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课题研究报告的预期成果,和成果表达形式怎么写
论文的预期结果一般在开题报告里面,也就是论文的研究对象预期中期望回能带来的理论答意义(比如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某个理论或者计算方法的优化等)、经济效益等。
举个例子,假设发现了城市停车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做一个智能停车系统,这个系统有什么,就是预期成果形式,比如这个系统包括一个车载接收器,包括停车场停车桩,以及停车场控制系统软件,这些就是预期成果形式。
(1)成果知本券扩展阅读:
科研立项申请立论依据注意事项:
一般指重要科学意义或国民经济重要科技问题。选题决定其科学意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应用问题,重大地质事件的形成机制,新理论与新方法。
这是此部分的关键点,也是整个立项申请书的特色与灵魂。问题重要是前提,研究创新是基础。要有明显创新。了解过去与现在,提出问题的关键,通过研究策略与角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在可行性基础上进行风险性研究。
⑵ 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知识产权知识竞赛网上试卷
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
知识产权知识竞赛网上试卷
(一次拥有知识产权的过程)
答案由学校指定辅导教师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索取
姓名 学校
学校地址
家长电话1 家长电话2
本人同意组委会将此答卷用于出版和统计。签名
第一部分:“中国青少年知识产权意识”调查问卷
1.你所在的学校处于( )
A、 农村 B、城市
2.你所在的年级是( )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中年级 C、小学高年级 D、初中 F、高中(包括职业高中)
3.著作权是否登记后才能获得?
A、需要 B、不需要,完成作品立即拥有著作权 C、不了解,拿不准
4.商标权是否注册后才能获得?
A、需要注册 B、不需要注册,完成商标设计就立即拥有商标权 C、不了解,拿不准
5.你曾经获得过哪些知识产权成果?
A、没有 B、获得了专利受理书______份 C、获得了专利证书______份
D、出版了个人著作____部 E、发表了个人文章____篇 F、设计并注册了商标_____个
6.您是否买过盗版DVD、软件或者图书?
A、经常买 B、偶尔买一点 C、从来不买 D、分不清哪些是盗版,哪些是正版
7.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要求全社会必须创新,第64条要求“制定并实施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你认为:
A、课程的开设十分有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B、有必要,但不可行
C、根本没有必要 D、无所谓是否开设
第二部分:知识产权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通用卷)
1.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的条件和判断发明的标准是 性、 性、 性。
2.经 核准注册的商标为 ,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3.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 。
4.自身组合创造法是把 和 东西组合在一起,原来的基本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并产生新的功能和新的作用。
5.音乐利用创造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
6.2007年3月36日上午,在 举行了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7. 发明创新教育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级科研 、一种全国首创轻松发明 的 、一项国家级国际性创新 。
8. 太阳能来自太阳中的核反应,其本质是一种( )。
A.热能 B.核能 C.光能 D.电磁能
9. 经科学家多年的努力,目前最好的太阳电池在一定条件下,光电转换率已高达( )。A. 10% B. 15% C. 25% D. 35%
10. 2001年9月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 )的研究、制造和销售的高科技国际化企业。
A.晶体硅太阳电池 B.光伏组件 C.光伏发电系统 D.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
11. 我们在室内做光伏电池小制作实验时往往用灯光代替太阳光。同样功率情况下,( )效果最好,因为它的光谱与太阳光比较接近。
A. 红外线灯 B. 射灯 C. 日光灯 D. 白炽灯
12.2009年中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
13.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的造成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 、 、 、 等)。通常意义上的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 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 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 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 。
14.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包括: 、 、 、 、 、 。
15.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自然或人为产生的的气体成分,它们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大气和云发出的热红外辐射光谱内特定波长的辐射导致温室效应,包括: 、 、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
是 ,,它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在大气中存留期最长可达200年。
16.以下问答题请选择一个回答:
(1)知识是资源吗?常见的资源有几种?
(2)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与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有何联系?
