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理学领域有哪些的研究成果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的动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性别心理学:研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探索生理因素、儿童扶养过程、教育、社会刻版印象等各种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态度、说服、骚乱、顺从、领导行为、种族歧视、友谊、婚恋等问题。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类行为的作用。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进化方式对行为的影响。如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配偶选择方式。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行为心理学:研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❷ 心理学上的研究成果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尤其是荣格的潜意识理论:我们的潜意识分为集体潜意识和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我们人类在进化发展中获得的从祖先那里得来的沉淀物,个体潜意识是我们生活经验获得的。总之很复杂的,在我的空间里,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荣格的逐步介绍,希望能帮助你
❸ 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
看看《心理科学》《心理学新进展》《应用心理学》等的最新版,这些都是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
❹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一)普通心理学
在心理学中,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现象特征最一般的规律等。普通心理学还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的关系,各种心理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心理现象的最一般的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括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学习心理学首先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在这个意义上,普通心理学又是为学习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和心理生理学(Psychophysiology)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生理心理学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变化。例如,损伤海马会引起遗忘,刺激颞叶会使人回忆起童年的事情等。心理生理学研究由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例如,看一个单词和说一个单词将引起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激活。这些研究对揭示心理现象和它的物质本体--神经过程的关系,科学地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进而指导临床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研究心理学的种系发展的心理学叫做比较心理学。它将动物心理与人的心理进行比较,从比较中确定它们的联系和差别。比较心理学还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具体形式,如蚂蚁的嗅觉、蝙蝠的听觉、狗的听觉与嗅觉、蜜蜂的视觉等。这些研究促进了一门新兴的学科--仿生学的产生和发展。
毕生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它是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毕生发展心理学按照人生的阶段,分成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探讨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揭示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近20年来,有雨儿童心理学研究大发展,人们对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这对各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年期和中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最漫长的时期,身心发展相对趋于稳定,是人们对社会做贡献的重要时期。因此,了解这个时期人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有效地发挥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老年的心理适应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四)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Eudcation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和教育者心理品质及其形成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及选拔,因而在我国四化建设中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原理与原则,推动了他们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涌现的一些教改实验,也和教育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Men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研究心理与病理关系的科学,就是心身医学或身心医学,前者研究治病的心理因素,后者研究疾病和体残对心理的影响。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医学心理学强调建立医生与病人间的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医学心理学还主张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研究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各种手段,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医学心理学有时还包括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变态心理与变态行为的校正与治疗,如对各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六)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这种研究有利于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的安全,发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程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Management Psychology)相结合统称为工业心理学。其中企业管理心理学以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为研究对象,如企业中的群体、组织人事管理和产品经销中的心理学问题。这种研究对改善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七)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它研究大团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社会情绪、阶级和民族心理、宗教心理、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等;小团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如团体内的人际关系、心理相容、团体气氛、领导与被领导、团体的团结与价值定向等。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人格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如人格倾向性、人格的自我评价、自尊和自重等。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生产管理和劳动的科学组织,生产集体的形成,新工人的适应,群众性的信息沟通与宣传,对年轻一代的教育,预防违法行为和对罪犯进行再教育,以及家庭组织、婚姻、恋爱等问题。
❺ 求心理学研究课题
首先,当前更为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由单纯的学习心理向关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心理转变,教学心理学兴起并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逐步扩大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986年.维特罗克(M.Wittrock)等人出版了他们的《教学研究手册》把“教师与教学过程”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从而使其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人类认知发展的复杂性.以及许多不同的社会文化力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在当代的教育实践中.人们普遍期望教师能够创造一种丰富的学习环境.以及清楚自己所要教授的特殊内容。所有这些.都会反映在教师于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上。舒尔曼(L,. Shulman) 1987年也曾经指出.当代教育改革运动的基石,在于有经验的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思考自身,思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及思考个别学生的需要等等;并且能够在自己知识和经验背景的基础上,对如何教学做出清楚的选择。“教师如何教?”或者是“教师应该如何教”.是日前引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学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与“教师与教学过程”的研究课题有关,“教师角色模型”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师教学的取向.常常依赖于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观点。许多教师在其工作中并不对此作太多的考虑.但是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当教师对此进行反思.选择了一种引导和支持其教学的态度的时候.他才能够成为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
