用展示,释已在 几并装 用我释释件的用释在释用释程中遇到的释释释行解答。 目前我自己接 服释到的用释有近 触 40 人,其中有10 多人都释我释的释件释用有 高的释情,释些用释中已释有释多释用我释的释件做出成果释 很。三、下步工作释划 1 、释释地释院用释加强交流,鼓 用释 可能多的 用我释的释件释行释目 励尽运究、做成果释。释海室的一些用释释我释的释件释可程度高,元旦后有 研几 用释想用 个 GPTmap 释件释行释目 究 释制成果释,要 住机 助用 研并抓 会帮释用好释
G. landmark进行地震解释的成果数据和图鉴有哪些
sgy 文件,请使用专门向地震解释开发的程序,比如landmark,Vista,RadEx sgy文件的分类: 1、有卷头的工作站格式Segy文件 2、无卷头的工作站格式Segy文件(SU) 3、有卷头的微机格式Segy文件 4、无卷头的微机格式Segy文件(SU)功能。
H. 地震的成因是什么
一提起天灾人祸,人们就会想到巨大的破坏、恐怖的伤亡,因为天灾人祸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其中又尤其以天灾因其不可预测性令人感到畏惧。
说到天灾,我们熟悉的有火山爆发、地震、海啸、龙卷风等等。为了避免这些天灾所带来的损失,尽量减少人员的伤亡,科学家们对这些天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大量而艰苦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现在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在困扰着科学家们,其中地震的成因之谜就是一个。
我们都知道,地震的破坏性是十分巨大的。大地震如果在陆地上发生,顷刻间就会颠覆成千上万的高楼大厦、农舍田庄,会破坏道路、良田、工厂、矿山,造成惨重的人畜伤亡;地震如果在海底爆发,刹那间就会引起海啸,吞没船只,席卷海滨;地震如果在山川发生,又会震得山崩地裂、江河断流、堤坝崩溃;另外,地震还会诱发火灾、水灾,最终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我国唐山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整个唐山市在一夜之间化为废墟,许多市民是在酣睡中葬身于瓦砾之中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自19世纪后半叶起,人们开始对地震时观测到的种种现象进行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但围绕地壳运动的问题又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各种观点,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将之归结为六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地球是一团热质冷却固结而成的,冷却的次序是先外后里。在这个冷却过程中,地球体积逐渐缩小,以致首先形成一个壳子,而且到处发生褶皱、断裂,因而引起地壳运动。打个比方说吧,这就像一个瘦子穿上一件胖子穿的衣服后,衣服会发生褶皱一样。
然而,这个论点还存在着漏洞,那就是按照这种说法发生的这种褶皱和断裂,应该是杂乱无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地壳中的这种情况是有一定方向的。而且由于地球内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它们会不断蜕变产生热量,这不仅可以抵消地球失去的热量,而且可能大于失去的热量,因而这种由于地球冷却收缩而引起地壳运动的观点就说不通了。
与这个观点相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地球不断膨胀才引起了地壳运动,但这样的话,地球的表面应该出现无数不规则的裂口,然而这又与事实相悖。
后来有人认为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吸引力引起的固体潮使得地壳发生运动;第四种观点又认为这是因为地壳的内部物质不断发生对流;第五种观点认为这是地壳均衡运动的结果。
以上五种观点有的和事实不够相符,有的是仅仅限于假定,有的论证不够充分,因此都被科学家们一一否定了。
后来,在20世纪20年代初,又产生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层产生褶皱并不需要收缩,当大陆移动时,前缘如果受到阻力就会发生褶皱,就好像船在水上行驶时,在船头产生波浪那样。向西推进的南北美大陆,一方面在其东面形成了大西洋,另一方面在其西岸形成连绵不断的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另外,向北推动的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相撞就形成了喜马拉雅山。
在20世纪30年代,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大陆漂移说又宣告破产。它破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缺少对大陆漂移原动力的说明;二是认为地球不是坚硬的;三是根据高温起源说,地球在很久以前才是软的,如果发生大陆漂移的话,也应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
