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西方的科技成果

西方的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06 03:05:20

A. 外国伟大的科学成就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他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哥白尼
哥白尼(1473年—1543年)现代天文学创始人,日心说的创立者。
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在书中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
开普勒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年—公元1630年11月15日),行星运动定律的创立者。
他在1609年发表的伟大著作《新天文学》中提出了他的前两个行星运动定律。行星运动第一定律认为每个行星都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而太阳位于这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行星运动第二定律认为行星运行离太阳越近则运行就越快,行星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变化: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十年后开普勒发表了他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它的运转周期越长;运转周期的平方与到太阳之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开普勒定律对行星绕太阳运动做了一个基本完整、正确的描述,解决了天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开普勒对天文学的贡献几乎可以和哥白尼相媲美。开普勒除了发现行星运动定律外,还对天文学做出了许多其他的贡献。他也对光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伽利略
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B. 列举三项中国领先西方约千年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除外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的变化。
(2)列举三项中国领先西内方约千年的科技容成就。(四大发明除外)
答案:
(1)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2)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东汉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早于西方1700多年;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早于西方1600多年。

你好,两个题都给你答案了,望采纳。

C. 帮我找一下(西方古代的科学成就)

耶稣会士来华是从16世纪下半叶,即明中叶以后开始的。他们知道,在一个文化悠久、经济力量也还不弱的东方大国,要达到通过宗教以左右中国的目的,不能不用近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敲门砖。这在耶稣会士写的各种传教记述中就有很明确的自白。当时,在我国传教比较著名并掌握有一科学知识的耶稣会士有利玛窦(意大利人,1582年来华,任会长)、汤若望(德国人,1622年来华)等,他们都与在朝做官的士大天如徐光后、李之藻等人有来往,也颇得自万历至乾隆时一定些皇帝的赏识。在他们实现传教目的的过程中,传人的科技知识主要有天文、数学、地学、物理、火器等。

在天文学方面,首先是利玛窦介绍了有关日月蚀的原理,七曜与地球体积的比较、西方所测知的恒星以及天文仪器的制造等,他还著有《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和《乾坤体义》等(多为李之藻笔述)。1605年,利玛窦在对我国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向罗马教会献策,请派天文学者来中国从事历法改革这件大事,以便进一步开展他们的传教工作。此后,来中国的果然有不少是懂天文的耶稣会士。

明代历法,一直使用大统历(实即元代的授时历)和回回历,因时间已久,误差大。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1610年12月)的一次日蚀,钦天监又未测准,于是有人提出组织翻译,介绍西法。当时虽然已有改历要求,但未实现。崇祯二年五月(1629年6月),钦天监所报日蚀再一次失验,而徐光启用西法预测日蚀却相当准确。这样,徐光启才被委任主持修改历法工作。徐光启聘请龙华民(1559?1654年,意大利人,1597年来华)等耶稣会士编译天文学书籍,其工作成果体现在《崇祯历书》的完成上。《崇祯历书》完成后,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和明室的衰亡,新历法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西方数学的传入主要有欧几里得几何学、算术笔算法、对数和三角学等。利玛窦口译、徐光启笔述的《几何原本》,是传教士来中国翻译的第一部科学著作,底本用的是利玛窦的老师、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的注解本,全书共15卷。利玛窦译完前6卷时,认为已达到他们用数学来笼络人心的目的,因此没有答应徐光启希望全部译完的要求。关于耶稣会士讲授科学的用意,这里又一次做了很好的回答。虽然如此,《几何原本》传入后,对我国数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介绍西方笔算的著作《同文算指》,是由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对我国算术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清代学者很重视该书内容并加以改进,笔算的应用遂即日渐普遍起来。此外,还有《圆容较义》和《测量法义》等,前者是一部比较图形关系的几何学,后者是关于陆地测量方面的著作。

