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有装照

成果有装照

发布时间:2021-08-06 06:10:03

成果要求

设计书要求提交的各项成果都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完成。水文地质测绘的最终成果包括文字报告和附图两部分。诚然,比例尺不同其内容有所差异。但报告书的提纲可大体参照下列章节拟定:

(一)绪言(目的、任务,前人研究程度,国民经济概况,实际完成各项工作量,工作阶段和方法,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地形,气象,水文,植被)

(三)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四)地质构造(地层划分,岩性描述,构造类型的形态和成因)

(五)水文地质条件(按含水介质划分的地下水类型及分布,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化学特征及有供水意义的储水构造类型,可能的最佳富水地段)

(六)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与地下水资源评价

(七)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八)结论(主要水文地质规律及地下水资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开展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附图部分应以综合水文地质图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图为主,除必须有实际材料图外,应根据具体地区的需要来确定取舍及合并(按设计书要求)。例如,基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地下水埋深图,水化学图,及其他各种专门性图件等。

复习参考题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什么?

2. 应怎样正确选择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如何布置观测线与观测点?它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3. 通过泉与井(孔)的野外调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4. 在基岩山区、河谷区、平原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应分别着重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5. 水文地质测绘要求最终提交的成果(报告和图件)应包括哪些重点内容?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㈡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个:

1、硕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 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处: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

2、满载而归[ mǎn zài ér guī ] 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处:宋·倪思《经堂杂志》: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翻译:空手出去,装得满满地回来,邻居没有不羡慕他的。

3、卓有成效[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有显著的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翻译:如果巡访劝勉晓喻有效果,县官就准备礼物亲自去拜访,重重的给予奖励。

(2)成果有装照扩展阅读

反义词:

1、颗粒无收[ kē lì wú shōu ]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5章:“定额租稍轻,但不论虫伤天旱,颗粒无收均须照纳。”

2、一无所获[ yī wú suǒ huò ] 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翻译:颢也有所怀疑,因此让人搜查寿儿的怀抱,什么东西也没有找到,颢只能自己动手。

㈢ 主要成果图件的编绘

(一)实际材料图

(二)作者原图、编稿原图、地质圈

(三)构造纲要图

(四)遥感地质解译图的修编

(五)综合柱状图

花岗岩区可按岩石谱系单位建立综合柱状图,其格式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参见表5-2。

表5-2 花岗岩区单位综合柱状图(表格式)

以上成果图件(除综合柱状图外)的编制方法均与沉积岩区成果图件基本相同(参见本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六)地质图上表示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根据我国《花岗岩区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对地质图编制的方法与内容要求归纳如下:

(1)以侵入体、岩脉、岩墙、蚀变带、变质带表示的地质实体,在图上用不同的线条圈出其范围,标以特定的颜色、岩性符号(规模小的岩脉、岩墙可不标岩性花纹)和蚀变、变质花纹。

(2)花岗岩类以单元为表示单位,标以由时代和单元名称组成的代号;没有划归单元的岩脉、岩墙或时代不明的小侵入体,标以岩性代号;对岩相带、蚀变带、变质带的范围,可以规定的颜色和花纹表示,并保留原来地质体属性的代号,不再另加代号。

(3)对花岗岩侵入体间的接触关系以及不同蚀变带、变质带间的渐变过渡关系等界线,应选用特定的线条表示(附录Ⅲ)。

(4)花岗岩类与沉积岩、变质岩之间以及不同花岗岩侵入体之间的接触面产状,花岗岩体内及沉积岩、变质岩、围岩中的叶理、线理及其产状,应尽可能多表示。数量过多、密度太大时,可有选择地表示。

(5)图切剖面应尽量选择在穿过超单元数最多、单元完整,且接触关系明显的地段。

(6)在综合柱状图或图例中,花岗岩类应尽量以柱状形式表示,以便醒目的突出各超单元、单元的花岗岩的先后形成关系以及花岗岩类与沉积岩地层的上下关系。

(7)尽量利用地质图周侧的有效空间,插附调查区花岗岩类的一些具有规律性或典型的图表,以补充地质图本身的不足。

(8)花岗岩类区单元、超单元地质代号表示方法。

单元 是花岗岩类区最基本的填图单位,按照国际地层指南(1976)应属广义地层学范畴。从岩浆演化的持续时间上,一个单元大约为3~5Ma,一个超单元大约为10~15Ma或15~20Ma,它们分别相当于岩石地层单位的组与群,年代地层单位的阶与统。因此,其表示方法基本上要与岩石地层单位相符合。

表示方法:地理专有名称加术语构成。如:春坑单元T3C,T3为时代,C为“春”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正体字);若相同时代两个单元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晚单元加第二个汉字的汉语拼音第一字母用小写斜体表示。如石教坪单元J3Sj,相当于阶。因此,其时代应尽量表示到世。

超单元 是在岩石学和演化序列的特征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在时间上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名称,其在图上表示不用专门代号,而只在图例中给予表明。

侵入体 是花岗岩类区填图的地质实体,凡能划归为某一单元时,其表示方法按单元表示;不能划归为某一个单元的独立侵入体,其表示方法为地理专有名称加岩性,如长坪二长岩为Chξ;小岩墙及岩脉只表示岩性,如花岗斑岩为γπ(附录Ⅰ表Ⅰ-4-2)。

㈣ 请问有演员成果这张照片更清晰的吗!多谢了!

