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江苏法学优秀成果奖

江苏法学优秀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1-08-03 07:22:19

Ⅰ 胡敏洁的获奖活动

1.南京大学第七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转型时期的福利权实现路径——源于宪法规范与实践的考察》,《中国法学》2008年第6期。】
2.中国法学会宪法学年会第七届中青年优秀成果奖。【《转型时期的福利权实现路径——源于宪法规范与实践的考察》,《中国法学》2008年第6期。】
3.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论文二等奖【《授益行政行为中的申请》】
另获2011年南京大学中国银行奖教金,参与《江苏省企业技术进步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浙江省行政程序规定》法律法规和地方立法的修改、资讯,曾任《法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刊物审稿人,应邀于山东大学、郑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进行学术讲座。

Ⅱ 周佑勇的人物经历

1988年考入中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后入读武汉大学法学院,先后获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自1997年留校任教。期间于2002年晋升为教授,次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自2006年9月,调入东南大学法学院。
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司法部、教育部等省部级重要研究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法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50余篇。出版《行政法原论》、《行政不作为判解》、《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行政裁量治理研究:一种功能主义的立场》等著作和教材共20余部。有关教学与科研成果获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首届“钱端升法学成果奖”、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重要奖励。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2004)、“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10)、以及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省十大优秀青年法学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五个一批”人才等。

Ⅲ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怎么样,法学专业如何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好在:

1、师资力量深厚:教师与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多个学术团体任职包括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和中国科技法学会等学术和专业团体的理事。

2、科研成果优秀:随着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的逐步充实,法律系与全国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联系,民法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科研成果也取得较好成绩,近十年来出版专著2部,各类法学教材14本,学术论文45篇。

3、院系级别高:该系是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重点二级学科为民商法学和经济法学。其中民商法学以知识产权法和科技法为重点研究方向,经济法学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为重点研究方向。

法学专业好在:

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每学期该系都定期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每学年与共建单位开展现场庭审活动,真实地再现法庭规范审判的全过程,使学生较好地熟悉法庭审判的相关规定和流程,很好地将“学”和“用”结合起来。

2、教学建设齐全:有法学综合实践中心和福建省法律援助中心福建工程学院法律援助站。已建成“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物证鉴定实验室”三个实验室实验中心。

3、就业率高:许多毕业生立足所学专业,取得突出成绩,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学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事业编比率年均达25%,“中华第一考”——国家司法考试报名通过率超过40%,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3)江苏法学优秀成果奖扩展阅读: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有教职工32人。其中行政人员5人,专任教师27人,分属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两个教研室。在专任教师中,20人获得硕、博士学位,占总数的74%;11人具有高级职称,占总数的40.7%;年龄40岁以下的20人,占总数的74%。

学缘上最后学历(位)属重点大学的19人,占总数的70%。教师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同时,还聘请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厦门大学等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导为法律系客座教授。