至于计算工具,传入我国的主要有耐普尔的算筹和伽利略的比例规。

世界地图是利玛窦进入我国传教时传入的。他从澳门到肇庆后,就根据绘有五大洲的西文世界地图制成一幅较原图还大、用汉文注释的世界地图,该图由岭南西按察司副使王泮刊印,赠送要人。该图以后在南昌、南京和北京又重绘和修订过多次,经刻版或上石的至少有8种,形状或为一椭圆形图,或分东西两半球图。其中以1602年刊行的《坤舆万国全图》最为完善。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心理,在这幅椭圆形的世界地图中,特意把南北美洲绘在亚洲的东面,这样中国的位置就在地图中部了。利玛窦精于数理,在我国已注意 各地经纬度的测量。他测得北京、南京、杭州、广州、西安等地的经纬度相当精确,因此能顺利地编制新图。他在改绘世界地图时,把西方的经纬度制图法,有关五大洲(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即非洲、南北亚墨利加、墨瓦蜡尼加??指南极的地方)的知识,地球说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划分等传入中国。这在士大夫阶层中引起很大的震动,但完全能接受的人不多。图中译名如亚洲、欧洲、大西洋、地中海、罗马、古巴、加拿大以及地球、南北极、南北极圈和赤道等一直沿用至今。

西方光学知识的传入是从汤若望《远镜说》开始的。书中介绍了望远镜的用法、制法和原理。对于光在水中的折射现象、光经凸透镜以放大物像等都有解释。

D. 列举古代欧洲人的科技成就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

E. 文艺复兴前西方古代科技成就。拜托了急用

古希腊、罗马科技发展
远古时期到公元前3世纪科技发展的中心在古希腊、罗马。 最早认识到科学技术与道德有联系的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他看到了科学技术中蕴含的善的意义。在泰勒斯的雕像上刻有这样的铭文:“去寻求一种唯一的智慧。去选择一种唯一的善”。这里“寻求智慧”与“选择善”是统一的“寻求智慧”也就是寻求知识包括寻求科学技术知识。这即是说寻求科学技术知识与选择善是一致的。毕达哥拉斯的“数是道德的根源”、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柏拉图的“善的理念是科学和真理的来源”、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技术以善为目的”、德漠克利特的“原子是决定人生怡然自得和幸福的原因” 、伊壁鸿鲁的“自然科学是人获得快乐的根源”和卢克莱修的“认识自然运动规律是理解幸福的前提”等观点说明这一时期的科技伦理思想至始至终都在探讨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古希腊、罗马的历法、萌芽状态的几何、进位制,青铜、铁器,雄伟的巨石和泥砖建筑独领风骚它们的科学技术登上了西方古典时代的顶峰。

F. 启蒙时期欧洲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思想启蒙运动后所出现的重要成就:

(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牛顿三定律”,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并获得极大的发展。

(2)达尔文: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还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了轰动,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3)爱因斯坦: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物理学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还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

G. 16世纪以前,西方科学,科技的主要成就

16世纪前后,近代科学在西方兴起,曾领先于世的中国科技却停留在总结以前技术的水平之上,是古典科技﹑传统科技,没有转化成近代科学。

那么,近代科技与古典科技有何不同呢?两者区别在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在内容上,中国科学的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西方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则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属于理论科学,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在研究方法上,中国主要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而西方科学家则注重试验的方法。

16世纪前后,中西科技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是由中西资本主义发展﹑思想状况﹑对外政策的不同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在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资产阶级革命为科技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因而,近代科技迅速发展;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科技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儒家思想禁锢人才,阻碍科技的发展。闭关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

H. 有关中国向西方学习取经,然后又超越西方的科技成果和事例

原子弹与氢弹,比西方的质量要轻。

I. 请分别列举17世纪到19世纪,中西方科技发明成果各一项

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题干中的表格主要列回举了三次工业(答科技)革命一些重要发明成果的研究年限、生产推广年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②说法较绝对;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故选B。

J. 中西科技成果的对比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西科技成果比较

问题:(10分)

(1)根据图示,指出3世纪以来中西方在科技发展史上的不同趋势。(2分)

(2)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不同趋势产生的原因。(8分)

答案】

(1)不同趋势:15世纪为转折点,中国从领先到落后,西方从落后到领先。(写出转折点15世纪1分,中西不同趋势1分)

(2)本题评分要求:能从中国与西方且选择两个时期进行全面分析,各得4分,共8分;不能较全面的或仅从一个时期分析,酌情给分或不得分。

参考:中国:15世纪以前,中国国家统一,政局长期稳定;生产力发展,农耕文明发达;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取长补短;教育和科举的发展;对外开放等。15世纪以后: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统治;闭关锁国。西方:中世纪封建割据、神学束缚等。15世纪以来,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思想的解放等促进了近代科技的兴起。)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要正确析图,找出关键点:3世纪和15世纪;正确认识曲线图的趋势。第(2)问,要结合这一时期中西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西方的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