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汉的成就
西汉的科学技术成就:
1)确切诞生了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可能火药的诞生也在汉朝;
2)瓷器也在汉朝诞生,这是中国对世界的礼物;各种手工艺品在汉朝发展很快;
3)纺织技术得到改良,丝绸等广泛使用;
4)冶炼技术得到改良,冶铁工艺已经非常发达(这要感谢张骞出使西域);
5)水利技术得到发展,汉朝治水比较成功,很少有水灾;
6)医学得到长途发展,出现了华佗,张仲景等名医,中医已经比较完备,也出现了“动手术”这样的“西医”,血液循环原理也被发现,这比欧洲早了将近1000年;
7)包括数学在内的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历法和天文。
8)很多机械原理被广泛应用,例如轴承,曲轴连杆,转动变直线运动的装置等等,这比欧洲早了至少500年;
9)建筑学得到完善,据说有了具体的建筑规范和标准,就好象现在的国标。
B. 两汉时期,科技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在农业方面:1、赵过推广牛耕和代田法。在《汉书·食货志》记载,武帝末年,以赵过为搜栗都尉,《通鉴纲目》记载,他的牛耕法。代田法也是赵过改进并推广的一种古老的耕作制度——轮作制。
2、农书方面:《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农书有九种:《氾胜之书》《神农》《董安国》等,《氾胜之书》总结我国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的耕作经验,提出一套耕作基本原则,还介绍了关于区田法。
二、中医方面:1、医圣张仲景,及其著作《伤寒杂病论》
2、《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三、造纸术
四、天文历法方面:1、太初历。在《史记》《后汉书·律历志》都有记载,“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
2、张衡的地动仪和浑天仪
五、数学方面:《周髀算经》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六、在冶铁技术方面:1、竖炉炼铁技术的改进 2、鼓风设备不断改善,出现了水力鼓风机械
C.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有那些至少四点
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九章算术》的出版。
D. 简述汉代科技进步的主要成就。
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纸,是纸的远祖,而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
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中华“医圣”、中医之祖。而史书记载华佗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及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其中,《九章算术》是对战国、秦、汉古代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列有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筹算方法,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这个时期还发明了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出现于汉末的独轮车、水车和吊桥。造船已经采用了防水隔舱、多重桅和船尾柱舵,并且开始使用罗盘。此外,血液循环也是首先在此时发现。两汉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铸钱技术成熟,如三铢钱、五铢钱等。彩绘工艺独特,如马王堆所出土的帛书彩绘,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有“汉代魔镜”之称的铜镜,煮盐技术也不断提高,两汉出现了蒸馏酒,酿酒水平臻于完美。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东汉早期出现了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
E. 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重大科技成就
1.西汉早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2.张衡发专明的地动仪,属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3.《九章算数》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4.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创举
F. 1.列举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列举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1,汉武帝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2,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3,东汉张衡对月食的最早科学解释和发明地动仪. 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1,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基础 2,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3,"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4,"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列举秦汉时期的农业成就。 秦汉时期的农业 铁农具的发展和牛耕的普及 牛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获得了初步的推广,但从春秋到西汉初期,在出土的铁农具中,铁犁的数量既少,形制也比较原始,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推广还很有限。到了西汉中期,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出土的西汉中期以后的铁农具中,犁铧的比例明显增加;目前已出土的汉代犁铧,绝大部分属于汉代中期以后。