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阳牡丹大面积绽放,这种花开了以后有多美
牡丹因其艳丽的色彩而受到中国人的喜爱,总是带来一种优雅的视觉体验。牡丹最初因其药用价值而闻名。后来因为观赏价值高,人们开始在家里种植。国内牡丹的栽培历史始于南北朝。
洛阳作为最著名的牡丹种植地,自古以来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牡丹因其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牡丹而闻名于世。洛阳是个没有寒冬酷暑的地方,土壤很肥沃,所以洛阳种的牡丹总是长得又大又艳。
2. 2012洛阳牡丹花会为洛阳创造多少经济收入
2001年以来,洛阳旅游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占GDP的比重由不足1%跃升到13%以上。洛阳已成为中国20个黄金旅游城市和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的热点地区。通过举办节会活动,有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前26届花会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000余万人次,2005年洛阳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00万人次,其中牡丹花会和河洛文化旅游节的游客数量分别达到688万人次和410万人次,占全年游客总数的52.3%;2008年洛阳全市旅游总收入100.32亿元,其中牡丹花会和河洛文化旅游节的收入分别达到25亿和20.7亿元,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45.6%
参考以前的,最新的30届的哪会有什么准确的数字
3. 问; 洛阳的牡丹花为什么那么有名
牡丹花是广种于隋朝,而且盛产于唐宋年间,“甲天下”是宋朝,在宋朝的时候,遍地已经广植牡丹了。因为牡丹原产地是在黄河上游这一带,包括秦岭,青藏高原,陕西这部分,.种植区域基本上可以说是沿黄河,由西往东扩展.。隋唐的时候洛阳首先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牡丹花种植基地,而洛阳又是唐朝的东都,接着再往下游发展,像山东现在的(曹州)菏泽。后来再想办法往南引种,所以四川就是成都的彭州市现在据说也种着好几十里的牡丹。 唐朝有名的几种牡丹,就是姚黄,魏紫,一个是姚家人养的黄色的牡丹,一个是魏家人养的是紫色的牡丹, 这两个品种在当时是非常名贵,到现在也还是很名贵的,还有一个就是赵家培养出来的赵粉。所谓的黑牡丹就是深紫的,墨紫,就是比紫还要浓重的。牡丹以它那种自然美,可以说是征服了不同阶级,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人们都被它那种花大,色艳,香浓,的气质所征服了,特别能够引发起人们审美激情,文人墨客面对牡丹花的时候,更是激发了他们很多创作的灵感,从唐代到今天有很多的诗人都为牡丹吟诗作赋。 唐代的诗人写牡丹最多,唐宋年间有作者一百三十多人,留下来的写牡丹的诗篇二百三十多首。 白居易是写牡丹诗最多的一个。而且白居易不仅是喜欢写诗,而且还喜欢种牡丹,他还搞了一个牡丹诗社,请一些文人墨客都到他这里酌酒、赏花、赋诗。 还有很重要的原因,白居易喜欢洛阳,所以白居易晚年隐居在洛阳,死也死在洛阳。 每年四月中旬,洛阳的牡丹花会也是名闻天下的。欧阳修不仅写赞美牡丹的诗,而且他还出了一本《洛阳牡丹记》的书,在《洛阳牡丹记》一书里详细的记载了牡丹的出处,品种,包括人民观赏牡丹的盛况。 关于牡丹的诗词有这样一部集子,是杨茂兰编写的,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其中他记录从唐宋元明清一共有203位诗人,大概写了有419首诗,不管怎么样,这些牡丹诗都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已经汇入了我国诗词的海洋。
嘿嘿 上面就是原因
4. 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牡丹这一名称的发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近代生物学先驱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纪,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属。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裁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这也说明了,中国早在公元九世纪,便已经有了重瓣牡丹。
唐代洛阳人宋单父,精于园艺,他种的牡丹,红白斗色,变异千种,被时人尊称为花师,惊服他有“幻世之绝艺”。惜此高超绝艺,无著录传世。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记第三》载,宋时有一复姓东门、人称“门园子”的人,是一位牡丹接花高手,富豪人家都请他嫁接牡丹,秋天接花,到来年春天见花再付钱,接活一株,价值五千。张邦基《墨庄漫录》亦载,宋徽宗宣和年间,洛阳有一位欧姓花师,用药壅培白牡丹根下,次年花开浅碧色,人称“欧家碧”,极为珍贵,每年作为贡品,供奉朝廷。
