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闫成果

闫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04 19:05:35

A. 2013年3月18日13:30左右男宝贝,起什么名字好,姓闫,成字辈。闫成玺可以吗

姓名:闫成玺
五行分别是:木金火
笔画分别是:11 7 19
总评数理得分:57 分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2(木) 18(金) 26(土) 37(金) 20(水)
闫成仲 闫成皓 闫成乐 闫成广 闫成瑾 闫成睿 闫成晰 闫成冰 闫成果 闫成冀 闫成强 闫成云 闫成磊 闫成众 闫成崴 闫成栩 闫成清 闫成灏 闫成杰 闫成延 闫成晖 闫成强 闫成聪 闫成乐 闫成然 闫成箐 闫成枫 闫成恒 闫成剑 闫成润 闫成兴 闫成玥 闫成洲 闫成起 闫成越 闫成洋 闫成鹏 闫成粲 闫成龙 闫成秋 闫成杰 闫成涛 闫成锐 闫成博

B.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闫德明博士

闫德明博士说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首先要有理想追求,要有崇高的理想,不甘平庸。然后还要进行几项修炼,一是“三读”,读书,读人,读事。二是“三有”,有想法,有做法,有说法。让我们能教出风格,享受课堂。 教学风格的修炼“三读”: 2、要读人。优秀的人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会更加优秀。闫教授还讲到每个人要找到自己人生中的导师,不能只是“被学习”。多跟班学习,多交友挂职学习。 3、要读事。要善于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困惑中寻找兴奋点,以改进工作为目的,开展“小课题”研究,把问题写成案例。做“真实的”研究,做“自己”的研究,做“有感情”的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要时时保持兴奋点并不容易,做研究、做属于自己真实的研究就更不容易了很多时候,老师是在教书,但不研究教书。 教学风格的修炼“三有”:1、有想法有想法,指的是校长和老师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比较理性的思考,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有想法”的校长和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仅知道做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做,不唯上,不唯众,不照本宣科,“不跪着教书”,不随波逐流,不以考试分数论英雄。“有想法”的校长和老师会教书,更会育人,是一个“实践着的思考者”和“思考着的实践者”。 2、有做法有做法,指的是校长和老师不仅是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而且能够把思想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成果!“有做法”的校长和老师是“行动派”,他们往往不怨天尤人,不归罪于外,不仅想做事,而且能做成事。“有做法”的校长和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以及主管工作等领域,往往能够拿出有说服力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他们喜欢用“实绩”证明自己。我们往往是思想的巨人,但却是行动的矮子。老师们参加经过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并不少,但是往往是我们带着满怀的激情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实践不了多久又会将我们当时的信誓旦旦抛之脑后,最后不了了之。所以,有想法还要有做法,有做法还要能坚持。 3、有说法有说法,指的是做出成绩,告诉大家。名校名师要提炼出自己的关键词,要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个性形象,要在有影响的书刊报网上发表有质量的论文,要善于运用博客、播客、著作、论文、课题、会议、活动等媒介和途径,传播推广学校形象,优化和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性空间。在做的同时,我们要有勇气说出来,既是一种交流促进,更是一种宣传。 我想对同行们说,事业诚可贵,健康价更高。不要因为忙,就放弃了锻炼身体。健康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负责,别人帮不了你。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对事业负责,对家人负责。身体是1,其他的都是0,没有1,再多的0也还是0。“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C.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1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9人,副教授职称24人,博士38人(含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具备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留学背景并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6名。学院还聘请了50余位国内外相关专业或行业的知名学者、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作为学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 曹旭华: 现任经管学院教授、院长,兼任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不动产投资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经济学会理事,浙江循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曲昭仲:经管学院教授。1969年参加工作,国家三线企业工人;1978年考入山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专业学习,学业优良,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99年评聘为教授,2002年任浙江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方向。自1982年至今,在核心期刊、二级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在中央级和地方级出版社出版教材11部、著作3部;承担省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3项。同时完成横向课题3项。
冯军:研究员,现任浙江科技学院副校长。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调入我校工作。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浙江省高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多个学术组织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同时受聘其他一些高校的学术组织或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多次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教学检查和评估。
曹敏:经管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科技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7至2000年在浙江科技学院机电系任教。期间,1994年至1995年赴联邦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 Hannover)、贝斯多夫机械制造公司(Berstoff Gmbh)进修学习,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和机械制造系统。2003年至2004年在德国富朗霍夫研究院物流所(Fraunhofer ATL)和爱尔兰根大学(University Erlangen-Nuernberg)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标杆管理、中外物流比较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和讲学。
任志宇:经管学院教授、现任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馆长,浙江大学机电工程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工程会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会展研究会筹备会员。
王克春:经管学院教授。浙江省经济学会会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员,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会员。目前,主要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和外贸实验等课程。科研的领域集中在医疗卫生改革、健康保障理论与实践。在医疗改革的研究中,提出复合型健康保障概念和基本框架,并将该理论应用于浙江省的改革实践。
董敏:经管学院副教授,现任体育休闲产业研究所所长。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MBA学位。先后在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省直房改办、住房基金管理中心、绍兴市建设委员会、市城建投资公司、浙江省机关后勤经济发展中心行政管理和研究工作。主持、承担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若干。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学、体育休闲产业。
