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2013最新科技成果

2013最新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08 23:12:25

❶ 2013创意小发明及最新科技成果 说明 图片

自动浇水器

我的家中养有许多花,家人在家的时候浇花还算方便,可是在黄金周期间,全家人外出了,花放在家中,一周没人浇水,旅游回来,花都蔫了,给家人添加了不少烦恼。为此我想发明一个可以自动连续向花浇水的装置。

结构:这个自动浇水器的结构如右下图,由小水箱、弯折的粗软管、医用输液软管及滑轮装置(可用废弃的吊瓶输液用的软管等制成)等组成。其中输液软管与水龙头相连接(水龙头水可适当调小些),水流速度由滑轮装置来控制,软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较小的储水箱(也可由塑料瓶等改制而成),储水箱上端留一个穿输液软管的小孔,其余部分密封,水箱底部有一个较大的洞,其余部分也密封,一根较粗的软管从此洞穿入,在水箱中弯折。

原理及使用方法:把此装置悬挂在需要浇水的花上,水龙头中流出的水通过输液软管滴入下面的小水箱(水流量可控制),当下面小水箱中的水淹没从底部伸入的弯折的软管时,小水箱中的水因为虹吸现象就被全部抽出,从而给花自动浇水一次,如此循环不断。每次的浇水量和浇水频率可由输液软管上的滑轮装置和小水箱的大小来共同控制。如果通过滑轮装置调整好软管中水滴的速度,并选择好水箱的大小,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浇水,还可实现定时浇水(如在早晨或傍晚为花浇水)。

优点及创新点:经实验,这个自动浇水器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极其低廉,实用性强,人人均可自制完成,可实现自动浇水和定时浇水,不仅为养花人解决了出门没人浇花的难题,而且还可废物再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备注:如果家中水龙头离花盆位置远,可采取一个办法予以解决:即增加一个可密封大水箱,把与水龙头相连的软管改为与大水箱相连,这样当外出时,只要向大水箱中加足量的水,就可实现自动为花浇水的目的。

——本人原创


❷ 2013到2016我国科技成就有哪些 大型的

【一】、中国研成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 世界第一
12月12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透露,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该项目启动于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
专家们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保密通信领域“杀手锏”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创新,它有望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
话说这玩意有多先进,楼主也不是很了解,总之就一句话,“不明觉厉”啊,今儿高兴,中午来一杯!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或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如今,中国距离这一预言的实现已越来越近……
二】、中国超强超短激光器实现1千万亿瓦输出

国际首次美军试验舰载激光武器(资料图)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超强超短激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研制的10PW(千万亿瓦,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实现了1PW激光脉冲输出,这是国际上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关,验证了啁啾脉冲放大链(CPA)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终端放大器(OPCP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为10PW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总体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据介绍,拍瓦超强超短激光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变、核医学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激光科技竞争前沿之一,多个国家已提出了大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计划。
恩...话说这玩意简单点说可以在0.001秒内可能时间更短,就可以让击中的物体直接气化成分子甚至是原子。好厉害有木有...我们申明,这项科技绝对是民用不会应用到武器上(笑)。
【三】、中国临空飞行器试验成功 未来可近太空旅游

图为直径7米的360度双圆周裸眼3D穹幕。11月16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三个机器人的劲歌热舞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帷幕。

刘若鹏博士介绍了“光启”从做超材料起步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近太空开发的研究,目标其实就是改变未来人类的生存条件。刘若鹏说,近太空(临近空间)是指离地30公里—800公里这层空间,低于卫星轨道,高于战斗机飞行高度,气流温度都比较稳定,无论科研还是国防都十分重要,各国都去开发,还没有真正成功,但光启去年已经成功进行了临空飞行器试验。造价只有卫星的1/10,并打破了WiFi数据传输的壁垒;同时,他们还在推进近太空载人旅行项目。
【四】、中国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 世界领先水平

图为主氦风机试验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已于本月初在上海电气集团鼓风机厂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鉴定。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功率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已攻克世界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中的主要技术难关。在未来,这一主氦风机将被安装在位于山东省荣成市的华能石岛湾核电厂,该核电站将是世界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五】、保密神器:中国开建全球最长量子通信干线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
今年上半年中国开始建设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光纤量子通信干线——连接北京和上海,光纤距离达到2000公里。

数据安全依赖于密钥(由数字0和1组成的一段序列,用于对信息进行加解密)的安全性。然而传统的加密系统中,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被窃听的风险。 而量子通信通过一项利用光子微观特性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解决了现有通信系统中这一最薄弱的环节”,提供量子密码产品和服务的瑞士公司ID Quantique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格列瓦·里波迪说。
量子密钥分发利用单光子的量子状态对密钥进行编码。当存在任何窃听时,量子力学原理决定了这种行为一定会扰动光子的量子状态,从而被通信方察觉。中国上述投资约1亿美元的开创之举和上面提到的联合研究中的系统都应用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

❸ 2013年中国科技取得的成就,要有明确时间及具体的事件描述。

1.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该型飞机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
2.我国研发的首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机器人“走”出第一步
2013年2月8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风能机器人“极地漫游者”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盖上“走”出了第一步,这是我国研发的首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机器人。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漫游者”机器人在南极开展基于风能发电驱动技术、复杂地面适应性的自平衡机构技术、基于视觉、激光与GPS融合的冰盖自主导航等关键技术实验研究,在国际尚属首次。
3.我国东北首个核电站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
2013年2月17日,中广核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标志着中广核红沿河核电站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中广核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于2007年8月18日在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红沿河镇正式开工建设,是我国东北首个核电站。
4.我国对竹子基因组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2013年2月24日,“毛竹基因组序列”在世界权威生物学杂志——《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由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等机构科学家共同开展的“毛竹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圆满完成,标志我国对竹子基因组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5.中核集团研制的铀浓缩离心机在兰州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
2013年2月24日,中核集团表示,历经长期艰苦攻关,中核集团研制的铀浓缩离心机,最近在兰州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核燃料生产的自主化工业能力,完全掌握了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对保障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等
满意请采纳谢谢
http://wenku..com/link?url=-