宋代洛阳牡丹的栽培管理,在择地、栽植、浇灌、施肥、修剪、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技术方面,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明清时期,牡丹的栽培技术更加趋于完善。花工们从牡丹的种、栽、分、接、浇、养、医、忌等8个方面进行了科学总结,并付诸实现。古代洛阳牡丹的栽培技术,至今对牡丹的生产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代洛阳人在恢复和继承矛盾传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各种技艺均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对牡丹的促成栽培技术,已能使其从9月上旬到翌年自然花期之前近200 天。牡丹花期控制技术已基本达到花随人意,周年开花。 (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牡丹的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并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欧阳修说: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
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和洛阳名园的毁夷,至南宋时,四川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盛。从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中所列60多个品种看,大都是从洛阳引进的。明代,盛极一时的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许多是从洛阳引进的老品种。清代,曹州牡丹取代亳州牡丹而代之,洛阳牡丹又直接或间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足见洛阳牡丹的传播和影响。当今洛阳牡丹更传到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美国、荷兰、南非、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
牡丹栽培历史可列表如下。朝代年代栽培中心
隋581-618洛阳
唐618-907长安
五代907-960洛阳
北宋960-1127洛阳
南宋1127-1279天彭
明1368-1644亳州
清1644-1911曹州(菏泽古称)
5. 洛阳牡丹花的历史有多久
洛阳牡丹的历史:“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牡丹具有观赏和药用等多种用途。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神农本草经》(公元前221--206年)就有牡丹根皮药用的记载。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牡丹作为观赏植物较药用晚。其实正相反,我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公元前841)221年)《郑国风》中就有,青年男女踏青春游,互赠芍药表达爱情的诗句。所以说我国把牡丹视为花卉,完全可以上溯到距今已达三千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而牡丹作为观赏植物人工栽培,至少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自从“牡丹”这一名称的发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史的开始。到了隋朝(公元六世纪)就已开辟专园进行观赏栽培了。如《海记》中云:“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红、 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凤娇等。
至唐朝(618--907年)牡丹栽培尤以长安为盛,在诗人白居易的《买花》诗中云:“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看出盛世长安买花赏花的盛况。由于栽培技术、繁育方法的提高,其花型从原始的单瓣品种选育出了重瓣、半重瓣的品种。如《杜阳杂编》中载有,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
宋朝(960--1279)牡丹栽培中心已从长安移至洛阳,欧阳修说:“洛阳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栽培技术也有相当提高。并且利用芽变进行选株,再用嫁接法繁殖传递,选育出一批优秀的园艺品种。在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中记载了55个品种。
南宋时(1127--1279)除运用分株、嫁接等方法繁殖之外已发现应用实生苗选择优良品种的方法。如诗人陆游在《天彭牡丹谱》中不光记载了牡丹品种65种,更重要的记述了播种繁殖实生苗中的变异:“绍兴春”者,祥云子花者,色淡红而花尤富,大者径尺,绍兴中始传。大抵花户多种花子,以观其变,不独祥云耳。
至明朝(1368--1644)在《群芳谱》中已记述了131个品种。在薜凤翔的《毫州牡丹表》中把牡丹分为六等,花色、花型也进而增多。书中还记述了牡丹生者二年为幼,四年为弱,六年为壮,八年为强以及嫁接、分株的时间、方法等。此时牡丹的栽培中心由洛阳移至安徽毫州。到了清代,山东曹州(荷泽)已成为全国牡丹栽培中心。栽培面积达500多亩。每年输出十万余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