惠丰廷:经管学院副教授。1990年7月-1997年7月,在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1995年11月-2002年7月,在企业工作;2002年7月-2003年1月,任武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教材二部;发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若干;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一个,主持和参与横向项目以及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若干。还承担主要着全英语授课专业的教学工作。
李长安:经管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系系主任。1986年毕业于大连轻工学院,制浆造纸专业本科。1996年杭州电子工学院会计专业研究生班结业。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主讲过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等多门课程。长期从事环境经济方面和教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发表论文十余篇。曾主要参与两家造纸厂建设。
李於洪,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产业、信息资源建设。198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至新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技术室工作,任室主任。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至今,任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毛禹忠:经管学院副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生研究员、全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浙江省专家团专家 、北京《发现》杂志副理事长、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信息及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现代化。 先后在铁道部石家庄铁道学院、云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冶金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工业大学、中外合资深圳鸿华纺织印染实业公司,中外合资深圳克瑞特制衣有限公司,香港美加设计(深圳)有限公司、中加合资顶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工作过,有多年工作经历。
邵雷:经管学院副教授。曾在德国Dresden应用技术大学和德国公司进修、工作。 1990年来一直在浙江科技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曾讲授管理信息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和物流技术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产品信息建模、生产计划与控制、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和CAD/CAM及集成技术。
陈伟民:经管学院副教授、系主任。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1988年-1993年在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工作,任训练部参谋,正营职,少校军衔;1993年从部队转业后在长兴县税务局工作,任信息中心主任;1996年调浙江教育学院任教,先后担任过教研室副主任,系主任,社科部副主任等职。2005年调入浙江科技学院任教,目前任国际经济系主任。研究方向是制度经济学,科研成果主要有: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厅级及以下课题三项,在《中国经济问题》、《财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教学上,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运筹学和统计学等课程,讲课形成自己的风格,深受学生的欢迎。
闫换新: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2004年以来主持浙江省教育厅、杭州市哲学规划等科研项目,参加浙江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工作,主编《电子商务》教材一部,发表论文若干篇。
杭雷鸣:管理学博士、副教授。1988年9月进入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于1992年7月毕业并进入中国一汽集团柴油机厂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后于2002年9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攻读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5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004年7月提前攻读交大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于2007年1月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Energy policy,《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问题》、《情报科学》、《企业管理》等。所参与课题的课题有:1、上海“十一五”时期若干重要资源供需趋势预测研究(上海社科基金项目系列课题),撰写了总报告,该课题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三等奖;2、中国城市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王富忠:博士、副教授。2000年7月获湘潭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6月获昆明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获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同月,进入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捷物流、敏捷供应链。已在《中国机械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ISTP国际会议两篇、EI国际会议一篇。曾讲授过《现代物流采购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
袁云峰: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近几年来,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以及《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或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获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目前正在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研究(07CGLJ014YBX)”,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区域经济与金融,统计理论方法及应用,以及体育休闲产业。
张纯:博士、副教授。1999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贸易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获日本文部省国费留学生奖学金赴日留学,2006年3月获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开始任教于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已在《开発学研究》、《农业市场研究》、《Bee World》、《国际贸易问题》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出版专著一部。 葛晓巍:男,1974年生,汉族,河北滦县人,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参加科研项目: 1、2006.6-,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阶层分化及其市民化态势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05JJD810004); 2、2005.7-2006.1,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与农作制度创新模式研究,省政府委托项目。发表论文: 1、非农化进程中从事非农职业农民的从业时间浅析.《农业技术经济》2007.2,第二作者。 2、我国农民的职业流动及择业期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第二作者。 3、我国青年农民的非农职业选择——初职、现职及期望.《青年研究》2006.10,第一作者。 4、“入世”后西部特色农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农村经济》.2003.6,第二作者。 5、非洲农村的养鸡业.《世界农业》.2000.8,独著。研究方向:农村劳动力流动及社会分层。
郭俊辉:男,黑龙江省人氏。1997年至2006年就读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获得该校学士和硕士学位,并获该校博士毕业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科学和消费者行为学。先后为公共关系学和管理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的任课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若干篇。