第三部分:创意竞赛试题
一、创意方案设计竞赛(满分100分)
请你在生活中选择一个对象进行研究,并设计一种新型的创意方案,请用示意图表示,并加以文字说明。通过改变研究对象的结构、性能可以达到产生新功能,新作用的目的,并提出具体的新的技术方案,请正确表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名称: 发明项目名称:
附图(必须标明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是:
本发明的与同类事物相比不同处和优点是:
二、商标设计竞赛试题(满分100分)
请你自由选择一类商品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符合商标法意义的商标,不可抄袭已有商标、不可修改已有商标、不可使用国徽、国旗等图案,请用示意图表示,并加以文字说明寓意,黑白或彩色绘图均可。
商品类别名称: 商标名称:
商标图案:
寓意说明:
风格特点:
说明:出题来源《轻松发明1、2》和《中国青少年知识产权读本1、2、3》
⑶ 主要成果及本书编著情况
本书是“河南省重点城市浅层地热能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成果的总结,又补充了鹤壁、济源、三门峡、商丘、平顶山、驻马店、信阳7个城市及地埋管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评价与区划研究内容,使得成果的应用性更加规范和全面。
本书共分10章。第一章绪言介绍了国内外热泵技术尤其是地源热泵技术和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河南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本项目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等。第二章概述了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市浅层地热能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地层与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及浅层地下水资源;第三章阐述了城市浅层地热能特征,包括浅层地热能概念模型的建立,浅层地温场特征,浅层地热能埋藏、分布与循环特征,浅层地热能生产能力和浅层地热流体化学特征;第四章阐述了浅层地热能试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结果,包括水土的室内试验,现场抽、回灌试验、钻探方法试验等。第五章从地下水渗流和热运移基础理论入手,对对井抽、灌模式下地下水温度场的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着重探讨了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生产井结构与布局、地下水抽、灌量以及不同抽、灌模式等因素对地下水温度场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第六章重点研究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评价与区划和地埋管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评价与区划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区划。第七章系统计算和评价了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包括储存量和可采资源量;第八章对典型工程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九章对河南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第十章为结语。本书的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由赵云章、赵静编写;第二章由闫震鹏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由刘新号编写;第五章由崔亚莉、邵景力、赵静编写;第六章由焦红军、崔亚莉、赵静编写;第七章、第八章由田良河编写;第九章由闫震鹏编写;第十章由赵云章编写;最后由赵云章、闫震鹏定稿。
河南省国土厅科技处对本项目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调研员魏丹斌、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建平等专家的热情帮助和指导;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国务院参事王秉忱研究员、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克伟、高级工程师梁世云及国土资源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王贵玲研究员等对成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时间较短,大家都在不断地探索。本项目研究过程中,《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Z/T0225-2009)还未公布,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力求从浅层地热能形成条件和开发利用角度,研究河南省城市浅层地热能的地质条件和地源热泵系统应用与发展的适宜性,只是抛砖引玉,将笔者的思路和初步研究成果推介给大家。但因所涉及的学科较多,且作者水平有限,诚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推动河南省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工作不断发展。
⑷ 本课题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怎么写
先要去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主要关注(就是前任主要研究成果):
1.相关研究已专经研究到什么地步。属
2.相关研究进几年来不同流派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叙述。
3.前人已经得出的结论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和不足的。这部分要立足于你自己的课题研究,这是根本切入点,因为课题研究新颖性就在这里,需要你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创新和提高。比如前人研究的不足可以分观点的局限性和研究手段(方法)的局限性等,这样你可以针对前人理论中不足或者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研究。
