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何积丰院士技术成果

何积丰院士技术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04 17:17:36

① 何积丰的简要经历

1943.08.05 出生于上海市
1960.05~1965.02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学习
1980.07-~1981.07美国斯坦福大学、旧金山大学进修
1965.03-~1985.07华东师范大学助教、讲师
1984.12~1998.07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高级研究员
1986.08~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1988~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5.08~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6.08~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07~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1998.08~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11~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2002.12~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2003.05~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评为中科院院士
2008.05~天津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
2010.04.17何积丰院士被英国约克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2012.7.8何积丰院士受聘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2014.10.22受聘为上海农业物联网首席专家

② 51fusa在建设成就方面的介绍

以何积丰院士团队开创的可信软件研究方向为核心,聚焦工业控制系统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融合技术创新,将“安全+”理念和标准化可信软件安全框架体系融入汽车电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力、石化等安全攸关领域。

③ 何积丰的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

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理论及应用研究,针对软件的复杂性、正确性和可靠性等问题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出版英文专著2部,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他引4000余次。

④ 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是

103机,我国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每秒运算2500次,1958年制成。

研制队伍: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由七机部张梓昌高级工程师领导研发的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并于1958年交付使用。参与研发的骨干有董占球、王行刚等年轻人。

⑤ 上海控安是关于什么的公司适不适合没毕业的去实习

上海控安是一家新型的国企,虽然刚刚成立,但公司发展很快,很适合新人成长~

⑥ 上海控安这家公司的详细介绍

上海控安是由上海普陀科投、上海临港科投、上海科创投、华东师大、上海自仪院共同注册的国有控股企业,是上海市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的载体,其核心技术来自中国科学院何积丰院士团队,立足上海市《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文件要求,为国家工控安全领域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共性基础环境及公共服务。此信息来自51fusa功能安全社区

⑦ 何积丰的重要演讲

10月28日,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在无锡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迎接智能时代”,网易科技作为本次会议的战略合作媒体在现场直播报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做主题为“物联网中的若干问题”的演讲,共解说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物联网的前景。第二个共性技术。第三个利益分配。第四个介绍了应用中的商业模式。
2016年1月18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湛庐文化等主办的「智能时代大未来」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这是新年以来首场中外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度交流。何积丰发表了《先进机器人是颠覆技术 改变生活》的主题演讲。
何积丰介绍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他表示,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工业产值预期可以达到4.5万亿美元,其中2.6万亿来自提高并延长人类寿命,1.4万亿可能来自工业自动化和商业服务任务;在工业和服务领域使用先进机器人承担的工作量相当于7500万全职职工。最终,节约时间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创造效益可达5000亿美元。
谈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何积丰院士提到,机器人并不是只需要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传感器等更多的东西,是一个更大的系统。
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何积丰院士认为,中国引进机器人有很早的历史,汽车行业自动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多数都是从国外进口。2014年,全世界生产机器人中间有40%是中国消费。同时,中国正在发展机器人产业,且南北方风格不同:北方生「硬」机器人,就是我们常见的生产线上的机器臂,这种机器人发展的比较早;而南方提倡的是做「软」机器人,即医疗、老人看护等服务机器人。
何积丰引入了「颠覆性技术」这一概念,即一类重塑人类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革命性进步的技术,并导致经济和社会发生大变化,例如人口流动、劳动力膨胀、城市化、资本新形态等。
他表示,希望大家在讨论人工智能时能够冷静一点,不要以为今天讲人工智能,五年以后机器人就代替了广大的市场的劳动力,那是不可能的。电动机的发明到广泛使用前后大概经历了整整50年。从目前看来,很多事情机器人暂时还做不了。机器人代表新的颠覆性技术,但是它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现在估计还很早。
何积丰重点介绍了无人驾驶汽车。他更看好「近无人驾驶汽车」,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
他还谈论了机器人如何颠覆我们的未来生活。

⑧ 何积丰的人物简介

1980年起,从事程序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986年和C.A.R.Hoare提出了程序分解算子,并将规范语言与程序语言看成是同一类数学对象。接着又提出了采用关系代数作为程序和软件规范的统一数学模型,使得关系代数可用来描写程序的分解和组合过程,直接支持软件的开发。
在数据精化方面,给出了处理非确定性程序语言数据精化的完备方法。1995年,在总结了多类程序语言语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与C.A.R.Hoare提出了程序设计统一理论和连接各类程序理论的数学法则。
还提出了用形式化的界面理论沟通几种程序语言,以及非确定性数据流的数学模型及代数定律。研究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为减少系统芯片设计时间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何积丰在国际上获得的地位让同行们仰视: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牛津大学计算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两度获最高科研奖——英国先进科技女皇奖。他被国际计算机科学界誉为面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的奠基石。他在安全软件设计方面的论著被国际软件界广泛引用。他率先提出关系程序设计语言,这项工作被欧洲计算机界认为是继过程语言、函数程序、逻辑程序之后的第四类程序语言的先驱,他因而被欧洲软件界权威人士赞之为“软件设计技术上的一座里程碑”。
他是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牛津大学计算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两度获最高科研奖――英国先进科技女皇奖。他被国际计算机科学界誉为面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的奠基人,他的学术成就被欧洲软件界权威人士赞之为软件设计技术上的一座里程碑。2005年他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以来,先后担任国家和上海市四个科研项目主持人。曾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先后获原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曾经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荣获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上海市教学名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他是上海最早的计算机科研人员之一,目前,他主持国家“973”项目下的课题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多项。
他还当选为上海市“教育功臣”、“科技功臣”。

