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可行性论证报告怎么写
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请咨询杭州越晨公司
❷ 论点论据写完后有一个论证,论证怎么写啊
转给你一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对于2003年的“考试大纲”的写作部分,2004年的大纲坐了比较大的改动。如何解读大纲变动的这些部分,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写作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看究竟有哪些变动,这些变动暗示了我们些什么。
一.文体名称的更改
相对于2003年的写作大纲,2004年的写作大纲最引人瞩目的变动就是文体名称的改变。
2003年的考试大纲把可能考试的写作“文体”分为三种类型:文章摘要、立论型作文以及评论型作文。2004年的考试大纲依然把可能考试的写作文体分为三种类型。相对于2003年的文体名称,2004年的文体名称依次变更为:文字材料综述、论说文以及论证有效性分析。2003和2004年前面两种文体,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变动,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去研究。我们现在关心的只是2003年的“评论型作文”和2004年的“论有效性分析”之间的关系。
2003年的“评论型作文”,顾名思义,首先它是一种材料作文,也就是说试题一开始就会给我们提供一份材料,在占有和分析这份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我们的写作。其次,所谓“评论型作文”,写作的重点就是要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评论”。但是,评论的方式、切入点有各种各样。也正因为如此,评论性的文体我们也可以继续再分,比如我们就可以把“评论”分为文学评论、新闻评论、杂文以及书评等。按照内容和形式的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的观点(论点)感兴趣,并依次为切入点,主要对原材料成问题的论点进行评论,这就成了传统的“驳论文”;我们也可以对其得出论点的论证过程感兴趣,主要对原材料的逻辑性进行分析,这就是2004年考试大纲中所谓的“论证有效性分析”。所以,很显然,“评论型作文”这个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多种理解。另外,由于我们中国人过去很少从材料逻辑性和形式性的角度写过“论证有效性分析”,经常看到的、读到的“评论”主要是观点和内容性的评论,也就是主要是思想性的评论,比如新闻评论。所以,只要一提到“评论型作文”,大家都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要求我们对原材料的观点和思想进行评论。而这种思想性的评论,恰恰不是我们的MBA“评论型作文”所要考试的文体。对于国人的可能的、普遍的误解,2003年的大纲编写者大概对此是有所预知的。所以,2003年考试大纲在解释这种“评论型作文”的文体的时候,进行了如下的阐述:“试题陈述一个论证,要求考生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如何对试题所提供的论证进行“评论”?考试大纲为了防止考生的误解,进一步补充说,考生主要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对原材料进行评论。这些评论的方面主要包括:“论证在概念界定上是否清楚;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以支持结论;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论证的成立是否需要另外的条件;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做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唯恐考生误解了这种文体,2003年的考试大纲在给出“评论型作文”样题的时候,又不厌其烦地提醒考生这种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对上述论证进行评论。分析上述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这实际上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们,MBA写作考试的“评论型作文”实际上就是对原材料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不仅如此,在2003年1月份的全国入学考试中,出题者在给出了“评论型作文”的材料之后,再次郑重“提示”如下:“评论型作文思考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可惜,很多考生并没有真正领会出题者的这番苦心和好心,依然把自己的文章写成了传统的“驳论文”,关心的依然只是原材料的观点和思想,而对原材料的论证的有效性却未加任何的分析。自然,这样文不对题的作文不可能得到什么好的分数的。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2004年的考试大纲决定不再使用具有歧义性的“评论型作文”这个概念,而是直接使用“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个名称。应该说,2004年的更名可以说是必要而及时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题目名称很清楚,就是要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材料的论证的有效性。重点在逻辑性“分析”,而不在思想性“评论”。
二.文体排序的更改
相对于2003年的写作大纲,2004年的写作大纲其次值得关注的变动就是文体排序的更改。
2003年“考试大纲”中说,“写作试题分为三种类型”,它们依次分别是:文章摘要、立论型作文和评论型作文。并且还规定了,“文章摘要为必考题,立论型作文和评论性作文考其中一种”。立论型作文和评论性作文,“二者考其一”,这就增加了不确定性:究竟考哪一种文体?但是,在2003年1月份实际的考试之中,最后考试的却是“评论型作文”。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评论型作文是不是我们将来MBA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向?甚至是每年必考题之一?而传统的立论型作文是不是正在被MBA写作所淘汰?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就得出结论说,2004年的MBA写作就必然像2003年一样只考评论型作文,而不考立论型作文。但是,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评论型作文在MBA写作考试中毫无疑问是越来越重要了,它的重要性已经要远远超过传统的立论型作文。大概正是由于这个缘故,2004年的“考试大纲”在这个方面相对于2003年的就有了细微但重要的差别。这种细微的差别首先体现在,三种作文题型也即考试文体的排序发生了变化。正如我们上面已经指出的,2003年大纲的排序依次是:文章摘要、立论型作文和评论型作文。“文章摘要”排在第一,并被规定为“必考题”,评论型作文排在最后。而2004年大纲的排序是: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和文字材料综述。“论证有效性分析”被放在首要的位置。考虑到2003年考试大纲把它放在最后,但实际上又考了这种文体,现在2004年把它放在了最前面,可见,2004年继续考这种文体的可能性依然是非常大的。