4.最重要的这部分既要有事实依据,也要简明扼要。就是说要对前人观点进行整合,分析比同流派观点背后的价值取向,可以适当地引用重要观点。当然不要引用太多,关键还是在于你的概括,你分析得越清晰,你之后课题研究的思路就越清楚,毕竟这部分只是铺垫部分不能显得太复杂,这样很容易头重脚轻。
⑸ 本书推导的解析关系式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
通过上述推导,可以得到本书中关于应力固结度与应变固结度之间的解析计算公式(7.21)。下面将本书推导的公式(7.21)与魏汝龙(1993)推导的公式(7.4)、折学森(1998)推导的公式(7.5)进行对比分析。
将本书推导的应力固结度与应变固结度之间的解析公式(7.21)与魏汝龙(1993)推导的公式(7.4)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两个公式推导的理论基础一致,因而得出的公式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但是,本书的公式(7.21)考虑了土体的先期固结状态和应力历史,而魏汝龙(1993)的公式(7.4)没有考虑。对于正常固结土的情况,当 OCR=1 时,有σsz=σpz、Es=Ep,本书的公式(7.21)化简为式(7.22),则式(7.22)与式(7.4)一致,即公式(7.4)仅为本书推导的公式(7.21)的特例。
将本书推导的应力固结度与应变固结度之间的解析公式(7.21)与折学森(1998)推导的公式(7.5)进行对比,可以看到,虽然两者在推导过程中均考虑了土体的先期固结状态和应力历史,但由于两个公式的推导所利用的土体压缩试验曲线形式的不同:本书借助土体侧限压缩ε—σ'、Ese—σ'曲线和土体的割线模量Ese进行推导;而折学森(1998)利用e—lgσ'曲线和土体的压缩指数Cc进行推导;因此,两种情况下得出的应力固结度与应变固结度之间的转换公式形式也不相同。本书的公式(7.21)中包含的变量有先期固结压力、自重应力、附加应力、土体割线模量等参数,而折学森(1998)的公式(7.5)仅与土体先期固结压力、自重应力、附加应力有关,与土体的压缩性指标无关。比较而言,公式(7.5)比公式(7.21)更简单,但是公式(7.5)的适用性较公式(7.21)差,这是因为,公式(7.5)仅适用于e-lgσ'曲线的直线段部分,而只有当σ'达到相当大的数值后才呈现直线型,当σ'较小时,e—lgσ'曲线的前端有很长一段为曲线段,这将给利用公式(7.5)计算时带来误差。
综上所述,本书推导的应力固结度与应变固结度之间的解析公式(7.21)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⑹ 校本研修成果类型有哪些
答:1
、“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2
、“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3
、“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区别是,1、强调教师主体。2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联系学校是责任主体。
⑺ 人工智能领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很大兴趣的一个领域:它的研究目标是用机器,通常为电子仪器、电脑等,尽可能地模拟人的精神活动,并且争取在这些方面最终改善并超出人的能力;其研究领域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自动定理证明、推理、模式识别、专家知识系统、智能机器人、学习、博彩、自然语言理解等等。
模式识别可能是人工智能这门学科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简单来说,模式识别就是让电脑能够认识它周围的事物,使我们与电脑的交流更加自然与方便。它包括文字识别(读)、语音识别(听)、语音合成(说)、自然语言理解与电脑图形识别。现在的电脑可以说是又耸又哑,而且还是个瞎子,如果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并应用于电脑,那我们就能够很自然地与电脑进行交流,开也不需要记那些英文的命令就可以立接向电脑下命令。这也为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它能使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
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当中最有趣的应该就是机器人了其实机器人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各种外型的智能机器人,还包括一些用于工业生产的、用于代替人类劳动的机器人、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在制造只有某一种功能的机器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研制一种多功能、人性化的智能机器人,还需要不少时间。到了那时,我们在科幻片中看到的人类与机器人的矛盾不知会不会成为现实。专家系统具有一定的商业特性、它先把某一种行业(譬如医学、法律等等)的主要知识都输入到电脑的系统知识库里,再由设计者根据这些知识之间的特有关系和职业人员的经验,设计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这个行业知识的查询、建议等服务,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具有自动推理、学习的能力。专家系统经常应用于各种商业用途,例如企业内部的客户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我们在世面上可以看见的医学顾问、法津顾问等软件。
除此之外,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能找到人工智能的影子。
⑻ 什么是校本研修成果
是指以学校为单位抄,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的成果展示。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8)成果知本券扩展阅读:
一、教学特征
1、 立足于工作岗位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
2、 针对性是校本培训的生命。
3、 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二、发展情况