我国牡丹对世界牡丹育种史有着巨大的贡献。世界上牡丹园艺品种的主要品系亲本最初均来自我国。中国牡丹约于公元724--749年间传往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后来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也于1655年把中国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引入英国。从而使中国牡丹在英法等国传播开来。在1880年前后,中国原产的黄牡丹传入了法国,法国把黄牡丹作为亲本,并于1900年左右选育出一批黄色系品种。包括今天日本所具有的金阁、金帝等黄色系品种。
目前中国仍是世界牡丹栽培中心,无论是数量或品种,都居世界第一。
目前洛阳共有牡丹品种610个左右(包括外地引进的),其中洛阳品种占三分之一。其主要品种有:洛阳红、洛阳春、洛阳锦、新嫁娘、童子面、白雪塔、夜光白、大桃红、石榴红、葛巾紫、贵妃插翠、九都红、宫祥妖、盘中取果、洛神、合欢娇、粉娥娇、大红袍、姚黄、魏紫等。菏泽牡丹有赵粉、银粉金鳞、脂红、茄蓝丹纱、烟笼紫、赤龙换彩、墨魁、紫重楼、朱砂垒、丹炉焰、文公红、昆山夜光、何园红、雨过天睛、盛丹炉、大胡红、古班同春、咸池争春等主要品种。1992年出版的《曹州牡丹画》画册中共有589个品种(系),计:红色品种247个、绿色系9个、粉色系105个、紫色系89个、墨色系24个、白色35个、变色10个、黄色14个、蓝色系56个。洛阳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牡丹的恢复与发展工作,先后建立了各种牡丹生产管理机构以及牡丹栽培基地,并组织园林科技人员收集失散品种,扩大繁殖,改良栽培技术,开展新品种培育、高接换头及嫁接繁育、扦插繁殖、盆栽及盆景制作、促成栽培和抑制(延后)栽培技术研究工作,获得了百余项国际、国家、省部级、科技、展出成果奖。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正式命名牡丹为洛阳“市花”,并决定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发展经济、振兴洛阳”的方针得到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洛阳牡丹也更加闻名于世。洛阳牡丹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远涉重洋,进入了20个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连接名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和桥梁
6. 为什么在洛阳发展牡丹
古诗有云:洛阳地脉花最宜 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利于种植牡丹。另外,洛阳牡丹与洛阳旅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从牡丹种植,还是洛阳旅游经济,还是洛阳牡丹文化来看,洛阳都应该发展牡丹,并且越做越好。
7. 洛阳牡丹简介 急需!!!
洛阳牡丹大观园
富贵吉祥牡丹花 平安幸福有情人
洛阳地处中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立都城,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牡丹和芍药的栽培中心. 牡丹和芍药为同科同属植物,一为木本,一为草本.花叶相似,花色艳丽,花型丰富,花香浓郁都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名花,牡丹象征富贵,吉祥,尊为"百花之王","富贵花"。芍药象征友谊,情爱,尊为"花中皇后","情人花"。中国牡丹早在公元724年传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国;公元1656年荷兰开始引种;公元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培育出100多个园艺品种;美国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开始引进。
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洛阳市政府十分重视牡丹的恢复与发展工作,先后建立了各种牡丹生产管理机构以及牡丹栽培基地,组织园林科技人员收集散失品种,扩大繁殖,改良栽培技术,开展新品种培育、扦插繁殖、促成栽培,盆栽及盆景制作、获得了百余项国际、国家、省部级、科技、展出成果奖。洛阳现有牡丹品种462个。种植面积约140公顷,约200余万株。中国牡丹为中国的国花,洛阳牡丹也成为洛阳的“市花”,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发展经济、振兴洛阳”的方针使洛阳牡丹更加闻名于世界。洛阳牡丹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远涉重洋,进入了20个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连接名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和桥梁。
洛阳牡丹大观园是一家以牡丹为主集花卉研究,栽培,种植和花卉销售的园艺公司,有牡丹,芍药资深专家,花师十多人,常年致力于苗木的科学化管理和标准化栽培,技术力量雄厚。本园座落於牡丹,芍药的发祥地,中国牡丹之乡洛阳北部的邙山镇,我园面朝洛水,背靠邙山,是洛阳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平泉朝游,铜驼暮雨,天津晓月,洛河夜哭,金谷春晴,邙山晚眺”之一邙山晚眺的观景胜地。大观园占地一百五十亩,栽培种植国内外名优牡丹二百多个品种三十万株,精选 芍药五十多个品种六十三万余株.红,粉,兰,紫,黄,黑,绿,白,变色等九大色系,花色齐全,规格众多, 另外还有各种规格的其他花卉苗木十万余株,确实是各地区,各单位绿化工程及同城的单位和个人喜庆典礼,节假日自然花展和拜访亲友的最佳选择。我们热烈欢迎新老客户到我园来购花栽培和赏花旅游!
