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参\大黄\黄芪\黄芩\茯苓\白术\川芎的功能和功效还有主治和图片!
人参:【性状】 生晒参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
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
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
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丁})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
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
味微苦、甘。
生晒山参 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
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 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
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
形似枣核。
【炮制】 生晒参 润透,切薄片,干燥。
生晒山参 用时粉碎或捣碎。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
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
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与用量】 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
图:http://www.58food.com/oledit/UploadFile/20065/2006531223937587.jpg
大黄:【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
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
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
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
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炮制】 大黄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酒大黄 取净大黄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熟大黄 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附录Ⅱ D)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大黄炭 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
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
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
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
出血症。
【用法与用量】 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制剂】 大黄流浸膏
图: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images/dahuang_5.jpg
黄芪: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一150厘米;主根粗而长,直径1一3厘米;茎直立,有细棱,被白色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有长柔毛;小叶(13一)21一27(一31),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7一30毫米,宽4一12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具小刺尖,基部圆形,下面有伏生白色柔毛;托叶狭披针形,长约6毫米,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具花(5一)10一20,花梗在果期显著伸长;花黄色或淡黄色,长(12一)15一18毫米,有线形苞片;花萼钟状,长5一7毫米,有白色长柔毛,萼齿短,长为萼筒的1/5或1/4,三角状;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几无爪;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较旗瓣稍短,均有长爪;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膨胀,卵状长圆形,长2一3(一3.5)厘米,顶端具短喙,基部有长柄,果皮膜质,被黑色短柔毛,有时被白色毛或二者混生,具3一8种子。
特性
黄芪分布于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不耐热,不耐涝。气温过高常抑制植株生长,土壤湿度过大,常引起根部腐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生长,在粘土上则根多,生长缓慢。多生于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花期(6)7--8月,果期(7)8--9月。
保护价值
黄芪根入药,常作滋补中药,又可作兽药,销售量大。根茎之10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有抑制效率。黄芪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图:http://img.zj96345.cn/News/ImgFile/2006_09_08/20060908095923310.jpg
黄芩:【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图:http://www.yaopinnet.com/tupu/huangling.jpg
茯苓:【性状】
茯苓个:呈类球形 、椭圆形 、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赤茯苓:将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块状或片状。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
(1)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摘录】《中国药典》
图:http://www.yaopinnet.com/tupu/fuling.jpg
白术:【制法】
土白术:取白术片,用伏龙肝细粉炒至表面挂有土色,筛去多余的土。每100kg白术片 ,用伏龙肝细粉20kg。
炒白术:将蜜炙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时加入白术片,炒至焦黄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蜜炙麸皮。每 100kg白术片,用蜜炙麸皮10kg。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 ~13cm,直径 1.5~7cm 。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应用】1、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饮食减少,脘腹虚胀,倦怠乏力等。常与党参、茯苓等同用。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则与党参、干姜配伍,如理中汤。
2、用于痰饮和水肿。痰饮停滞,常与桂枝、茯苓配伍;水湿肿满,常与茯苓、泽泻配伍。
3、用于表虚自汗。可与黄芪、浮小麦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胎热而胎动不安者,常与黄芩同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3—12克。
经研究:
有促进肠胃分泌的作用。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且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纳的排出。有降低血糖、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能促进体重增加及肌力增强。
【用法用量】 6 ~12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图:http://www.yaopinnet.com/tupu/shu.jpg
川芎: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略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 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图:http://www.a-hospital.com/ahpic02/2006-5/2006523144631651.jpg
呵呵,真是很多呢~
B. 用大黄.黄芩.黄柏洗脸有什么功效
一般是可以使用的
这个是不太伤害皮肤的,在中医上讲都是一些清热解毒的一些药物有抗感染的作用,如果是对于一些皮肤感染性的疾病还有就是皮肤湿疹是有一定的疗效的中药副作用也不大,一般是可以使用的。黄芩黄柏清热解毒,治疗痤疮,但是过敏者不要使用,敷完脸红红的估计是过敏的反应,请慎重使用
C. 大黄 黄芩 黄连 大蓟 小蓟 茜草 栀子 茅根 丹皮 当归 地榆。。。请问这幅药能治胃出血吗,请
病情分析:
你这样的药物应是清热解毒,止血行气等功效的,应具体的看一下病症如何,有无异常的发烧等
指导意见:
有胃部的出血应注意查一下胃镜,合理的饮食调养,注意调整心情,药物是可以的,看看具体的用量如何
D. 大黄 黄芩 黄连 大蓟 小蓟 茜草 栀子 茅根 丹皮 当归 地榆。。。请问这幅药能治胃出血吗
病情分析:
这个方剂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血热伴有出血的疾病。
指导意见:
如果你的胃出血是因为血热的病因导致的,是可以使用这个方剂治疗的。
E. 人参、大黄、黄芩、黄芪、茯苓、白术、川芎的药效及药性是什么
大黄,泻火通便
黄芩,泻肺火
黄芪,补气
茯苓,利水
白术,健脾胃
川芎,一切头疼
F. 大黄 黄芩 黄柏 黄莲 丹参
理中丸:党参、白术、干 姜、炙甘草
附桂理中丸 : 肉桂、附 片、党参、白术、炮姜、炙甘草
小建中合剂 :桂枝、白 芍、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
藿香正气丸(水丸剂、冲服剂、 酊水剂):广藿香、紫苏 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 生姜、大枣
四君子丸 :人参、白术(炒)、 茯苓、炙甘草
参苓白术散(丸): 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
健脾资生丸:党参、白术、茯苓、麦芽、橘红、六神曲、淮山、莲肉、薏苡仁、炒山楂、芡实、白扁豆、炙甘草、广藿香、桔梗、豆蔻、黄莲(姜汁炒)。
阿胶补血冲剂 : 阿胶、当归、党参、白术、黄芪、熟地黄
当归丸:当归
冠心丹参片:丹参、三七、降香
消栓再造丸 :丹参、三七、血竭、川芎、天麻、白花蛇、安息香、苏合香、沉香、人参等
十全大补丸:党参、获苔、白术(炒)、熟地黄、川芎、白芍(酒炒)、炙甘草、炙黄茂芪、肉桂、当归。
补气养血丸:党参、白术、黄茂、炙甘草、陈皮、当归、熟地、获苔、白芍、肉桂、五味子、远志(甘草制).
