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齐的实力比北周还要强为什么还是被灭了呢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分别为高欢和宇文泰两位权臣掌权,两人都为了富强东魏和西魏而进行各项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北齐和北周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北齐和北周先后建立之后,北齐的国力一直凌驾于北周之上,尽管不是一边倒,但北齐总比北周强一点,这跟北齐继承了北魏的大部分,还有北齐占据中原富庶地区密不可分。
只可惜高湛继承皇位后,马上就显露出他荒淫残暴的本性。首先高湛违背跟高演的诺言,随便找了个理由杀掉了高百年,然后把一些认为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的高氏皇室宗亲杀了个遍。其次,高湛好色成性,早已垂涎哥哥文宣帝高洋美艳动人的皇后李祖娥,强行纳为妃子,并下令全国各地向他进贡美女。第三,高湛不理朝政,宠信奸臣和小人,特别是女官陆令萱和近臣和士开,两人在朝中大肆培养党羽,高湛在这些奸臣和小人的迷惑下,杀害了很多忠臣良将。
如此荒淫残暴的高湛统治下的北齐,从此国势由盛转衰,高欢、高澄、高洋、高殷、高演五人打下的强大北齐基业不复存在,与北周的差距逐渐缩小。北周到了武帝宇文邕在位时,国力终于超越了北齐,最终完成了对北齐的灭国战。
所以,原本国力比北周强大的北齐,之所以最终反被北周所灭,罪魁祸首就是北齐武成帝高湛,他的荒淫残暴导致强大的北齐逐渐衰弱,埋下了北齐被北周灭掉的祸根。
2. 北齐书的作者简介
李百药(565年-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史学家。李百药父亲李德林是北齐的史臣,参与撰“国史”;后来也是隋朝名臣,奉诏继续撰《齐史》。隋文帝时李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唐朝以后,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
李百药的才能得到隋文帝赏识,一时朝中奏议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笔。隋炀帝时他受到排挤,官运蹇滞。隋朝末年农民大起义时,他曾被胁裹到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等人的队伍中。李百药在唐太宗时参加了制定《五礼》及律令的工作。在辅佐太子李承乾之时,对承乾漫游无度的行为数有匡正,对于朝中的其他政事,也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政治上有些作为。他除擅长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他的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
李百药出身于仕宦家庭。父亲李德林字公辅,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参与国史修撰,编成纪传体《齐史》27卷,入隋官至内史令,封安平公,任内又奉诏续修《齐史》,全书未成而卒。李百药自幼受到家庭影响,少年时就好学博闻,富于独立见解。父亲李德林(公元530--590)字公辅,他的才能得到隋文帝赏识,
唐朝初建之时,高祖就下令修撰前代缺略各史,可是由于组织不力,经数年竟无成果。太宗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又下诏修前朝史书,李百药接受了撰修齐史的任务。在他父亲旧稿基础上,他几经删改、增补,于贞观十年(636年)修成了50卷的《齐书》(后人为与《南齐书》区别,改称《北齐书》)。
《北齐书》的撰修,吸收了前人修史的成果,北齐历史的撰修,从高齐政权到隋朝,一直未曾中断,修成了多部起居注、实录和国史。此外记录北齐历史的专著还有李德林《齐书》24卷,王劭《齐志》20卷,复为《齐书》100卷,崔子发《齐纪》30卷,杜台卿《齐纪》和姚最《北齐纪》20卷等。
这些史书经李百药别择去取,充实了《北齐书》的内容。
3. 夏朝至清朝的皇朝建立者的成就同代表作.
