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玄奘西游的成果

玄奘西游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08 03:04:46

㈠ 了解玄奘西行后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玄奘西行之后的重大成果是将天竺的佛经带来中国,促进了中国佛学的发展。

㈡ 玄奘西游带来的物质文明成就和精神文明成就

物质文明有佛经翻译,<大唐西域记>,古印度文明等,精神文明有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对翻译的贡献等

㈢ 玄奘的重要成就

玄奘,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
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
了。玄奘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关于玄奘的生平,
现存的《传》、《状》、《塔铭》等都没有记载,而关于他的年岁又
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九诸说,推算不出确实生年来。今以重校内
学院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暂定法师寿六十五岁)。少时因为
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一岁
(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
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
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
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
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
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
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
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
聚。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
深学《成实》,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
(627),玄奘再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
《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称赞,
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
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
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
以求会通一切(这一见解大概是受了当时来华的波颇蜜多罗的启发而
生),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那时出国之禁很严,他正式表请赴印,
未得许可,只好作种种准备等待着。贞观三年(629),因北方连
遭灾荒,朝廷准许道俗四出就食,他得便西行,到达兰州,应当地人
士请求,讲《涅盘》、《摄论》和《般若经》。西域商侣有参加旁听
的,回去以后,便将玄奘求法的事向各地宣传了。玄奘继而潜行到达
瓜州,得胡人西盘陀导送,夜渡瓠颅河。从此子身冒险,过了玉门关
外五烽,度莫贺延沙碛,到达伊吾。高昌王麹文泰得知后,遣使迎往,
敬礼备至,延留度过夏坐,并要久留在高昌,他坚决未允。当时西突
厥叶护可汗势力遍及雪山以北各地,如去印度,须要取得他的协助,
因而高昌王遣使陪送玄奘去叶护可汗衙所,时当贞观三年八月。玄奘
离开高昌,过阿耆尼、屈支等国,越凌山到达素叶城,和叶护可汗相
见,凭着可汗致所经诸国的信件和陪送的使者,很顺利的经过西域笯
赤建等十国,越大雪山,直到邻接北印的迦毕试国。

他从此东行,进入北印度境,过滥波、健驮罗、乌仗那诸国。渡
信度河,过呾叉始罗等国,至迦湿弥罗国,于此先后居停两年参学。
随后至磔迦、至那仆底、闍烂那达、屈露多等国入中印度境。又经窣
禄勒那国,渡阎牟那河至秣底补罗国。过婆罗吸摩补罗等国,至羯若
鞠闍国。东南行渡殑伽河至逾陀国。更循殑伽河东下,拟赴阿耶穆佉
国,于中途遇盗,几乎丧命。后又过阿耶穆佉等国至吠舍厘国,更南
行至摩揭陀国,巡礼华氏城、伽耶等处圣迹,折向那烂陀寺。寺众千
余人欢迎他到寺,参谒了戒贤。他离开高昌,进入印度国境以来,随
处遇着高僧大德,就停留参学。广学《俱舍》、《顺正理》、《因明》、
《声明》、《经百论》、《广百论》、《对法》、《显宗》、《理门》、
《众事分毗婆沙》、《经部毗婆沙》、《萨婆多部辨真》、《发智》、
《日胄毗婆沙论》等。如此且行且学,到达那烂陀时前后约四年,其
时为贞观七年(633)。

玄奘到了那烂陀寺,被推为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很受优遇。他请
戒贤三藏讲《瑜伽论》,同听者数千人,历一年五个月讲毕,后复重
听两遍。又听讲《顺正理》、《显扬》、《对法》各一遍,《因明》、
《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论》、《百论》各三遍。《俱
舍》、《婆沙》、《六足》等论,他先在诸国听过,至此更披寻决疑,
兼学婆罗门《声明记论》。如是在寺学习,历时五年(贞观八至十二
年,634—638)。