我们所以得出2004年很可能继续考“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文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同样是2004年考试大纲透露给我们的消息。仔细研读2004年“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与题型”的“序言”,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段似乎很不起眼、但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字:“综合能力考试由条件充分性判断、问题求解、逻辑推理、写作等四部分组成。旨在综合测试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分析论证能力和写作能力。”很显然,上文中所谓的“综合归纳能力、分析论证能力和写作能力”,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写作考试所要测试的主要能力。果然,考试大纲在介绍“写作部分”的时候,就直接指出了,“写作题部分综合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里再次提到了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写作中测试“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个不言自明。但是,怎样才能测试出考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分析能力)来呢?虽然任何一种文体(自然也包括论说文)都可以测试出考生的这两种能力,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不同的文体在这两种能力的测试上,侧重点肯定是有所区别的。我们认为,“文字材料综述”侧重于测试考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概括能力),而“论证有效性分析”则侧重于测试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分析能力)。所以,我们预计,2004年考“文字材料综述”和“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两种文体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
但是,预测终归只是预测,可能性也并非就等同于必然性。最后考什么文体,关键还是看出题者的“一念”。至于在此之前的写作复习方案以及侧重点,当然还得由你考生自己去判断和制定。
三,文体要求的更改
对于这种文体的要求,2004年的考试大纲和2003年的考试大纲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下面是2003年考试大纲关于“评论型作文”这种文体的要求:
试题陈述一个论证,要求考生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的内容自己决定,可能但不一定包括:论证在概念界定上是否清楚;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以支持结论;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论证的成立是否需要另外的条件;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做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
立论型作文和评论型作文综合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鼓励考生发挥创造性。
2004年考试大纲关于“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文体的要求如下:
论证有效性分析题的题干为一段论证,要求考生对题干所陈述的论证做出分析与评论。
分析与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自己决定,可以但不一定包括:论证在概念界定和使用上是否清楚、准确并前后一致;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论证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作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
应该说,这两份大纲之间没有本质性的区别,虽然更细仔的研究表明,2004年的大纲更加清楚明了,更加严谨科学了。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以下两点细微但却是不能忽视的差别。
首先,2003年的大纲只是模糊地“要求考生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何谓作出“评论”?虽然大纲随后马上给予了解释和补充,但无庸讳言,正如我们上面的分析所显示的,“评论”这个概念太宽泛,容易引起考生的误解。对此,2004年的大纲则在“评论”之前再增加了“分析”一词:“要求考生对题干所陈述的论证做出分析与评论”。不再只是单纯的“评论”,而是“分析和评论”。也就是说,你可以对题干的论点进行“评论”,但是这种“评论”必须是在对题干论证的有效性的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评论”。没有这种“分析”做基础的“评论”,是不合要求的。
其次,2003年大纲主张,无论是“立论型作文”还是“评论型作文”,都“鼓励考生发挥创造性”。但是,在2004年的大纲中,“鼓励考生发挥创造性”这项政策只是出现在“论说文”这种题型和文体之下,在有关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题型和文体的大纲中,我们已经看不到这种对“创造性的鼓励”。这说明了什么?我们的理解是,如果把“批判性”看作是一个和“创造性”相对立的概念,那么,论说文的写作确实是以考生的“创造性”的发挥为前提的,而“论证有效性分析”则更多地是测试考生的分析能力,它要求的是考生的“批判性”。所以,严格说来,2003年的大纲在“评论型作文”的要求上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自相矛盾的,或者至少是存在着某些歧义和含混的。值得庆贺的是,2004年的大纲已经去掉了这些歧义、含混,乃至矛盾。应该说,2004年关于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大纲”是科学的、严谨的。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份大纲,并按照这份大纲的精神和要求去复习应考。
