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荣誉证书有什么用
为充分发挥技术技能人才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鼓励广大电力职工立足本职,钻研技术,岗位成才,按照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评选办法的有关规定,由各发电集团公司、网省电力公司、水电建设等有关单位推荐,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审通过,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授予刘海等166名同志2010年度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名单见附件),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牌。
『贰』 刘东的成果与获奖
作为负责人完成教育部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基金,完成分布式自愈并行算法研究。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90612018)网格计算“大规模电力系统示范应用”,负责其中的网格计算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子课题,完成配电网在网格计算环境下的优化运行模型。
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度科技项目,大规模复杂智能配电系统建模与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完成计及分布式电源、微网、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站等接入,并综合考虑需求响应、双向互动等因素的大规模复杂智能配电系统的体系及建模方法以及智能配电系统的统一数据采集、信息安全、数据融合、海量信息处理及系统应用集成技术。
作为负责人完成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2007年度联盟计划“分布式FA技术研究”,已经实现了相关的馈线自动化FA软件,并在上海世博园区智能配电网以及上海市小陆家嘴地区等配电网进行了现场试验并投入运行。
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计委立项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DF9000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系统”,项目总投资1.3亿(其中国家纵向经费1300多万,其余为企业自筹),2002年10月已被国家计委授牌,2004年正式通过验收。该项目的通信、软件与硬件技术可以作为本项目的技术背景以及支撑技术。
在配电网自动化以及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参与了上海、天津、武汉、兰州、银川、贵阳、佛山、大连、中山、镇江等全国50多个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设计、工程实施与验收工作。
2010年,城市电网电灾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
2008年,电力安全保障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
2008年,实用型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
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晨星学者SMC优秀青年教师奖
2011年,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获上海市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
『叁』 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申报平台怎么填不了
楼主成功了么?现在连网站都进不去了
『肆』 求一篇煤矿十大杰出青年事迹材料
我在煤矿担任生产副矿长职务,我被单位推荐为今年的十大杰出青年,但是需要一篇3000左右字的事迹材料,那位朋友能帮帮我啊。谢谢!
『伍』 供电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谢谢
我也收到了两封信函,盖的章是:
“中国社会经济优秀论文评选办公室”和“全国电力科技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两个单位,发文和组织单位是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感觉盈利的氛围太浓了!当时我的文章参加了杂志社举行的征文比赛,主办机构都是免费寄送获奖证书和奖品,不像这家机构,收费是先决条件。
大家明鉴!
『陆』 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 什么级别
很高兴告诉你!
这些评奖专家只有在评奖时给点劳务费,回到单位没有待遇。
为你解除疑惑是我的快乐!
『柒』 刘文华的学术成果
1.参与三台并联运行300KVA柴油发电机组最优转速、电压及负载均分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与现场调试工作,本项研究成果于1992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2.独立负责完成四台并联运行1000KVA柴油发电机组最优转速、电压及负载均分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与现场调试工作。
3.独立完成了元宝山发电厂300MW发电机组炉保护与点火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改造工作。
4.独立完成了可任意多台并联运行均分负载电流的48V/30A与48V/50A高功率因数通信开关电源模块的研制,并负责完成了智能模块化高频变换通信电源系统的研制;独立完成了采用380V 交流电压输入的可任意多台并联运行均分负载电流的250V/10A电力操作开关电源模块的研制,并负责完成了智能模块化高频变换电力操作电源系统的研制。
5.作为总技术负责人,完成了采用1200V/300A GTO元件的300KVA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的研究、设计、制造、现场调试与试运行工作,该工作于1996年11月被电力部科技司主持召开的专家评议会评议为:“该项目按合同进度要求,完成了?300KvarASVG工业性中间试验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装置是国内第一台基于GTO的、数百千乏以上规模的先进静止无功发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该项成果1997年获华中网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7.作为总技术负责人,完成了采用4500V/4000A GTO的20MVA STATCOM 的研究、设计、制造、现场安装、现场并网运行调试、负载试验、性能测试及现场试运行工作。该装置于1999年3月30日在河南洛阳朝阳变电站投入并网试运行,2000年6月27日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科技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本人为第3完成人。该项成果作为清华大学唯一一项成果被评为2000年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9.作为负责人,完成了基于IGBT三电平逆变器的100KVA配电网(D-STATCOM)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研制。
10.作为负责人,完成了配电变压器电能质量监测及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
11。作为负责人,完成了基于IGCT中点箝位三电平电压型逆变器的6kV/1800kVA高压变频调速器的研制。
『捌』 丁晓群的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
1、电压无功优化运行自动控制,用先进的优化方法和控制技术实现对电网中电压无功的自动控制,起到提高电压水平、降低网损、提升电能质量的作用。
该研究成果已分别在全国18个省的省级、地区电网180多家电力用户中获得推广应用。