你可以去这位演员的超话去求助,因为那里面都是他的粉丝,肯定会有更清晰的照片。

㈤ 省级成果汇总

根据农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的规定,农用地分等先进行等别划分和确认,然后进行汇总,形成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分等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字部分,包括《农用地分等工作报告》、《农用地分等技术报告》、《标准样地设置报告》;二是图件部分,包括各级农用地经济等别图、利用等别图、自然质量等别图、标准样地分布图;三是数据部分,包括农用地分等指数计算数据、面积统计数据、标准样地属性数据等。

(一)乡(镇)级农用地等别汇总

根据计算得出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各分等单元的等别指数,按照已确定的分等间距分值及黑龙江省农用地等别划分表(表 3-10)中所列出的农用地等别间距指数,将属于同一间距值的分等单元归为一类,再对照有关农用地等别指数所对应的农用地等别,最终确定该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等别,并将其汇总。

按照上述方法,根据各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等别指数,逐一确定每个分等单元的等别,然后将同一等别内的单元合并,形成农用地分等成果图。

(二)县(市)级农用地等别汇总

在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将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行政区内的各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形成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要求如下。

1. 县(市)级农用地等别确定

根据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要求,确定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范围内农用地的等别,即在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范围内将农用地划分成几个等别。

2. 县(市)级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

按各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各等别的面积,汇总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农用地各等别的面积。农用地分类的面积应和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涉及的农用地分等的地类面积一致。如农用地分类中地类为耕地,则通过农用地分等所划分的各等别的耕地面积总数应和全县耕地面积总数一致。

3. 县(市)级农用地分等图

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图包括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经济等别图。

(三)省级农用地等别汇总

在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的基础上,形成省级农用地等别汇总成果,其中,市级农用地等别汇总可以作为省级农用地等别汇总的中间成果。

1. 省级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

根据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形成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经过省级成果汇总,黑龙江省农用地经济等别划分为 2 10 等共 9 个等别。

2. 省级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

省级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主要是根据全省各县(市)及各农垦分局、森工管局农用地分等的面积,逐级统计汇总情况。在统计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时,应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的数据,以便使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和全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的有关数据一致。

3. 省级农用地分等图

在县(市)级农用地分等图的基础上编绘全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和经济等别图,其中,农用地经济等别图是全省农用地分等的主要图件。

(四)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库

1. 建立电子表格数据库

为了使农用地分等的各项数据得以完善保存和应用,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统一的要求和格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电子表格数据库,内容包括分等单元原始属性数据表、分等基本参数、“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分等的基本参数表、土地利用系数表、土地经济系数表、样点产量-投入调查表、指定作物分等计算结果表、分等面积统计表、标准样地属性数据表等。并将以上各种数据统一存入软盘,以便保存和应用查找。黑龙江省在农用地分等中,已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电子表格数据库,表格统一采用 Excel 格式。

1)数据库的内容

(1)农用地分等基本参数表,包括国家下达的农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省统一计算的产量比系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等。

(2)农用地分等指标区因素体系及权重值表。

(3)各指标区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

(4)省级农用地分等结果和省、市、县三级农用地分等面积汇总表。

(5)农用地分等结果地类面积汇总表。

(6)省级标准样地属性数据表。

2)表格格式要求

为了建立统一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便于查找和应用,全省按统一的格式填写表格,输入计算机进行保存。

(1)汇总单元编号采用“省级行政代码(2 位)+地级市行政代码(2 位)+县级行政代码(2位)+单元流水编号(4位)”。行政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GB/T 2260-2002)执行。

(2)面积。农用地分等面积一律以公顷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 2 位。

(3)提交的格式。电子表格除要求提供 Excel 格式的表格外,其他表格一律采用 DBF 格式。

2. 省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

1)数据库内容

数据库内容必须与表格数据一致。数据库成果包括图形数据库、表格数据库和数据软件系统,对通用软件和国家要求格式的数据库,仅要求提供数据内容。对于图形数据库,其内容应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图件的数据;对于表格数据库或属性数据库,应与图形数据相关联;对于不需要图形对应的表格,可以仅提交电子表格。

