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杀人免死证书

杀人免死证书

发布时间:2021-08-08 13:45:14

❶ 如果有杀人许可证,是不是看谁不顺眼就可以干掉谁,不用偿命

我有要不要,我捏个人随你怎么杀,再画一张杀人证,你就是大佬了😂

❷ 未成年人保护法杀人免死精神病人保护法杀人免死刑为什么这两则害人的法律刑条到现在还没有人去废除

精神病之所以免死刑,因为他根本不是在自己意志下杀人,虽然对有些人很不公平、但是这就是现实,我们无法改变,除非你是法律的开创者

❸ 杀了人只要有精神病鉴定证书就可以,精神病杀人真的不用负责任

怎么可能完全不负责任,针对精神病患者犯罪的行为,国的《刑法》中是有相关规定的,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完全没有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一种是完全有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还有一种是限制刑事责任的谨慎病人,算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所以即便是有精神鉴定证书,也不能完全摆脱责任,还是要根据杀人时所持有的精神状态来决定他的处罚结果的。

❹ 大连13岁男孩强J未遂杀人灭口,“免死金牌”令人细思!结果怎样呢

年仅11岁的大连女童淇淇(小名)的尸体在距家百米的灌木丛中被家人发现,裤子只穿了一半,身中七刀,其中一刀甚至伤在了女孩的头部;如此猖狂、残忍、令人发指的做法谁又能想到凶手竟然是一个13岁的男孩。

淇淇的妈妈瘫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吼着:“死了啊,死了”,她除了绝望与悲伤,更多的是自责。淇淇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父母每天都会去接送,然而就是在这一天,因为淇淇和哥哥抢着妈妈的手机玩游戏不小心开了静音,而到了下午该去接淇淇下课的时候,淇淇妈妈因为手机静音而睡过了头,淇淇就自己走回了家,就是因为这一次疏忽,竟然酿成了大祸。难道这真的是巧合或意外吗?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会承担任何刑事责任,说难听点就是这个男孩想回学校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法拦得住。在这张免死金牌下,淇淇家周围的邻居几乎没人敢多说什么,所有人都生怕自己被“盯上”,但是还是有人通过匿名的方式揭露了这个男孩原来是个惯犯的事实。

这名13岁的男孩,我们简称其为蔡某,13岁的年纪就已经有一米七多的身高,体重也有140斤,小眼眶、高颧骨的面容看上去就极具攻击性。根据几位匿名女士的描述,蔡某通用的手法就是尾随独行的女性,甚至不在乎对方的年龄,他会跟随其进入楼道一起上楼,在被发现时就会问:“阿姨,这是几单元,这是几楼”,如果距离较近时他就会尝试去搂抱对方;不过幸运的是,这几位女士的防范意识很强,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自我保护。

但是,淇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淇淇和蔡某在小的时候一起做过托儿班的同学,而蔡某又是淇淇哥哥的同校同学,他们互相认识只是不算熟悉,这也是淇淇对蔡某放松警惕的一个原因。蔡某在行为举止本就与其他同龄人截然不同,不仅脾气不好人尽皆知,甚至多次被目睹当众辱打自己的母亲。他的无耻行为,不仅是挑战了人们的认知,更多的是让我们觉得措手无策。

湖南衡阳13岁男孩杀害父母、四川大竹13岁男孩弑母、湖南沅江12岁男孩弑母、江苏建州13岁男孩弑母,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仿佛所有的悲剧都恰好卡在了法律的边缘,年龄成为了他们肆意妄为的接口,法律的界限化作了他们无法无天的动机。


❺ 故意杀人罪的当事人(且构成累犯)什么情况下可以免死

涉嫌故意杀人罪,应当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只要在立功的情况下可能判处死缓或者无期徒刑。

❻ 现在中国杀人免死刑吗大家一起研究下。。。

免死刑你想的真美,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杀了人还有什么废话,受害人家属会放过它吗?他不死受害人家属会让他一辈子没好日子过啊。