❸ 引进仪器论证书怎么写
一、 课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实验报告是教育实验之后,对教育实验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 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 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 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
❹ 论文选题论证怎么写
调查报告的选题论证:
一、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二、当前的研究综述现状
三、本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四、研究设计
五、完成本研究的必要条件
❺ 议论文范文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并列式)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分论点一)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分论点二)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谈意气(递进式)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分论点一)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分论点二)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分论点三)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绿化心灵(对比式)
在新的世纪,环保似乎是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人们大谈种树种草之际,是否觉察到了人们内心的沙化。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内心却越来越空虚,我们像一具具行尸走肉一般行走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为心灵披上一层绿色,让我们多读一些书吧!(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初春时节的春雨,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书是烈日下的一棵大树,为我们挡蔽着烈日的伤害;书是严冬中的一堆炉火,为我们带来温暖;书是黑夜中的一束光亮,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书是我们心灵上的绿色,为我们带来清凉、湿润,扫除空虚。(正)
人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究其原因,大多数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看着以上数据真是令人担忧,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怎样壮大。(反)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读书虽不求“黄金屋”、“颜如玉”,但蕴藏在书中的智慧却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读诗可以让我们心胸开阔,可以让我们领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景,读史可以让我们明智,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读一些优美的散文也可以让我们心旷神怡。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停止沙化,变得青山绿水。(析)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并不是没有读书,而是换了一种读法,比如网上阅读。”的确,据有关报道指出,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然而我认为读书就是拿上一本书来看。先不谈网上阅读对我们身体的伤害,就网上阅读的内容而言本人就不敢夸奖。网上书籍大多是一些空洞的不耐读的文字,比如网上四大名著改得只剩下情节,而一些优美的句子,已不见踪影。泡一杯清茶,捧一本书籍,悠悠地从容阅读,难道不是一种境界吗?(联)
书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指路人,书是雨中的伞,书是我们饥饿时的粮食。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的心不再干涸、荒漠,让我们的心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结)
❻ 怎样写一封报告书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方法
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❼ 论文中可行性论证是什么怎么写
是指写论文时所具备的研究基础、已具备的条件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要写在基础知识方面、理论准备方面以及相关资料的掌握、科学调研(调查)成果、科学实验手段和工具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哪些基本条件,能够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足够的支撑、支持。
(7)论证书范文扩展阅读
选题的八大原则:
课题指南中的选题大多并不是具体研究题目,而是给定的问题研究范围,从指南选题到具体项目申请书中的研究题目,中间要做课题限定工作,到底限定到什么程度,这就是选题的原则问题。
1.价值原则。重要性,理论价值(对原有理论体系的完善补充、突破、改善等),应用价值,现实意义。
2.前沿性原则。要有战略眼光,有国家视角,对未来有导向作用。
3.创新原则。不能重复,如果之前有类似的,即不要考虑。选题应有新意,有亮点。
4.可行性原则。团队研究人员可以研究,团队拥有的硬件资源可以支撑。条件包括研究水平与能力,资料占有优势与研究时间的保证等。
5.适度原则。大小要合适,难度要适中。
6.累积性原则。个人和团队都要有研究积累,尤其是项目主持人应该有比较过硬的相关研究前期成果。
7.兴趣原则。结合自身兴趣做研究,突出兴趣,有利于与其他申请者避开竞争。
8.精准性原则。题目20字以内,而且不应该有副标题。题目简洁明了,但要清晰准确的表达,真正好的标题。
是可以跟后面的三个关键词配套呼应的,研究的问题对象与范围不应该超过三个关键词。拟定好的标题,已经成功吸引到了评审老师,但是决定项目是否通过,还要看其研究意义。
❽ 项目论证书模板是什么样的谁有范文吗谢谢
建议参考《国家资助项目申报与融资研究》里面关于项目申报,项目模板,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