D.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主要成果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修缮工程
实施时间:1953年至1955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李良姣、李全庆、梁超、何凤兰、姜怀英、汪德庆、李竹君、贾瑞广。
山西永乐宫建筑群搬迁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1958年至1964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杜仙洲、金荣、王仲杰、刘世厚、陈长林、李惠岩、吕俊岭、张中义、陈继宗、王真、梁超、赵仲华、贾瑞广、张智、崔淑贞、秦秀云、王德庆、律鸿年、姜怀英、何云祥、黎辉、张思信等。
北京十三陵昭陵保护维修、复建工程
实施时间:1985年至1992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崔兆忠、张之平、杨新、贾克俭、袁毓杰、闫明、何流以及北京市文物局的同志。
山西云冈石窟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1974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姜怀英、贾瑞广、蔡润、李哲元及云冈石窟解廷藩等。
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77年至1979年
项目主持人:罗哲文;结构设计人:崔兆忠;设备设计人:白丽娟;参加人员:傅连兴、陶宗震、杨玉柱、李建勋、张思信等。
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
实施时间:1997年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杨新;参加人员:崔兆忠、孔祥珍、袁毓杰、顾军。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大修工程
实施时间:1977年至1980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李全庆、孔德垿、李良姣、李竹君、杨玉柱等。
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落架大修工程
实施时间:1963年至1999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李全庆、李方岚、孔祥珍等。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
项目主持人:孔祥珍。参加人员:袁毓杰。
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95年至2001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张立方、孙刚、甄文宜、鲍雷、程俊峰等。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地保护规划与工程
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3年
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李宏松、顾军、陈超平、葛川、王金华、刘忠平等。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2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
山西善化寺大殿、山门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李竹君。
福建泉州洛阳桥修复工程
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6年。
项目主持人:杨玉柱;参加人员:许言。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修缮工程勘测、设计
实施时间:1981年至1982年
项目主持人:梁超;参加人员:杨新、孙致云等。
宁夏拜寺口双塔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86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参加人员:贾克俭、袁毓杰、闫明、孙燕英等。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勘测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78年至1981年
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玉柱、贾瑞广、李竹君、梁超、孔祥珍等。
青海塔尔寺建筑群一期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6年
项目负责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招君、刘江、顾军、李宏松、王金华。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
项目负责人:蔡润、王志良。
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8年至2006年
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顾军、刘江、王磊、李宏松、胡源、乔梁。
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项目
实施时间:1994年至2003年
项目主持人:李宏松;参加人员:王金华、陈超平、胡源、鲁民、何流等。
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
实施时间:1994 年至1996年
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张同生;参加人员:杨新、袁毓杰、莫涛、闫明、颜华、孔祥珍、李竹君、宋森才、梁超、杨烈、崔兆忠。
北京恭王府府邸保护维修工程设计
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5年
项目主持人:杨新;子项负责人:丁燕、袁毓杰、闫明;参加人员:张秋艳、永昕群、查群、杨招君等。
湖南岳阳楼基础滑坡治理
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5年
项目负责人:李竹君;基础抗滑工程设计:冯丽娟。
青海塔尔寺大金瓦殿维修保护工程设计
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
项目主持人:杨新;参加人员:章忠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地质及基础勘察。
西藏布达拉宫维修保护工程
第一期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89年至1994年
工程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贾瑞广、袁毓杰、陈超平、许言、莫涛。
第二期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7年
工程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颜华、袁毓杰、莫涛、闫明、杨招君、杨新、刘忠平等。
新疆伊犁昭苏圣佑庙维修工程勘测、设计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5年
项目主持人:丁燕;参加人员:永昕群、闫明、颜华、陈超平。
福建泉州德济门遗址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
项目主持人:查群;参加人员:付清远、王志良。
天安门城楼、城台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7年至2003
项目负责人:张之平
故宫中和殿区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2003年
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丁燕、肖东、闫明、颜华、袁毓杰。
甘肃天水伏羲庙文物保护工程设计
实施时间:2002年8月
项目主持人:沈阳;参加人员:肖东等。 宁夏西夏陵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1999年至2000年
项目负责人及文本编写人:付清远;审定人:王景慧、黄克忠;参加人:高洪莉、赵中枢、张文奇。
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
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黄克忠、高洪莉。
湖南里耶古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6年
项目负责人:沈阳;参加人员:王金华。
内蒙古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7年
项目负责人:王金华;参加人员:付清远。
内蒙古大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
项目负责及编写人:冯丽娟;顾问:张森水;审定人:付清远,参加人员:葛川、汪英华。
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
规划编制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陶刚、高洪莉。 1.国家科技支撑课题
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
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马清林
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孟宪民
2.国家级其他项目
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族谱校释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崔勇
濒危馆藏壁画抢救工程-馆藏壁画保护综合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马清林、郭宏
南方地区贴金彩绘石刻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保护为例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詹长法、王金华
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文化遗产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体系建设—不可移动文物地震风险评估初步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珍贵古籍及文物资料抢救保护
实施时间:2009年
课题负责人:赫俊红
新疆出土文献的保护与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刘绍刚
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项目二期(茶胶寺)
实施时间:2005年至2014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3.国家文物局课题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第一阶段要求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碳酸盐石质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
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李宏松
文化遗产资源特性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于 冰
新疆且末古国出土玻璃的科学分析与综合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成倩
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1年
课题负责人:刘爱河
可移动文物标准体系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高峰
4.国家文物局委托课题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代码编制规则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李战崎
成立国际标准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的可行性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范佳翎
馆藏铁质文物保护技术手册
实施时间:2009年
课题负责人:马清林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建设预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张谨