希望对你会有帮助!!
8. 洛阳牡丹的科研成果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由于洛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加之园艺大师们巧植善种,培育出许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变异千种,名品日增,誉满全国,遂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 自古洛阳人爱花成俗.邵雍的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土无涯的名诗,正是这种习俗的真实写照.
洛阳地区具有丰富的牡丹资源,是中国野生牡丹的原生地之一。据统计,中国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共有8种、两个变种、1个亚种、1个变型,其中洛阳就有两个种。以这些洛阳原生种为主,繁育并形成了中国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牡丹品种群,辐射、传播至全国各地,并不断繁衍,形成当地的生态型品种。据统计,如今包括传统品种、新品种和从国内外引入品种,洛阳共有960个牡丹品种,占全国牡丹品种总量的67.25%,洛阳已经成为中国牡丹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和最早的栽培地,而且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之一。
洛阳市地质矿产局和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证明,洛阳牡丹开得硕大鲜亮确实与洛阳的独有地脉有关。
据介绍,伊河洛河带来的火山岩元素沉积下来,使洛阳土壤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锰、铜、锌、钼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其中锰的含量平均高出26.7倍,加上该地区适宜的气候,使得洛阳牡丹具有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当前,洛阳牡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40多项,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20个;率先在国内制定执行牡丹种苗、盆花质量标准;率先申请注册牡丹“地理标志”,初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当前牡丹年产值达10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日本、美国、荷兰、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洛阳新建了一批高档次牡丹观赏园,为延长花期专门建造了高山牡丹园、晚开牡丹园,使全市牡丹高档观赏园达到12个,观赏面积达4000多亩,牡丹自然花期从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并通过人工技术措施,实现花开花落随人愿,催花牡丹四季开放。
河南洛阳依靠科技力量,对多个品种牡丹进行无性繁殖技术研究,大力培育推广新品种。当前,洛阳已拥有黑、红、黄、绿、白、紫等9大色系的牡丹品种1100多个,数量达4000多万株。
2007年4月2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经专家论证认定,洛阳邙山为中国野生牡丹最主要的发源地,位于洛阳国家牡丹园内的“凤丹牡丹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现存的数量最大的“千年牡丹群”。
据介绍,邙山古代又称凤凰山,“凤凰山牡丹”简称凤丹牡丹。汉代就有凤丹牡丹的药用记载,距今已有1900年的历史。
专家指出,牡丹枝条属半木质结构,很难长得高大,一般寿命在百年左右。洛阳国家牡丹园内的千年凤丹牡丹群,非常壮观又独具特色,花期长达一个多月。
当前全国牡丹野生种有8个品种,其中河南就有6个,洛阳是中国野生牡丹最主要的发源地。专家认定,传播牡丹的历程为洛阳、四川、陈州、亳州、曹州。
9. 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发展现状怎么样
牡丹文化节自举办以来就全国瞩目,不仅展现了牡丹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是对外展现洛阳“十三朝古都”形象的窗口,是洛阳乃至中国形象的重要名片。2010年11月,国家文化部批准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活动,无疑为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发展提供了里程碑式的机遇。并且获得政府大力支持。牡丹龙头企业牡仙就曾联合政府创办一年一度牡仙文化节,弘扬中国特色牡丹文化,提升知名度。
10. 洛阳牡丹花的历史有多久
古都洛阳的赏花习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洛阳市顺应时代潮流,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牡丹入国花,适时举办“中国洛阳世界国花节”来代替牡丹花会,借这一重大文化举措,把洛阳推向世界。据民间传说 在汉光武帝年间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