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孟德尔的成功
孟德尔之所以能发现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其成功的原因有:
(1)选择了适合的实验材料——豌豆。豌豆的一些品种具有好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种子的圆形与皱缩、植株的高茎与矮茎等等。以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豌豆是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花在尚未开放时已完成了授粉),能避免外来花粉混杂。因此,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豌豆能产生较多的种子,便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豌豆易于栽培,生长期短,也是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首先只研究一对性状,尽可能使问题简化,得到结果和结论后,再从简单到复杂,研究两对性状到多对性状。
(3)孟德尔把数学统计方法应用到遗传分析中。观察群体,将数学统计方法用于遗传分析是孟德尔的首创。这也是数学在生物学领域里的第一次突破。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使实验结果能定量而准确地揭示本质。所以说,孟德尔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遗传学领域,还表现在科学思想的方法论上。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领域里的开创性人物,都必然是一位超越该领域的思想家,因为只有在方法论上出现突破,才能在旧领域上开拓新领域。孟德尔之后,遗传学领域里的重大成就中,有好几个都是与数学方法的成功应用有关。摩尔根发现遗传的连锁规律,几乎是直接继承了孟德尔的方法。
孟德尔揭示遗传规律的过程表明,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还需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研究方法。
⑵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时隔多少年后被再度发现
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
⑶ 孟德尔是哪国有什么杰出的贡献
孟德尔是奥匈帝国人。他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布隆(Brunn)(现在是捷克的布尔诺 )的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上。在杂交育种的实践中,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再经过自交,不断进行纯化和选择,从而得到一种符合理想要求的新品种。比方说,有这样两个品种的番茄:一个是抗病、黄果肉品种,另一个是易感病、红果肉品种,需要培育出一个既能稳定遗传,又能抗病,而且还是红果肉的新品种。你就可以让这两个品种的番茄进行杂交,在F2中就会出现既抗病又是红果肉的新型品种。用它作种子繁殖下去,经过选择和培育,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能稳定遗传的番茄新品种。
⑷ 孟德尔的故事
1843年,孟德尔来到了布尔诺老城区山脚下的圣托马斯修道院。
这个修道院属于奥古斯丁派。奥古斯丁派将科学也视为一种圣约,同样维护着世界的神圣秩序。因此,这个修道院的近万本藏书里,除了神学,还有自然史、地理学以及天文学。
孟德尔就是一个对“科学圣约”颇有兴趣的人。1848年,孟德尔开始做神父,不过,他天性羞怯,布道用的捷克语也说得磕磕巴巴。总之,他的布道基本是一场灾难,根本无法吸引教区居民。
为了摆脱失业危机,孟德尔决定申请去高中当老师,不过,校方要求他得通过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师资格考试。
孟德尔没考过。他的地质学很差,生物学也很烂,考官要他对哺乳动物进行分类,他自己杜撰一通,还把袋鼠和大象归到了一起。考官在评语里写,“申请人似乎对专业术语一窍不通,他毫不顾忌系统命名法的规则,只会用德语口语称呼那些动物的名字。”
孟德尔没办法,只好去继续恶补科学知识。在修道院的推荐下,他被维也纳大学录取了。
当年的维也纳大学里聚集着许多一流科学家。举个例子,当时给约翰上物理课的,是克里斯蒂安·多普勒教授。在维也纳大学的经历,让孟德尔形成了系统的知识框架,也让他有了心中的偶像——就是多普勒。在维也纳大学进修几年后,孟德尔回到布尔诺,第二次试图考取教师资格。
又没考过。由于焦虑,孟德尔在考试前病倒了,此外,第一场考试他就和植物学考官吵了起来,原因不明,可能与学术意见分歧有关。孟德尔终没考完3天的考试,他这辈子再也没去考正式教师资格,一直当着代课教师。
他的空闲时间在种豌豆。是的,孟德尔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种豌豆。在修道院院长的宽宏允许下,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播种、授粉、采摘、剥壳、计数、分析的生活。
(4)孟德尔成果扩展阅读:
在1868年,孟德尔被选为修道院院长,从此他把精力逐渐转移到修道院工作上,最终完全放弃了科学研究。这一年他才四十六岁,当修道院院长显得还太年轻了。在当时,修道院院长死后,政府就会派人来查账并课以重税。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修道院倾向于选举较年轻的修道士当院长。1874年,奥地利政府颁布了一项严苛的税法。孟德尔认为新税法不公平,拒绝交税,花了大笔的钱与政府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其它修道院的院长纷纷被政府收买,屈服了,只有孟德尔坚拒政府的威胁利诱,决心抵抗到底。结果可想而知。法庭判决孟德尔败诉,修道院的资金被没收了。修道院的修道士们也背弃了孟德尔,向政府妥协。孟德尔的身心完全垮了,得了严重的心脏病。
1884年1月6日这天,他精神看起来“似乎不错”,护士问候了他一句:“你的气色真好。”五分钟后,前去看望孟德尔的修女发现,他靠在沙发上已经停止了呼吸。
⑸ 格雷戈尔·孟德尔的孟德尔的研究成果