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科学化问题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梁宏刚
古建筑木构稳定性分析与安全性评定预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保存状况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王金华
古代发明创造数字展示项目可行性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张谨
5.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按主要研究领域分类)
5.1岩石类(含石窟类)课题
(1)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金箔的破坏状况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田兴玲
(2)安岳石窟圆觉洞地质条件及病害研究
实施时间:2007.12-2008.12
课题负责人:王金华
(3)河南龙门石窟潜溪寺石窟岩体构造特征及渗水机理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0.6
课题负责人:张兵峰
5.2广西花山岩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
(1)岩画渗水病害热红外成像探测及机理研究
实施时间:2007.9-2009.9
课题负责人:吴育华
(2)三维激光扫描和GIS技术在野外大型岩画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实施时间:2008.5-2009.11
课题负责人:黄玉琴
(3)石灰岩质文物裂缝注浆材料及工艺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0.8
课题负责人:周 霄
(4)广西花山岩画颜料脱落及褪色病害保护修复技术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0.8
课题负责人:孙延忠
(5)花山岩画环境监测方法与指标研究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刘意鸥
(6)天然水硬石灰在岩土文物与遗址加固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时间:2010.2-2010.12
课题负责人:李 黎
5.3木构建筑类课题
(1) 应县木塔斗栱静动力荷载下力学性能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09.8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2)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二期工程)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颜 华
(3)应县木塔二层明层倾斜变形及其对整体结构安全影响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4)古建筑木材横纹承压增强加固技术研究
实施时间:2007.7-2008.7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5)辽代木构建筑大木结构研究
实施时间:2008.3-2010.3
课题负责人:温玉清
(6)木结构建筑不完全落架维修方法研究—以奉国寺大雄殿为例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王雪莹
5.4大运河相关课题
(1)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导则及实施方案研究
实施时间:2007.7-2008.7
课题负责人:李宏松
(2)大运河淮安段遗产本体调查方法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09.8
课题负责人:于 冰
(3)大运河扬州段水利遗产真实性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崔 明
(4)大运河遗产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以淮扬区段和南运河为例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赵 夏
5.5土遗址类课题
(1)南越王宫署土遗址保护材料研究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王云峰
(2)北方地区非露天条件下既有土遗址加固材料保护效果评估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5.6高句丽壁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
(1)高句丽墓葬壁画制作材料分析与病害原因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
实施时间:2009.8-2010.12
课题负责人:成 倩
(2)高句丽墓葬壁画微生物的检测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
实施时间:2009.8-2010.12
课题负责人:葛琴雅
(3)高句丽墓葬岩土结构前期调查与评价研究
实施时间:2009.9-2010.12
课题负责人:葛 川
5.7金属类课题
(1)室外铁质文物保护材料长期有效性评价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1.8
课题负责人:沈大娲
(2)沧州铁狮子加固方案支撑节点部位应力状况研究
实施时间:2009.7-2010.7
课题负责人:永昕群
(3)高度矿化青铜器腐蚀特征与成因初步研究
实施时间:2007.7-2008.7
课题负责人:张治国
(4)浙江瓯海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腐蚀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马菁毓
5.8其他研究领域课题
(1)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建筑保护修复史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温玉清
(2)海洋出水陶瓷、金属和木质文物保护前期研究
实施时间:2009.7-2011.12
课题负责人:李乃胜
(3)南海诸岛文物考古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初步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范伊然
(4)天津近现代工业遗产评价与保护体系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王晶
(5)国保单位申报标准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刘文艳
(6)意大利文化遗产登录制度与我国国保单位评审制度对比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王乐乐 科研期刊:
《出土文献研究》
《文物科技研究》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工程与科技保护专著:
《西藏布达拉宫修缮工程报告》
《周萨神庙(世界遗产柬埔寨吴哥古迹)》
《大足石刻保护》
《中国古代建筑——蓟县独乐寺》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1-4)》
《天衣有缝-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
《中国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基础工作类专著: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
《新中国出土墓志》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
译著:
《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
《国外文物保护科技编译参考》
《国外文物保护机构介绍》
《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
文物保护研究论著:
《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
《壬寅消夏录》
《文物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文物科技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
《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孤本、善本出版:
《新中国出土墓志》
《银雀山汉墓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张家山汉墓竹简》
《吐鲁番出土文书》
《敦煌悬泉月令诏条》
《尹湾汉墓简牍》
《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
《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
教育培训主要出版物:
全国文物古建研究所所长培训班讲义;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一、卷二;
中意合作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东亚纸质文物保护——第一届东亚纸张保护学会研讨会论文集;
文物修复理论——中文版;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三、卷四;
天衣有缝——中国古代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 出版物:
2010年4月,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揭晓,我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两部图书从全国164种入围图书中脱颖而出,分别评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和“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译著”奖。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获2002年国家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
《睡虎地秦墓竹简》——获首届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
《吐鲁番出土文书》——199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一等奖
同年获得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图书评奖一等奖
同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
199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一等奖
《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获得江苏古籍图书二等奖
工程项目:
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获得1981—1982年度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获得国家文物局2004年文物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
风化石质文物的渗透加固——1992年4月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获得2002年优质工程奖第一名
获得2000年香港十大优秀建筑奖
获得美国建筑学会亚洲惟一大奖(1998年)
敦煌莫高窟起甲壁画修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山东临沂金雀山帛画揭裱技术——获得文化部1985—1986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木、漆器脱水修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
吉林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墓壁画保护——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
出土彩绘陶俑的保护处理方法—北周李贤墓彩绘陶俑保护方法的研究——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四等奖
北周李贤墓壁画的揭取和修复新技术——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四等奖
AC—I型防紫外线胶片的研制与应用——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E. 闫晓明的个人履历

