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八大期间中国高铁成就有哪些
2012年12月26日,世界里来程最长的源高铁——京广高铁正式全线通车
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全线贯通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动车行驶在京沪高铁江苏镇江段。
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京沪高铁“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
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
(1)高铁成果扩展阅读: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基础设施设计速度标准高、可供火车在轨道上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列车运营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铁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学术领域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将中国高铁定义为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并颁布了相应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文件。
中国国家发改委将中国高铁定义为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标准的新线或既有线铁路,并颁布了相应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文件,将所有时速200公里的轨道线路统一纳入中国高速铁路网范畴。
㈡ 中国在去年高铁上取得的成就 快
中新网7月28日电 国家铁道部今日举行中国高速铁路成就暨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新闻发布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此间表示,世界高铁的新实践、新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高速铁路技术水平、功能作用、发展模式、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认识,而中国高铁更是走出了一条独具魅力的成功路子,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密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能够在国外未曾预见到的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是在深厚软土地区建设速度最快、运行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在上海、南京之间形成了一条便利快捷的铁路客运通道,有力推动了长三角地区同城化、经济一体化进程。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有关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成就暨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即将召开的信息,这是两个概念,却因为具有因果关系而成为一个主题,鉴于近年来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成果和建设成就在国际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国际铁路联盟(UIC)决定与中国铁道部共同举办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作为首届在欧盟以外国家举办的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已经确定于今年12月7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具有广泛的议题,世界高铁的新实践、新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高速铁路技术水平、功能作用、发展模式、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认识,而中国高铁更是走出了一条独具魅力的成功路子。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它的通车运营对促进与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为中国和世界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示范和极为宝贵的经验。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创造了时速350公里隧道内会车、两列重联条件下双弓受流等一系列世界新纪录,昭示着我国能够建设工程类型齐全、大规模、长距离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能够在国外未曾预见到的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是在深厚软土地区建设速度最快、运行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在上海、南京之间形成了一条便利快捷的铁路客运通道,有力推动了长三角地区同城化、经济一体化进程。
就在10天前,世界上标准最高、规模最大、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路基、桥梁、隧道线下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式进入铺轨阶段。这条高速铁路的最高运营时速将达到380公里。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密集地取得的这一系列成果,是中国对世界高铁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特殊贡献,无疑也为这次大会献上了一份厚礼,必将成为大会的最大亮点。(据新华网直播文字整理)
㈢ 科普:为什么说中国高铁是一项伟大成就(
高铁造价高,对技术要求高,后期维护、管理成本高,服务水准要求高,这几个高要求差一点都不行,能做到这些并且长期安全运行就是一项伟大成就。制造成本,高铁很多项目制造成本非常高,没有一定经济基础是做不了高铁的;技术要求高,这个众所周知,全世界也就几个国家能做高铁,我国起步晚,技术差,尤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要克服这些自然条件的困难就需要很高的技术,并且能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克服技术困难赶超其它国家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同样的,高铁建成运营后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系统规划才能有效运营,这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高铁的服务水准也要求比较高,与高要求的管理是配套的;综合来看,我国高铁能达到如此规模,而且运行如此良好,绝对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㈣ 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是啥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第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第二,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三,推动了铁路交通在全球的新一轮复兴。
最重要的:加强了祖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往
㈤ 高铁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人员物品快速流通
2、战争状态下兵员调配速度
3、提高重工产业产品质量
4、高新技术发展成果展现
㈥ 2020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2、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2020年1月11日,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它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中国天眼”。1994年,在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的倡议下正式立项,历时22年建成。
12月2日,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表采样和封装,成为全球第三个攻克这项技术的国家。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闪耀在月球表面的那一刻,无数国人热泪盈眶,这一刻等太久了。
㈦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
曾经有位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最想将中国高铁带回他的国家。这不是缪赞,中国高铁举世闻名不是开玩笑的。然而,高铁如果只是表面上运行的列车该有多好,可万事总是十全九美,高铁拥有一套完整的设备,缺一不可,其中核心技术由我国自主研制,大部分设备我国也可独立完成,可涉及到钢轨维护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却被卡住了脖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钢轨是列车的筋骨,而保养钢轨的核心部件铣刀就是我国目前要依赖进口的重要装置。
近些年,为了防止西方国家单方面提高售价,打破他们的垄断,我国正在努力攻克这门技术。据悉,成都工具所已经获悉了可行性方案,有望在今年年底自主制造出强度高的铣刀,中国高铁的前途和未来,绝对不能被一把小刀断送。
㈧ 高铁是谁发明的
高铁不是由个人发明的,是引进西方的制造能力再创新的。
高铁是对西方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从照图施工到小改小修,从引进西方的制造能力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高铁人”用10年多的时间“全面地、系统化地,一个角落都不遗漏地”研究、建设起了自己的高速铁路。
高铁创新团队集成了全国最优秀的科技和创新力量,包括20多家国内顶级高校、50多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能力平台、500多家配套企业。从基础材料到控制,从电子到化工,从机械到信息,在所有涉及的领域开展了高度组织化的创新,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
(8)高铁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高铁惊艳世界: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民的生活,惊艳了世界的目光。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酝酿建设的京沪高铁建设项目,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通车。
在过去五年,中国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我国在高铁系统技术、集成能力、运营里程、运行速度、在建规模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交通出行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从重要城市之间的单线,到“四纵四横”路网基本完成,再到“八纵八横”蓝图徐徐展开。