❹ 现代科技成就有哪些

  1. 1988年10月日,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❺ 2013年的科技成果有哪些急需,今天必须解答出来。!!

http://www.tech110.net/ 国家科技成果网,剩下的靠自己了 加油
望采纳

❻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专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6)2013最新科技成果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❼ 2013年我国取得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首台全部采用国产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大亚湾实验发回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我国首次答空间载人交会对接顺利实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空间环境监测网建成“子午工程”创世界第一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歼-15战机完成航母起降飞行导航卫星成功发射16颗北斗完成亚太地区全覆盖攻克国际三大技术难题首条高寒地区高铁开通“嫦娥”成功面对“战神”首次实现飞越探测

❽ 2013到2015年取得的科技成就,罗列出来

2013年

  1. 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该型飞机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
    2.我国研发的首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机器人“走”出第一步
    2013年2月8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风能机器人“极地漫游者”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盖上“走”出了第一步,这是我国研发的首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机器人。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漫游者”机器人在南极开展基于风能发电驱动技术、复杂地面适应性的自平衡机构技术、基于视觉、激光与GPS融合的冰盖自主导航等关键技术实验研究,在国际尚属首次。
    3.我国东北首个核电站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
    2013年2月17日,中广核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标志着中广核红沿河核电站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中广核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于2007年8月18日在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红沿河镇正式开工建设,是我国东北首个核电站。
    4.我国对竹子基因组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2013年2月24日,“毛竹基因组序列”在世界权威生物学杂志——《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由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等机构科学家共同开展的“毛竹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圆满完成,标志我国对竹子基因组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5.中核集团研制的铀浓缩离心机在兰州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
    2013年2月24日,中核集团表示,历经长期艰苦攻关,中核集团研制的铀浓缩离心机,最近在兰州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核燃料生产的自主化工业能力,完全掌握了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对保障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等


2014年

【一】、中国研成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 世界第一
12月12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透露,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该项目启动于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
专家们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保密通信领域“杀手锏”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创新,它有望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
话说这玩意有多先进,楼主也不是很了解,总之就一句话,“不明觉厉”啊,今儿高兴,中午来一杯!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或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如今,中国距离这一预言的实现已越来越近……
二】、中国超强超短激光器实现1千万亿瓦输出

国际首次美军试验舰载激光武器(资料图)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超强超短激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研制的10PW(千万亿瓦,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实现了1PW激光脉冲输出,这是国际上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关,验证了啁啾脉冲放大链(CPA)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终端放大器(OPCP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为10PW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总体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据介绍,拍瓦超强超短激光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变、核医学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激光科技竞争前沿之一,多个国家已提出了大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计划。
恩...话说这玩意简单点说可以在0.001秒内可能时间更短,就可以让击中的物体直接气化成分子甚至是原子。好厉害有木有...我们申明,这项科技绝对是民用不会应用到武器上(笑)。
【三】、中国临空飞行器试验成功 未来可近太空旅游

图为直径7米的360度双圆周裸眼3D穹幕。11月16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三个机器人的劲歌热舞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帷幕。

刘若鹏博士介绍了“光启”从做超材料起步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近太空开发的研究,目标其实就是改变未来人类的生存条件。刘若鹏说,近太空(临近空间)是指离地30公里—800公里这层空间,低于卫星轨道,高于战斗机飞行高度,气流温度都比较稳定,无论科研还是国防都十分重要,各国都去开发,还没有真正成功,但光启去年已经成功进行了临空飞行器试验。造价只有卫星的1/10,并打破了WiFi数据传输的壁垒;同时,他们还在推进近太空载人旅行项目。
【四】、中国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 世界领先水平

图为主氦风机试验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已于本月初在上海电气集团鼓风机厂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鉴定。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功率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已攻克世界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中的主要技术难关。在未来,这一主氦风机将被安装在位于山东省荣成市的华能石岛湾核电厂,该核电站将是世界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五】、保密神器:中国开建全球最长量子通信干线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
今年上半年中国开始建设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光纤量子通信干线——连接北京和上海,光纤距离达到2000公里。

❾ 求2013年中国(世界)科技成就。

1.辽宁号航母正式服役。
2.J-15舰载机航母甲板起降成功,J16空对地攻击机试飞。
3.歼31试飞,歼20 2002号试飞,雷达已经安装,已经进行武器挂载投放实验。
3.武装直升机武直10、武直19亮相。
4.试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5.翼龙无人攻击机,翔龙无人侦察机再次现身.
6.中华神盾052c批量生产,重驱052D下水,国产轻护056下水,
7.蛟龙号深潜超7000米。
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服务,覆盖整个亚太。西至中东,东至美国部分地区。
9.大运Y-20试飞,歼10B频繁试飞,即将批量生产。
10.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达到预期。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97万件增长到12.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0. 58万件增长到2.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高达27.0%,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3.5倍,优化了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4.3万亿和3.6万亿;聚集了全国一半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的1/3;区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8520.5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5891.8亿元,工业总产值21873.2亿元,工业增加值5021.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

7.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1009.7亿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

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2134.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71.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22.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公益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6个国家签订了102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签订了1000多项部门间科技合作协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框架。积极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中国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国际对地观测、地球空间双星探测、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等等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中国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人员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便捷,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迄今为止,中国已参加了大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有206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出任各级领导职位。
阅读全文

与2013最新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