一、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业环境技术。
二、主要研究成果:
1、淮北砂姜黑土中低产田治理改良与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主持国家和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开展淮北砂姜黑土中低产土壤改良和综合治理研究于示范工作,在土壤“粘僵”劣性改良、农牧结合技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取得特破,建立的蒙城小马店实验区,已成为皖北地区高效农业示范样板。
所参加的国家“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研究”项目,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8),同时获1996年、2001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1、第3)。
2、绿色和有机等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
以农药等化学类生产资料技术和产品替代、环境保护技术、质量可追溯技术、管理技术等为重点,开展绿色、有机等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率领课题组先后实现安徽省首个 JAS有机农产品生产、安徽省首个有机黑毛猪生产、合肥地区首个有机农产品生产等。在皖南地区规划、建设“蜀马有机庄园”,集有机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休闲观光等功能,并建立“猪—沼气—水稻(绿肥)”、“吊瓜籽(山核桃)—鸡”生产模式。
主持的“皖西山区野生薇菜有机食品开发技术研究”项目,获2006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制定水稻有机生产技术规程等安徽省地方标准3项、合肥市地方标准1项。

F. 刘新泳的获得成果

近几年在JMC; Bioorg. Med. Chem. Lett; Bioorg. Med. Chem.; ChemMedChem; Curr. Med.Chem; Curr.Pharm.Des.; Mini Rev Med. Chem.; Arch. Pharm; Arch Pharm Res; Curr HIV Res; Chem Biodive.; Antiviral Res.;Heterocycles; Molecules;Chemical Biology & Drug Design;Drug Futur; Chin Chem. Letter、中国化学、有机化学、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等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0余篇(论文见附录);主编《抗艾滋病药物研究》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6年12月)、主编《有机化合物制备与分离技术》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1年2月)、主编《无机化学》、 副主编《无机化学教程》教材;参编《分子核医学》、《现代生物医学示踪技术》(王世真院士主编) 等专著6部。曾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二,2012);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第一,2010、2005);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7项;曾获2001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04山东省优秀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2004年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奖、2002年山东大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7年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2009和2012年度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9山东大学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2010 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2011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在药物开发与产业化方面:曾经与企业合作,成功开发了头孢地嗪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尼非卡兰、抗菌药物奥硝唑分散片、抗病毒药物泰诺福韦酯原料及片剂、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镁、钠等仿制药物,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件一:获得授权专利1.刘新泳, 徐文方 等,川芎醇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川芎醇酯类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与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发明专利, ZL02135989.X , 2005-1-122.刘新泳,徐文方, 程先超 等 川芎嗪烃基哌嗪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物与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510045307.4,(2007-7-18)3.刘新泳,徐文方, 闫任章 等. 2,4-二取代杂环并[4,5-e][1,2,4]噻二嗪衍生物制备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ZL2006 1 0043834.6 2008-6-114. 刘新泳,徐文方, 闫任章 等. N4-取代吡唑[4,5-e]]1,2,4]噻二嗪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ZL200510044297.2 2009-5-65. 刘新泳,徐文方, 林永强 等. N1,N3-二取代噻吩并[3,2-e][2,1,3]噻二嗪-2,2,4-三酮类衍生物与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ZL 200610043833.1, 2009年6月17日6. 刘新泳,李锦 等. N1,N3-二取代吡唑并[4,5-e][2,1,3]噻二嗪-2,2,4-三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ZL20071001505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年7月297. 刘新泳, 常昱 等. 聚乙二醇修饰齐夫多定缀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 ZL200710015587.3, 授权日:2010-1-21 。8.刘新泳,邓利娟 等, 川芎嗪茋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物与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 ZL200710014906.9, 授权日:2010-2-039. 刘新泳,于芳 等, 川芎嗪胍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 ZL200810157518.0, 授权日:2010-0610. 刘新泳,于芳等. 川芎嗪酰胺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物与应用。专利号:ZL200810157251.5, 授权日:2011-3-1611. 刘新泳, 展鹏等. 1,2,3-噻二唑巯乙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910016414.2,授权日:2011-2-1612. 刘新泳, 于明艳等. 2-[(取代苯氨基)羰基甲硫基]-6-(2,6-二氯苄基)-3H-嘧啶-4-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ZL200910017725.0,授权日:2011.4.2713. 刘新泳, 展鹏等. N-取代苯基-2-(1-芳基-1H-咪唑-2-巯基)乙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专利号:ZL200810157250.0 授权日: 2011-4-2714.刘新泳, 展鹏, 方增军. 1,2,3-硒二唑巯乙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016413.8,授权日: 2011-6-1515. 刘新泳, 展鹏, 方增军,李震宇. 取代噻唑巯乙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223400.0,授权日: 2012-7-2516. 刘新泳, 展鹏, 方增军。2-(2-取代芳基-2H-1,2,4-三唑-3-巯基)乙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223401.5,授权日: 2012-7-2517. 刘新泳,李震宇,展鹏。5-取代-2-(4-取代苯基)苯并恶唑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021056.1, 授权日:2012-10- 3

