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上有几个田文
1、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2、田文,一作商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国相。田文早年事迹不详,魏武侯在位时,魏国设置国相职务,以田文出任该职。
B. 在历史中“战国四公子”中的孟尝君田文是什么样的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相信我们对以上这句选自《过秦论》中的片段,都十分熟悉。西汉的贾谊在这篇讨论秦朝与六国兴亡得失的文章中,将“战国四公子”夸奖了一番。但是,当我们结合关于战国时期的史料时,便能发现“战国四公子”中的孟尝君田文,实际上并没有贾谊称赞的这般美好,而且孟尝君田文,要比我们想象的恶劣。
历史上的孟尝君田文,实际上并没有贾谊记述的那样美好。相对于信陵君魏无忌来说,孟尝君田文同其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这中间,尤其是灭赵国无辜百姓的事情,更将孟尝君田文内心的阴暗面展露无遗。由此可见,孟尝君田文虽然能位列“战国四公子”,可实际上,孟尝君显然有些名过其实,沽名钓誉。
C. 田文小说是什么意思
早期的种田文是指在架空、玄幻、异世等类型的小说中,主角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和人脉,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发展农业、经济、军事、政治制度的过程,并以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内政经营为主,以经济优势、科技优势推倒对手。在此期间,主角不会与其他势力发生明显冲突和战争,等强大之后再征服天下。
后期的种田文则更偏向字面意思,又称家长里短文,一般指以古代封建社会为背景的,或近现代科技不发达时期,描写小人物的家长里短,平淡生活琐事,更注重突出细节及人物心理描写。
特点:1.指穿越文、架空文不开“金手指”,不论是写平凡生活,还是政治、军事、历史,要能自圆其说,符合逻辑,硬伤少。
2.指穿越文、架空文作者行文的态度,文章内容、细节符合史实,无论衣饰、物品、气候、武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要么符合史实、有出处,要么改变历史能自圆其说。
总之,无论第一点还是第二点,都要结合历史背景,对当时的商业、农业、手工业等有一定的认识,写作起来相当麻烦,经常要去翻史书,可以说写这类种田文很累人。
求采纳,谢谢!
D. 田忌 田文 田单是同时期人吗
田忌: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 齐威王时孙膑的著名的田忌赛马,讲的就是他。
田文,战国时人。齐国贵族,继承父亲田婴的爵号,受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称“滕公”。曾两任齐愍王相国。自幼喜好宾客,凡来投靠无不收留,养士多达数千人,以是名重天下。以养士之多,人称“孟尝君”。与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并称“四君子”。
田单: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人,汉族,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生卒年不详,后来到赵国作将相。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田单生活在齐愍王末期与齐襄王时期,齐国为乐毅所祸,举国止剩即墨一城,田单受命于危,打败燕国,保全了齐国。
按时期来算,田忌在齐威王年间最早,孟尝君田文位处齐愍王年间次之,仅比田单略早。
田氏齐国
齐太公 田和(前386—前385)2年
齐前废王 田剡 (前384年--前375年) 10年
齐桓王 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18年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6年--前320年) 37年
齐宣王 田辟疆 (前319年--前301年) 19年
齐愍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 17年
齐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19年
齐后废王 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44年
E. 孟尝君田文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田文(别称:薛公)妫姓,战国时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战国四君子之一。 田文承袭父荫,资产丰厚,遂在封地薛邑广招各路人才,致门下有食客数千。逢秦昭王听说田文的名气,便将他招揽到秦国封为丞相,但不久田文逃归。之后他出任齐湣王相国,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因他声望过大,齐湣王借由贵族田甲叛乱之事嫁祸田文。田文谢病归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国。曾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襄王即位后,田文保持中立。其死后,谥号孟尝君。
尝君虽有才能,但是勇气不足,经常因为害怕担心而出逃,而他多次在坎坷和困难中能脱逃还要多亏他广施恩德,收留的那些门客。很多次,田文深陷险境都是他曾帮助过的贤士出手相助,田文才得以幸免于难。
古代的贤士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三种,有勇有谋,有勇无谋,有谋无勇,而孟尝君便就是第三种,有谋无勇,他才智过人,懂得招揽贤士为己所用,但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却表现出懦弱,缺少了一些胆识和英勇。
孟尝君之所以留名于世主要是因为他广招天下贤士,求贤如渴,是个贤明之人,但是在政治上,他却缺少了一些英勇,因此也没有什么巨大作为,也没有卓越功勋,与春秋时期的苏秦张仪相比就遥遥不及了。
F. 孟尝君(田文)是怎么死的
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译文:齐襄王即位,当时孟尝君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哪个君王.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畏惧孟尝君,便与孟尝君和好,与他亲近起来.田文去世,谥号称孟尝君.田文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孟尝君绝嗣没有后代.