夏朝——启,杀伯益,家天下。
商朝——汤,汤伐桀。
西周——周武王姬发,伐纣,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东周——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
秦朝——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统一度量衡,车轨,货币,文字,独尊法家。
西汉——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中国,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推翻王莽,统一中国。释放奴婢。光武中兴。
魏国——魏文帝曹丕,九品中正制。
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灭亡东吴,统一中国。
东晋——晋元帝司马睿,定都南京。
北魏——拓跋珪,统一中原。
西魏——元宝炬,无成就。
北周——宇文觉,无成就。
东魏——元善见,无成就。
北齐——高洋,无成就。
隋朝——杨坚,三省六部制。
唐朝——李渊,统一中国。
后梁——朱温,灭唐。
后唐——李存勖,灭刘仁恭,败契丹,灭后梁。
后晋——石敬瑭,投靠契丹。
后汉——刘知远,灭后晋。
后周——郭威,灭后汉。
北宋——赵匡胤,文官政治,消除藩镇割据,统一中原。
南宋——赵构,无成就。
元朝——铁木真,统一北方。
明朝——朱元璋,统一中原。
清朝——努尔哈赤,统一东北。
4.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及个个时期的文明成果
送你一首中国历代兴衰四字歌:
炎黄子孙,历史悠长。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禹开始,建立家邦。汤灭夏桀,国号殷商。
武王伐纣。西周辟疆。幽王贪色,身死国丧。
平王迁都,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楚庄。
秦穆晋之,还有宋襄。战国七雄,各据一方。
秦楚齐燕,韩赵魏梁。嬴政统一,自称始皇。
反抗暴政,陈胜吴广。楚汉相争,刘邦胜利。
西汉开国,长安称帝。新莽篡位,绿林赤眉。
刘秀兴兵,灭莽杀敌。再造东汉,洛阳登基。
黄巾起义,分崩离析。曹魏蜀吴,三国鼎立。
西晋代魏,司马为帝。五胡乱华,干戈不息。
永嘉南渡,东晋是继。南朝北朝,隔江峙立。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北十六国,分别割据。
续有北魏,北周北齐。杨坚创隋,南北统一。
灭隋建唐,高祖李渊。黄巢造反,天下又乱。
五代十国,分裂再现。匡胤篡周,北宋是建。
辽夏女真,窥视中原。金袭汴梁,靖康国难。
南宋高宗,迁都临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时,灭宋建元。政治腐败,百姓积怨。
洪武起兵,兴明灭元。成祖永乐,改都顺天。
明帝崇祯,自缢煤山。闯王称帝,四十二天。
三桂请兵,清帝入关。道光以后,列强侵犯。
武昌起义,领袖中山。建立共和,宣统交权。
老袁窃国,军阀混战。工农革命,捣毁封建。
各族人民,同掌政权。中华文明,史称五千。
文明成果范围太广 可查相关历史书籍
祝你愉快:D
5. 哪些重要的原因,导致了北齐与北周攻守之势发生了改变
北魏自从六镇起义后便开始分裂,逐渐衍生出了北齐和北周两个北方政权。原本继承了大部分北魏实力的北齐,却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就衰落下去;被后来居上的北周灭亡。
在这短短三十年里,两者之间强弱逆转的变化在于北周汉化改革的优势和北齐大兴土木的衰弱有着紧密的联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北周在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过程当中不断发展着自己的军事政治力量,同时也拉拢到了一部分的汉族地主。和北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甘堕落的北齐,将自己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时过境迁,三十年里北齐与北周就这样攻守之势异也,那么不到三十年,两者强弱逆转的法宝到底是什么呢?