其后,玄奘为了更广泛的参学,便离开那烂陀寺南游,经伊烂那
钵伐多国,从怛他揭多毱多和羼底僧诃两师学《毗婆沙》、《顺正理》
等论。过瞻波等国入东印度境,经羯罗拿苏伐刺那等国,折西北行至
中印南憍萨罗国,停一个多月,从善解因明的婆罗门学《集量论》。
从此南行入南印度境,过案达罗国至驮那羯磔迦国,停数月从苏部底
和苏利耶两僧学《大众部根本阿毗达摩》等论,他们亦从法师学大乘
诸论。过珠利耶国至达罗毗荼国,于建志城逢僧伽罗国大德觉自在云
和无畏牙,就问《瑜伽要文》及僧伽罗国佛教情况。过那建补罗等国,
出伐腊毗国入西印度境,西至狼揭罗国。从此折回,过臂多势罗等国,
渡信度河,至北印钵伐多国,于此停两年,学《正量部根本阿毗达摩》
及《摄正法》、《成实》等论。从此东南行,仍还那烂陀寺。又到寺
西低罗择迦寺,从般若跋陀罗就萨婆多部三藏及《声明》、《因明》
等论咨决所疑。往杖林山,从胜军居士学《唯识抉择》、《意义理》、
《成无畏》、《不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及问
《瑜伽》、《因明》等疑,首尾历时两年。这样在各地游历参学凡经
四年(贞观十二至十六年,639—642)。回那烂陀寺后,应戒
贤三藏之嘱,为寺众讲《摄论》、《唯识抉择论》,并沟通了当时大
乘学说中“瑜伽”、“中观”两家的论争,著《会宗论》三千颂,得
到戒贤三藏和诸大德的赞许。他又应戒日王的请求,拟折服南印正量
部论师般若毱多《破大乘论》的异说,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

玄奘在印所学至此已经大成,他很想回国弘通,得到戒贤的赞许,
遂庄严经像,辞别戒贤,准备东归。时东印迦摩缕波国鸠摩罗王一再
遣使迎请前往。适值羯若鞠闍国戒日王征恭御陀回来,又遣使来请,
鸠摩罗王就带兵陪送玄奘,到羯朱只祗罗国,遇着戒日王。戒日王乃
决定于曲女城为玄奘建立大会,命五印沙门、婆罗门、外道义解之徒
都来参加。到期与会的有十八国王,各国大小乘僧三千多人,那烂陀
寺僧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余人。此会即以玄奘所著《会宗》、
《制恶见》两论的论点标宗,任人难破,但经过十八天大会终了,没
有一人能提出异议。玄奘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被给以“大
乘天”和“解脱天”的尊称。其后又随喜了在钵罗耶伽两河间举行的
五年一次的无遮大施会,这才辞别戒日王,携带几百部梵本和各种佛
像,启程东归。路过呾叉始罗渡信度大河时,因遇风浪,失却梵本五
十夹及诸异花种,停在乌铎迦汉荼城五十多天,遣人往乌仗那国抄写
迦叶维耶部三藏。从此经过滥波等地,出迦毕试境,度雪山,经睹货
罗故地,过波迷罗川,越葱岭到了于阗,以国王延留,未得即还。就
派人随商侣入朝,表陈还国,日夜为于阗僧人讲《瑜伽》、《对法》、
《俱舍》、《摄论》四部论,约停了七、八个月。等到使人回来,并
奉敕迎令东归。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到达长安。

玄奘去洛阳会见了唐太宗。太宗要求他据游历见闻,修西域传;
并劝他还俗从政,玄奘力辞。因留他住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
所需,并召集各地名僧二十余人相助,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
等职,组织了规模完备的译场。玄奘于是年五月,创译《菩萨藏》等
经,次年撰《大唐西域记》成。贞观二十二年(648)译完《瑜伽
师地论》一百卷的大部之后,请太宗替新译诸经做了总序,即后世所
传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这一年因太宗问功德利益,他建议度僧,
太宗诏诸州寺各度五人,并于北阙造弘法院,供译经用。冬十月,东
宫新建大慈恩寺告成,寺内也别造译经院,迎他入住。高宗永徽三年
(652)春,他请就大慈恩寺造西域式石塔,安置带回经像,以运
石工大,改用砖造。永徽四年(653)夏,印度大菩提寺智光、慧
天来信问候他,次年他分别答书。永徽六年(655),尚药奉御吕
才,诵玄奘所译《因明》、《理门》二论,自出新解,指议长短。后
经玄奘和他亲自辩论,他才辞屈谢退。显庆元年(656)二月,玄
奘为鹤林寺尼宝乘等五十余人授戒,又为德业寺尼众数百人授菩萨戒。
玄奘西游求法的时候,路上备尝辛苦,六十岁前后,身体就有病痛,
这一年复间冷疹重发颇剧。他恐怕病危,表请高宗重定佛道名位次第,
及废僧尼依俗科罪。显庆三年(658),他迁居新建的西明寺,当
时印度僧人阿地瞿多和那提相继来华,译事不专,他因而请求停译,
未得允许。继而因大众请详译《大般若经》全部,以京师纷扰,恐难
译了,表请赴玉华宫翻译。显庆四年(659)冬,他迁往玉华宫,
次年初即开始译《大般若经》,至龙朔三年(663)冬完成,全经
十六会,总六百卷。他于译完《大般若经》后,自觉体力衰竭,不再
事翻译,专精行道。麟德元年(664)初,他在玉华宫染病,病中
命门人嘉尚具录所译经论以及造像、写经、供养、施舍等项,宣读一
过,他很觉自庆,到了二月五日中夜便圆寂了。