教育心理学除了继续关注教和学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外,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其他问题也引起了教育心理学的关注,如学科心理学研究将逐步展开,研究的问题不再是人们如何学习,而是人们如何学习写作,如何学习计算,如何学习阅读等。自从桑代克在其“尝试错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三大“学习率”之后,学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但是,随着格式塔心理学的兴起,尤其是随着格式塔心理学对美国心理学的影响,“顿悟”现象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学习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也使得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和课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展。
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格拉夫在其《教学与学习:新的模式》一文中介绍说:“教育者正逐渐从一种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理解学习者。当他们获得经验的时候,也就开始变得成熟,也就获得提高。这样,就不是简单地用许多具体的事实和不相关联的信息去填充学生。这一转变需要我们在许多方而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重新评价。伴随课堂学习而发生的社会学习,在最近的十年中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课堂并不仅仅是学生在其中学习专业知识的社会环境.课堂还是一种学生在其中学习社会课程的社会环境。这些社会课程包括:关于在复杂的情境中的合作行为;关于一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自我和一个人在一种地位等级中的位置;关于与其他伦理团体和种族团体的学生的交往;关于合作与竞争的相对的价值;关于友谊;关于人与自然和人与环境等等。实际上,教育社会心理学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教育心理学进一步借鉴和吸收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如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nences Theory)将智力(Intellinence)作为复数(Intellinences),并且用“多元”(Multiple)来强调这种复数的意义。他的智力新理论一经创造,就成为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再如卡尔·罗杰斯于上世纪中期提出“人本主义”观点以来,教育心理学界积极引进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主张了解人,强调在教育中应当突出使学生理解自我的本来面目,以建立起适当的自我表现,形成和谐的自我表现观念与介入者观念的关系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应当致力于对学生心理、观念体系的了解,“通情”地掌握关于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施教。
再次,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策略、学习动机、学生与学习情境间的相互作用认知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得到加强。有关的研究发现,学习者已有经验的结构化,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未能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学习者,只能被动地去应付直接情境,他们无法调动知识结构,无法把本质性的意义与新的学习结合起来。因此当前教育心理学着重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所存在和所采用的各种策略与元认知问题,探索这些策略与元认知的本质及其与学生认知活动的关系。最近十几年来,国外教育心理学界特别关注实际教育中各种不同类型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着重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所存在和采用的各种策略与元认知的问题,探索这些策略、元认知的本质及其与学生认知活动的关系:②探索这些策略、元认知与学生的个别差异、认知方式的结合,即探讨这些策略和元认知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性问题。虽然在这两方面有着大量的教学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也确实存在着问题:其一是在理论上还没有完全深入地弄清这些策略、元认知之间的本质联系,特别是其间的整体关系;其二是这些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到教学中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学生元认知过程兴趣的普遍增长,因而也就有了对自控学习以及学习者自我调节过程的关注。研究者们认为,在自我调节模式中的直接指导,将大大有助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相关的研究课题还包括自我效能。实际上,学生如何评价自己,是学生的学习意愿或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重要的是,自我效能不仅仅可以对教育情境中的各个方而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而且成功或失败归因,甚至获得奖赏的速度,或从某一情景中所测到的反馈,均可修改一个人的自我效能。
还有,个别差异和个别化教育研究受到更多的重视。随着对人类研究的不断深入,个体的独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不再受到严格的学校教育的时间限制和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空间限制,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因而,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等都需要教育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探索学生认知策略、元认知与学生的个别差异、认知方式的结合,即探讨这些策略和元认知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性问题。虽然在这两方面有着大量的教学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也确实存在着问题:其一是在理论上还没有完全深入地弄清这些策略、元认知之间的本质联系,特别是其间的整体关系;其二是这些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到教学中的问题。
最后,当前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关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在相同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却取得不同成就的现象,促使教育心理学家们去探求影响认知过程的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近十多年的研究表明,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这是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特邀报告中,在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他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而)
(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对自身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是讲知识的传递,现在是讲知识的建构和获得。
(3)合作性。共享教和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校等,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4)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即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上建构产生的。上述几个方面都是涉及影响学生认知过程的因素,因而可以说社会心理因素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❻ 怎么找到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如果在大学,一般学校都有数据库~里面大概就有心理学的资料了。。可以找《
心理科学进展
》《
心理学报
》
❼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结果是啥
笼统的说,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是了解造成某些行为的原因以及预知(并非绝对)一些人在面对一些情况时的反应。
对心理的研究可以从感性层面上接触一些例子,就好比是实验一样,当实验足够多时,才可以总结出理论的心理学知识。
❽ 有哪些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墨镜,立体电影,恐怖音效制作,犯罪心理画像,催眠减肥,各种标志版制作,电子香烟权,催眠cd,宣泄假人,陪伴机器人,完形填空试题,影视剧,心理咨询,护身符,励志手环,心理放松治疗仪,放松椅,涂色的画书,塔罗牌,OH卡。
❾ 20 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后,来教育心理学的源体系日益完善,内容越发丰富。
1994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1)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
(2)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此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这些研究为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❿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成果是什么
目的:了解现状、预测并控制行为
成果: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等都是应用于实践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