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收藏品鉴赏论文、报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是以火炮和战役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的兵种。包括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和战役战术导弹部(分)队。
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就有炮兵分队。1928年5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地区会师后,建立的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军第4军)中即编有1个迫击炮连。1930~1932年,红军学校中有炮兵队;红军各军和一些主力师一般都编有炮兵连,人民币收藏。至1934年10月,红军已有4个炮兵营、21个炮兵连。红军炮兵在粉碎国民党军多次"进剿"和"围剿"中屡建战功。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到陕北会师时还剩4个炮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红军炮兵改编为1个山炮连(归总部特务团建制)、5个迫击炮连,分别配属各旅、团作战。1938年1月28日,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在山西省临汾地区正式成立,武亭任团长,邱创成任政治委员。1940年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根据地也相继建立了炮兵营(连)。炮兵在配合开展游击战,粉碎日伪军"扫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1944年12月,以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为基础成立延安炮兵学校,郭化若任校长(后朱瑞代理),邱创成任政治委员。仅半年时间就培训了1000余名干部,为炮兵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炮兵日益发展壮大。1945年9月~1946年6月,各战略区利用缴获和收集到的火炮扩充炮兵,很快发展到14个团、17个营又38个连,并组建了炮兵旅、高射炮兵大队。1946年7月~1947年6月,全军有2所炮兵学校,炮兵部队发展到21个团、47个营,其中预备炮兵有1个旅、11个团。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和华东野战军分别成立了炮兵司令部和以炮兵为主的特种兵纵队,晋察冀军区设立了炮兵室,晋冀鲁豫军区在军政大学中设立了炮兵科,统一领导各炮兵部队的作战和建设。各战略区还分别召开炮兵会议,总结交流炮兵作战经验。这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47年7月以后,纵队(军)编有炮兵团、营,师(旅)有炮兵营、连,团有迫击炮连;预备炮兵先后组成6个师(旅)。1949年春全军统一整编后,第二野战军成立了炮兵特种兵纵队,第四野战军和华北军区成立了特种兵司令部。人民解放军炮兵在各个战场上开始形成相对优势,在各次较大规模作战中,特别是城市攻坚战中都发挥了火力骨干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军炮兵有3所学校、4个师部、80个团,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战斗兵种。
1950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正式成立,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随后,各大军区也先后成立炮兵机关;陆军军、师设立炮兵办公室(1954年改为军、师炮兵司令部)。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大量发展新的炮兵,同时加强老的炮兵"的总方针,炮兵学校、部队得到迅速发展。炮兵学校增至15所(含干部短训基地1、文化学校6),先后抽调16个步兵师改编和扩建成炮兵师;突击组训独立高炮营,配属步兵执行作战任务;将原有的和新建的26个高炮团和2个高炮师师部拨归新成立的防空司令部;调整和加强步兵师炮兵,逐步使师有炮兵团、高炮营和防坦克炮营,团有炮兵营,营有炮兵连。1953年底,全军炮兵共有18所学校、23个师部(含火箭炮师2、高炮师6)和197个团。炮兵在解放沿海岛屿和抗美援朝作战中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根据在朝鲜作战的经验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预备炮兵进行组织调整,调整后的炮兵有11个榴弹炮兵师、3个加农炮兵师、3个防坦克炮兵师、6个高射炮兵师。1956年,开始大量组建军属炮兵,并继续加强师以下炮兵。1957年以后,逐步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成立炮兵学院、炮兵工程学院。1960年成立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1965年以后,随着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新建了一批炮兵师。1967年,将战略导弹部队、院校和研究所调归第二炮兵建制。至1970年,陆军军、师属炮兵团、高炮营均按编制配备齐全,有的军、师还恢复组建了高炮团,邮票收藏,使各级炮兵火力得到新的加强。