(1)分等单元电子图的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地类代码、指标区名称、面积属性等。

(2)自然质量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地类代码、各单元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

(3)利用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利用等单元编号、实际产量调查、二级区最高产量、土地利用系数和利用等指数等。

(4)经济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投入、产量、土地经济系数和经济等指数等。

(5)农用地标准样地分布图与样地属性表相对应。

(6)综合数据应包括单元图形库和与单元相连接的综合数据表。

2)数据库要求

(1)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注记、主要道路等不同信息应分别保存。

(2)要求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相关联,满足图属互查的要求。

(3)成果图件的电子图颜色、注记、图例、图廓等必须设置完整。

(4)应建立电子文本文件,对电子图作出必要的说明。

(5)不同的地理信息颜色不同,可根据有关参考色标进行调整。

3)数据格式

基础数据库的点、线、面及注记层编码的规则,对照《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2005 年 6 月)、《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执行。

㈥ 成果图件编制

遥感地质解译提交的成果图件包括1∶250000遥感影像地图、遥感地质图和专项遥感调查图件三类。

7.1.1 1∶250000遥感影像地图制作

它是一种以遥感影像为基础,配合线画符号和小量注记,满足地图的几何精度要求,将制图对象综合表示在图面上的一种地图。

7.1.1.1 制图的基本技术要求

1)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3)影像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4)制作1∶250000遥感影像地图的控制点应来源于1∶100000线划地形图、数字地图。

5)几何纠正采取拟合多项式方法。选择二次多项式,控制点应有9~12个;选择三次多项式,控制点应有14~16个。要求纠正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控制点拟合精度控制在0.3mm。

6)相邻两景图像重叠区内选择同名点作为数字镶嵌控制点,拟合中误差在一个像元左右。

7.1.1.2 图面表示的基本内容

图面以影像形式显示出色彩明快、层次丰富、反差适中、清晰、不偏色的地表地物影像,并标注有内外图廓、坐标、公里网格、地名、山系名称、水系名称,以及图名、接图表、数字和线条比例尺、时像、波段组合、控制资料(地形图)、制图单位等项内容。

7.1.2 1∶250000遥感地质图编制

遥感地质图是在遥感初步解译地质图基础上,经过野外地质调查,编图单位修订,综合分析整理后完成的最终成果图件。

7.1.2.1 编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编图所用资料必须与各项原始资料和基础图件一致。

2)地理底图采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所建1∶250000地理底图空间数据库数据,并视测区情况,补充公路、铁路等现势性资料;地理底图的综合取舍参照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996)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250000数据库技术规定”和DZ/T0191—1997中的有关规定。

3)遥感地质图的编制必须按照GB958—89和DZ/T0179—1997中规定的图式图例、符号等进行表示。

4)遥感地质图编制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周围邻幅的接图问题。

5)遥感地质图应充分注意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表示方法应尽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以尽可能扩大为社会服务。

7.1.2.2 图面表示的基本内容

1)在1∶250000遥感地质图上,应表示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界线及其性质、接触关系、侵入岩相带、变质带界线、蚀变带、断层、韧性剪切带(标出位移和倾斜方向)以及混杂堆积,特殊意义的岩石、火山机构等。准确标绘有代表性的地质体产状、线理等地质要素,正确反映区域地质现象的基本特征。

2)编图单元代码采用地质代号,加注解译程度分级代号(Ⅰ、Ⅱ、Ⅲ)来表示。当编图单元与前人编(填)图单元完全吻合时,单元代号采用解译程度分级代号加原地质代号表示。如ⅠJ1H、ⅠJ1γ2;虽然编图单元与前人编(填)图单元完全吻合,但依据影像组合规律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时,单元代号采用解译程度分级代号加原地质代号加注上脚标1、2、3,表示分解单元的个数,如ⅠJ1H1、ⅠJ1H2、ⅠJ1H3、ⅠJ1γ1、ⅠJ1γ2、ⅠJ1γ3;当编图单元与前人编(填)图单元部分吻合时,应考虑单元标志的稳定性和边界圈定的准确性,通过区域填图单元分析对比确定其具体归属,赋予相应的地质代号;当编图单元与前人编(填)图单元无法对比时,暂时用特殊符号标注。

3)地质体的宽度表示在图上最小为1mm,小于这个限度的可以合并,但性质不相同的岩体则不得合并,脉岩不能过于简化;标志层、有意义的岩层、岩体和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地质体(如榴辉岩或深源包体等)即使很小也应夸大表示。

4)图框外除表示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外,应从实际出发,多用生动形象的图、表,不要用冗长的文字叙述作为有关图面内容的说明。

