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非法转让农用

非法转让农用

发布时间:2021-08-04 15:33:47

⑴ 破坏农用地和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那个罪大

这里涉及:一是非法转让土地的人是不是非法转让土地的受益人?二是这里有没有暗箱操作(也就是符不符合转让土地流程)?三是有没有行贿受贿?四是造成农村集体或者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的数额是多少?总之,要事实清楚,研究透彻,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再寻找主攻方向。做到有理有据

⑵ 非法转让土地对买方如何处罚

非法转让土地对买方的处罚只需退回所占用的土地即可,否则会以非法占有土地进行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三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2)非法转让农用扩展阅读

案例:一村小组非法转让土地被罚五万,组长获刑半年!

在王某担任金溪县某村小组组长期间,周某等人先后找到王某提出要以转让、出租等名义购买村小组集体土地用于建房。

经王某同意,并由其负责召集村小组村民开会讨论通过后,该村小组在未经依法获得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与米某、周某、吴某签订《土地出让协议》,

与叶某签订《土地出租协议》,与黄某、周某签订《土地出租协议》,与王某签订《山地转让协议》,将本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共计27.26亩进行了非法转让,期限均为70年,村小组收取了上述购买土地使用权人员的相关费用,共计76.77万元。

村小组将收到的土地转让款用于了建设村活动中心、水泥路。周某、揭某、周某、王某等人在与村小组签订好协议之后,陆续在各自转让协议范围的土地上建设了二层至三层的房屋。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金溪县某村小组及被告人王某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将27.26亩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非法获利76.77万元,情节严重,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转让土地罪。

案发后,被告人王某能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有坦白情节,依法可从轻处罚。遂依法作出以上判决。

⑶ 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法律责任是:
(1)没收违法所得。
(2)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3)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4)可以并处罚款。
(5)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6)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⑷ 非法转让、占用土地行为的认定是什么

刘申常一、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所谓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土地权利完全或部份、永久或在一定期限内转移给他人,从而获利的行为。

二、认定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必备条件

(一)客观上土地权利发生了转移。土地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就国有土地而言,其权属代表是国家。单位和个人只能买卖或者其他形式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或他项权利。就集体土地而言,集体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则可能将集体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非法转让。土地权利发生转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土地权利的全都,也可以是土地权利的部分;可以是永久或长期转移土地权利,也可以是有期限的转让土地权利。土地权利发生转移是构成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要件之一,土地权利发生转移的实质是改变了原有土地权利的法律关系,使土地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发生变更。

(二)非法转让土地权利从而获取非法利益。在非法转让土地权利的过程中,违法者从中获取了利益。获取利益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有的是直接获取价金(如转让金或租金),有的是获取实物(如以物易地),有的则是联建分成(一方出土地,另一方出资金,建成房屋后按约定比例分成或出售后按约定比例分成),有的是以土地入股,有的则是获取流动资金(如抵押等)。

上述两点是认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无论是直接买卖土地,还是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只是形式不同,其实是一样的,即非法转移土地权利从而获利。

三、非法转让土地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了非法转让土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没收违法所得。二是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三是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四是可以并处罚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50%。五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六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非法占地行为的认定

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合法有效的批准而占用土地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因国家建设或其他原因需要使用土地,必须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呈报有权审批的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农用地的要经过农用地转用审批,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要经过土地征用审批等。只有经法定程序审批才能取得合法的土地权益。

五、非法占用土地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的。这是指需要申请审批方能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取得合法手续而擅自占用土地的行为。

(二)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这是指不具备用地资格的单位或个人为达到使用土地的目的,编造事实、制造假象申请用地,使批准机关信以为真而批准其用地;或是虽具有申请用地资格,但在使用土地的类别上以好充劣,在位置上以东报西,从而骗取批准的行为。

认定骗取批准,应注意把握3个条件,一是行为人申请用地时有骗取批准的主观故意,这种故意可能表现为隐瞒或者虚构户籍人口数量,隐瞒原土地使用面积或土地利用现状,将耕地申报为非耕地等。二是行为人实施骗取行为后,已经取得了用地批准文件,没有取得的,骗取批准行为不能成立,已经取得的,即便用地批准文件是越权批准的无效文件,骗取行为依然成立。三是相对人已经实施了占地行为。

(三)超过批准的数量多占土地的。这是指获得批准征用、使用一定数量土地的单位或个人,超过批准机关所批准的面积占用土地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其超占部分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四)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进行开垦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禁止单位或个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从事土地开发活动。该条例第三十四条同时又规定违反了第十七条的规定,逾期不改正的,依照非法占地行为处罚。

六、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①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②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③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④可并处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罚款。⑤行政处分(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农村村民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①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②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⑸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怎么认定

(一)本罪与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界限 本罪与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都是与土地管理有关的犯罪。二者的不同在于,(1)客体不同。本罪侵害的是国家对土地特别是耕地进行保护的管理制度;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侵害的则是国家对土地使用权合法转让的管理制度。(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非法占用耕地罪是结果犯,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侵占耕地,数量较大,造成大量耕地毁坏的行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则是情节犯,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实施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中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是指以买卖以外的其他形式非法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也即未按国家法律规定程序办理征用或者划拨手续的行为,或者末按规定权限办理审批手续的土地转让的行为。倒卖土地使用权,包括毫不掩饰和明码标价地将土地卖给他人,而收取价款和以某种形式掩盖其土地买卖的实质而将土地卖给他人的两种行为方式。(3)对二者的处罚虽都采取了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的刑罚方法,但前者没有明确确定的罚金标准;而后者则采取的是倍比罚金制的方式以确定罚金的标准。 (二)本罪与非法批准征用等罪的界限 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的界限 此三罪相同之处都是与土地资源有关;并且在主观方面均表现为故意。不同之处表现为:(1)侵害的客体不同。非法占用耕地罪的客体是对耕地的法律保护制度;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所侵害的客体均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正当性。(2)客观方面不同。非法占用耕地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通常表现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掩盖事实真相;或违反《土地管理法》等有关土地管理法规中关于批准征用、占用土地以及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规定,不正确地行使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职权。(3)主体不同。非法占用耕地罪的主体是一般生体,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⑹ 什么是非法转让土地行为

非法转让土地行为 指行为人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方式进行土地交易的行为。

⑺ 是构成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还是不构成犯罪

关键是后果,然后才能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⑻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楼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6.19 法释〔2000〕14号)
第三条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用耕地罪定罪处罚:
(一)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是指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
(二)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是指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上、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造成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
第八条单位犯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非法占有耕地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依照本解释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多次实施本解释规定的行为依法应当追诉的,或者一年内多次实施本解释规定的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的数量、数额处罚。

⑼ 村干部非法转让土地,农民朋友该怎么办

在农村,土地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种植、养殖还是建房都是需要土地的,一直以来,土地也是农民朋友最珍贵的财富。



另外,因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村干部非法转让土地明显侵害了农民朋友的合法权益。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成员作出的决定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村民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责任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村民委员会不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事项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由上可知,村干部非法转让土地,农民朋友可以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阅读全文

与非法转让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