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证书六妙门

证书六妙门

发布时间:2021-08-06 10:35:44

『壹』 长沙六妙门在哪交语言主持人的。

六妙门语言智慧教育学院,教你说好话,说让人舒服的话,说有用的话,能赚钱的话,能改变命运的话。(总部地址: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园97号富利大楼1901六妙门语言智慧教育学院)

『贰』 六妙门的随息门

细心依息。知入知出。故曰为随。行者虽因数息心住而禅定未发。若犹存数则心有起念之失。故须放数修随。心依于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若心安明净。因是则诸禅自发。故以随为门也

『叁』 通读《六妙门》和《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和《释禅般若密次第》的疑惑。

这些都是以呼吸作为业处而入定的方法,但是因为讲法的因缘不同,弟子根基不同,在具体操作上是不同的,就好比世俗体育中俯卧撑针对不同练习者又分为超窄距、窄距、中距、宽距俯卧撑一样,数息法也有很多细分法门,初学的人应该专修其中一法。

数息法在南传宗派里被是停心法之一,所谓停心,通俗地讲,就是把自己的烦恼妄念暂时遮去,使自己进入一个安详的境界,所以选定一个方法之后,务必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下去,否则在选择法上纠结,又落入了烦恼中。

关于安般念,我个人比较推荐《定慧之路》,网络知道里不能黏贴链接,你可以网络“定慧之路(致光法师讲述_明至居士笔录)”,里边都是老师傅的几十年的经验之谈,或许对于你有帮助。

另外,说句题外话,修习最讲究福德资粮和“戒、定、慧”三学,安般念练习到极致,终究只是定,资粮、戒和慧也不可或缺。

『肆』 十六特胜 安般念 六妙门都有什么区别

虽然这三个方法都是针对呼吸进行修行,但是方法不完全一样。

首先,流传不一样,安般念属于南传佛教的禅定方法。十六特胜、六妙门属于北传大乘佛教的修习方法。

其次,方法不同
1、根据南传上座部,安般念属于定,只能修习达到四禅,之后转修十六观智(也就是慧)才能获得解脱,观无常、苦、无我是在观智的阶段,观照究竟法。而北传的十六特胜、六妙门没有这样的区分。
2、根据南传上座部,安般念想要达到初禅,需在有分心处查找到寻、伺、喜、乐、一境性,北传没有这样的说法。
3、根据南传上座部,修慧(即观)的第一步是需要亲见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单位:色聚,以及组成色聚的究竟色法。

功效是否一样需要您自己判断或验证。

『伍』 六妙门的介绍

六妙门,指一数 二随 三止 四观 五还 六净次四空定而辨六妙门者。前来所明禅定。虽复深远。而并是世间旧法。从初至后。厌下攀上。地地之中。都未有观慧照了出世方便。故凡夫外道。修得此十二门禅。不能发真悟道。是以生死无绝。意在此也。今之六法。前三是定。后三是慧。定爱慧察。能发真明。出离生死。岂同上也。此六通言妙门者。涅盘为妙门。谓能通六法。次第相通。能至真妙泥洹。故云妙门。一家所明。有十种六妙门。今但略出次第相生一科。六门以为次者。此六门既是亦有漏亦无漏禅。于余亦有漏亦无漏禅中。浅而且局。故以为次也。

『陆』 六妙法门是什么 哟当如何理解

(1)历别对诸禅六妙门︰明三乘历别诸禅。先以‘数息’为妙门,出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最后于非非想定觉知此非涅盘,得三乘道。以‘随息’为妙门,出生知息出等十六特胜,不着非想定得涅盘。以‘止’为妙门,发地、水、虚空、金沙、金刚等五轮,证尽智无生智入涅盘。以‘修观’为妙门,出生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练禅十四变化心、三明六通及八解脱,灭受想入涅盘。以‘还’为妙门,出生空无想无作、三十七品、十二因缘,修中道正观入涅盘。以‘净’为妙门,出生九种大禅,得大菩提果。
(2)次第相生六妙门︰数息等六法各分别修证,次第相生发三乘无漏慧。
(3)随便宜六妙门︰次第不简,随机宜一一用妙门。
(4)随对治六妙门︰三乘行者依此法,对治报障、烦恼障等一切障。
(5)相摄六妙门︰分自体相摄及巧修六门二种,六门自体各具六妙,若巧修一法,其他五门自然出生。
(6)通别六妙门︰凡夫外道二乘菩萨通修此法,因解慧不同故果报有别。
(7)旋转六妙门︰前六门为二乘菩萨等共行之法,即依从假入空观得慧眼一切智,菩萨进而修从空出假观,起旋转,得法眼道种智。
(8)观心六妙门︰约观心明六妙门,大根性人不由次第,可直观心性。
(9)圆观六妙门︰于数息门观一心,见一切心一切法,观一法见一切法一切心,乃至如是修其他五妙门,遂开佛知见。
(10)证相六妙门︰分别六门证相,证分次第证、互证、旋转证、圆顿证四种,十门之前二门是次第证,第三至第六门为互证,第七门属旋转证,八、九二门乃圆顿证。圆证相有相似证相、真实证相二种。真实证相又分别对、通对二种。通对更分初、中、究竟三证。得一念相应慧而妙觉现前者,即究竟证。