在昏庸帝王和佞臣贼子的共同合力之下,引发的政治混乱不断增加民众内心的不满,这使得它们在力量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失衡。
他们穷奢极欲、为了自己一己之私欲,不惜收刮民脂民膏。这便使得原本家底子雄厚的北齐,慢慢失去了民心,而过分的穷奢极欲,使得国家财政难以负担。
在明显有优势强于北周的情况之下,依然被打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北齐失去了民心,双方在军事力量集团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也直接促进了双方的攻守之势出现重大变化。
6. 当时北齐北周陈朝都十分强悍,为什么陈宣帝只攻打北齐而放弃攻打北周
分别从地理位置和国家实力来考虑。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陈朝主要占领了中国的长江以南,北齐主要占领了长江以北,黄河以东,而北周主要占领了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显然北齐更容易攻占。从当时的统治者来看,北周的统治者宇文邕是非常有魄力的,北周实力雄厚,而北齐相对而言,实力衰弱一点,因此,成果选择攻打北齐而不攻打北周是明智的选择。
从国家实力上来说,北周的统治者宇文邕,手段强劲,在他的带领下,北周兵强马壮,实力较强,而相比之下,北齐,实力会明显较弱。当时的统治者高纬,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在他的带领下,北齐国内政治昏暗,实力衰弱,因此,陈国攻打北齐比攻打北周更加容易。
7. 谁给我解释一下这个成就的意思
完成;成功。
①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本事》:“当此之时,见夫子删《书》作《春秋》,定王制,贤者嗟叹,决意览史记成就其事。”
②《后汉书·南匈奴传》:“孝章皇帝圣思远虑,遂欲见成就,故令乌桓、鲜卑讨北虏,斩单于首级,破坏其国。”
③宋文天祥《胡笳曲》序:“琴罢,索予赋胡笳诗,而仓卒中未能成就。”
④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若是限时限日,老身决难奉命。”
⑤《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千难万难,到得今日方得成就。”
⑥《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奈事无其因,难于启齿。虢石父揣知王意,遂与尹球商议,暗通褒姒说:‘太子既逐去外家,合当伯服为嗣。内有娘娘枕边之言,外有我二人协力相扶,何愁事不成就。’”
⑦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这件事要办好,却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2]
造就;成全。
②《汉书·张禹传》:“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
③宋苏轼《刚说》:“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
④洪深《包得行》第四幕:“她也未尝不愿意,我看你还是成就了他们吧。”
⑤明 施耐庵《水浒》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先生既有心腹好汉,可以便去请来,成就这件事。[3]
成材,成器。
①汉焦赣《易林·乾之离》:“胎生孚乳,长息成就,充满帝室,家国昌富。”
②《北齐书·高阳王湜传》:“太后哭之哀,曰:‘我恐其不成就,与杖,何期带创死也。’”
③唐元稹《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成为。
①《四游记·国王去蓬莱山修行》:“妾乃寡居,见君堂堂一表,愿奉桃与君,成就一对夫妇如何?”
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只有他那买古董,却另外成就一种癖性,好好的东西拿去他不买,只要把东西打破了拿去,他却出了重价。”
业绩;作出的成绩。
①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使此儿五十不死,其志义何如哉!惜吾辈不见其成就。”
②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苏秦其所成就,虽不足道,使其有二顷之田,其能佩六国相印乎?”
③清黄钧宰《金壶遯墨·奇女子》:“郑当以文学进,而无大成就。”
④冰心《庄鸿的姊姊》:“你不要看我是个女子,我想我将来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1]
8. 北齐和北周双雄对峙,为什么最后的胜利者是北周
北魏末期,政治危机严重,北魏朝廷难以抵挡愈发强烈的各族起义,其内部也因为危机而不断分裂,胡人尔朱荣掌握大权,发动了河阴之变,屠杀了不服从他的百官和北魏皇室,此后他控制了朝廷政权,此后其被北魏皇帝设计杀死,其部下高欢发动政变,消灭了尔朱家势力,控制了潼关以东地区的政权,立元修为皇帝,他自己独揽大权。此后高欢立孝静帝于河北,而关中军阀宇文泰立元宝炬于长安,双方正式分裂,氛围东西魏。
此外,北齐统治者素质普遍低于北周。自高欢开始,高家对于继承者的教育就十分不重视,这导致北齐统治者的素养和能力都远不能与北周相比,北周多出有为君主,北齐多出昏庸暴力的君主,君主能力问题严重影响了两国争霸的结果。
9. 留下了六个科学成果,造福了中国数百年的唐朝穿越人是谁
一、“穿越人”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流传过关乎国运的预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淳风、袁天罡的《推背图》。
《推背图》预言了从唐代往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对重大历史节点做了精准预测,正是由于此书的神奇,它的作者李淳风、袁天罡被后人看作是穿越人。抛开争议颇大的《推背图》不论,李淳风还对武周代唐做出了精准预测。
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时期朝野流传一则预言“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听了以后十分紧张啊,于是找来李淳风:真有这种事会发生?
