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员工持股证书

员工持股证书

发布时间:2021-08-07 21:32:11

Ⅰ 谁知道股权激励计划包括发行认购权证吗

股权激励就是让经营者以持股方式成为企业股东,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以激发经营者通过提升企业长期价值来增加自己的财富,是一种经营者长期激励方式。股权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消除“代理人风险”,有利于减少经营者的短期化

Ⅱ 联讯证券是股权激励还是员工持股计划

酝酿多时的券商股权激励,日前终于迎来实质破冰。新三板挂牌公司联讯证券借道资管在内部率先实行员工持股。
联讯员工持股
覆盖率逾八成

联讯证券日前公告称,将面向该公司内部1025名员工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涉及资金总额不超过8345.36万元,认购价格为每股1.46元。

如果该方案最终成功实施,联讯证券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推股权激励计划的证券公司。

据联讯证券介绍,该公司此次股权激励的对象为联讯证券的全体在册员工,但参与总人数不超过1025人。该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认购份额占比不超过此次激励计划的25.37%。其中,联讯证券董事长徐刚个人认购438万份,占持股计划的5.25%。

中证协数据显示,联讯证券现有证券从业人员总数为1262人,按照参与此次股权激励不超过1025人计算,联讯证券此次股权激励的员工覆盖率可达81.22%。

在资金方面,此次计划总份额合计不超过8345.36万份,资金总额不超过8345.36万元。全部有效员工持股计划份额所对应的股票总数量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而任一份额持有人对应的股票数量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按参与总人数不超过1025人计算,则意味着单一员工平均认购份额约8.14万份,单一员工平均认购所需资金约8.14万元。

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员工意愿,将应付员工工资、奖金等现金薪酬的一部分委托资产管理机构管理,通过公司增资扩股或二级市场买入本公司股份并长期持有,股份权益按约定分配给员工的制度安排。国内实施股权激励的典型当属华为和中国平安,两公司工作到一定年限的员工都可以申请买入本公司的股票,但这两者都采取工会代持而非员工直接持有。

首例新三板挂牌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案例是去年11月份的仁会生物,该公司于挂牌前首次授予的76万份股票期权完成登记工作,成为新三板第一单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并完成登记的挂牌公司。

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面已有新进展。早在2012年,证监会《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过意见。随着国企“混改”的推进,一度也让不少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上报过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包括多家上市券商,但未有下文。

借道资管渠道
规避法律障碍

据了解,证券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一般只在子公司层面实施,部分证券公司即使有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推合伙制的想法,也往往面临法律法规障碍。

《证券法》规定,证券交易所、券商及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从业人员,在任期内不得直接或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并且任何人在成为前述所列人员时,其原已持有的股票,必须依法转让

“联讯证券这次其实是面向员工发行一款资管计划,而这款资管计划购买的资产就是该公司定向增资产品。”一位券商分析师说。

资料显示,联讯证券将在该公司资管计划设立后委托中信信诚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并全额认购由中信信诚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的“中信信诚联讯启航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的次级份额。

然后,启航1号将以每股1.46元的价格认购联讯证券正在发行的定向增资股票,所获标的股票锁定期为12个月,但该员工持股资管计划的存续期为24个月。作为受托管理该资管计划的“启航1号”,资金还可投资于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等低风险高流动性现金管理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设立了优先级资金,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资金的收益和损失也将被放大。启航1号的份额上限为212.5亿份,并按1:1.5的比例设立次级份额和优先级份额。存续期内,启航1号资管计划将对优先级资金每年支付10.7%的年基准收益率收益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费、托管费。

Ⅲ 员工持股计划资管成立后员工还要单独开证券账户吗

员工不需要单独开设账户,持股计划一般以资产管理的形式单独设立账户。

Ⅳ 国有控股公司股东代持部分股份搞员工持股合法么

  1. 如果代持部分符合法律规定,并且合同不存在无效的情形,则这种行为合法。

  2. 需要注意的是,代持部分要看合法的具体约定,如果约定没有收益权却将收益进行分成,则是属于侵害国有资产,或将涉及刑事犯罪。

第二十五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Ⅳ 是组织成员就一定有股权证对吗

不一定吧,要看什么企业组织。
拥有股权证,即意味着拥有一定的归属权,就是所谓的股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组织的成员,不一定就拥有公司企业的所有权,一般来说管理层或技术人员有一定股份,至少普通员工没有。
当然了,有些公司是实行员工持股制的,这一种员工有股权证的比例就会大一点。

Ⅵ 扬农化工职工,明年即将退休,现在持有股权证,统一由职工持股会持股,其职工股能否上市交易

肯定不允许自由流通,但可以转给厂里的其他职工

Ⅶ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持股人配偶身份证信息需提供吗

需要提供的,而且必须真实无误。

Ⅷ 员工持股相关法律

员工持股是公司的行为,没有相关法律。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简称ESOP)是指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权而使其获得激励的一种长期绩效奖励计划。在实践中,员工持股计划往往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的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员工持股会代表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
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即员工持股计划,又称之为员工持股制度,是员工所有权的一种实现形式,是企业所有者与员工分享企业所有权和未来收益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或股权)而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是使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
主要作用
(1) 奠定企业民主管理的的基础。
(2) 扩大资金来源,增加员工收入。
(3) 留住人才,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4) 调整企业收益权,转变企业约束机制。