G. 常亚平的代表性成果


1、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Negative Publicity Effect of the Business Founder's Unethical Behavior on Corporate Image: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3, 117(1):111-121 (通讯作者,SSCI 收录,FT45期刊)
2、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Luo, Jian Jun.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C2C communication on purchase decision in online communities from a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adoption model.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16, 33(1): 8-16. (通讯作者,SSCI收录)
3、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Chang, An. Effects of free gifts with purchase on online purchase satisfac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uncertainty, Internet Research. 2015, 25(5), 1-18. (通讯作者,SSCI收录)
4、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Effects of interactions and proct information on initial purchase intention in proct placement in social gam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ct familiarity.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015, 16(1): 22-33. (通讯作者,SSCI收录)
5、Chang, Ya Ping; Gao, Yin; *Zhu, Dong Hong. The impact of proct regret on repurchase intention,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5, 43(8), 1347-1360. (SSCI收录)
6、Wu, Jin Feng; *Chang, Ya Ping. Multichannel integration quality, online perceived value and online purchase intention: A perspective of land-based retailers, Internet Research, Accepted.(通讯作者,SSCI收录)
7、Chang, Ya Ping; Dong, Xuebin.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onsumer interaction behaviour on purchase intention in an SNS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Information Development,Accepted. doi:10.1177/0266666914556821(SSCI收录)
8、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Luo, Jian Jun; Li, Xin. Understanding the adoption of location-based recommendation agents among active user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014,50(5): 675-682.(通讯作者,SSCI收录)
9、Chang, Ya Ping; Xuebing Dong; Wei Sun.Influence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 on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4,42(2): 321-330. (SSCI收录)
10、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Investigating consumer attitude and intention toward free trials of technology-based servic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 30(1): 328–334(通讯作者,SSCI收录)
11、Zhu, Dong Hong, *Chang, Ya Ping.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s for 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online communities in China: A comparison of active user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virtual communities.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2014, 30(2): 172-180(通讯作者,SSCI收录)
12、Chang, Ya Ping, *Zhu, Dong Hong, The role of perceived social capital and flow experience in building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to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China,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2, 28(3), 995-1001 (SSCI收录)
13、Chang, Ya Ping; *Zhu, Dong Hong. Understanding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doption in china: a comparison of pre-adoption and post-adop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 27(5), 1840-1848(SSCI收录)
14、Chang, Ya Ping; *Zhu, Dong Hong; Wang, Simon Hao.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game service quality on loyal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MMORPG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1, 39(10), 1297-1302(SSCI收录)
15、*Chang, Ya Ping; Yan, Jun; Luo, Jin; Zhang, Jin Long. Online in-game advertising effect: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match between games and advertising,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11(1), 63-73, 2010(ABI、EBSCO收录)
16、Chang, Ya-Ping; Yan, Jun. Benz Car Destroyed in China---A Case of Cross-Cultural Marketing,Journal of Euromarketing,2002,Vol. 12,No. 2,71-86.(ABI、EBSCO收录)
17、常亚平,陆志愿,朱东红. 在线社会支持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品牌社区的实证分析,管理学报,第10期,2015年(CSSCI收录)
18、常亚平,董学兵,虚拟社区信息内容特征对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情报杂志,第1期,2014年(CSSCI收录)
19、吴锦峰,常亚平,潘慧明,多渠道整合质量对线上购买意愿的作用机理研究,管理科学,第1期,2014年(CSSCI收录)
20、常亚平,孙威,张金隆,研究生团队创新氛围的影响因素研究,科研管理,第7期,2013(CSSCI收录)
21、闫幸、常亚平,社交网站虚拟礼品购物价值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第2期,2013年(CSSCI收录)
22、常亚平、夏保国,网络营销:管好第三方评论,北大商业评论,第10期,2013年
23、闫幸、常亚平,企业微博互动策略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基于新浪微博的扎根分析,营销科学学报,第1期,2013(CSSCI收录)
24、常亚平,肖万福,覃伍,阎俊,网络环境下第三方评论对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以产品类别和评论员级别为调节变量,心理学报,第44卷,第9期,2012(CSSCI收录)
25、常亚平,罗劲,阎俊,服务补救悖论形成机理研究,管理评论,第24卷,第3期,2012(CSSCI收录)
26、常亚平,朱东红,李荣华,感知产品创新对冲动购买的作用机制研究,科研管理,第33卷,第3期,2012(CSSCI收录)
27、吴锦峰,常亚平,候德林,网络商店形象对情感反应和在线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商业经济与管理,第8期,2012年(CSSCI收录)
28、闫幸,常亚平,微博研究综述,情报杂志,第9期,2011年(CSSCI收录)
29、涂晓春,常亚平,员工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基于组织因素的实证,管理学报,第12期,2011年(CSSCI收录)
30、常亚平,刘兴菊,阎俊,张金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之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研究——基于共享主体的视角,管理科学学报,第14卷,第4期,2011(CSSCI收录)
31、常亚平,邱媛媛,阎俊,张金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主体对首购意愿的作用机理研究,管理科学,第24卷,第2期,2011(CSSCI收录)
32、常亚平,韩丹,姚慧平,张金隆,在线店铺设计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管理学报,第8卷,第6期,2011(CSSCI收录)
33、常亚平,朱东红,社交网站用户参与动机的测量,图书情报工作,第55卷,第14期,2011(CSSCI收录)
34、常亚平,覃伍,阎俊,研究生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科研管理,第31卷,第2期,2010(CSSCI收录)
35、常亚平,朱东红,基于应答者视角的网络调查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图书情报工作,第54卷,第2期,2010(CSSCI收录)
36、常亚平,郑宇,朱东红,阎俊,企业员工文化匹配、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管理学报,第3期,2010年(CSSCI收录)
37、闫幸,常亚平,SNS研究综述,情报杂志,第11期,2010年(CSSCI收录)
38、涂晓春,常亚平,张金隆,员工非工作上网行为个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第5期,2010年(CSSCI收录)
39、王珍义,常亚平等,中国会计不道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组织和社会环境的视角,管理学报,第6期,2010年(CSSCI收录)
40、常亚平,陈亮,阎俊,高校学生评教误差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学生态度的视角,高教探索,第1期,2010年(CSSCI收录)
41、常亚平,宗树阔,中国高校学生贫困度测评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研究,高教探索,第1期,2009年(CSSCI收录)
42、常亚平,姚慧平,韩丹,张金隆,电子商务环境下服务补救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管理评论,第21卷,第11期,2009年(CSSCI收录)
43、常亚平,朱东红,张金隆,影响消费者重复网上购物行为因素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第21卷,第4期,2009年(CSSCI收录)
44、常亚平,刘艳阳,阎俊,张金隆. B2C环境下网络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29卷,第6期,2009年(CSSCI收录)
45、常亚平,朱东红,张金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消费者品牌转换的关系研究,管理学报,第11期,2009年(CSSCI收录)
46、常亚平,蒋音波,阎俊,基于组织因素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管理学报,第2期,2009年(CSSCI收录)
47、常亚平,郑宇等,中国企业文化测量体系的构建研究,预测,第4期,2009年(CSSCI收录)
48、常亚平,阎俊,方琪,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品价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第1期,2008年(CSSCI收录)
49、常亚平,蒋音波,高校学者学术道德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个人因素的数据分析,科学学研究,第6期,2008年(CSSCI收录)
50、常亚平,吕彪,基于B2C环境的物流配送模型改进,工业工程与管理,第4期,2008年(CSSCI收录)
51、常亚平,侯晓丽,阎俊,基于RSR法的高校图书馆满意评价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情报科学,第11期,2008年(CSSCI收录)
52、常亚平,侯晓丽,刘艳阳,中国高校大学生求学满意度测评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第9期,2007年(CSSCI收录)
53、常亚平,朱东红,基于消费者创新性视角的网上购物意向影响因素研究,管理学报,第6期,2007年(CSSCI收录)
54、常亚平,姚慧平,刘艳阳,独立学院学生求学满意度影响因子的敏感性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6期,2007年(CSSCI收录)
常亚平,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
常亚平,阎俊,企业道德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常亚平,反倾销案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常亚平,资源富集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常亚平,服装厂管理模式,中国纺织出版社
常亚平等,人力资源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常亚平,吕彪,服装市场营销,湖北美术出版社
常亚平,朱东红. Adop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Z. Yan (Ed.) Encyclopedia of Cyber BehaviorAlbany, NY: IGI Global, 2012