陕西关中是汉代犁铧出土集中的地区,多为全铁铧。一种是长40厘米左右、重9—15公斤的巨型大铧,即汉代文献称为“钤”(《说文》)者。有人进行过复制和试耕,认为是“数牛挽行”用以开大沟的,即古农书所载用于修水利的“浚犁”;一种是小型犁铧,是从开沟播种用的古犁演变而来的,《释名》称“ ”,《齐民要术》称“耩”,是一种小型无壁犁铧,用以中耕除草壅苗开浅沟的;再一种是长约30厘米、重约7.5公斤的舌型大铧,这是西汉中期以后最主要的耕犁。这种舌型大铧又往往和铁犁壁同时出土,说明这种汉犁已经装上了犁壁。犁壁的作用是使犁铧翻起的土垡断碎,并向一定方向翻转。汉代既有向一边翻土的菱形、瓦形和方形缺角壁,也有向两侧翻土的马鞍形壁。 耦犁、耧车等新农具由此得到了推广,使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农业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又促进了谷物加工工具的进步。人力操作的、畜力牵引的、水力推动的石磨、石碓相继出现。利用风力清洁谷物的机械──“飏扇”,即风车亦已发明。这一切使汉代的农具种类趋于完备,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汉时期主要粮食作物种类与战国以前大体一致。《氾胜之书》以禾、秫、稻、黍、小麦、大麦、大豆、小豆、麻为九谷。粟仍然保持最重要粮食作物的地位。汉代人称“稷”为“五谷之长” 《氾胜之书》的作者氾胜之,是西汉末年人,汉成帝时当过议郎。曾在三辅地区推广小麦种植,关中地区的农业因此丰收。他本人许是由于劝农有功,被提拔担任御史。《氾胜之书》在此基础之上写成的,或者就是为推广农业而写的。 《氾胜之书》原名是《氾胜之十八篇》(《汉书·艺文志》农家类),《氾胜之书》一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后来成为该书的通称。 该书在汉代已拥有崇高的声誉;屡屡为学者所引述。如东汉著名学者郑玄注《周礼·地官·草人》云:“土化之法,化之使美,若氾胜之术也。”唐贾公彦疏云:“汉时农书数家,氾胜(之)为上。”郑玄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草木萌动”又云:“此阳气蒸达,可耕之候也。《农书》曰:‘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孔颖达疏谓:“郑所引《农书》,先师以为《氾胜之书》也。”其说是。 东汉时期另一位著名学者崔寔在其所著《四民月令》中亦以《氾胜之书》为其重要依据。《氾胜之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备受重视。如北朝萧大圜云:“获菽寻氾氏之书。”(《北史》卷29《萧大圜传》)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也大量引用《氾胜之书》的材料;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氾胜之书》的佚文,主要就是《齐民要术》保存下来的。隋唐时期,该书仍在流传。《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都有著录。唐代和北宋初年的一些类书,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 、《太平御览》、《事类赋》等,对它多所征引。大概宋仁宗时期开始流行渐少,此时成书的《崇文总目》未见著录。后来著名的私家目录如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郡书录解题》都未载此书,仅偶见于郑樵的《通志》。宋以后的官私目录再也没有提到《氾胜之书》。看来此书是在两宋之际亡佚的。
G. 秦汉的科技成就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出现早期的瓷器
东汉的华佗研制出了麻沸散
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H. 汉代的主要科技和文化成就一览表
汉朝的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
汉朝在科学技术,文学,历史,社会制度,军事等等各方面都很强,汉朝当时的科学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于世界,有的技术比欧洲领先1000左右.
我觉得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尤其是现代社会;
虽然在冷兵器时代科学技术对军事的贡献不多,但当时科学技术对老百姓的生活来说贡献巨大,也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这充分说明了汉人的聪明才智,这样的科学文明在唐朝和宋朝继续被延续,可惜后来遭到了破坏,没有继续发展和创新,基本停滞不前,而后来很多技术传到了欧洲,这也是导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之一.
汉朝的科学技术成就:
1)确切诞生了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可能火药的诞生也在汉朝;
2)瓷器也在汉朝诞生,这是中国对世界的礼物;各种手工艺品在汉朝发展很快;
3)纺织技术得到改良,丝绸等广泛使用;
4)冶炼技术得到改良,冶铁工艺已经非常发达(这要感谢张骞出使西域);
5)水利技术得到发展,汉朝治水比较成功,很少有水灾;
6)医学得到长途发展,出现了华佗,张仲景等名医,中医已经比较完备,也出现了“动手术”这样的“西医”,血液循环原理也被发现,这比欧洲早了将近1000年;
7)包括数学在内的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历法和天文.
8)很多机械原理被广泛应用,例如轴承,曲轴连杆,转动变直线运动的装置等等,这比欧洲早了至少500年;
9)建筑学得到完善,据说有了具体的建筑规范和标准,就好象现在的国标.
I.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1,汉武帝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2,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3,东汉张衡对月食的最早科学解释和发明地动仪.
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1,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基础
2,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3,"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4,"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