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奖金是多少
2000元不等
B. 柳林的教学奖项和荣誉
2014.5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 2014.2获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3. 2014.6获得山科大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赛优秀指导教师
4. 2013.11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5. 2013.11“GIS空间分析”获全国微课赛三等奖和最佳人气奖
6. 2013.7获得十二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
7. 2013.8获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8. 2013.12获高校GIS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9. 2011.1获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10. 2011.1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单项奖——创新活动指导奖
11. 2010.11“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课程获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2. 2010.11“需求目标导向的GIS专业人才模式探讨”获2010高校GIS论坛优秀论文奖
13. 2010.11获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14. 2010.10获2010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空间分析与建模组优秀指导教师(2项)
15. 2009.11获得“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16. 2009.11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17. 2008.12获SuperMap杯第六届全国高校GIS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18. 2009-2013连续5个年度获山东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
19. 2008.7获得“第五届全国测绘学科青年教师讲课赛”一等奖
20. 2008.12获得山东科技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讲课赛三等奖
21. 2008.11获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赛一等奖
22. 2008.4 获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届青年教师讲课赛二等奖
23. 2008.12获得山东科技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讲课赛三等奖
C. 李泉的获得奖项
1982年以来,先后为大学本专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史》、《中国史学史》等课程,为历史专业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社会史史料学》、《中国历史名著研读》等课程。多次获学校“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称号。努力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探索,曾主持山东省教育厅下达的“历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历史专业)等教学研究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奖励。2001年,“高等学校历史专业主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同时获“山东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高师历史专业综合教学改革”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主持编写的《中国通史·古代卷》及《中国通史·古代卷教学参考资料》,为全省通用教材,至今已三次再版,近年被省内外上百所院校用作教材或考研参考书。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D. 山东省属重点大学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 鲁教高字(2011)14号
各高等学校: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文件精神,按照《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鲁教高字[2011]1号)的要求,为加强对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强化内涵和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名校带动作用,增强高等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制订本意见。 在山东省地方高校中遴选一批应用基础型、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进行重点建设。
(一)重点建设3-5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名校。建设成为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二)重点建设10-15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成为服务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有较为突出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办学声誉。
(三)重点建设20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建设成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养我省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有较大影响。 (一)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二)学科专业。建立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和发展与山东经济社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匹配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遴选300个基础、优势、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本科院校每校10个,高职高专院校每校6个。
(三)师资队伍。加强优秀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选拔与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好、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教学改革。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改善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体制机制。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途径。不断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以科学的管理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六)社会服务。引导高校利用人才资源优势,面向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提供科技研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服务;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积极参与社会重大课题研究;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培养大批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增强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名校建设工程从2011年-2015年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按照学校申报、教育行政部门预审、专家评审立项、项目实施、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等操作程序,按年度、分类别、分批次推进,稳步发展。对入选名校建设工程的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对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的院校,终止立项。
2011年,制订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遴选第一批高校进行名校工程建设,其中,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院校3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院校5所,技能型人才培养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10所。
2012年,遴选第二批高校进行名校工程建设,其中,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院校2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院校4-6所,技能型人才培养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7所。
2013年,启动遴选第三批高校进行名校工程建设,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院校3-4所,技能型人才培养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3所。
2014年,完成首批名校的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
2015年,完成第二批、第三批名校的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 国家部委属高校和已列为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设项目的高职院校不在本项目申请范围,全省其他普通高校均可自愿申报,但每个院校只能同时申报一种类型。
(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申报基本条件
1.学校办学思路清晰,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理念先进,发展规划符合区域或行业发展需要,核心竞争力强,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2.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组成的学科专业群。
3.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具有多项国家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项目,“十一五”期间获得过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4.社会服务能力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重大课题研究和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成果转化率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在引领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繁荣中做出积极贡献。
