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建立中国第一个绿色社区
1999年4月,“北京地球村”与宣武区环卫局、环保局、精神文明办、白纸坊街道、物业公司共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绿色社区试点——建功南里绿色社区。绿色社区模式包括社区的环保设施和公民参与机制,它涉及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涉及环保的软件建设。
在宣武区环卫局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地球村”在宣武区组织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让环保走进生活”“让环保走进社区”的培训活动,组织居民参观垃圾填埋场。经过培训后的居民们环保意识都大大提高了。
建功南里绿色社区的建立让廖晓义信心倍增,因此,为了让绿色社区模式得到更好的推广,2000年8月,担任奥组委环境顾问的廖晓义积极参与了“北京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制定,并向时任北京市市长刘淇提交了“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绿色社区推广建议,方案和建议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2000年9月,北京市政府召开绿色社区现场会,18个区县的近百位领导参观了建功南里绿色社区。垃圾分类成为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并被北京市政府视为重要工作加以实施。
2001年,北京市奥申委采纳了“北京地球村”提出的绿色社区推广策划方案,并使其成为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内容之一。
2. 什么是绿色社区绿色社区都应具备什么条件
绿色社区的概念 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其硬件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应用等应用措施;软件包括一个由社区管理部门和社区参与的联席会,一套社区环境管理制度,一支起先锋骨干作用的环保志愿者队伍,一块普及环保科学知识的宣传阵地和一定数量的环保家庭。 绿色社区的功能是: (1)监督环境执法。绿色社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公民环保参与机制,发挥社区居民的监督执法的作用,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 (2)提供政策建议。绿色社区以联席会制度、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建立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渠道,以便居民参与政策建议。 (3)进行环保教育。绿色社区重视社区环境保护事业,建立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持续不断的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4)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社区大力倡导绿色生活,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区文化,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和时尚。绿色生活可以减缓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造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也有助于培育“绿色市场”,推动环保产业和建筑业、公交业、绿色食品业、回收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绿色社区要实现上述功能,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标志和软件标志。 绿色社区,旨在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绿色社区必须符合以下环保要求: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无冒黑烟现象;各类噪声符合噪声达标区要求,无扰民的加工点和娱乐场,杜绝商店使用高音喇叭招徕顾客,餐饮业油烟、污水经有效治理,流动摊点整洁有序;生活污水进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不使用和销售一次性发泡餐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定点处置;建筑施工场地、家庭装演管理规范,文明、合法施工,运输车辆保持清洁;小区、路岛、河道两侧无裸露地面,达到“出门十米见绿”的要求;河道整洁,河面无漂浮物,岸边无违章和垃圾堆放;普及环保知识,设置环保宣传栏和环保公益广告。
3. 要建设绿色社区,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这个要从多方面来着手的,首先绿化肯定是少不了的,然后紧跟上的卫生工作要做好,还有一些治安和人文方面的都要做好,所谓的绿色社区就是从根本上杜绝各类的不文明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
4. 什么叫绿色社区
指一些人文明,小区干净,条理化的小区
5. 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宣传教育。为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国家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和《2001-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01年开始实施的第四个五年普法规划,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年度法制教育计划。在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开展全国性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活动,目前全国有2348个社区参加了绿色社区创建活动,25000多所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幼儿园参加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100个绿色家庭受到表彰;通过“保护母亲河”、“绿色承诺”、“天天环保”、“生态监护”等实践活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举办绿色中国论坛、中国环境文化节等活动,进行环境知识培训,引导公众参与讨论环境问题,形成“人人参与、共创绿色家园”的社会氛围。
6. 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绿色社区是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基层、基点和基础,绿色社区的创建对建立完善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建绿色社区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公民能够认识和行使自己的环保权利和责任,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公众的合作,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让环保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加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大众对环保的参与。
在建设绿色社区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创造出一种与环境友好、邻里亲密和睦相处的社区氛围。
(6)绿色社区创建成果扩展阅读:
绿色社区的现状与问题:
(1)绿地规划不合理。早期的住宅绿地的规划基本就被忽略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开发商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过多的注重自己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公众的生活空间质量,致使大部分新开发的小区呈现出楼群过于密集,直接造成大部分小区的绿地面积不达标。
(2)配套的公共设备不健全。小区内公共设施也不很完善,宠物的粪便也没有统一的管理设施的提供。还有其他的公共设施像小区内的宣传公告栏、公共环境的卫生设施、垃圾分类设施等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影响人们的居住。
(3)居民环保意识较低。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这种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只是单纯的、个体的、短期的提高,而忽视了整体的、长期的提高与改善。
(4)管理体制不完善。绿色社区的构建往往是在各地方的环保部门、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主持下开展的,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却出现了难以协调涉及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环境行为。
参考资料:网络-绿色社区
7. 绿色环保社区的社区建设体会
体会之一:领导高度重视,是搞好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力量源泉,在创建绿色社区活动中,街道党工委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社区现场办公,积极为创建活动出注意、找点子、想办法、出实招、办实事,为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提供了动力支持和领导保证。
体会之二:强大的宣传攻势,是搞好创建绿色社区奋进的口号。在创建活动中,街道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学校、环保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教育活动,使“社区是我家、环境绿化靠大家”的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因而从我做起,投入创建绿色社区中去,成了每位社区成员的自觉行动。
体会之三: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久的护绿队和保洁队,是创建绿色社区的力量之基。在创建活动中,五柳巷小学的红领巾护绿队在大队辅导员带领下,定期为花草树木浇水、除草、松土、剪枝,使三学街社区更加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而社区保洁公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坚持为社区的大小街巷美容,更为绿色社区锦上添花,四季常青。
体会之四:特色的创建活动,为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增添了不少的迷人魅力。漫步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扑入视野的鲜花街、冬青街、葡萄街、紫滕街、唐诗街……,将人们仿佛引入了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
体会之五:特殊的地域治理,使绿色社区更加迷人、醉人。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抓住最令社区老百姓头疼的公厕和垃圾这两大热点和难点进行治理,实行公厕革命和垃圾袋装化,推出了“四方治理”与“公厕四方承包责任制”,使公厕这个最令人反感的地方成了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8. "绿色社区"的基本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基本内容就是“高效绿色”和“互联互通”两点,具体标准还在制定。
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主任、全国智标委副主任马虹表示,全国智标委正在编制绿色智慧社区标准体系,其中不仅有绿色智慧社区的评价标准,也有基础单元模型标准、长租公寓的标准,还涉及到物联网部分终端的标准。
“我们的城市应该不断提升生活品质,不断让城市都具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在城市当中有获得感,这就是城市在后面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体现出来的,要走一个新型的智慧城市的发展道路。”马虹表示,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着重考量两个方面——“高效绿色”和“互联互通”。
(8)绿色社区创建成果扩展阅读:
马虹认为,房地产企业持有的不仅一个楼盘,更重要的是居住在这个社区当中的人群。对社区人群进行高效运营则需要互联网化的思维来支撑。
国家发改委2018年提出了绿色生活创建,其中对绿色智慧社区的要求就是实现“五化”,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五化”让社区人群的生活更安全、便捷、舒适和愉快。
马虹透露,住建部、全国智标委在山东、重庆等地开展了绿色智慧社区的试点工作和标准实践工作,绿色智慧社区创建已经在全国开展起来。
而全国智标委正在编制绿色智慧社区的标准体系,其中不仅有绿色智慧社区的评价标准,也有基础单元模型标准、长租公寓的标准,甚至涉及到物联网部分终端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