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孙中山的成就
孙中山被国人称为国父。不管是共党还是国民党,一致将孙先生尊为国父。如果没有孙中山先生,清庭可能还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还会跟列强签订割地条约。所以说孙中山是将中国从封建主义中唤醒的人,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
❷ 为什么说孙中山的伟大贡献还在于他的思想成就
孙中山的伟大贡献还在于他的思想成就。作为民族民主主义者,他从1894年成立“兴中会”时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的誓词中,更是明确地提出随之归纳而成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像这样系统而凝练地把中国的命运表达得如此深刻,孙中山是空前的,同时也对毛泽东等革命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❸ 孙中山的成就是什么
成立了国民党
❹ 孙中山的成就是什么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❺ 那么孙中山有那些成就
孙中山的最大成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
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
❻ 简述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发展
第一阶段:1894年6月,孙中山尝于《上李傅相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他于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筹划通过募款,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振兴中华”为目标,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第二阶段: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确定为革命政纲,并将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 他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而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进行国民革命,举所誓之四纲,力图创立“中华民国”,并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
第三阶段: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国民党宣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新党纲、新党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国民党改组为包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年11月,应冯玉祥电请北上“讨论国是”。在北上途中重申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主张,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临终前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总的来说孙中山的思想体现在一下方面:1、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2、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推行“万能政府”——“广兴福利,大有为式”。3、注释“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 4、注释“政府之能”——“治权,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5、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6、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7、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倡社会互助理论:“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8、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9、推行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划。
❼ 孙中山的思想主张
三民主义。
分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是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提出的,是当时的革命纲领。
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是与国共合作,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提出的,是新民主革命的纲领。
(1)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2]
(2)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3)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望采纳
❽ 孙中山的成就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推翻封建君主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创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后来的共和国,从保护法律到北伐,孙中山先生一直没有停歇过。建立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孙中山先生晚年更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8)孙中山思想成果扩展阅读:
后世评价孙中山,说孙中山家境优越,大哥在夏威夷茂宜岛有一个成功的农场,被称为茂宜王,因此孙中山结交了大量知识分子和华侨富商。利用家族的影响力和财力,才得以步步为营,最终联络起一个拥有巨大力量的革命党派。他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但他选择了革命救国。
毛泽东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15年11月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
❾ 孙中山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