5.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70%以上。
6.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办学条件达到标准,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无严重违规办学行为。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申报基本条件
1.学校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发展规划符合区域或行业发展需要,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有较强的竞争力。
2.具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有多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组成的优势专业群。
3.教学改革成就突出,具有国家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项目,“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有省级教学名师和多个省级教学团队。
4.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社会重大课题研究和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果显著,横向课题、行业科技项目经费占当年到帐科研经费总数的60%以上。
5.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好,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
6.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学条件达到标准,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无严重违规办学行为。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申报基本条件
1.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职(专科)院校,有三届(含三届)以上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
2.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规划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条件达到标准。
3.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密切,机制健全,各专业都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效显著,在领导能力、综合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处于省内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
4.具有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项目,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5.学生职业素质好,专业技能强,在省级(含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水平高,近三年总体就业率达到85%以上。
6.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无严重违规办学行为。 1.各高校根据本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对照《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申报条件(试行)》进行自查自评,如实填写数据,认定达到申报条件的,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报告。申报时,需提交“名校建设工程”的申报书(见附件1、2)和佐证材料。2011年申报时间截止到12月30日。
2.省教育厅牵头对申报学校进行初审,经初审合格后,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学校上报材料进行论证和评审。省教育厅、财政厅审议通过专家论证的材料并对审议结果进行公示,最后确定并公布立项建设院校名单,同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并提供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 1.加强领导。“名校建设工程”由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共同组织领导,负责制定建设规划,落实组织、政策等保障措施,为实施“名校工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成立“名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名校建设工程”的指导和审定工作,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组织协调和申报等日常工作。
2.加大投入。省财政设立名校建设工程专项经费,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等资金对特色名校给予支持;各建设学校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多方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市地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投入和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名校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3.健全制度。建立年度绩效考核制度、评审与验收制度、淘汰和动态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申报评价指标体系和验收申报评价指标体系,激发名校建设与管理的活力。建立名校资源共享管理制度,提高“名校建设工程”的整体效益和辐射效应。各级部门要充分认识名校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提升省域品牌的重要性,加强协调配合,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形成重视、关心、支持名校发展的良好局面。
E. 陈丽的获奖情况
2003-2006年
(1) 超导材料和磁性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山东高校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一位,2005年12月;
(2) 新型超导材料和磁性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的研究,山东高校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一位,2005年
(3) Superconcting properties of MgB2 with different lattice parameters, 临沂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一位,2004年
(4)新型超导材料MgCNi3的电子结构和超导电性研究,临沂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第一位,2006年9月。
2003年以前
(5) S-D系统的统一模型与稀磁合金的电子比热, 临沂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一位,2002年.
(6) S-D系统的统一模型与稀磁合金的热导率和热电势, 临沂市优秀论文二等奖, 第一位,2002年.
(7) 磁性杂质效应与稀磁合金中的低温电阻和热导率, 临沂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一位,2001年
(8) 四元数体上矩阵的广义对角化, 临沂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二位,2001年
(9) 稀磁合金理论研究, 获1998年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位(见文件复印件)
(10) “强关联体系的理论研究”获1998年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位;
(11) “电子—声子系统互作用与碱金属s电子的比热”获1998年临沂市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第一位;
(12)“稀土金属低温电阻与s-f交换作用”,获2000年临沂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第一位;
(13)“对于非惯性系中引入惯性力的讨论”获1996年临沂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第一位;
(14)“理想气体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的微观解释”获1998年临沂市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第一位; (1).深入开展原子物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等奖,刘复义、樊三强、陈丽(第三位),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获奖,
2004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
(2)主持的“热力学.统计物理”2005年获山东省精品课程,并被推倒教育部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选。
(3) 物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山东省教育厅,2004年, 三等奖,系全体教师
(4)计算机辅助物理同步教学的研究(CAI),临沂师院教学成果,2001年,二等奖,毛红旗、陈丽、宋光乐、刘富义。
(5) 深入开展层次目标框架激活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临沂师专教学成果,1996,刘复义、宋光乐、李志峰、陈丽。 (1) 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3年12月,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科技厅、
(2) 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2001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
(3) 市直“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6年3月,临沂市直机关妇委会。
(4) 在2003-2004年度“学术先进个人”,临沂师范学院(现临沂大学),2004.12
(5) 陈丽同志之家为临沂市文明职工家庭,临沂市总工会,2004.3.
(6) 在2001-2002年度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中被评为“优秀党外知识分子”,临沂师范学院,2003.9
(7) 优秀党外知识分子,临沂师范学院,2001.9
(8) 1998年教学工作中,优秀教师,1999.9,临沂师专
(9) 1998年获第一届临沂市青年科技奖,临沂市人事局,临沂市组织部
(10)1996年获临沂市跨世纪人才称号, 临沂市人民政府
(11)98届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临沂师专,1998.