1975年,陆军军的高炮营改为高炮团,师属炮兵团的迫击炮营改为火箭炮营,增强了队属炮兵的防空和压制火力。1976年,为减少指挥层次,预备炮兵将地面炮兵统一整编为加榴炮兵师,每师有加农炮、加榴炮和火箭炮,有利于战时编组使用;高炮师所辖的团均按两种口径的高炮进行混编,增加了火力层次,实现了平战结合。1979年,炮兵院校由"文化大革命"中减到的1所增至7所(含训练基地)。
1982年9月,军委炮兵领导机关改为总参谋部炮兵部,军区炮兵机关缩编为军区司令部炮兵部,部队大部分下放由集团军或省军区领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炮兵装备科研有了新的发展,多种新型火炮、导弹以及侦察、射击指挥系统陆续装备部队,炮兵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炮兵历任司令员:陈锡联、邱创成、吴克华、张达志、宋承志,收藏品;历任政治委员:邱创成、陈仁麒、兰文兆、王平、张池明、金如柏。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曾经开展过一次轰轰烈烈的争当"五好战士"的活动。这项活动长达12年之久,在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过很大影响。
"五好战士"运动的历史背景
1958年4月,全国青年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参加全国青代会的解放军代表济济一堂,决定向全军青年发出《开展五好评比的倡议书》。
随后,《解放军报》以《开展五好评比》为题,全文登载了这份倡议书。倡议书在全军引起了极大反响,各部队纷纷响应。许多部队为了使战士学有榜样、比有目标,还评出了第一批"五好"个人和"五好"班、排、连,树立了一批"五好"标兵。在各部队特别是基层连队中,挑战书、应战书、决心书贴满了墙壁,很快便掀起了一个比干劲、比先进、创"五好"的热潮,激发了全军指战员开展革命竞赛的热情。
为了使这一群众性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当年5月12日,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在连队中开展五好运动的指示》。要求把出席全国青年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军队代表提出的"五好"作为目标,在士兵中开展持久的群众运动。在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的领导下,"五好"运动很快在全军开展起来。1960年9月14日至10月20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在全军中开展的"五好"运动。决定在全军青年中继续开展这项运动,并吸收了林彪的主张,将原来的"五好"内容改为: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此后,这五项内容便成为全军评比五好战士的标准。
1971年,林彪及其反革命集团被彻底粉碎。军队批判了林彪在军内推行的极"左"路线,"五好战士"运动在"文革"中被林彪所利用,塞进了不少"左"的东西,致使这项运动出现了严重偏差。因此,持续了12年之久的"五好战士"运动从此而终。
"五好战士"像章制作的历史沿革
以"五好战士"为题材、为创意制作的证章和毛泽东像章(以下简称像章)是部队的"专利"。这部分证章、像章虽然在数量上不是很多,但它涉及到了陆海空三大军种的各个部队。"五好"证章、像章作为专题收藏实物见证了当年的那段历史。
"五好战士"证章、像章的出现前后分为两个阶段。1961年1月到1966年12月为第一阶段,即"五好战士"证章阶段;1967年1月至1971年10月为第二阶段,即"五好战士"像章阶段。让我们看看这两个历史阶段发展的轨迹。
"五好战士"证章
"五好"运动是在1958年4月提出的,5月份在全军各部队推行。从1958年至1960年底3年当中还没有发现"五好"证章实物。这个时期可能部队以发放"五好"喜报、通报表彰为主。全军正式开展争当"五好战士"运动应从1960年10月20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的扩大会议以后开始。1962年出现了第一批正式的"五好战士"证章。 这个时期的"五好战士"证章在设计和工艺水平上比以往有一定提高,绝大部分不带毛泽东肖像。
部队中的"五好战士"证章是由各大军区、各军兵种以及兵团级单位中各司令部、政治部根据统一规格、统一制作、统一铭文在各自系统中统一颁发的。战士佩戴起到证明"五好"身份的作用,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个时期制作的"五好战士"证章小巧玲珑、朴实大方、严谨规范。绝少有粗制滥造现象的发生。其多以五角星形、旗形为主,辅以少量的圆形、椭圆形,体现了军队徽章的特点。材质多以铝为主,铜、塑料次之。
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单位制作的"五好战士"证章,都将自己兵种的符号,如大炮、装甲车、锹镐、防化器材、盾牌等设计在章的图案中,让人一目了然。炮兵"五好战士"证章采用了少有的扇形外观。毛泽东肖像较大,很特殊。中间有一条仅0.4厘米宽的长方形条框,内为白漆底,写有黑色仿宋体字"五好战士",背书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制。 "五好战士"毛泽东像章
1966年下半年全国已经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五套人民币,随之"五好战士"证章也进入第二阶段。1966年底评出的"五好战士"是否延续了上一年度颁发的"五好战士"证章,没有材料记载。而1967年底颁发的"五好战士"毛泽东像章已经有了时间上的实物记载。北京卫戌区在1967年颁发了"赠五好战士"像章,中国人民解放军7341部队司令部、政治部颁发了"赠五好战士"毛泽东像章。各大军区、军兵种制作的"五好战士"像章的时间,除少部分单位标明是1968年和1969年制作的以外,很大一部分章都没有标明时间。像章上查到标明时间最晚的一枚是空七军于1969年5月20日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大会"制作的毛泽东像章。