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2001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年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5年福建省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4年福建省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4年山东省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年河南省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电力设备故障诊断,运用人工智能理论及技术探求了电力设备新的特性量的选取、故障类型与故障部位的诊断。
3、电能质量,主要是对电力变压器在线经济运行,电网线损综合计算与分析,无功补偿设备的优化配置、动态无功优化、谐波的分析与治理等课题的研究。
南京河海电力软件有限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已经遍及全国180多个省、地、县电网。
『玖』 谁能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入围的数学类项目
1数学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建设,北京大学王长平(数学学院副院长、杰青、长江)、张继平(数学学院院长、杰青、长江)
2概率统计课程体系的发展变革,北京大学何书元(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统计学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耿直(统计所所长,杰青)
3 工科基础数学课程引入建模思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李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
4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理学院院长,名师,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数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会副主任)、郑志明(副校长,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副主任)
5构建科学教育公共课新模式,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科学与人文双翼齐飞”, 南开大学顾沛(名师,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副主任)、张伟刚(教务处副处长)
6全面提升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机制研究与实践,天津大学熊洪允,天津理工大学于义良
7泛函分析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内蒙古大学孙炯(数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刘德
8改革大学数学课程内容与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东北大学宋叔尼、孙艳蕊
9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辽宁工业大学佟绍成、王涛
10省精品课程线性代数教学资源建设、辽宁科技大学李大卫、刘洪
11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沈阳农业大学惠淑荣、张阚
12建设实践类数学课程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东北电力大学张杰、周硕
13科学组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与数学教学改革新模式,复旦大学李大潜(院士,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叶其孝
14金融数学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同济大学姜礼尚、徐承龙
15经济数学教学成果与教材建设,南京财经大学张从军、时洪波
16数学集中实践性教学及课外数学创新活动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南京邮电大学孔告化、邱中华
17依托质量工程建设提高工科大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合肥工业大学朱士信(数学系主任,名师)、唐烁(数学系副主任)
18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南昌大学朱传喜(理学院院长,名师,数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徐义红
19公共数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华东交通大学刘二根、徐保根
20金融数学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山东大学彭实戈(院士),陈增敬
21《数学物理方法》多元化双主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鲁东大学李清山、徐秀玮
22发挥学科建设优势 优化数学专业培养模式,曲阜师范大学刘立山、尹传存
23高职高专工科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王秀梅、秦体恒
24随机分析及其应用在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中的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黄志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随机研究中心主任)、万建平
25经济数学课程体系革新与立体化教材建设,武汉理工大学吴传生(数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王卫华
26大学数学立体化教育资源与集成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华南理工大学郝志峰(数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廖芹
27数学建模方法与高等数学课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海南大学李志林、欧宜贵
28西部高校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川大学刘应明(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王宝富
29依托学科优势,立足特色创新,工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成都理工大郭科、周仲礼
30围绕统计学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探索统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云南财经大学石磊、王力宾
31培养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综合改革与实践,重庆大学杨虎、刘琼荪
32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西南大学宋乃庆、陕西师范大学朱德全
33《高等代数》教学改革与实践(教材),西北师范大学刘仲奎、杨永保
34加强《数值分析》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新疆大学阿布都热西提、帕力旦
35少数民族高等数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塔里木大学周保平、吐尔洪江
36《数值分析》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河北理工大学刘春凤、何亚丽
37优化随机数学系列课程内容体系,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西北工业大学田铮、肖华勇
38创新大学数学教育,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三阳(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名师,跨世纪人才,数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王金金(理学院党委书记)
39依托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吴孟达、吴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