李淳风直言不讳:臣掐指一算,此事千真万确。从今天开始算,不到三十年,就有人会诛杀李氏子孙,夺了你家天下。李世民宁肯杀错一百、不能放过一个啊:那我把宫中可疑分子全杀了?
李淳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它能够直接观测星辰运行中的“入宿度”以及月亮在白道上的运行情况,为历法的修订提供准确数据。
为此,李淳风还写成了专门研究浑天仪的《法象志》。
2、 修订《戊寅元历》
唐朝初年,国家使用的历法是傅仁均编修的《戊寅元历》。但是《戊寅元历》存在诸多错误纰漏,对日食、月食的预测并不准确,封德彝、王孝通、阴弘道等人就对此产生过质疑,但都被傅仁均一一反驳,直到李淳风出马。
李淳风一口气对《戊寅元历》提出十八个质疑,个个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于是李世民下令对此十八个质疑一一核对考察,最终认定七项质疑成功,按照李淳风建议对《戊寅元历》做出修订,李淳风因此入太史局供职,从此专掌天文历法。
3、 编修《麟德历》
高宗时代,随着《戊寅元历》误差的进一步增大,重修编订新的历法迫在眉睫,这个重任自然而然落到了李淳风头上。
李淳风于是在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皇极历》的基础上编订成《麟德历》,《麟德历》抛弃了之前各种历法繁琐的推演方法,对后世的历法推演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流传至日本,被广泛使用,他自己也对《麟德历》而自豪“余近造已巳元历术,实为绝妙之极”。
4、 编修十部算经
李淳风不仅是个天文学家,还是个数学家。为了培养专门的会计,唐朝增设“明算科”,在国子监招收学习数学的学生,为此李淳风、梁述、王真儒等人奉旨编修、注释《九章算术》等十部古代著名算经,合称十部算经。
十部算经是唐朝的算术教材,计算球体体积的著名定理——祖氏定理正是通过十部算经流传下来,为后人了解数学史提供了重要资料。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就对李淳风在数学方面的贡献称赞有加“(李淳风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释家”。
5、 编写“五代史”志
魏征、房玄龄主持编修了《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合称“五代史”。“五代史”有“纪”、“传”,但是没有“志”,这个重任又落到了李淳风头上。
10. 北齐和北周双雄对峙,为什么最后的胜利者是北周呢
北魏末期,政治危机严重,北魏朝廷难以抵挡愈发强烈的各族起义,其内部也因为危机而不断分裂,胡人尔朱荣掌握大权,发动了河阴之变,屠杀了不服从他的百官和北魏皇室,此后他控制了朝廷政权,此后其被北魏皇帝设计杀死,其部下高欢发动政变,消灭了尔朱家势力,控制了潼关以东地区的政权,立元修为皇帝,他自己独揽大权。此后高欢立孝静帝于河北,而关中军阀宇文泰立元宝炬于长安,双方正式分裂,氛围东西魏。
而且,北周强力灭佛,凭借灭佛积累的财力物力人力最终击败了北齐。北魏崇信佛教,这导致北周北齐时期佛教的影响依然十分巨大,两国境内的佛教寺院众多,这些寺院大量隐藏了人口、金银财富和土地资源。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在对峙之中占据优势,北周决心灭佛,强制减少寺院,遣散大量佛教教徒之中的丁壮回家,将寺院占据的土地重归公有,将其黄金白银制品没收。这样的手段导致北周国力迅速增强,而北齐并未这样做,导致两国国力的此起彼伏。
此外,北齐统治者素质普遍低于北周。自高欢开始,高家对于继承者的教育就十分不重视,这导致北齐统治者的素养和能力都远不能与北周相比,北周多出有为君主,北齐多出昏庸暴力的君主,君主能力问题严重影响了两国争霸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