薯预丸 :山药、大枣(去核)、甘草、地黄、当归、六神曲(麸炒)、大豆黄卷、桂枝、人参(去芦)、阿胶、白术(麸炒)、白芍、川芎、苦杏仁(去皮炒)、防风、麦冬、茯苓、柴胡、桔梗、干姜、白药
益肾消渴胶囊 :生地黄、熟地黄、山药、枸杞子、麦冬、天冬、肉桂、山茱萸、牡丹皮、天花粉、北沙参、黄芪、牡蛎等
知柏地黄丸 : 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银黄口服液 :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
龙胆泻肝丸(片): 龙胆草、柴胡、泽泻、生地黄、黄芩、桅子(炒)、木通、车前子、当归(酒炒)、甘草
万氏牛黄清心丸(片):牛黄、黄芩、桅子、郁金、朱砂
牛黄上清丸 :牛黄、生石膏、大黄、黄芩、当归、连翘、桅子、菊花、薄荷、荆芥穗、白花、川芎、黄连、赤芍、桔梗、冰片、甘草、生地黄、黄柏。
金银花露 :金银花
茵栀黄口服液 :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
黄连清胃丸:连翘、桅子、大黄、芒硝、川芎、黄芩、薄荷、知母、石膏、升麻、生地黄、防风、陈皮、甘草、黄连、黄柏。
四妙丸 :黄柏、薏苡仁、苍术、牛膝
龟苓膏:龟甲、土茯苓、生地黄、金银花、绵茵陈、火麻仁、甘草等。
四逆散 :柴胡、白芍、枳壳(炒)、甘草
延胡止痛片:延胡索、白芷
香附丸:香附(醋制)、当 归、川芎、白芍(炒)、熟地黄、白术(炒)、砂仁、陈皮、黄芩
越鞠丸(片):香附、川 苔、桅子、苍术、六神曲
十香丸:沉香、陈皮、木 香、乌药、丁香、泽泻、茴香、荔枝核、香附、猪牙皂。
十香止痛丸:香附、延 胡索、五灵脂、厚朴、乌药、香椽、 熟大黄、檀香、炒乳香、降香、木 香、蒲黄、沉香、零陵香、排草、 砂仁
跌打丸:三七、当归、赤芍、白芍、桃仁、红花、血竭、刘寄奴、骨碎补、续断、苏木、牡丹皮、乳香、没药、姜黄、三棱、防;风、甜瓜子、枳壳、桔梗、甘草、关木通、自然铜、土鳖虫。
华佗再造丸:当归、川芎、冰片、白芍、红参、五味子、马钱子、红花、南星等
封髓丹 : 盐黄柏、砂仁、炙甘草
牛黄蛇胆川贝液 :人工牛黄、蛇胆汁、川贝母
G. 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和黄芩的原理
尽管两者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种类多达百种;但,最具代表性的“大黄素”与“黄芩素”的化学结构差异很大。很容易区分。
前者为大黄素结构式;后者为黄芩素结构式。可见,后者很容易开环反应。
H. 大黄4.5g,黄芩6g,黄柏6g,黄连4.5g,栀子6g,水煎服,日一剂。请懂中医的朋友帮忙看看这个药方的作用
此方为
=
黄连解毒汤
+
大黄
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
大黄
================
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后醋调敷。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
黄连解毒汤=================
【方名】
黄连解毒汤
【出处】
《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分类】
清热剂-清热解毒
【组成】
黄连(9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功用】
泻火解毒。
【主治】
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
I. 人参,大黄,黄芩。作用
人参的作用:
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大黄:
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
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
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
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黄芩的作用:
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J. 大黄黄芩雄黄芒硝吴莱萸番泻叶,有什么攻效
有大黄,芒硝,番泻叶属于泻下药,吴茱萸温里散寒的功效
有賍东西排出属于调理内分泌功效
适用于热积便秘,如胃肠积热而致的便秘、食物积滞、胸腹胀满及腹水等症。本品作用近于甘遂、效力和安全度较好。也用于术前清洁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