㈨ 简述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成果及其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对高速铁路的设计建造技术、高速列车、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内和关键技术容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并进行了广深铁路提速改造,修建了秦沈客运专线,实施了既有线铁路六次大提速等。2002年12月建成的秦皇岛至沈阳间的客运专线,是中国自己研究、设计、施工、目标速度200公里/小时,基础设施预留250公里/小时高速列车条件的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
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铁路通过技术创新,在高速铁路的工务工程、高速列车、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技术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意义:①节约能源,保护土地。②扩充铁路客运能力,大大缩短旅客出行时问;扩大铁路货运能力,大大节约物资运输成本;拉动冶金、机械、精密仪器等其他行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促进东西部地区物资交流和人员来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等。
㈩ 我国高铁的成就有哪些
一、高铁技术
截至2014年,中国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策略,系统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并且完成构造速度350千米/小时动车组技术平台的搭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发布,成为中国高铁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
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均以420千米/小时速度在郑徐高速铁路上完成安全交会,标志中国已全面掌握核心高铁技术,同时,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在全球高铁市场占据69%份额,成为世界高铁领跑者。
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列车投入运营,装配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中国标准动车组所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国际兼容标准占16%,不同列车可以重联运行。
2018年8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沈高速铁路启动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试验。
2019年6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40米跨1000吨运架成套设备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次突破高铁制架技术;9月底,京张城际铁路沿线5G信号基站全部开通。
截至2019年11月23日,中国已系统掌握各种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铁建造成套技术,攻克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全面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300至3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构建涵盖不同速度等级、成熟完备高铁技术体系。
二、速度记录
1998年6月24日,韶山8型0001号电力机车在京广铁路试验段中创下240千米/小时速度记录,成为中国首台高速机车;8月28日,“新时速”摆式列车(X2000)在广深铁路上投入运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2001年1月9日起,“蓝箭”电力动车组在广深铁路上投入运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上的试验行车速度达到321.5千米/小时。
2010年12月3日,“和谐号”CRH380A电力动车组在京沪高速铁路上创下486.1千米/小时试验速度记录。
2014年1月16日,中国CIT500型高速列车在实验室内试验速度达605千米/小时。
截至2019年,中国高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居全球首位。
三、营业里程
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1.9万千米。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超过2万千米。
截至2017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2.5万千米。
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2.9万千米以上。
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3.5万千米
四、客运流量
2008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11日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超过50亿人次。
2017年春运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达1.8亿人次,占全国铁路客运总量51.4% 。
2018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全年累计发送旅客达20.05亿人次。
建设意义
中国早期和境外的批评者一直质疑在大部分地区处于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昂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必要性,而大多数务工人员则无力承担高铁的车票费用。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表明,虽然高铁建设造价昂贵,但这些建设项目也会推动一些政策目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和流动频繁,因此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铁路需求巨大,也为旅客提供快速,可靠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虽然中国大陆高铁的运营时间比发达国家要短,但“高铁经济效应”已明显显现,对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以及沿线地区人口流动速度提升和人口聚集,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高铁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高铁的空间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也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发动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提升铁路的运输能力,与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以提高经济生产力和长期竞争力。
另外,高铁开通后,一些既有线释放了运能,缓解了货运能力长期紧张的局面,全社会人流、物流周转明显加快,成本有效降低,这对于铁路更有利可图。
2、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高铁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也推动了对建筑、钢铁和水泥行业的需求,短期刺激经济。其中,京沪高铁共聘用了11万工人施工。
3、促进跨城市经济一体化及二线城市的增长。
高铁的引入,使得二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增加59%,楼价也比预期平均实际增长4.5%。高铁的开通也产生“同城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有效推动区域内产业优化分工,围绕构建高铁沿线产业链条,形成比较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协调互补发展。
例如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的不断开通,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协同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支撑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各城市不同的产业体系等的发展。
此外,高铁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半径和活动范围出现明显扩大和拓宽的现象,生活方式和节奏逐渐发生变化,催生出“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新职业,形成了“高铁社会”。
同时使老年人异地养老变成现实,如廊坊、昆山、德州等地的养老院开始吸引北京、上海的老年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舒适的养老生活。
4、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电力动车组能源使用量比其他交通工具要少,并且可以从更多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获取电力。而汽车和飞机没有这些特点,因为这些能源更依赖于进口石油。
5、发展高铁设备产业。
高铁的建设,也将中国发展成为高速铁路建设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的轨道装备制造商引进进口技术后,直接进入本地化生产过程,之后进行了技术转化,甚至开始准备出口海外,与外国供应商竞争。
在中车四方取得川崎重工业新干线E2型授权生产权的六年后,中车四方可以自行生产CRH2A列车,而川崎重工业也在高铁上结束与中车四方的合作。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的高速铁路技术,可以承担从通信信号、工务工程、牵引供电、机车客车制造乃至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一揽子”出口。
6、拉动产业的发展。
高铁的建成,带动了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使两个直辖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沿线城市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新平台。
7、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随着一些高铁线路客流量的增长,充分说明了高速铁路对人口流动具有显著的诱增效应,使原先鲜为人知或知名度高但交通不便的中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的热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高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