(12)临沂师专“针织杯”首届十佳青年园丁,1995.5.
(13)1989-1990学年度青年教学能手,临沂师专,1990.9
(14)1992年“巾帼建功”活动,先进个人,临沂师专, 1993.3
F. 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 鲁教高字(2011)14号
各高等学校: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文件精神,按照《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鲁教高字[2011]1号)的要求,为加强对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强化内涵和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名校带动作用,增强高等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制订本意见。 在山东省地方高校中遴选一批应用基础型、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进行重点建设。
(一)重点建设3-5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名校。建设成为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二)重点建设10-15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成为服务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有较为突出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办学声誉。
(三)重点建设20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建设成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养我省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有较大影响。 (一)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二)学科专业。建立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和发展与山东经济社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匹配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遴选300个基础、优势、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本科院校每校10个,高职高专院校每校6个。
(三)师资队伍。加强优秀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选拔与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好、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教学改革。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改善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体制机制。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途径。不断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以科学的管理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六)社会服务。引导高校利用人才资源优势,面向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提供科技研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服务;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积极参与社会重大课题研究;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培养大批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增强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名校建设工程从2011年-2015年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按照学校申报、教育行政部门预审、专家评审立项、项目实施、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等操作程序,按年度、分类别、分批次推进,稳步发展。对入选名校建设工程的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对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的院校,终止立项。
2011年,制订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遴选第一批高校进行名校工程建设,其中,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院校3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院校5所,技能型人才培养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10所。
2012年,遴选第二批高校进行名校工程建设,其中,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院校2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院校4-6所,技能型人才培养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7所。
2013年,启动遴选第三批高校进行名校工程建设,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院校3-4所,技能型人才培养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3所。
2014年,完成首批名校的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
2015年,完成第二批、第三批名校的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 国家部委属高校和已列为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设项目的高职院校不在本项目申请范围,全省其他普通高校均可自愿申报,但每个院校只能同时申报一种类型。
(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申报基本条件
1.学校办学思路清晰,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理念先进,发展规划符合区域或行业发展需要,核心竞争力强,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2.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组成的学科专业群。
3.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具有多项国家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项目,“十一五”期间获得过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4.社会服务能力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重大课题研究和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成果转化率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在引领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繁荣中做出积极贡献。
5.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70%以上。
6.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办学条件达到标准,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无严重违规办学行为。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申报基本条件
1.学校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发展规划符合区域或行业发展需要,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有较强的竞争力。
2.具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有多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组成的优势专业群。
3.教学改革成就突出,具有国家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项目,“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有省级教学名师和多个省级教学团队。
4.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社会重大课题研究和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果显著,横向课题、行业科技项目经费占当年到帐科研经费总数的60%以上。
5.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好,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
6.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学条件达到标准,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无严重违规办学行为。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申报基本条件
1.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职(专科)院校,有三届(含三届)以上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
2.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规划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条件达到标准。
3.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密切,机制健全,各专业都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效显著,在领导能力、综合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处于省内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
4.具有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项目,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5.学生职业素质好,专业技能强,在省级(含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水平高,近三年总体就业率达到85%以上。
6.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无严重违规办学行为。 1.各高校根据本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对照《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申报条件(试行)》进行自查自评,如实填写数据,认定达到申报条件的,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报告。申报时,需提交“名校建设工程”的申报书(见附件1、2)和佐证材料。2011年申报时间截止到12月30日。
2.省教育厅牵头对申报学校进行初审,经初审合格后,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学校上报材料进行论证和评审。省教育厅、财政厅审议通过专家论证的材料并对审议结果进行公示,最后确定并公布立项建设院校名单,同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并提供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 1.加强领导。“名校建设工程”由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共同组织领导,负责制定建设规划,落实组织、政策等保障措施,为实施“名校工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成立“名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名校建设工程”的指导和审定工作,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组织协调和申报等日常工作。
2.加大投入。省财政设立名校建设工程专项经费,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等资金对特色名校给予支持;各建设学校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多方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市地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投入和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名校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3.健全制度。建立年度绩效考核制度、评审与验收制度、淘汰和动态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申报评价指标体系和验收申报评价指标体系,激发名校建设与管理的活力。建立名校资源共享管理制度,提高“名校建设工程”的整体效益和辐射效应。各级部门要充分认识名校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提升省域品牌的重要性,加强协调配合,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形成重视、关心、支持名校发展的良好局面。
G.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可以申请职称英语免试吗
全国规定:来十类可免源考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人员
1.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2.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
3.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以其他方式证明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并经一定程序确认的;
4.经审核确认,能力业绩突出、在本行业本地区作出重要贡献的;
5.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经省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放宽至县级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6.在地市以下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7.年龄较大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8.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9.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
10.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H. 潍坊教育学院的办学成果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的关键.