20世纪50年代末,古地磁研究证实,南北磁极的位置始终在移动。照理这样的移动线路应该只有一条,但奇怪的是,在北美和欧洲大陆上分别测定的北磁极迁移路线却有两条,它们不相重合,但形状相似,处处平行。要使它们合并成一条,除非把北美大陆向东移动3000千米。然而这样就挤走了大西洋的位置,并使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连在了一起,这正与大陆漂移说不谋而合。因此,大陆漂移说因这一发现而活跃起来。
然而,由于地球磁极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大陆漂移说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也碰到了困难。
20世纪60年代,又有人提出了“海底扩张”的假说,持此种观点的科学家认为,由于海底的不断更新和扩张,造成古磁场和年龄数据的对称分布。而当扩张的大洋地壳到达火山边缘时,便使俯冲到大陆壳下的地幔逐渐熔化而消亡,因而无法找到古老的大洋地壳。
这个假说经过充分的观测研究证明是可信的,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说强调全球岩石图并非一块整体,而是由欧亚、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驮在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上,随着地幔的对流而不停漂移。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活动较多的地带;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是几个巨大的岩石层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由于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表现之一,所以板块的相互作用也是地震的基本成因。
板块构造说是一门新学说,它为地震成因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是,板块构造说毕竟也是一种假说,还有诸如地质力学等多种学派对地壳运动进行的其他解释。因此,地震发生的原因迄今仍是一个谜,人们尚未能找到最终的答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的高速发展,破解地震成因之谜的那天终会到来。
I. 词语解释:地震是什么意思
大地震动
J.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和不整合面解释的实例
2.3.3.1 构造解释
这里引用由A.R.布朗介绍的实例,即由Texaco特立尼达承担作业的合作组织在拉丁美洲特立尼达近海的“东南沿海合作区块”进行的工作。
1973年开始勘探,完成了2250km的二维地震测量,编制了主要储气层更新统-上中新统三角洲砂岩(Pelican-3)的顶面构造图(图2.14)。并钻探了三口井,于1977年公布发现了天然气和凝析油。图中显示出研究区有三条北西-南东向的断裂,并有四个断块(鼻)构造。当时认为中间的断块构造是一个大型气田,并有边水衬托。
由于要确定开发平台的位置,在寻找答案时于1977年和1978年进行了两次三维地震测量,所编制的构造解释图见图2.15和图2.16。
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与二维地震的构造解释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
1)P-1井和P-2,P-3井之间的横断层不复存在。
2)中间巨大的断块气藏的位置向西南方向转弱,并且形成构造-地层复合型圈闭。
3)北部和东部形成了数个小型的断块构造,并有可供钻探的含气远景。
图2.14 由二维资料解释的特立尼达近海Pelican-3砂岩层构造图[6]
等值线间距250ft(76m)
图2.15 由三维资料解释的Pelican-3砂岩层构造图(据东南部的构造圈闭而未据井内的水面勾绘)[6]
等值线间距250ft(76m)
图2.16 由三维资料解释的Pelican-3砂岩层构造图(据东南部的地层边界和井内的水面勾绘)[6]
等值线间距250ft(76m)
4)三维解释成果引起了Pelican气田开发方案的很大变化,解释圈闭面积是增大的。准确的构造解释导致减少了钻一口原设计的干井和错误定位开发平台的可能性,从而取得了明显的开发经济效益。
2.3.3.2 不整合面解释
Espoir油田位于非洲象牙海岸近海,1980年发现,为了探测Albian不整合面的构造高点,进行了三维地震作业,主要目的是准确地完成该区的精确构造图。
横穿全测量区的三维资料大致说明了Albian不整合面反射的改善(图2.17),可归纳为:本区内储层段顶面成图的重大修改与成图的主要构造闭合范围的改变。与以前的成果相比较,新图上Albian层面的闭合面积在东Espoir范围内增加了,且构造顶部(尤其是在A-2X井附近)向南移动了。
一个特别重要的成图变化为由A-4X井证实的Albian不整合面的侵蚀高部位特征,它是由三维资料彻底解决的。图2.18为通过A-4X井附近特征的358测线的两种形式。左侧剖面为二维偏移资料,尽管在大约2.7s的图中心部位有个异常迹象,但特征本身并不清楚。右侧剖面为三维偏移后的同一资料,可见资料详细且改善显著,还能看到Albian内部的陡倾斜反射切割平点——它在A-4X井内确定的流体接触面附近。平点的轻微倾斜起因于倾斜的水底面。三维图件证实了A-4X构造与西部较大构造是分离的。
图2.17 通过Espoir油田A-1X井位的测线525,清楚显示Albian 不整合面以下的旋转断块[6]
图2.18 通过A-4X井所钻构造的二维偏移和三维偏移剖面的比较表明:Albian不整合面侵蚀高和流体界面(平点)的确定得到了改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