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
⑼ 本项目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钻石产地来源的确定不仅是国际宝石学的技术难题,也是地质学界的科学难题。2002年11月,各国政府、国际钻石行业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达成创立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e Scheme)的协议,对国际科技界解决这个难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开始参与钻石产地来源的科学研究。钻石产地来源的研究从普通的科学问题上升为涉及国际政治、外交关系及人权问题的重要社会科学议题。
本项目通过全面收集和分析近50年来我国三个钻石产地的地质背景、钻石产量及各种宝石学特征的资料,根据最近开采情况,尽可能收集、观察和统计分析了三个钻石产地产出的数万克拉的钻石,并分析测试了三个产地1077颗钻石样品(远远超过原来设计样品数量),直接到国外参观考察了国外钻石开采和分选情况,通过多种渠道比对和直接测试国外部分矿区的钻石样品/资料,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设计的科研工作,取得如下的一些重要进展和成果:
(1)通过对中国三个主要钻石产地开展野外地质野外调研和采样,了解我国最新钻石地质探采和研究进展。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对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重砂矿物的研究,首次在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脉中淘选出斜锆石样品,对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及重砂矿物样品进行了大量岩石地球化学及微量元素(LA–ICP–MS)、Rb-Sr、U–Pb、Lu–Hf 同位素方面的测试分析工作;并首次获得了辽宁金伯利岩斜锆石的精确Pb/Pb 年龄479.6±4.9Ma及176Hf/177Hf初始比值数据(0.282283~0.282389,Hf(t) –2.98~–6.75),证实了至少部分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和山东蒙阴金伯利岩是近于同时侵位的;发现辽宁和山东金伯利岩记录了华北新太古宙古大陆拼合(2.4~2.6Ga)和1.3Ga地幔交代事件的锆石年龄,初步证实两岩区钻石结晶时岩石圈地幔状态存在差异,两地在钻石形成时可能并不是统一的克拉通陆块。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前人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放大设备及高倍显微镜系统,对中国三个产地钻石大小、质量(重量)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项目执行期间仍在开采的山东蒙阴701钻石矿金刚石/钻石的品质进行了动态统计分析,获得了山东新开采矿段钻石的质量品质数据。通过对大量样品的实际观察比较,得出以下结论:辽宁钻石晶形完整度比例最高,宝石级钻石含量最高;山东钻石粒度最大,质量(重量)变化也最大;湖南地区砂矿金刚石以带有磨圆特征的完整晶体居多,钻石相对较小,质量(重量)变化小,完整性好。
(3)利用常规的放大设备、微分干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光谱仪(CL)等仪器,对我国三个产地钻石毛坯的实际晶形、结晶度、微形貌及内部生长特征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观察比较,发现前人所描述的部分表面特征并不是独立的特征,如毛面特征其实是楔形特征的显微表现;利用新的测试手段——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DV)分析统计了超强短波紫外光波在钻石表面激发的荧光影像及生长结构,探讨了该仪器在钻石产地来源方面的应用。在山东个别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111}面上观察到特殊的平行于[100]晶带方向的长条状蚀象,提出了这种蚀像是出露到表面的氮片晶遭受优先选择性腐蚀所致;CL和DV图像显示的生长结构表明,我国三个产地的钻石都出现了均匀的无环带和规则层状环带模式。但湖南样品和山东、辽宁样品相比,无环带比例明显偏高,从中心到边缘两期和多期生长结构样品比例则明显偏低,且湖南钻石CL图像出现独特的“皮壳”状发光样式;证实了山东钻石中也存在辽宁钻石中见到的多期多阶段的复杂生长环带形成的“似玛瑙状”生长结构。
特别是通过对钻石进行拉曼光谱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辽宁金刚石的拉曼特征峰半高宽变化最小,为5.4737~6.1024cm-1(集中分布在5.4~5.8cm-1),平均值为5.6396cm-1;山东金刚石的拉曼特征峰半高宽变化范围最大,为5.6069cm-1~6.8527cm-1(主要变化范围为6.2~6.8cm-1),平均值为6.4112cm-1;湖南金刚石拉曼特征峰半高宽变化范围介于山东和辽宁之间,集中分布在5.4~5.8cm-1,平均值为5.7027cm–1。研究结果为中国三产地钻石的品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解释,显示钻石的结晶度可能对钻石的产地来源有指示作用,是潜在的产地指纹性特征。
(4)首次在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钻石大规模开发以来,对联合国金伯利进程非常关注的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钻石的品质、晶体形态和表面微细特征和生长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指出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钻石表面常见的红色斑点的形成与我国湖南等产地砂矿钻石表面常见的褐色斑点和绿色斑点有本质差异,与地质辐照作用无关,是次生氧化铁类矿物沉积氧化致色;根据该地金刚石/钻石阴极发光、DV图像特征以及“十字架”是大量溶蚀坑沿[100]方向折重叠排列的事实,推断这类特定的缺陷可能与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线状和面状缺陷,如位错线、位错束、氮杂质集合体等有关。上述成果对分析马朗金刚石砂矿成矿及其赋存环境提供了有力依据,并首次提出“十字架”形熔蚀图像和红色斑点、斑块为世界金刚石砂矿罕见特征,可作为该产地的“指纹”特征。
