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还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⑵ 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是能否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相互团结协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激励评价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
例如对于那些反应不是很灵活,对自己不是很自信的同学,给他们的评价是:“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大胆地融入同学们的讨论探究中,老师相信你。” 而对于那些成绩中下等,不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也要不失时机地提醒:“老师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说说看,你会成功的!”对于那些一向爱动脑筋,合作学习中参与热情高、探究能力强,给他们的评价是:“你们是佼佼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为你骄傲!”
2、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合作状况包括组内合作状况和组际合作状况。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密切关注合作活动中各小组的分工,各成员是否明确自己的任务,各负其职;各成员之间是否能相互合作,彼此之间有无遇到矛盾,是否能相互帮助,最终达成共识。
3、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产物。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
二、学生互评与自评。
同伴的坦诚评价是学生发展的“润滑剂”,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激励作用、帮助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
1、组内互评。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障。组内成员的互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环,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组员之间的客观评价,效果大于老师的评价,更可喜的是,在这种平等关系下的评价,也能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养成。
2、组际互评。注重组内互评的同时,更注重组际互评,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通过这样的组际互评,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一方面增强了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的表现你来评,你的表现我来议”,一来二去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
3、学生的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例如:在教学结束后,师:请你谈谈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我今天学得很认真,对自己表现很满意.”在小组学习中,和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我很快乐。”“我今天学得很自信”……这样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小组评价的借鉴作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要从合作活动中发掘一切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成熟。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学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⑶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有哪些影响
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通过团体游戏来提升。父母在帮助孩子进行团体游戏训练的时候,也专不属要忘记提升他的良性竞争意识。因为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在未来社会中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良性竞争意识十分必要。
良性竞争能够推动双方的共同进步,而与良性竞争相对的是恶性竞争。面对恶性竞争时,竞争者往往怀着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态,恨不得将对方彻底打败。因为竞争时带着这种不良情绪,恶性竞争者往往会使用非常规的竞争手段,甚至做出违背道德法律的过激行为,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我们提倡培养孩子的良性竞争意识,绝不能让孩子产生恶性竞争意识。
⑷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什么成效
课堂教学中小组抄合作学习的实施袭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时,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例如在讲《辛亥革命》的重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时,就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从正反两方面补充相应资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2、“开放性”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历史教学中开放性的问题很多,并且答案不唯一,而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如我们在学生学习完“百家争鸣”后,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代表儒、道、法三家,然后命了一道题:“以儒家道德教育,法家严格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思想观点,对校风建设提出你的看法”。这样就将学生的课本知识引用到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生活中,有很强的现实参与性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特征。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
⑸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鉴定中成果的教育及社会效果怎么写
“咚咚”,“我进来了啊!”妈妈在门口大声叫道。“吱”,门被打内开了,我没有抬头,容只觉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喝了这杯牛奶,早点睡觉吧!”她轻轻地放下辈子,轻轻地关上门。
我瞥了一眼杯子,咦?怎么还有张纸条?
“孩子,知道你考试成绩出来了,成绩可能不太理想。很欣慰你能为成绩担忧,可这不是也证明了不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再努力,再加油,不要气馁,妈妈相信你!”一个笑脸紧跟在这段文字后面。顿时,我热泪盈眶,仿佛妈妈的身影依稀晃在眼前。窗外的月亮不知什么时候露出了笑脸,暖暖的月光照进我的心房,心中倍感温馨。
那天晚上,我很晚才睡,想补一下以前缺失的知识。可我知道,妈妈屋子里的灯一直亮着,
⑹ 孟照彬研究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什么成果
EEPO有效教育和破解教育的核心密码与重新建构教育流程
⑺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取得了哪些成果与效果
合作学习小组成复员的搭配制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结果,动手操作、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同时还记录小组成员中不积极参与合作的现象。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