H. 盖笑松的主要科研成果

2010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朗读错误研究,张婵 盖笑松,中国特殊教育,2010
儿童入学准备的评估与促进,于涛 邰宇 盖笑松,心理科学进展,2010
基于入学准备理论的家庭教育指导,盖笑松 王文 于涛 邰宇 ,学前教育 ,2010
免费与非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强度的发展趋势,王丹丹 盖笑松,心理研究,2010
2009
儿童语言样本的分析技术,盖笑松 杨薇 邰宇,心理科学进展,2009
迟说话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盖笑松 杨薇 宋爱芬,中国特殊教育,2009
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盖笑松 王晓宁 张婵,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张若男 张丽锦 盖笑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
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刘秀丽 盖笑松 王海英,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张丽锦 沈杰 李志强 盖笑松,中国特殊教育,2009
2008
美国青少年休闲性身体活动教育研究及其启示,于海峰 杨兆山 盖笑松,外国教育研究,2008
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分析与促进途径,盖笑松 杨世君 孙蕾,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国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元分析,盖笑松 兰公瑞 刘希平,心理学报,2008
城乡小学生欺负行为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赵明旭 张丽锦 盖笑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
出生低体重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杨芳 闫裕 盖笑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
起点上的差距:城乡幼儿入学准备水平的对比研究,盖笑松,学前教育研究,2008
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盖笑松 刘坚,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2007
国外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发展促进项目,盖笑松 闫裕,外国教育研究,2007
父母离异对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计票式文献分析途径的研究,盖笑松 赵晓杰 张向葵,心理科学,2007
最受学生喜爱的中小学教师特点研究,王保军 杨芳 盖笑松,教育导刊,2007
儿童注意力检测单片机的研制及动态分析指标的试用,刘成刚 兰公瑞 刘希平 盖笑松,心理科学,2007
和谐社会中的弱势儿童补偿教育问题,盖笑松 杨兆山,光明日报,2007-12-30,第7版
2006
当前农村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盖笑松,光明日报,2006-12-02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识字状况测验的编制,盖笑松 杨芳,中国特殊教育,2006
我国亲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盖笑松 王海英,东北师大学报,2006
未来中国儿童研究的战略构想,张向葵 盖笑松,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团体评定,孙蕾 张向葵 盖笑松,学前教育研究,2006
教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张向葵 孙蕾 盖笑松,2006(作者信息有误,请参照第3期的更正说明)
2005
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张向葵 孙蕾 李大维 盖笑松,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
皮亚杰认知发展量表(IPDT)中国城市常模的制订,方富熹 盖笑松 张丽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盖笑松 张向葵心理科学进展,2005
走向生态化的儿童研究:聚焦中国儿童成长环境,盖笑松 张婵东北师大学报,2005(<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总第346期2005.22 ,<中国学术年鉴>2005全文转载)
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盖笑松 张向葵心理科学,2005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杨兆山 盖笑松,理论观察,2005
关于建设和谐教育的三点思考,杨兆山 盖笑松,光明日报,2005年11月16日
2004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研究,龚少英 盖笑松 刘国雄 方富熹,心理科学,2004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定位的把握——对30节省级美术公开课的思考和总结,盖笑松 杨兆山,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
我国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盖笑松 杨兆山,光明日报,2004年6月24日,B3版
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北京市常模的制订,方富熹 盖笑松 张丽锦 刘国雄 龚少英,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对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信度效度检验,方富熹 盖笑松 龚少英 刘国雄,心理学报,2004
2003
儿童认知发展动态测验,张丽锦 盖笑松 方富熹 方格,心理科学进展,2003
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机制,盖笑松 方富熹 黎兵,心理科学进展,2003
我国校园欺侮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盖笑松 方富熹,东北师大学报,2003
儿童语用技能发展研究的进展,盖笑松 张丽锦 方富熹,心理科学,2003
1996-2002
在抑制分心物干扰效应上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比较,金志成 张禹 盖笑松,心理学报,2002
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现状的研究,张向葵 张林 盖笑松 张树东 郭娟,东北师大学报,2001
知识女性工作压力归因特点及相关研究,盖笑松 张向葵 韩非 田淑梅,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
国外校园的反欺侮措施, 盖笑松,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
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发展的研究,王景英 盖笑松,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根据初中生利他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特点开展中学的品德教育,李红霞 彭阳 盖笑松,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
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年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张向葵 盖笑松 陈彩琦 宋小冬,心理发展与教育