玄奘回国以后的主要事业,就在翻译经论,并传播新知。因为他
对印度佛学全面通达,所以他所译经论亦赅一切。并且他进行翻译,
也完全有系统、有计划。他从住弘福寺开始翻译,直到最后迁住玉华
宫,译完《大般若》,中间经历十九年,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除
《大唐西域记》一种不计入),总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十九年的翻
译,可分几个段落:最初,在太宗贞观末年,约五年间,译出了“瑜
伽”学系的“一本十支”各论;其次,在高宗永徽、显庆中间约十年,
译出《俱舍》、《婆沙》和“一身六足”等“阿毗达摩”;最后四年
译成全部《大般若》,这些都是整然自成系统的译业。在这中间,他
还曾应东印度童子王的请求,将中国的《老子》译成梵文,流传于迦
摩缕波;又以中国流传的《起信论》文出马鸣,印度诸僧很想一读,
他也译唐为梵,传到印度。这些都是有关中印文化交流的事业。

玄奘所译各籍,因为他对梵文的造诣精深,又亲自主译,所以名
相的安立,文义的贯练,莫不精确异常,而且矫正旧译的讹谬,遂在
中国译经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后人通称其译籍为新译。另外,从
玄奘由翻译而传播的学说看来,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
印度佛学的全貌。当时印度那烂陀寺等处的佛学,已显然分为因明、
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等五科。他于因明科译出《理门》和《入正
理论》,树立了在论议基础上的佛家逻辑轨范。于对法科,声闻乘方
面以《俱舍》为中心,在它以前有根本的“一身六足”和《婆沙》等
论,以及其后发展的《顺正理》、《显宗》等论,他都原原本本地传
译了出来;大乘对法译出了《集论》和他的注书《杂集论》,显示对
法经不同于瑜伽论的特点,并指示大小对法相通的途径。于戒律科,
译传大乘唯一的《瑜伽菩萨戒》,并辑出《受戒羯磨》以为实行的规
范。于中观科,特别译出护法的《广百论释》,以见瑜伽系贯通中观
的成就。于瑜伽科,则“一本(《瑜伽》)十支(《显扬》、《庄严》
等)”,差不多全部译出,而于最后发展的“唯识”说,则编纂了完
备的《成唯识论》,以尽其奥蕴。如上所举,可以说那烂陀寺最盛时
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基本上已都由玄奘译传于中土了。至于他在讲
学中阐扬了“理佛性”和“五种姓”之说,这不仅为后来创立慈恩一
派的根本典据,即其他宗派也有加以采用,在中国佛学界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玄奘的著述,除上文说到用梵文写的《会宗论》三千颂,《制恶
见论》一千六百颂而外,还应东印度童子王的请求,造了《三身论》
三百颂,但这些都没有译成汉文,因而也未流传后世。他回国以后,
忙于翻译,无暇撰述,只应太宗的要求而修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还是口授辩机写成的。另外,向当时朝廷陈事的表启,现存一卷。至
于有关学说,则大都为其门下各家所记的口义,特别是见于园测一系
新罗学人著述上的占多数。通称为法师自作的有《三类境》一颂,载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二内,又有《赞弥勒四礼文》,载《法苑珠
林》卷十六,另传法师论《五种不翻》,周敦义《翻译名义集序》曾
见称引。至后人所传的《八识规矩颂》,文义都有可疑之处,并非他
的手笔。

玄奘门人很多,参加译业的也大都从他受业。最著名的是神昉、
嘉尚、普光、窥基,称玄门四神足。继承法系的自然要推窥基。基师
俗姓尉迟,十七岁得玄奘指导出家,常侍左右,二十五岁参加译场,
勤于著述,有“百部疏主”之称。他对玄奘所传的唯识学说尤有领会,
糅印度解释唯识十家之说而辑译为《成唯识》一论,即是出于他的建
议,他所撰《成唯识论述记》,为后世治此学者所奉的圭臬。他释
《瑜伽》有《略纂》,解《杂集》有《述记》,弘五姓说有《法华玄
赞》,详三支立破有《因明大疏》,其他重要经论都有《疏》、《记》,
发扬师说,建立了“慈恩”一宗。其次为普光,于《俱舍》造诣最深,
撰《俱舍论记》三十卷,为学者所宗。

神昉和嘉尚,事迹不详。神昉撰有《十论经抄》三卷,《成唯识
论文义记》十卷,《种姓差别集》三卷等。嘉尚参加译事,玄奘临寂
之前,特命他具录译经部卷及造像等,玄奘殁后,曾撰《杂集论疏》。

