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食品安全现象,应采取何种措施保护食品安全
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国务院近日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健康、教育、经济、决策与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七个发展领域及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提出未来十年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领导班子中有1名以上女干部,并逐步增加;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6%以上等目标。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五个发展领域及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以落实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我国将采取措施保障儿童食品、用品安全。纲要指出,完善婴幼儿食品、用品的国家标准、检测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强化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建立婴幼儿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婴幼儿用品、玩具生产销售和游乐设施运营的监管。健全儿童玩具、儿童用品等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实施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项目,继续推行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缺碘地区合格碘盐食用率。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还提出,建立0―6岁残疾儿童登记制度,对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需求按规定给予补贴。到2020年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将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㈡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有哪些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有: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河南南阳毒韭菜、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
宜昌毒生姜、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海南的毒缸豆、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墨汁粉条” 、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
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台湾塑化剂有毒食品,到期面包回炉再造热卖、漂白大米、面粉增白剂、下水道小龙虾、双氧水凤爪、避孕药养黄鳝、激素染色草莓、大肠杆菌超标青团、农药残留含敌敌畏、麻辣海带丝用苯甲酸防腐、毒竹笋焦亚硫酸钠超标至少144倍等。
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谣言:
涂蜡蛇果:蛇果表面全部是蜡,并且可被打火机点燃。文章还配有图片,图片中,一名所谓的“消费者”一手拿着红色蛇果,另一手握着小刀置于蛇果表面,而在蛇果的表皮上则是满满一层白色蜡状物质。文章还这样告诫读者:“记住吃苹果削皮,否则您吃到肚子里的不是营养,而是满嘴的蜡!”
辟谣:这是一个2012年的“陈年”谣言。苹果外面涂的是食用果蜡,涂蜡本来就是为了保持水果新鲜度而采用的常用方法,不仅从外国进口的蛇果会被打蜡,那些非本地出产需长途运输的也都会被打蜡。据悉,这类蜡是从螃蟹、贝壳等甲壳类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对人体无害,其作用主要是保鲜,防止苹果在长途运输、长时间储存中腐烂变质。
“胭脂虫”染色饮料:这则谣言最早出现于2012年,近日又被这篇文章“旧饭重炒”。文中声称星巴克咖啡店被爆出使用压碎的“胭脂虫”尸体作为添加色素为其草莓口味星冰乐染色。文章还将星巴克饮料与胭脂虫尸体的图片放在一起,引人猜想。
辟谣:星巴克的确使用过一段时间胭脂虫红,在被指出后已改用番茄红素,但星巴克停止使用这类天然色素并不是因为其安全问题。胭脂虫红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也是我国认可的食品添加剂。但由于国内产量较为稀少,该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因此相对昂贵,价格在每千克2600元左右。
“毒饮料”果粒橙:“果粒橙也出事了”,看到这类标题,您是否感到眼熟?文中提到可口可乐公司承认旗下果粒橙饮料含有美国禁用农药“多菌灵”,浓度虽未超标,但专家指出多菌灵可致脑麻痹、肝肿瘤。原文甚至搬出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香港中文大学等行政部门与高校名称吸引大众眼球。
辟谣:这依然是一个“陈年”谣言。可口可乐曾主动向FDA报告旗下产品果粒橙的巴西产地原材料检测出多菌灵,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与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评估,确认其使用产自巴西橙汁的饮料是安全的。多菌灵在欧盟和橙汁原料产地巴西是允许使用的,欧盟限量200ppb,这次检出浓度为35ppb,对人体是完全无害的。在中国,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为多菌灵成分“未检出”,因此消费者无需对市场上的果粒橙产品担心。
兰州“砷”拉面:“兰州拉面”也未能在此文中逃过“被黑”的命运,并且一“黑”则黑一片。文章称:“所有兰州拉面馆都在使用让面粉更有弹性的拉面剂,其主要成分是蓬灰,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砷。”
辟谣:该谣言最早出现在2013年。兰州牛肉面传统工艺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灰”就指蓬灰,加入后可使拉出来的面条爽滑透黄、筋道有劲。后来,该工艺被拉面剂替代,就是对蓬灰进行提纯,摒除有害物质。目前兰州市场使用的是由兰大、交大及相关企业研制的拉面剂,已通过有关安全认证。
黄瓜“避孕”:“绝育黄瓜:被涂避孕药吃了会绝育”,称市场上卖的头顶鲜花的黄瓜都是用避孕药、雌激素涂抹的黄瓜,人吃后会出现不孕不育甚至绝育等可怕后果。
辟谣:这个“陈年”谣言可以追溯到2011年。人们常说的避孕药主要成分为动物激素,对植物性的黄瓜生长发育没有任何作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具有激素作用,而避孕药中也含有激素,经过不实传播,就产生了黄瓜使用避孕药的谣言。
警惕这些重出江湖的陈年谣言——人民网
㈢ 举办大连有食品展(食品博览会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举办食博会目的就是推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食品企业的知名度,树立食品企业安全管理理念,宣传食品行业安全意义,打造食品产业安全环境。提升食品行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集中成果展示,方便市场对接,重在学习交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展会品位,加强互助合作,实现多方共赢把大连国际食品博览会办成全国乃至世界食品行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支持,共谋发展的专业盛会。
㈣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为何屡禁不止
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
,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使面粉和粉丝增白,有人胆敢把有毒化学品“吊白块”掺和其中;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兑上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1、从中国发展的历史来说,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生产的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
㈤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距离群众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较为严重;二是部分食品市场抽样合格率偏低;三是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四是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五是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 要使中国食品安全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必须要突破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瓶颈”制约,努力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法律体系。
㈥ 请问有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presentation应该分为几个部分来展示呢
最讨厌中文中加杂英文,“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不明白”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不知道你的 " presentation "是要展示给谁,展示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取舍,具体几部分貌似并不重要!~
㈦ 为什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
行政主管部位监督不力,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大。
还有就是对生产和销售企业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大、不严。
㈧ 怎样评价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名以食为天,健康食品是国家之本,是生活之本。我们必须重视。食品安全不是一个人的责任,是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共同职责。只有举全社会之力,形成“人人需要安全食品,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食品安全问题方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