I. 王安建的代表性成果、著作

王安建,王高尚等著.2008.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地质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王高尚等著.2002.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地震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 李树勋, 曲亚军等.1996.脉状金矿地质与成因.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春.
王安建等.1996.五台山太古宙地质与金矿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长春.
张秋生等著.1991.冀东金厂峪地区高级变质区地质与金矿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九章).地质出版社, 北京.
张秋生等著.1988.辽东半岛早期地壳与矿床(第十一章).地质出版社, 北京.
傅志寰主编.1988.破解瓶颈制约推进科学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1998.汇聚型板块构造边缘流体活动与成矿研究回顾.《当代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陈毓川主编, 83~89.地震出版社, 北京.
Wang Anjian, Peng Qiming and Martin R Palmer.1998.Salt Dome-Controlled sulphide precipitation of paleoproterozoic Fe-Cu sulphide Deposits, Eastern Liaoning, Northeastern China.Economic Geology, 93(1):1~14.
Wang Anjian and Peng Qiming.1994.The origin of the foliations and tectonic style in the charnockitic gneisses, eastern Hebei, China.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 10(3/4):205~215.
Wang Anjian, Ma Zhihong and Peng Qiming.1993.The “Φ”shaped structure:--A new exploration model for veined gold (silver) deposits.Resources Geology, special issue, (16):183~194.
Wang Anjian.1992.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the Sodium-charnockitic Gneisses, Eastern Hebei Province,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 5(3):239~258.
Gunter Strubel, Anjian Wang und Shibing Dai.1997.Zerfall Und konservierung der Yungang Grotten.Spiegel der Forschung 13, Jahrgang, (1):2~6.
王安建.1982.鞍山东南部早元古代变质块状硫铁矿床的形成条件及成矿模式.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47~64.
王安建.1986.金矿源岩研究与判定.地质找矿论丛, 1(3):29~38.
王安建.1988.古老地壳内部脉状金矿床的形成模式——以冀东地区金矿为例.矿床地质, 7(4):16~26.
王安建.1990.热液型金矿伴生脉岩系研究及其意义.黄金, 11(10):1~9.
王安建.1991.冀东太古宙结晶基底区构造单元划分.中国区域地质(地质通报), (4):323~334, 365.
王安建.1991.论冀东地区太古宙迁西群的解体.中国区域地质(地质通报), (1):60~67.
王安建.1992.冀东钠质紫苏花岗片麻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地质学报, 66(1):15~34.
王安建, 王微.1992.冀东上营地区长河沿岸角闪斜长片麻岩与紫苏花岗闪长岩的关系及其成因.岩石学报, 8(1):50~60.
王安建, 马志红.1993.φ形构造——脉状金(银)矿床的一种新勘查模式.地质与勘探, 29(10):5~12.
王安建, 马志红, 周永娴, 李明泽.1993.晋东北地区义兴寨金矿综合找矿模型.地质找矿论丛, 8(2):1~15.
王安建, 许虹.1995.脉状金矿成因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地质地球化学(地球与环境), (3):10~13.
王安建, 许虹.1995.脉状金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矿产与地质, 9(6):493~498.
王安建, 许虹.1996.脉状金矿成矿流体研究:现状与进展.矿物岩石, 16(3):98~103.
王安建, 金巍, 孙丰月, 银剑钊.1997.流体研究与找矿预测.矿床地质, 16(3):278~288.
王安建, 高兰, 闫升好, 胡传久.1998.大水式金矿床成因及分布规律探讨-一种成因与古风化壳有关的金矿床系列.矿床地质(sup.), 17:267~270.
王安建, 肖克炎, 王全明.1999.国土资源评价若干构想——以矿产资源评价为例.中国地质, (6):4~6, 29.
王安建, 侯增谦, 李晓波, 施俊法, 王学求.2000.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地质, (1):30~33.
王安建, 王高尚.200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对矿业城市调查研究方法的思考.资源·产业, (11):23~25.
王安建, 高兰, 刘俊来, 曹殿华, 修群业, 范世家.2007.论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的成因.地质学报, 81(7):891~897.
王安建, 曹殿华, 高兰, 王高尚, 管烨, 修群业, 刘俊来.2009.论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因.地质学报, 83(1):43~54.
王安建, 曹殿华, 高兰等.2009.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若干问题探讨.地质学报, 83(10):1365-1375.

J. 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的办学成果

学院是山东省首批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是国家劳动保障部批准的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山东省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和省直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经省劳动厅批准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学生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汽车驾驶、微机、外语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承担着会计、旅游、酒店管理、物业管理、秘书、推销员等20多个工种高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和鉴定工作。近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培养青年干部是学校的重要职能。多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共青团干部培训工作,积极拓宽培训渠道、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为全省各级团组织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截止到2004年6月底,已举办团干部培训班217期,培训学员近3万人次,其中已有4000多人走上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岗位。先后成立了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和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在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和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省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和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了良好的指导、参谋和服务作用。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10名左右的外国专家驻校任教,先后与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11个国家的4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中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和山东青年出国留学咨询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开展外语和工商管理培训,向国外派送留学生,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和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2002年学院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工商管理培训先进单位和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开展科研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共承担和完成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27项,出版专著、教材36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600多篇,有4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报《青年工作论坛》获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青少年研究》杂志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重点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多年来,学院党委努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务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强化以民主管理委员会为主要渠道的民主管理制度和以岗位目标责任制为代表的管理体系建设,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环境,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献身”的良好校风。学院充分发挥青年干部院校的政治优势,加强德育工作和“两课”建设,充实和加强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各种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社会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形成了德育首位,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本院学生在全国和全省组织的各类专业比赛和重大文化体育活动中获得各种奖励120多项,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
学院在多年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鼓励和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同志为学院成立50周年发来贺信,2003年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山东省省长韩寓群同志,省委副书记王修智同志、姜大明同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廷生同志、省委常委闫启俊同志、副省长王军民同志等,先后莅临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对全校师生员工给予了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阅读全文

与闫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