只是被遗忘一时,而一当慧眼识珠,则迅即为人所周知。而且德·弗里斯、考伦斯和车尔麦克虽然都独自地重新发现了他的原理,但却最终都读到了他的论文,并且引证了他的结果。最后,没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如果没有德·弗里斯、考伦斯和车尔麦克,孟德尔做的工作就不会产生影响。孟德尔的文章已被W·O·福克列入一个发行广泛的遗传著作的目录中。这个目录可以确保该学科中迟早要有某个认真的学生会意外地读到孟德尔的文章。
⑹ 孟德尔是哪国有什么杰出的贡献
孟德尔
孟德尔 (1822-1884)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是这一门重要生物学科的奠基人。1865年发现遗传定律。
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孟德尔受到父母的熏陶,从小很喜爱植物。
当时,在欧洲,学校都是教会办的。学校需要教师,当地的教会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就派他到首都维也纳大学去念书。
大学毕业以后,孟德尔就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1843年,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修道院以后,曾在附近的高级中学任自然课教师,后来又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
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
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人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
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
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沦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今天,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
孟德尔生平
孟德尔(Gregor Mendel,1822-1884),1822年7月22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附近的农民家庭。他从小爱好园艺,由于家境困难,没有读完大学,到布龙一所修道院当院士。1847年获得牧师职位。在朋友的资助下,于1850年到维也纳大学理学院深造。1853年夏天,他回到布龙修道院,担任时代学校的动植物学教师。他结合教学,从事植物的杂交实验工作,终于发现了遗传规律,并在1865年的布尔诺自然科学协会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但却被埋没,直到20世纪初才重新被发现,从而确定了孟德尔在遗传学上的地位。
名称: 孟德尔小传
主题词或关键词: 生命科学
内容
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于1822年7月22日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就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经常跟着父亲种田,跟着母亲在花园里劳动、栽培各种花草。孟德尔看到很多植物由两片小叶子逐渐长大,然后开花、结果,他就想:为什么麦子的种子种在地里,长出来的一定是麦子,葱的种子一定生葱�由于从小就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他掌握了不少植物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上小学和中学时,因为家境贫寒,他常常衣衫褴褛,忍饥挨饿。但他仍然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勤奋努力地学习。
上大学是孟德尔妹妹特洛西亚把自己的嫁妆费拿出来,才使孟德尔交了学费。就这样,1840年,孟德尔终于进入了奥尔米茨大学神学院。
在大学里,孟德尔博览群书,学习了数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他的视野和知识面更宽广了,为他以后从事遗传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1岁那年,孟德尔从神学院毕业了。历经生活磨难的孟德尔,必须找一个饭碗,他进了布隆修道院,当上了一名修士。
孟德尔一边从事神职工作,一边在后花园里进行生物遗传实验,他试图找到生物性状遗传的秘密。8年以后,他用豌豆进行的杂交试验,终于揭开了生物一代与一代之间又像又不像这一大自然的奥秘,这就是著名的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⑺ 孟德尔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被称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主要成就是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学三大定律中的两个: 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⑻ 孟德尔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孟德尔,奥地利生物学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尔诺 )的修道院担任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⑼ 孟德尔对遗传学做了怎样的贡献具体点!
孟德尔做了豌豆实验!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贡献如下: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两个重要规律的发现和提出,为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孟德尔名垂后世的重大科研成果。 孟德尔的这篇不朽论文虽然问世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显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1900年,他的发现被欧洲三位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