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龚胜生的龚胜生教授研究成果获奖情况
编号 时间 成果名称 授奖部门及等级 完成顺序 21 2007.07 关于加快武汉城市圈
建设的对策建议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奖三等奖 独立完成 20 2004.04 省组织部、宣传部、团省委、
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青年联合会: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提名奖 独立完成 19 2004.08 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谭其骧禹贡基金会颁:谭其骧
禹贡基金第三届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一等奖 独立完成 18 2004.09 中国教科文维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17 2001.06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独立完成 16, 2000.08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谭其骧禹贡基金会颁:谭其骧禹贡基金第二届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著作二等奖 独立完成 15 1999.11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 中国人口学会国家人口培训中心颁发:第二届全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独立完成 14 1999.5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青年 13 1998.10 武汉市团委、组织部、科委、人事局、青年联合会颁:第二届武汉优秀科技青年创业奖 独立完成 12 1998.09 湖北省教委、人事厅、教育工会、教育奖励基金会颁:湖北省优秀教师 独立完成 11 1998.03 霍英东高等教育基金会颁: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类)三等奖 独立完成 10 1997.12 中国地理学会颁:第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 独立完成 9 1997.12 跨世纪的举措—湖北大城市研究 中国发展研究奖评审委员会颁:中国发展研究奖二等奖 主要参加 8 1997.10 湖北省科协、人事厅、组织部颁:第三届湖北青年科技奖 独立完成 7 1997.03 典型城乡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地理考察(系列论文成果) 国家教委颁: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独立完成 6 1996.02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谭其骧禹贡基金会颁:谭其骧禹贡基金首届优秀青年学术论文二等奖 独立完成 5 1996.05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生产力布局研究 湖北省人民, 政府颁: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2完成 4 1995.09 论“湖广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过程、实质表现及其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的嬗变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颁:一九九四年度中青年农史论文征文优秀奖 独立完成 3 1995.10 两湖平原城镇发展空间过程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颁: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优秀学术论一等奖 独立完成 2 1994.06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李四光学术思想研究会颁:李四光学术思想研究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独立完成 1 1994.10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湖北省科委、科协、人事厅颁:湖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㈡ 刘惠好的获奖及荣誉
2009年:中共湖北省委“2008年度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2008年:湖北省政协“2008年度全省政协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6年:获“优秀女职工”荣誉称号
2004年:获“中青年科研骨干” 基金资助
2003年: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管理部课题二等奖
2000年:获“华为奖教金”
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管理部课题二等奖
1997年:获中南财经大学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基金资助
㈢ 郑传寅的获奖励及荣誉称号
1.1989年获美国王安汉学研究院颁发的“汉学研究奖助金”;2.1989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1992年起领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1995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5.1995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首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6.1998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7.1999年获湖北省文联颁发的“文艺理论明星奖”;8.2001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9.2002年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0.2003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1.2005年获中国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类)二等奖;12.200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三等奖;13.2011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十二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与黄蓓合作完成,第一作者)。
㈣ 如何查询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上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官网。
㈤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的优秀调研成果奖算什么级别
为什么斗地主
㈥ 杨柳的获奖情况
1.“武汉市城市圈民间融资情况调查报告”获2011年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奖三等奖2..国际经济因子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获人民银行总行2012年青年课题二等奖
㈦ 涂正革的获奖情况
1. 2011年2月论文《环境、资源与中国工业增长的协调性》(独撰)获得武汉市第12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 2011年3月论文《环境、资源与中国工业增长的协调性》(独撰)获得湖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 2009年9月4日论文《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第一作者)获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教社科政字(2009)第155号);
4. 2009年5月5日《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研究(系列论文)》(第一作者获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鄂政发(2009)26号);
5. 2005年博士论文《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6. 2006年博士论文《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7. 2007年博士论文《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张培刚优秀博士论文奖;
㈧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什么级别
省部级奖啦。和民政部、国家民委奖等一个等级。
㈨ 李海鹏的荣誉
(1)《关于民族地区农村脆弱性贫困治理的调研报告—基于贵州省两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户调查》获得2010年度国家民委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序一)(2)《关于设立多民族走廊区域治理实验区的调研报告》获得2009年度国家民委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序二)(3)《关于加快推进武陵山省际区域统筹发展的建议》获得2010年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序二)。(4)《贵州民族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获得2011年度国家民委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序五)。
㈩ 张俊飚的获奖情况
获得各种奖励成果10余项,其中省部级奖励成果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1项)。
1.教学、管理工作奖励
(1)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2011)
(2)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李平)指导奖(2013)
(3)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李波)指导奖(2012)
(4)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解冰)指导奖(2010)
(5)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刘渝)指导奖(2007)
(6)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2012)
(7)华中农业大学首届学科建设及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2)
(8)华中农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2)
(9)华中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11)
(10)华中农业大学“十一五”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组织工作先进个人(2011)
(11)课题组获首届研究生狮子山俊秀学子“团体奖”(2011)
(12)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黄文清)指导奖(2008)
(13)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解冰)指导奖(2009)
(14)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李波)指导奖(2011)
(15)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李平)指导奖(2012)
(15)华中农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刘渝)指导奖(2006)
(16)华中农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严文高 )指导奖(2013)
(16)华中农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王伟)指导奖(2008)
(17)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创新论文(设计)指导奖(2011)
2.科研奖励
(1)系列论文“湖北‘三农’发展问题对策研究”,2013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
(2)专著《生态与农业双重安全目标下的农业资源永续利用问题研》,2013年获得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第1完成人;
(3)专著《生态产业链与生态价值链整合中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2012年获武汉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
(4)报告“关于做大做强湖北食用菌产业的思考与建议”,2012年获湖北省发展研究三等奖,第1完成人;
(5)报告“湖北省农科教结合运行机制研究”,2012年获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第4完成人;
(6)报告“发挥农业科技优势,推动湖北农业跨越式发展研究”,2012获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第2完成人;
(7)论文“湖北品牌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2009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1完成人;
(8)专著《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2003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1完成人;
(9)报告“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退化机理与开发治理模式研究”,2003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5完成人;
(10)博士论文《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2003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11)专著《中国粮食问题观察》,2001年获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3完成人;
(12)报告“湖北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2001年获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完成人;
(13)报告“湖北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2001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5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