(5)对中国三个产地314颗钻石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类比较研究,确认我国所产钻石红外光谱类型主要为IaAB型,其次为IaB型和IaA型。山东钻石的类型相对丰富,IaA、IaB和IIa型钻石的比例均高于辽宁和湖南两地。而湖南IaA型钻石比例偏低,证实了三个产地的钻石中普遍存在H杂质。而被测样品中,除IIa型钻石外,所有样品均显示出与{111}滑移面有关的吸收峰,表明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中普遍存在塑性变形。同时,首次对钻石进行了系统的面扫描分析,根据显微红外光谱谱图定量计算出钻石中的氮含量并进行填图示踪,证实钻石生长过程中钻石类型的转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钻石生长过程中氮的含量和聚集度是不断变化的,且成核阶段氮含量可高于或低于其他生长阶段,不同生长阶段氮杂质含量变化不具有单向变化规律,显示钻石生长过程中地幔流体碳和氮存在复杂的交换,不同产地钻石中氮含量频率分布及NB(% )/ N(T)特征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钻石中碳和氮含量并不存在严格的相关性。
(6)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三个产地192颗钻石原石的包裹体进行常规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电子探针成分及激光烧蚀等离子发射光谱与质谱的系统研究,确认了山东和辽宁金刚石/钻石以P型包裹体为主,而湖南沅水流域金刚石/钻石P型和E型包裹体比例接近;首次同时在三个产地均发现了共生于同一金刚石/钻石中的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包裹体组合(P+E型);在湖南砂矿钻石中发现确认了原生蓝晶石矿物包裹体及金红石、柯石英包裹体组合,显示湖南钻石形成过程中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古老的地壳物质。这一认识对于进一步研究扬子克拉通的组成及演化具有重要启示。
根据橄榄石拉曼压力计、石榴子石-橄榄石共生矿物对的Ni温度计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获得的湖南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地幔温度范围为1109~1327℃,压力为4~6GPa,形成深度133~192km,确认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在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存在难熔的岩石圈地幔,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地幔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湖南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与山东、辽宁金刚石/钻石包裹体的类型组合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显示出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组成及演化过程存在的差异;湖南砂矿金刚石/钻石与西澳和非洲榴辉岩型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类型组合类似,除了显示湖南砂矿金刚石/钻石的原生矿来源可能和钾镁煌斑岩相关(榴辉岩型金刚石/钻石具有更大的重要性),还可能暗示了湖南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古老地壳物质或者陆壳物质参与了地幔对流和再循环过程。上述成果对认识湖南金刚石/钻石来源的多样性、确定今后找矿方向具有明显的意义,为我国钻石找矿提供了新的重要认识。
(7)利用加拿大同位素研究所(CCIM)的SIMS(Cameca IMS-1280离子探针)对我国三个产地钻石进行了精细的碳同位素分层原位测试(123个点)。结果显示,辽宁瓦房店钻石的41个点δ13C的变化范围为-6.0‰~-2.6‰;平均值为-3.9‰;山东蒙阴钻石56个点δ13C值的变化范围在-5.6‰~-2.0‰之间,平均值为-3.6‰,湖南样品碳同位素δ13C的变化范围为-8.6‰~-3.0‰,平均-6.1‰。辽宁金刚石的碳同位素组成范围最窄,湖南最宽。碳同位素原位测试结果显示,辽宁和山东的钻石生长具有更多的期次,变化复杂,在钻石结晶晚期碳同位素大部分呈现变轻趋势;而湖南沅水钻石则变化较为简单、平缓,大部分晚期出现变重的趋势。上述结果显示出钻石结晶时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地台岩石圈地幔流体或熔体碳同位素组成或来源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有关的变化规律仍然需要更多测试结果的证实。
(8)首次系统地对世界25个地区金刚石/钻石及我国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通过对9个产地金刚石/钻石中E型石榴子石包裹体的元素含量分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产地来源的金刚石/钻石E型石榴子石包裹体的FeO、MgO、CaO三种组分的含量分组聚类后有一定的差异性,建立了判别方程,证实E型石榴子石的成分是一种潜在的指纹性特征,可以为产地来源的判断提供量化参数。通过比较,确认钻石(矿)形成时间、矿物学特征(特别是晶形及其组合)、氮杂质、包裹体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等要素组合,对于金刚石/钻石产地来源的确定具有明显的重要性。理论上,如果可以确认某个矿区金刚石/钻石的上述特征,在存在国际金刚石/钻石产地完整数据库前提下,可以通过这些要素组合进行单一矿区典型钻石包装样品(指具有代表性的混合样品)的产地来源进行判别。
综上所述,本项目通过对中国三个主要钻石产地形成地质背景,结晶矿物学特征及包裹体地球化学,原位碳同位素分析,创新性地将宝石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在综述世界重要克拉通不同产地钻石特征的基础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我国三个产地来源组合特征及其与国际其他产地来源钻石的区别,研究成果对支撑我国参与联合国金伯利进程的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⑽ 本科毕业论文 完成成果形式有哪些
有的是以实物的形式,还有的就是你根据课题给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