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双拥(具体的)急需!!!
1、问:“双拥”工作指什么?
答:“双拥”即指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
2、问:“双拥”工作的由来?
答:“双拥”工作是抗日战争时期首先在延安兴起的。1943年春节期间,党中央所在地陕干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公布了《拥护军队决定》和《边区政府关于拥军运动月的指示》,确定了1月25日—2月25日为拥军运动月,重新修订公布了《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发出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确定2月5日—3月4日为拥政爱民运动月,公布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从此,“双拥”活动就这样在陕甘宁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43年10月11日,毛主席亲自起草,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布指示,明确要求各根据地都要豪不例外地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从而使“双拥”活动从延安发展到各个解放区。
『贰』 双拥的由来
所谓双拥,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简称。是党和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工农红军离不开工农群众的思想,要求军队爱护人民群众,苏区政府和人民支援红军、优待军属。
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简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旨,组织发动全国军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团结奋斗的一项社会活动。它深刻反映了中国军民鱼水情和血肉相联的本质特征,生动体现了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和人民军队的本色,是中国党、国家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
双拥工作有很久的历史渊源。早在红军初创时期,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工农红军离不开工农群众的思想,要求军队爱护人民群众,苏区政府和人民支援红军、优待军属。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开展了“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活动,八路军留守兵团开展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活动,改善和密切了边区的军政军民关系,形成了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生动局面。1943年1月,毛泽东同志充分肯定了陕甘宁边区的做法,号召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开展这一活动,从而使双拥运动从延安迅速发展到各个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双拥热潮。这就是常说的双拥运动多少周年的由来 。
双拥工作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军民携手并肩,浴血奋战,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迅速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双拥工作所形成的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双拥工作理论不断完善,内容不断拓展,形式不断创新,以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载体,广大军民参与双拥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为龙头,群众性双拥活动蓬勃兴起、持久不衰,广大军民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通力合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稳定中密切配合,在抗御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疫病中并肩战斗,军政军民团结显示了强大的力量。
『叁』 双拥国防的介绍
即双拥与国防相结合。对群众来说是拥军优属,对军队来说是拥政爱民。这就是双拥,也就是互相支持。
『肆』 什么是“双拥”
“双拥”即指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
“双拥”工作是抗日战争时期首先在延安兴起的。1943年春节期间,党中央所在地陕干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公布了《拥护军队决定》和《边区政府关于拥军运动月的指示》,确定了1月25日—2月25日为拥军运动月,重新修订公布了《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发出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确定2月5日—3月4日为拥政爱民运动月,公布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从此,“双拥”活动就这样在陕甘宁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43年10月11日,毛主席亲自起草,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布指示,明确要求各根据地都要豪不例外地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从而使“双拥”活动从延安发展到各个解放区。
『伍』 什么是“双拥”
“双拥”是“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的简称。双拥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旨,组织和发动全国军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团结奋斗的一项社会活动。
双拥深刻反映了中国军民鱼水情和血肉相联的本质特征,生动体现了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和人民军队的本色,是中国党、国家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
双拥工作的内容。
双拥工作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革命战争年代,主要是帮助人民军队扩充兵员,筹集粮款和军用物资;抢运和掩护伤员,运送军粮和武器弹药,传递情报,搞好战时勤务;
优待军人家属、抚恤烈士遗属和慰问部队官兵;尊重地方党委政府,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和军队群众纪律,热爱和尊重人民群众,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等。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双拥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宽。
以上内容参考牡丹江市政府——什么是双拥?
『陆』 “双拥”的由来和有关资料
1、由来:早在红军初创时期,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工农红军离不开工农群众的思想,要求军队爱护人民群众,苏区政府和人民支援红军、优待军属。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开展了“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活动,八路军留守兵团开展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活动,改善和密切了边区的军政军民关系,形成了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生动局面。
1943年1月,毛泽东同志充分肯定了陕甘宁边区的做法,号召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开展这一活动,从而使双拥运动从延安迅速发展到各个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双拥热潮。
2、相关资料: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简称。
拥军优属,拥护爱戴人民的子弟兵——解放军,优待军人家属。
拥政爱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的拥护政府、爱护人民活动的简称,是军队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拥政爱民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1)工作主旨:巩固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2)工作领导:中国共产党。
(3)工作性质:社会活动。
(4)工作目的:发动群众为革命建设改革团结奋斗。
(6)双拥成果简介扩展阅读:
双拥的意义:
工作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军民携手并肩,浴血奋战,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迅速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双拥工作所形成的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双拥工作理论不断完善,内容不断拓展,形式不断创新,以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载体,广大军民参与双拥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
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为龙头,群众性双拥活动蓬勃兴起、持久不衰,广大军民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通力合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稳定中密切配合,在抗御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疫病中并肩战斗,军政军民团结显示了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