❼ 犯了故意杀人罪,怎样才能免死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此罪是刑法中最严重的犯罪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刑法对其规定的法定首选刑是死刑,除非有其他法定或酌定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否则,触犯此罪的人,难免一死。但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大可不必自乱方寸,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应对得当,犯故意杀人罪,亦可高挂免死牌。本律师结合多年的死刑辩护经验,为您支几招。
故意杀人免死第一招:坚定求生的信念
故意杀人之后,长期以来积淀在人们心中的“杀人偿命”的报复观念,使得大多数人魂飞魄散,六神无主,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因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时还心生一种“砍头不过一个碗大的疤”、“老子二十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英雄气概,大有慷慨赴死的味道,因而,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接受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讯问的时候,不认真考虑,随口乱说,而侦查员和检察官为追求案件效率和政绩,从快从重处理刑事案件成为公安、检察院、法院的一贯办事风格,大多数办案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只记录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情节,对其有利的情节充耳不闻,有时甚至帮助犯罪嫌疑人“回忆案情”,诱导犯罪嫌疑人说“你反正死路一条,随便怎么说都无所谓”,犯罪嫌疑人此时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不加审查讯问笔录中所记录的事项,将使得卷宗里面呈现的犯罪事实有可能完全与客观事实脱节!可以说,一个心灰意冷、完全没有求生欲望的人,你跟他讲什么都没有用,他不可能去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亦不可能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和每一句话,如果他这一道防线失守,那对他将是致命的!所以,坚定求生的欲望,是新的生命开始的前提和基础。
故意杀人免死第二招:谨慎讲好每一句话,牢记讲过的话,尽可能地讲圆话。
每当开庭的时候辩护人指出案件的事实真相与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不一致时,公诉人无不例外地引用某一卷某一页被告人的第一次供述如何如何,第二次供述又如何如何,可以说,如果被告人的口供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基本保持一致时,被告人想在法庭审理阶段翻供要得到法庭的采信是基本不可能的,尽管我们在为其辩护的时候从其诸多供述中找出了很多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但法庭审理毕竟不同于数学推理,当你自己以前都是这样讲时,别人为何要怀疑对你自己不利的言行的真实性呢?正因为如此,很多被告人都为其自己不慎的言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所以,谨慎讲好每一句话显得非常重要。当然,讲出来了的话,你要记得才行。通常来讲,办案人员为获得口供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防止节外生枝,他们都会三番五次地来讯问被告人,直到他们认为已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时方才罢手,这样,就要求我们记住自己讲过的每一句话,上次讲的话要与下次讲的话能够自圆其说,否则,势必会让他们看出破绽,从而引发他们继续毫无休止地侦查下去,有可能没有这样的事也要整出这样的事来,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
故意杀人免死第三招:通盘考虑全案,确定口供的基调和方向
被办案机关抓起来后,不讲话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民主法制程度不是很高的国家,如果你不讲话的话,有可能招来各种各样的刑事侦讯手段,因此,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之前,就应当通盘考虑案情,明确哪些情节该讲,哪些情节不该讲,哪些情节该模糊化处理(通常来讲,已明确无误的事实该讲,自认为办案单位无法掌握的事实不该讲,自认为办案单位不可能确切掌握的事实模糊化处理),哪些情节该先讲,哪些情节该后讲,哪些情节暂时不能讲(通常办案单位已查明的事实先讲,有可能已查明的事实后讲,暂未查明的事实不能讲)。明确了这一些之后,你就能灵活应对办案人员的讯问了。
故意杀人免死第四招:自首与立功,运用得当救命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规定,对于自首或者立功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上可以看出,自首与立功都是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犯故意杀人罪的人,当自认为没有别的办法来解救自己时,争取自首和立功是一条很好的活命途径。
故意杀人免死第五招:事实模糊化,辩护空间大
对于任何一起案件,不管侦查机关介入时间的早晚,都是侦查机关事后对犯罪事实的还原,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时间差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侦查机关所查明的法律事实可能与犯罪的客观事实不符,特别是当案件从发生到侦破之间间隔的时间很长时更是如此。换句话说,侦查机关很难还原真正的犯罪事实。如此,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办案人员讯问时能够尽可能地以模糊的语言来弱化犯罪事实,模糊犯罪事实本身,那么,有可能使办案单位所收集的证据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从而为律师的辩护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导致所指控的犯罪事实依法不能成立。
故意杀人免死第六招:要想判决效果好,律师辩护不可少
有很多人犯了故意杀人罪以后,首要想到是他的亲戚朋友中有无在官场里面混的,或者有无与官场有牵连的朋友,在权力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的中国,有此想法本无可厚非,但随着中国法治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对权力的监督不断加强,单纯通过走关系以逃一死的做法略显幼稚,毕竟,当官的最怕丢了自己的乌纱帽,他非常畏惧民愤以及舆论的压力,生怕给自己的政绩惹上半点污点,因而,其在决定是否用权力进行干预时,势必会权衡再三,一般不会轻举妄动,如果我们把希望都寄托于这种人身上,有可能错失救命的最佳时机,到头来悔之晚矣!而律师作为讼辩双方的一支对抗力量,随着律师地位的上升和律师职业水平的提升,将对整个刑事案件的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中,律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为被告人指点迷津,减轻其心理负担
(二)指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参加诉讼活动,防止因言语不当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后果
(三)研究案卷材料,寻求控方破绽
(四)申请办案单位启动相关程序,收集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
(五)与办案单位深入沟通,确保适可而止
(六)寻求被害人谅解,减轻办案单位办案压力
(七)监督公安、检察院、法院依法办案,确保公平公正审理案件

❽ 出谅解书可以免死罪吗

你好,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必须从重从快严惩。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如果受害人家属签署了谅解书,得到受害人家属的原谅,在量刑上会有所体现,建议争取!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如果受害人家属签署了谅解书,得到受害人家属的原谅,在量刑上可能会有所体现,建议争取!

❾ 中国哪个少数民族有三次杀人免死机会

嗯 一般是每年三次。如果用完了、可以申请多加两次,但每年只可以申请一次。然后就是超速不罚款,闯红灯罚款打五折。

阅读全文

与杀人免死证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