应该是自然死的 不是意外
谢谢作者
G. 田文镜一生的成就有哪些
田文镜 (1662年—1732年),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字抑光,原隶籍汉军正蓝旗,雍正五年因功抬入正黄旗。监生出身。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余年。后改官六部员外郎、郎中,康熙五十六年,官内阁侍读学士。世宗即位后,深受宠待。雍正元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以整饬弊政。主要是参劾营私舞弊官员;清查积欠,实行耗羡提解;限制绅衿特权,严限交纳钱粮;严行保甲制度等。田文镜的做法,引起朝廷内外一些官员的不满,先后受直隶总督李绂、监察御史谢济世参劾。然而世宗以其实心任事,称之为“模范疆吏”,任用如故。雍正五年(1727年),任为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雍正六年,任河南山东总督。雍正七年,加太子太保。雍正八年,兼北河总督。本年,河南水灾,田文镜隐匿不报,朝野窃议,雍正帝仍予包容。雍正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病死,享年七十二岁,谥端肃,葬于清西陵泰陵附近。着作有《抚豫宣化录》、《钦颁圣谕条例事宜》(与李卫之作合为《钦颁州县事宜》),曾主持编修《河南通志》。他的部分奏折收在《朱批谕旨》中。
整顿吏治
康熙末年,黄河几次泛滥,大量农田被毁,加之不法官绅为害,盗贼猖獗,因而河南民不潦生,怨声载道,官府档案管理混乱,各种案件堆积如山。在这种情况下,他于雍正二年(1724年)调任河南布政使,很快升河南巡抚、总督。任内,以凡事“悉秉至公,无人不可以共事”为准则,大刀阔斧,“清理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为之一新。”所说积牍,即常年积压,得不到处理的文件、档案;所说宿弊,即官员多年的陋规、科派亏空、州县的逃税、隐匿土地等。由于这两项工作干得出色,所以才出现了“吏治为之一新”的局面。
清查亏空:雍正查亏
雍正初年,雍正帝就派田文镜清查亏空,在河南清理积欠时,他采取在山西实行过的"审追之法",把已经查出亏欠钱粮的各官员汇集到开封,逐一严审,查明其在任所和原籍的财产,然后委员前往清查核实,令其变卖赔补。对于已经离任人员的亏空,也要追查到底。田文镜在河南雷厉风行的整顿立见成效,雍正二年(1724年)即补足了布政司库的亏空,使河南财政根本好转。
H. 田文的主要成就
中国旅游形象片的开创人之一,他是中国第一部旅游形象片《美在广西》的总导演,这部作品在2008年美国里肯国际电影节上,一举获得电影节最高奖“最佳短片奖”和“观众最喜爱影片奖”,该片也是唯一一部获奖的亚洲影片。此外,他的影片还获得过中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一等奖、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国家最高奖骏马奖一等奖,英国国际自然电影节主席大奖“帕萨沙奖”等奖项。他还是建国60周年大庆安徽彩车总导演;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馆总导演。 《美在宜宾》和《美在广西》在2012年举行的中国十大旅游宣传片评选中,同时获得中国十大旅游宣传片大奖。田文导演也成为中国唯一一位有两部作品同时荣获十大中国旅游宣传片称号的导演。2013年获得第11届波士顿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大奖。 2015年1月《美在宣城》入选安徽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电视纪录片优秀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第一时间报道了《美在正蓝旗》入围波士顿国际电影节的消息 。田文也是中国形象片、纪录片领域唯一一位登上美国纽约时报的导演 。
2015年12月由田文执导的安徽形象片《美在宣城》,近日获得2015美国亚特兰大短片节“聚光灯”短片大奖,这也成为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影视作品。
I. 田文镜的主要成就
主词条:雍正查亏
雍正初年,雍正帝就派田文镜清查亏空,在河南清理积欠时,他采取在山西实行过的审追之法,把已经查出亏欠钱粮的各官员汇集到开封,逐一严审,查明其在任所和原籍的财产,然后委员前往清查核实,令其变卖赔补。对于已经离任人员的亏空,也要追查到底。田文镜在河南雷厉风行的整顿立见成效,雍正二年(1724年)即补足了布政司库的亏空,使河南财政根本好转。 主词条:耗羡归公、养廉银
田文镜任河南布政使之后,协同巡抚石文焯按照比例将河南各地的火耗降低。耗羡的数额根据各州县的田赋银确定。为防止地方官吏私加火耗,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田文镜严饬司道府州官员,在征收钱粮过程中,将收粮银柜加固封条,委派专员“公同面拆,立刻发匠倾熔,正、耗两项分数解司,不得存留丝毫。 ”
关于耗羡的使用,田文镜规定各州县所需养廉银必须报布政司批准后方可动用,其余一律上缴布政司库,雍正三年(1725年)具体公布各级养廉银数目。耗羡归公实施养廉银制度之后,官员和百姓之间上下各足,彼此相安。 规礼被全部废除,实施普遍,范围极广,官员直接受惠,百姓得免加派,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雍正五年(1727年),河南全省推行摊丁入地。田文镜制订,河南的“摊丁入地”是以州县为单位,分别进行匀摊。具体的科则是:“每地赋银一两,合摊丁银一分一厘七毫六丝至二钱七厘二丝零不等。” 由于河南省的新垦田地是实行随年升科的办法,所以新垦田地的丁银也随年匀摊。关于闰银的征收,也各照旧定惯例,凡原来派征闰银的,“摊丁入地”后仍保留闰银,否则不另行加派。比如安阳县,按丁征银时规定征收闰银,“摊丁入地”后,除“按每折色粮银一两,该摊派丁银五分三厘七毫四丝(零),”又“遇闰每两该摊派丁银五分二厘八毫(零)” 。从河南各州县的地方志记载中,不征闰银的占多数,征收闰银的相对要少得多了。
田文镜在河南推行摊丁入地,减少了无地少地下层人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南赋税不均的状况,同时保证了赋税的征收。
J. 田文身为有声望的孟尝君,为何因他人嘲笑而屠杀了一个县
田文是齐宣王的侄子,所以他在齐国有一定的权利,而且也有名望,但是因为有一个边境的县城里面有人嘲笑了他,所以他就和他手底下的门客一起杀了全城的百姓。
所以说一个人不仅要有养门客为自己出谋划策的经济能力,同时也要有容人的大度之心,才能真正的在战乱时期生存下去。否则的话,最终都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