⑨ 何积丰的主要成就

1.提出数据精化的完备理论针对当时数据精化方法上存在不完备以及只能处理确定性程序语言等缺陷,何积丰和合作者在论文“DataRefinementRefined”和“”中给出了一个处理非确定程序语言数据精化的方法,使用“上下仿真映照对”来获得程序模块中各过程的函数说明,给出了完备演算规则。1989年,他与合作者指出了精化方法与程序代数定律的直接联系,从而可根据不同的语言选择相应的精化计算方法。欧洲著名规范语言B采用了该方法(见J-RAbrial专著《TheBBook》第501页、第550页,剑桥大学出版)。剑桥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丛书曾指出,这一数据精化完备理论是面向模型软件开发的一个里程碑。
2.建立程序和软件规范的统一数学模型1986年,他与合作者提出了程序分解算子,并将规范语言与程序语言看成是同一类数学对象。1987年,他在“TheWeakestPrespecification”中提出可采用“关系代数”作为程序和软件规范的统一数学模型,并在此数学框架中发现求解规范方程(X;Q>S)和(P;X>S)的演算法则,这样使得关系代数可用来描写程序的分解和组合过程,因而数学方法可直接用于支持软件的开发。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提出了程序的代数定律理论,给出了程序设计语言的一套完备的代数定律,这使得程序变换可直接依赖于基本定律的应用来完成。
3.提出编程统一理论和连接各类程序理论的数学法则1998年,他和C.A.R.Hoare在专著“UnifyingTheoriesofProgramming”中给出了能描述串行语言、并行语言、通信语言、逻辑语言、函数程序语言的统一数学模型,证明了三类不同语义(指称语义、代数语义和操作语义)的一致性,并提出“LinkingTheory”应用于设计概率程序语言的数学模型。
4.用形式化界面理论沟通几种程序语言,提出非确定性数据流的数学模型和代数定律在1989年开始的欧洲尤里卡基础研究项目PROCOS中,其重要任务就是以形式化的界面理论来沟通几种程序语言及设计一个可证明的编译程序和程序变换系统。何积丰在项目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专著 《ProvableCorrectSystems:》总结了相关工作。1990年他在论文“”中提出了非确定性数据流的数学模型及代数定律,这套理论用于支持Jackson开发方法和异步通信进程设计。
5、研究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的数学模型1992年至今一直从事基于工业设计语言VERILOG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框架,讨论语言的仿真器语义和合成语义的一致性问题,设计具有最优配置的软硬件分解器和合成器的数学模型。现已开发完成“海神”软硬件协同设计平台并应用。

⑩ 何积丰的代表论著

自1985年以来,在“设计严格安全软件的完备演算系统”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提供了两项技术:
(1)建立程序和软件规范的演算系统,在软件开发周期各个重要阶段,均可使用数学演算来支持建立软件设计的技术文档和验证任务;
(2)设计完整的演算法则用来指导以下开发任务:
①从用户需求导出软件系统各部件的规范说明;
②从部件的规范说明演算出低层软件模块过程的功能说明。
研究论文发表在“Comm of the ACM”、“Formal Aspect of Computing”、“Scienc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Acta Information”等国际著名杂志及重要学术会议上,至2002年,被SCI它引169次。
1.J.He,J.He,C.A.R.Hoare,J.W.Sanders,Data Refinement Refined-Resume,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1986,213:187-196
2.C.A.R.Hoare,He Jifeng,J.W.Sanders,Prespecification in Data Refinement,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1987,25:71-76
3.He Jifeng,Process Simulation and Refinement,Formal Aspects of Computing,1989,1:229-241
4.He Jifeng,C.A.R.Hoare,From Algebra to Operational Semantics,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1993,45:75-80
5.He Jifeng,From CSP to Hybrid Systems,A Classical Mind,1994,171-191
6.He Jifeng,C.A.R.Hoare,Provably Correct Systems,Lecture Notes of Computer Science,1994,863:288-335
7.He Jifeng,Provably Correct Systems: Modelling of Communication Languages and Design of Optimized Compilers,McGraw-Hill Publisher,1994.
8.He Jifeng,K.Seidel,A.McIver,Probabilistic Models for The Guarded Command Language,Scienc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1997,28:171-192
9.C.A.R.Hoare,He Jifeng,Unifying Theories of Programming,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8.
10.He Jifeng,A Common Framework for Mixed Hardware/Software Systems,Proceedings of IFM'99,1999,1-24.

阅读全文

与何积丰院士技术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