"五好战士"像章进入第二个阶段以后,在图案、铭文、规格尺寸、制作单位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在制作单位上。第一个阶段中"五好战士"证章在制作上完全由各大军区、军兵种(包括兵团级单位)按照"四统一"原则(统一规格、统一制作、统一落款、统一颁发)制作颁发。进入"文革"以后,除去上级领导机关外,许多军、师一级单位也加入其制作和颁发的行列中来。至此,"五好战士"证章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手"活动是全军开展评定神枪手、神炮手和技术能手活动的简称。1956年2月总政治部召开全军青年工作会议提出:动员青年开展熟练手中武器,创造优等射手和技术能手活动。3月22日,《解放军报》发表了859部队王必和等9名青年班长的倡议,倡议全军青年班长率先响应创造优等射手和技术能手活动和号召。许多部队的青年班长、战士起而响应。不久又开展了"一专多能"训练。这一活动形成全军性的群众运动,涌现了大批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和"一专多能"等优秀人材。到1957年,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高潮。这一年步兵的步骑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等四种装备的实弹射击成绩,全军总评优秀;装甲兵实弹射击成绩全军总评优秀;全面优秀团比1956年多一倍;海军舰艇部队鱼雷攻击命中率接近100%;空军飞行部队实弹轰炸完成率为92%。
1961年全军有18.5万多名战士荣获神枪手、神炮手和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根据部队的实践经验,于1962年4月3日联合颁发了《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基本标准》,对评为"三手"的战士颁发证书和证章, 1960年1964年证章由各军兵种、各大军区自制,1965年1966年全军统一式样。这一活动成为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各级军政首长、机关齐抓共管的全军性工作,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起来。
② 我父亲是1960年入伍,1968年退役,8年军龄。曾经获得过上士军衔、5年优等炮手、五好战士,两次嘉奖。在福
很优秀的老人家啊,就是不知道你想问什么?
③ 五好战士是哪五好 就是雷锋在入党宣言里说的那五好
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得好报、扬好德
④ 关于“建军节”的诗歌有哪些
1、八一建军节的情思
作者/韩启纲 现代
很小的时候,
经常做着一个梦:
穿着连体飞行服,
戴上缀有飞翼帽徽的空军帽,
驾驶着战斗机在天空中翱翔。
又多少次站在镜子前细细端详,
想象着我的兵模样。
在童稚的想像中编织着理想,
憧憬在心灵里因崇高而发光!
终于有一天机遇降临,
初中毕业之际,
保送我参军当飞行员保卫祖国空疆。
遗憾啊!
因鼻中隔偏曲,
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后来啊,
风云变幻中,
大学毕业工作前夕,
派遣去了部队农场。
虽然没有穿军服,
没有带帽徽领章,
却和真正的战士一样:
从此,
当紧急集合号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晨光熹微中有我们紧张操练的英姿飒爽。
投弹,
打靶射击,
真刀真枪。
全副武装拉练步行军从白马湖到连云港。
冒严寒,
斗风雪,
挖水渠,戽泥塘。
插秧,割稻,
脚飞肩扛,
麦收大会战中有我们伴着康拜因轰鸣的尽情欢唱;
黑土地上谱写着我们的豪迈诗章!
庆功会上,
浓郁的高粱酒,
五好战士证书闪闪发光!
2、写在建军节
作者/军魂永驻 现代
从平原的小村庄健步走出
回头告别那贫瘠的土地
心想着抱病的老娘
泪水没有停止流淌
呼啸的列车奔腾在颠簸的路上
都说山西好风光我却无心欣赏
交织在一起的思绪
激动惆怅无语彷徨
披着高原悠悠的长风
穿过山地绕过太行
划破原野的寂静
疾速奔向军号响起的地方
今晚没有月亮
可是我那双期盼的双眼
显露沉重的思念驮着漫长的岁月
总能把家乡的世界照亮
熟悉的军号在静夜奏响
震断了我如丝的思绪
因为你的灵魂
早已嵌进绿色的国防
每当想到爹娘的期盼
每当看到鲜艳的红星领章
似一股火焰在心中升腾
生命的航程充满希望
五年不见爹娘,望眼欲穿
娘等待着在村头的树旁
两眼抬头眺望头上冒出了冷汗
思念儿子奏然一阵冰凉
往返的书信在途中慢慢游荡
此时我的心也已注满泪水
仍肆意的流淌
满腹的惆怅思念成殇
黑夜席卷孤独的身影
思念填满寂静的心田
此时,夜静如水
庭院铺满了一地清凉的月光
(4)五好战士证书扩展阅读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当年8月1日,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了历史上第一个“八一”纪念活动并且当日傍晚在瑞金城南竹马岗举行了红军阅兵式和分列式。
从此,8月1日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因此,可以说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军节诞生的地方。
⑤ 唐双津的内容