5)地质图的图式图例,应包括图面表示的所有地质代号、符号、花纹、颜色以及各种结构构造和产状要素等。

7.1.3 1∶250000专项遥感调查图件的编制

1)与遥感地质解译同时进行的其他专项遥感调查,如矿产地质、地质灾害、土地荒漠化、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等遥感调查,均应编制相应的遥感解译图件。

2)专项遥感调查图件的编制,可根据专项遥感调查的具体内容,按照有关规范、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

㈦ 科技成果有哪些类型

科技成果可分为三大类型:

㈧ 成果图件整图编辑与输出表达

(一)图外整饰的编辑

图外整饰包括公里网及内图框以外的所有内容。

(1)数字化影像单元、影像岩石单元图例。

(2)数字化接图表。

(3)数字化地质图图名和图幅号。

(4)数字化比例尺。

(5)数字化影像地图。

(6)数字化物化探图及其解释推断图。

(7)数字责任表及其他说明等。

(8)调整图外整饰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使版面协调美观。

(二)整图编辑

把地理、地质各图层、影像地图进行误差校正,添加到图外整饰中,出版前的整图编辑。编辑内容包括,各要素之间的避让关系,注记的位置是否合理,各种要素是否符合出版的要求。

(三)整图编辑与输出表达要求

(1)图面配合合理,色调协调一致、美观。

(2)点线面参数应用正确。

(3)各种线划圆滑,位置准确。

(4)各种注记字体、位置恰当,避让合理。

(5)控制整图中图名、比例尺、图例、柱状图、接图表等版面、位置、大小。

(6)版式的具体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出版社发行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500000》(统一书号:15038·新950)相应规定。

(7)图例、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准确,层次分明。字体、表格大小合理,位置恰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出版社发行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500000》(统一书号:15038·新950)相应规定。

(8)图件可组合生成影像单元图、遥感地质解译图、解译影像地质图等各种形式的成果图件。

㈨ 成果与资料管理子系统

一、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模块组织了灵台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所有的基础与成果信息,是数据信息操作的入口,是整个软件系统数据管理的核心。表现为目录树窗口,信息集管理平台为各个子系统共用。

为便于数据信息的查找与检索,建立目录树结构对数据进行分类。结合地质灾害调查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数据性质、数据类型、数据用途等方面因素,将信息分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预测评价、气象预警和综合文档等6大类管理。大类由系统组织管理,是固定不变的。其下各个专题可以自由组织,与信息存放文件夹结构一致,用户可以根据项目数据具体情况通过调整存放路径来改变。

二、信息浏览

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了地质灾害多源海量数据,所涉及的信息众多且来源广泛,但其基本表现形式却无外乎:图形、图像、文字、图表和多媒体信息。本功能在统一界面下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显示浏览。

图形浏览显示是用户常用的功能。包括放大图形、缩小图形、漫游图形、上级窗口、刷新窗口、可视化图元、全屏显示等。

多媒体演示文档的浏览是指灵台县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媒体文档的浏览,包括照片、视频文件(*.mpg)、音频文件(*.wav)和Flash文件(*.swf)。

技术文档资料下是灵台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各种技术文档,主要是Microsoft Office格式的系列文档,支持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PDF、纯文本txt格式的文件。

三、查询检索

数据查询检索是在数据库中查找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数据信息,包括空间特征查询和属性特征查询。查询功能主要依据用户不同需求完成,能够实现查询结果的定位、闪烁与属性列表。

空间特征查询包括点查询、矩形查询、多边形查询,由用户在浏览窗口内用鼠标选取,以用户交互的方式获取感兴趣的信息。

属性特征查询包括字符串查询、模糊查询和SQL查询,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同时属性选择支持SQL查询和错误检验,输入SQL语句,即可进行查询。另外,属性选择还提供了查询向导功能,使用这一向导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属性选择。

四、统计报表

基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多种数据信息的统计,使用多种精美的折线图、直方图、拼图等方式表达输出,也可以输出为外部文件,如Excel,Word,Text等。针对特定专业数据还能生成相应专业表格,例如地质灾害点调查表、坡长坡高统计表、降水量统计表等。

五、专题制图

为了实现专题深入分析与图形完美表达,系统还提供专题制图功能,完成图形的编辑制作。该功能是在交互式窗口对专题图层进行重新组织,设置版式、图式、图例,输出为纸质或其他图片格式。专题制图充分利用了空间数据库的图层资源,通过组合地理、地质、灾害要素等图层,实现绘制多种专题图的目的。

六、打印输出

数据输出包括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出,输出的范围包括当前查询结果输出和当前数据全集输出,输出方式有存盘输出和打印输出。图形数据的输出涉及图形数据的导出、图形数据格式转换输出、图形数据的生成输出。属性数据的输出涉及属性数据的其他格式导出、属性数据的统计及输出、属性数据的报表输出。

阅读全文

与成果有装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