『柒』 关于六妙门的问题。

都是错误的 其实最好的是 一心 做到这样算不错了 提高境界就无心了
具体的可以观想帮助入静 入定 观想自己在云海之上 别无他人 最后可以观想自己在宇宙中 和宇宙光明融为一体 自己化为虚空了··············

『捌』 炼佛教“六妙门”相对来说多久有境界,都能达到什么境界

六妙门:一数 二随 三止 四观 五还 六净次四空定而辨六妙门者。前来所明禅定。虽复深远。而并是世间旧法。从初至后。厌下攀上。地地之中。都未有观慧照了出世方便。故凡夫外道。修得此十二门禅。不能发真悟道。是以生死无绝。意在此也。今之六法。前三是定。后三是慧。定爱慧察。能发真明。出离生死。岂同上也。此六通言妙门者。涅盘为妙门。谓能通六法。次第相通。能至真妙泥洹。故云妙门。一家所明。有十种六妙门。今但略出次第相生一科。六门以为次者。此六门既是亦有漏亦无漏禅。于余亦有漏亦无漏禅中。浅而且局。故以为次也
一数息门
摄心在息。从一至十。名之为数。行者为修无漏真法。先须调心入定。欲界粗散难摄。非数不治。故须善调身息。从一至十。则粗乱静息。心神停住。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妙门也

二随息门
细心依息。知入知出。故曰为随。行者虽因数息心住而禅定未发。若犹存数则心有起念之失。故须放数修随。心依于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若心安明净。因是则诸禅自发。故以随为门也

三止门
息心静虑。名之为止。行者虽因随息心安明净。而定犹未发。若心依随。则微有起想之乱。澄渟安隐。莫若于止。故舍随修止。是中多用凝心止也。凝心寂虑。心无波动。则诸禅定自然开发。故以止为门

四观门
分别推析之心名为观。行者虽因止证诸禅定。而解慧未发。若住定心。则有无明味著之乖。故须推寻检析所证禅定。是中多用实观四念处也。若观心分明。则知五众虚诳。破四颠倒及我等十六知见。颠倒既无。无漏方便因此开发。故以观为门

五还门
转心反照。名之为还。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若计有我能观析破于颠倒。则计我之惑。还附观而生。同于外道。故云是诸外道计著。观空智慧。不得解脱。若觉此患。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若知能观之心虚诳无实。即附观执我之倒自亡。因是无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还为门

六净门
心无所依。妄波不起。名之为净。行者修还之时。虽能破观之倒。若真明未发。而住无能所。即是受念。故令心智秽浊觉知。此已不住不著。泯然清净。因此真明开发。即断三界结使。证三乘道。故云。其清净得一心者。则万邪灭矣。以净为门。意在此也

名称由来
佛教禅法名。亦称六结意。因其修习进程分为数、随、止、观、还、净六个环节,故名。智(岂页)《六妙法门》:“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径……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其法具有守数呼吸的特点,故又称:“数息观”,被归属于禅定的“五停心观”之一。为小乘佛教禅法最常用的一种入止门径,称为“三世诸佛入道初门”,也是与气功功法最为相通的禅法之一。每一环节又包括修、证两法。按以上六个环节依序修习,称“次第相生六妙门”;若不按次第而选修,称“随便宜六妙门”。

『玖』 六妙门的还门

转心反照。名之为还。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若计有我能观析破于颠倒。则计我之惑。还附观而生。同于外道。故云是诸外道计著。观空智慧。不得解脱。若觉此患。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若知能观之心虚诳无实。即附观执我之倒自亡。因是无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还为门

『拾』 六妙门的止门

息心静虑。名之为止。行者虽因随息心安明净。而定犹未发。若心依随。则微有起想之乱。澄渟安隐。莫若于止。故舍随修止。是中多用凝心止也。凝心寂虑。心无波动。则诸禅定自然开发。故以止为门

阅读全文

与证书六妙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