唐双津小时候随父亲唐天际、母亲耿希贤在北京生活。他在少年时努力学习,总是成绩优良,初三时全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名。17岁时双津还被同学们选为代表出席北京市海淀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在革命家庭的优良传统熏陶下,双津从小立志“永不背叛革命前辈,永不背叛党的事业”,他时刻告诫自已不能贪图安逸,而要严格要求。 他表示“我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已,渴望长期的、无条件的在基层向群众学习——”。
1968年10月,他离开学校参军入伍,到昆明军区陆军第十四军一个步兵连队当了普通一兵,1969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提干后,调到司令部军务处当参谋。他在部队努力学习,节假日他总不空过,不是呆在宿舍看书,就是背上水壶,攀山登峰锻炼身体,以适应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作战需要,因而他的水壶背带数次被磨坏。双津对待工作总是极端认真负责,勤勤恳恳,踏实苦干。他在军司令部写材料,每写一篇都一丝不苟,反复修改。在军司令部机关工作五年,他走遍了全军45个连队。云南大地震时,他为了保护机关大院干部战士家属的安全,废寝忘食,尽职尽责。他自己在生活上非常简朴,宿舍里墙上挂的是地图,桌上堆的是书籍。床上夏天一张席子,冬天一个褥子。衣服破了自己补,小针线包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部队野营拉练时,他主动要求到基层连队去拉练,和战士一起步行。白天他帮助体力不支的战士们背背包和枪支,一人身背数个背包和几杆枪还要在队伍中跑前跑后地照顾他人。连队出发前,他分别抽测了战士们的体重,待拉练结束,再进行复测,以检验在亚热带气候中作战战士体力消耗的数据。在拉练中,战士们每日的口味、饭量的变化,伙食应作些什么改变,他都要和炊事班的同志共同细心研究,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战时参考。晚上宿营时,他仍然点着煤油灯或打着手电筒看书。
经过几年的艰苦磨练,双津在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逐渐成熟。在部队他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及军司令部的优秀党员,受到嘉奖表彰。
1975年,云南某地出现了武装叛乱,中央命令双津的所在部队坚决予以制止。他请求参加平叛并得到领导批准。在制止动乱中他总是置生死于度外,勇猛地冲在前头,把比较隐蔽的位置让给战友,把危险的地方留给自已。8月12日下午他在冲到一幢房子的二楼时,不幸被叛乱分子的子弹射中,壮烈牺牲。
197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三等功。1983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向其亲属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⑥ 问1969年参军1973年转业有两次连级嘉奖连续五年都是五好战士现无收入问国家有何补偿或是否有安置政策
你好战友!满60岁的农村藉的兵龄补助可申请!你当兵4年可以到民政部门申请兵龄补助5年的抚恤补助!每年30元,4年兵可享受150元。
⑦ 五好战士这个光荣称号分几个等级
在部队里每年评定的午好,暂时优秀时间等荣誉称号,荣誉称号相当于基层部队,通过军人大会选举保讲的先进战士,没有分几个等级。
⑧ 原五好战士现能不能列入荣誉登记
可以,拿上原件到当地办理
⑨ 五好战士相当于几等功
五好战士是一种荣誉称号,与军功是不同的,不对等的。
在部队里每年评定的“五好战士”、“优秀士兵”等荣誉称号,立各级军功是不同的。荣誉称号相当于基层部队通过军人大会选举、褒奖的先进战士,而立有各等级军功的那是要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试行)》(军令[2018]59号)等规定才有的奖励。
(9)五好战士证书扩展阅读:
五好战士:
1958年4月17日,出席全国青年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解放军代表向全军发出了开展“五好”评比活动的倡议。五好的内容是:
(1)努力学习好;
(2)爱护武器装备和一切公物好;
(3)消灭事故好;
(4)生产节约好;
(5)锻炼身体好。
1960年10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议提出:在全军青年中开展以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为内容的五好战士运动。
1961年10月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作出了具体要求。五好战士和四好连队运动的开展,对于加强基层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部队中的“五好战士”证章是由各大军区、各军兵种以及兵团级单位中各司令部、政治部根据统一规格、统一制作、统一铭文在各自系统中统一颁发的。
战士佩戴起到证明“五好”身份的作用,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个时期制作的“五好战士”证章小巧玲珑、朴实大方、严谨规范。
绝少有粗制滥造现象的发生。其多以五角星形、旗形为主,辅以少量的圆形、椭圆形,体现了军队徽章的特点。材质多以铝为主,铜、塑料次之。
笔者收有一枚“五好战士”样品章,背面铭文:“北京证章厂制样品”。由此推断,各大军区、各军兵种都是经过了“试制样品、鉴定效果、送审通过、成批生产、统一发放”这一套程序。
这个时期制作的“五好战士”证章,多采用五星形和旗形两种。这与我军的军徽是五星形、使用“八一”军旗做外形给人以宏伟、壮观、向上、大气的感觉不无关系。
⑩ 1965年五好战士军功章多少钱
这个五好战士军功章应该能值2000元左右,属于收藏价值比较高的一枚军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