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水平。为此,学院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下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能够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1)依托建立“三个平台”,构建“三型”师资队伍。学院依托“三个平台”(文化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基础平台和岗位职业平台),构建“三型”(双师型、理论型和技能型)师资队伍。
(2)培养“名师”,加强“骨干教师三级梯队”建设。实施骨干教师“三级”梯队工程和“名师”工程,加强了专业带头人、中年专业骨干和青年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三级梯队”的建设,鼓励优秀教师在专业建设、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脱颖而出。
(3)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大规模选调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学院拨出专项经费,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进修学习。
(4)制定优惠政策,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加大对高学历高水平师资引进力度。
(5)外聘名校名师为客座教授。
(6)聘请企业老总、专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授,指导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实践实习。 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学前教育示范专业;2005年“学前卫生学”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学前教育特色专业;2006年“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2007年中国教育电视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访谈节目特邀嘉宾专业。
2009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小组教学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09年1月1日《中国教育报》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题报道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成果。
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2010年“儿童文学”被评为山东省特色课程。
I. 山东省教学论文评选获奖证书编号
中国教育学会的课题证书有用吗
您好,一般只要是真的课题,评职称都是可以用的,而且能不能用可以直接问人事局或者人力资源办,可以安排国家级课题,3~5个月完成,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中国教育学会获奖证书评高级有用吗
中国教育学会属于教育部教育部直属单位(主要社团),其颁发的获奖证书分三种:一是荣誉证书,比如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供参考;二是论文获奖证书,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承认的,和教育部门的论文获奖证书一样;三是课题证书,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承认,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研课题一样有用。不过,教育学会的证书总比教育部门的软点。
关于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颁发获奖证书及论文入选收费的通知 这...
这几年我周围的同事很多人收到过这个论坛发来的征稿函,有同事参与,各种说法都有。去年我评职称,要有文章发表,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了稿,也同样收到了自称是中国教育学刊主办的这个论坛的书面和电子版通知。我给他们汇款了,文章发表在一本书上,加上证书,评职称算是过了关。有的同事没那么幸运,职称没评上。所以依我看,这个活动不至于是骗子,但至于证书和发表的文章管不管用,很难说。
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属什么级别?
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百属国家级证书,教育部门承认。1、中国教育学会(The Chinese Society of Ecation,缩写为CSE)成立于度1979年4月12日,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由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问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中国教育答学会是版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所以其获奖证书在教师评职等活动中不予以承认。3、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今年发布的《关于新加坡私立教权育机构认证范围的公告》,越来越多新加坡私立教育机构颁发的文凭证书将获得中国教育部的认证。
中国教育学会分会论文证书如何辨真假
1.获奖者的论文都有编号;2、获奖的名单可以在中国教育学会网站上查询到。查询不到的很可能是假的。
中国教育学会的证书查询?
中国教育学会的证书查询:登录“全国科教创新网”专门的证书查询通道查询即可。另外还可以给网站上面的邮箱投稿,也能获得证书的信息。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分三种:
一是荣誉证书,比如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供参考;二是论文获奖证书,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承认的,和教育部门的论文获奖证书一样;三是课题证书,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承认,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研课题一样有用。(9)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扩展阅读:
中国教育学会的相关要求规定:
1、中国教育学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规律,组织全国有志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2、中国教育学会会徽图案为圆形徽章,由学会英文缩写CSE演化的图形组成;徽标以蓝色为主色调,辅以白色。演化的图形为“打开的书册、充满生机的萌芽”。3、中国教育学会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