Ⅸ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员工持股

多方关注的原因有三点:1. 企业因为持股员工跳槽引发的官司越来越多;2.很多企业施行员工持股,希望借此解决员工忠诚度、积极性的问题,吸引与稳定关键人才,员工持股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关键人才去留的重要砝码;3. 很多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员工持股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观念探讨
那么,员工持股是解决员工积极性和队伍稳定问题的唯一办法吗?员工持股将出资者、经营者、生产者三者的问题与关系融合到一起,将使员工在企业的身份地位、心理势位、企业岗位三位方面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在管理上增加新的难度。笔者认为:如果企业推行员工持股之前,对以下观念不能达成共识,不仅不能解决已有的问题,反而会引发新的矛盾,如:
1、员工持股总额占企业总资本金的比例,以及持股的员工中,主要领导、关键人才、普通员工各自的持股比例问题。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实行员工持股时,要考虑的主体是:对形成企业的产品、服务、技术研发等起关键作用的员工;一般性的企业,员工持股的主体将是高级管理人员。员工持股总额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也要依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赢利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等多种因素来确定谁是主体,以及主体持股多少。如果企业员工对持股的比例不适应,将引发持股员工的心理失衡。
2、持股员工离职(员工辞职、企业辞退)时的股份处置问题。
从资本社会性的角度讲,离职员工的股份可以不处理,仍然按照出资人对待。但很多企业要求离职员工必须兑换掉所持股份。这是把员工当作企业资产、或者是把员工持股当作禁锢员工在企业工作的一种狭隘观念。如果因为持股问题引发官司,对企业在职和离职员工的心理影响和伤害都是巨大的。人们会想:连这样和企业共生死的员工都会与企业对立,我们还有多少长期共存的价值?
3、员工持股不一定必然导致企业效率的提升。
希望通过员工持股强化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并不利于企业规范管理--如果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必须靠员工的主人翁身份来保证的话,必然会形成新的大锅饭。作为股东,员工的积极性可能在一定阶段得以形成或保有,但是,是否岗位合格以及在岗位上的工作效率是不是最佳,就很难讲了。
4、企业股份的社会性问题
企业是社会的,其股份也应该是社会性的,持股与员工的岗位没有联系。也就是说,在员工持股方面,不能仅在员工身份上做文章,员工是岗位的主人,在岗位上做好工作是职业道德和技能的综合表现,是每个员工必须做到的。持股员工或持股人因为持股而获取的收益,是投资换来的,不是劳动换来的。
分类实施
1、新成立的知识型员工多、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宜在成立之时,就实行员工持股,按照创办人群体的意志,协商确定各自的股份比例。
2、家族式的民营企业达到10%以上的增长,并且主要岗位不是家族人员占有的时候,有必要将部分股份出让或奖励给非家族的占据关键岗位的员工。随着企业收益和规模的扩大,设置对应的提升比例。按照企业总股本的5%-10%的比例,划出股份奖励给这些员工,一般是企业老板和员工都能接受的。
3、国有企业改制时,可以同时实行员工持股,但要注意处理好历史问题,否则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实际资产被人为低估,然后被员工购买或持股。这类企业实行改制和员工持股时,要考虑企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性因素,对退休员工做一定的追溯性补偿。
操作实例
1、坚持职工自愿出资持股的原则。不强迫职工认购股份,不把企业持股与职工劳动关系、劳动岗位、劳动报酬、劳动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挂钩。
2、企业主要负责人个人持股数额要求不低于职工平均持股额的5倍。鼓励经营者持大股,
出资控股。允许业务、技术骨干多持股。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一股一票与一人一票相结合。允许科技人员将个人技术专利和经评估后的技术成果,经有权部门核准同意后,按比例折成股份。
3、 职工购股程序:
(一)根据企业改制方案的要求,职工提出认购申请;
(二)确定职工个人认股股份数额;
(三)办理购股手续;
(四)公布职工持股数额;
(五)公司签发股权证书,由持股会向会员出具职工股权证明文件;
(六)公司将职工持股名册上报审批部门备案。
4、国有、集体企业实施整体改制的,经审计、劳动和财政部门确认合法的历年工资、奖金结余后,可以按职工工龄、贡献、职务等量化给职工股权。企业应制订量化方案,并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量化给职工的股权,可以作为收益权股,也可通过配股享有所有权。但配股的职工应当按不低于1:1的比例现金认股配售。
5、企业改制后,在任期内完成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等有关指标的,经资产所有者和职工(股东)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可将评估后净资产增值部分的10%,折成股份用于奖励企业管理人员及其他有重大贡献的企业人员,折股部分享有收益权,股权由企业工会代管。折股奖励后,如企业发生亏损,应相应扣减当年收益权分配直至收回折股部分予以抵冲

阅读全文

与员工持股证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