此外,在奘门著名弟子中被视为异流的有圆测和法宝。圆测系新
罗人,为奘门新罗学人的领袖。他曾在译场充证义,著有《仁王》、
《深密》、《成唯识》等《疏》,多用真谛等所传的旧说。法宝撰
《俱舍论疏》十五卷,与普光《记》并称,见解时有出入。他又著
《一乘佛性究竟论》,不同意五姓各别之说。故在奘师门下,都被视
为别系。

㈣ 简述玄奘的贡献,及玄奘西游的影响

编写了《大唐西域记》

㈤ 玄奘西游的贡献及意义各两条

贡献:

1.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中译本成了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

2.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意义:

  1. 代表了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

  2. 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㈥ 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获得了哪些成就

公元627年,玄奘不顾洪荒出玉门关西进,抱着求学的心愿,横穿了400公里的大沙漠。途中他失手撒掉了最后一皮囊的水,但是仍然继续西进,走了五天四夜,滴水为进。他到西域后,收了三名弟子,虽然没有民间传说那么法力神通,但是有着孙悟空的忠心,猪八戒的机智,沙僧的勤恳,经过大雪山时,三个徒弟都被冻死了,但是他毅然向西,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走了2万多公里,历经4年时间,终于到达了那烂陀寺。玄奘在那里向戒贤法师学习佛学理论。两年后,他又到各地去游历,前后到了100多个国家,参加过很多的佛学辩论会,没人能驳倒他,因而名震印度。
玄奘在印度游学17年,于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带回了梵文佛经657部,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和推崇。此后,玄奘在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费时19年,译出75部,1335卷。如今这些佛经在印度已经失传,玄奘的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化的重要史料。他还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给古印度。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西行取经的所见所闻,介绍了沿途各国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物产生活等。这部书近百年来被译成多国文字,很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公元644年,玄奘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对促进中国同印度半岛各国的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㈦ 写出鉴定与玄奘西游的历史贡献

传播佛教,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为中国佛教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写下《大唐西域记》
玄奘也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㈧ 玄奘西游的意义

把当时不明不白的佛法搞清楚搞明白,顺便做了点文化交流和写了些历史地理记录。

㈨ 玄奘西行取得哪此成果

取回真经,更加系统,完善地发扬了佛教文化。也给吴承恩写西游记神话故事经典小说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㈩ 玄奘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玄奘的主要功绩是: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10)玄奘西游的成果扩展阅读: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西行途中的最大障碍来自妖魔鬼怪。在小说中,唐僧是由唐太宗亲自任命去西天取经的。临行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为兄弟,对他非常支持。然而,真实的玄奘在西行伊始,最主要的障碍却来自朝廷。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国人不允许出境。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几次三番申请“过所”,以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此事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根据当时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他的这个决定非常危险。

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那年,玄奘刚好二十七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真实的玄奘具有坚定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完全和小说中胆小怕事的唐僧不同。玄奘的西方行历程虽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却也危机重重,多次险些被抓,但他最终都能顺利过关。

玄奘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地界时,住了一个多月,为当地僧众祭坛说法,很受欢迎。凉州是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个大都会,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

当时为防备颉利可汗的突厥军队侵扰,凉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圣旨:封锁边关,禁止人员西行。当玄奘打算继续西行时,凉州守关官兵不敢自作主张开关放行,只好先行呈报李大亮定夺。李大亮知道玄奘的名声,让部下转达他的命令:不许西行取经,立即回京。

玄奘顿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凉州有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帮了他。慧威是河西一带的佛门领袖,很有权威。

慧威得知李大亮的限令后,决定帮助玄奘。他派了慧琳、道整两个弟子护送玄奘偷偷出关。白天官兵防守甚严,无法出关,于是他们夜半更深时找个无人处顺着绳索偷偷出城。

玄奘在慧琳、道整两个和尚的护送下,一路上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几日后到达瓜州(今安西)。瓜州刺史独孤达敬重佛法,听说玄奘法师来到,热情款待。此时凉州都督李大亮追访玄奘的公文很快也跟来了。他们对玄奘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一个叫李昌的官员私下将公文拿给玄奘看,并问道:“法师是不是此人?”玄奘迟疑着不敢作答。李昌又说:“请法师说实话,如果你就是玄奘,我为你想办法。”玄奘只得如实相告。知道实情的李昌为玄奘的行动和精神所感动,当着玄奘的面撕掉文书,让他尽快动身。

离开瓜州后,他为了避开官府的盘查,不敢公然行官道,却又必须依傍官道,以免遭迷路,但随时有遇到官兵的危险。在瓜州以前,玄奘虽然也遇到了困难,但基本上还算是一路顺利。从瓜州开始,直到伊吾(今新疆哈密)之间的九百里旅途,才是玄奘西行求经最为艰难的一段。

阅读全文

与玄奘西游的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