Ⅳ 陈峰的获奖情况

省级以上奖项:
2011年 “法治江苏”征文三等奖
2010年 获江苏省行政法学会论文一等奖
2010年 第一届江苏省行政与经济法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9年 获江苏省行政法年会论文二等奖
2008年 获第三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2008年 获江苏省行政法年会论文三等奖
2007年 获第二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2004年 获江苏省大中专学生暑期实践先进个人、优秀成果奖
校级以上奖项:
2010年 获苏州大学“朱敬文特别奖学金”(全校三人之一,文科唯一一人)
2010年 获苏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
2009年 获苏州大学2008~2009年度校学术标兵称号(全校六人之一)
2009年 获苏州大学“王健奖学金”
2008年 获校“学习十七大、学习新党章”主体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2007年获苏州大学王健奖学金
2006年 荣获苏州大学2006年度王健奖学金
2005年 获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第二次论文发布会二等奖
2004年 获苏州大学 2003~2004年度人民奖学金二等奖学金
2004年 获苏州大学 2003~2004年度校优秀学生干部
2003年 获苏州大学 2002~2003年度人民奖学金三等奖学金
2003年 获苏州大学 2002~2003年度校学生会优秀学生干部
2002年 获苏州大学2001~2002年度校三好学生
2002年 获苏州大学2001~2002年度校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先进个人奖学金
2002年 获苏州大学2001~2002年度专项奖学金
2001年 获苏州大学2000~2001年度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学金
2001年 获2000~2001年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优秀学生干部
2001年 获苏州大学2000~2001年度校暑期实践先进个人
最近5年曾发表过的主要著作、论文(包括发表时间、刊物名称、合作者及本人在合作者中排名次序):
1) 2010年参编(副主编)学术论著《中国行政法学专题研究述评(2000-2010)》(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 2009年合著(第二作者)学术专著《行政协助过程规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建议制定我国宪法性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另一种思路》,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四卷),第二作者,2010年3月版;
4) 《协力行政的兴起及其行为型态探析》,载《求是学刊》(全国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10年第1期;
5) 《协商民主:提供“审议”传统宪政理念的新视角》,载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全国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
6) 《互联网管制背景下的网络人权保障体系探析》,载于《法治论丛》,第二作者,2008/02,并于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8年第8期转载;
7) 《审议民主:一种“审议”传统宪政理念的宪政观》,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核心期刊),(CSSCI来源集刊,全国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
8) 《试论实现给付行政任务的公私协力行为》,载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CSSCI来源集刊,全国核心期刊),第二作者,2008年春秋号;
9) 《论实现给付行政任务的公私协力行为》,载于2008年10月“第三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独立作者(该文获2008年第三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10) 《试论行政法任务变迁对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启示》,载于《社会公正与法治国家》,独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该文获2007年第二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11) 《协力行政及其行为型态研究意义考略——”公民有序参与”法治化路径研究》,载《法政研究》(武汉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集刊),2009年创刊号。
12) 《行政协力行为初论》,载《东方法学》,独立作者,2009年第4期,并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9年第12期转载;
13) 《农村群体性事件法治化的制度逻辑——基于城镇化背景的分析》,第二作者,2010年全国行政法年会论文。
14) 《行政协力范畴探略——行政协力的概念与若干相关问题》,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4期;
15) 《论行政程序中当事人协力义务的相对性》,载《江苏省法学会行政法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独立作者,2009年;
16) 《论实现给付行政任务的公私协力行为》,载于2008年10月《“第三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独立作者(该文获2008年第三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17) 《域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特征》,载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8/04。
18) 《行政证据收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由“钓鱼执法“事件引发的思考》,载于《”江苏省行政与经济法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第二作者(该文获第一届江苏省行政与经济法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19) 《基于过程理念的行政程序法研究——评《中国行政程序法的理念与实践》》,载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独立作者2008年第4期;
20) 《试论行政法任务变迁对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启示》,载于《社会公正与法治国家》,独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该文获2007年第二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21) 《协力行政及其行为型态研究意义考略——“公民有序参与”法治化路径研究》,载《法政研究》(武汉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集刊),2009年创刊号;
2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的法治路径探析》,载于《江苏农村经济》,第二作者,2008年第5期;
23) 《论行政法律关系“不平等下的对等”之性质》,载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2期;
24) 《论行政程序中当事人协力义务的相对性——以行政调查程序为例》,载于《学习论坛》,独立作者,2010年第1期;
25)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载于《鄂州大学学报》,第二作者,2009年第4期;
26) 《评翁岳生主编之<行政法>》,《湖南农机》,第一作者,2008年第11期;
27) 《试论行政法任务变迁》,《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7年第11期;
28) 《透视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程序缺陷及其完善》,《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第二作者)
29) 《行政指导价值基础初探》,《西南法学》2005年第四卷,吉林文史出版社(独立作者)
30) 《试论行政指导在行政法意义上的理论基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独立作者)
31) 《台湾地区行政法学研究集大成之巨著——评翁岳生主编之<行政法>》,《美中法律评论》,2007年第1期(独立作者)
32) 《试论电子政务对传统行政行为理论的影响》,《社科研究》,2006年第3期(香港杂志)(独立作者)
33) 《试论我国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的行政法学思考》,《研究生法学杂志》,2006年第五卷第2期(独立作者)
34) 《行政权: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7月(第一作者)
35) 《浅论研究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宪政意义》,《河南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36) 《司法赔偿委员会若干问题分析和改革建议》,《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报》,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37) 《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的行政法学思考》,《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
38) 《论行政法律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学术论坛》2004年第一辑“法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第28页~29页(独立作者)
39) 《农民权利保障问题探析》,《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40) 《刍议我国行政诉讼收费制度》,《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41) 《确立行政权为行政法逻辑起点的可行性分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42) 《试论我国建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可行性》,《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43) 《试论行政法逻辑起点》,《检察研究》(2006年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第一作者)
44) 《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精髓是政府法治文化》,《工商管理科学》,2006年第8期(第二作者)
45) 《侦查权性质之定性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第二作者)
46) 《刑事被害人保护制度之构想》,《法学教育》,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47) 《论西部大开发与法治现代化》,《理论新探索》,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
48) 《和谐工商 法治先行》,《工商管理科学》,2006年第12期(第二作者)
49) 《行政紧急程序初论》,《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
50) 《浅谈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适用》,《中国律师和法学家》,2006年3月号(第二作者)

Ⅳ 刘艳红的学历和工作经历

1992年、1997年先后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分获法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于武汉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德国萨尔大学(UdS)法学院做访问学者。自1992年7月,先后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和东南大学法学院,其间于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司法部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科研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江苏省人民政府“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江苏省法学会研究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等各类项目10余项;专著《实质刑法观》获得2013年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获第十二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届“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首届“钱端升法学优秀成果奖”、国家司法部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类奖励10余项;在国内外法学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文献7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转载50余篇次;出版专著《实质刑法观》、《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罪名研究》、《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人格刑法导论》等,主编《刑法学总论》和《刑法学各论》(获“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评优精品教材”),主编《刑法学》(上)、《刑法学》(下)及参编著作10余部。
研究领域与特长为犯罪成立理论以及刑法解释论。长期以来,一直潜心致力于实质刑法学派确立与展开的体系化研究,从微观的个罪解释到中观的犯罪构成理论,及至宏观的实质刑法观,产生了一系列以实质刑法为个人学术特色与学术标签的理论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与社会效果。围绕实质刑法的核心命题,相继展开了“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实质刑法观”、“实质的刑法解释”、“实质的犯罪论”等实质刑法立场相关问题的研究,在同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通过致力于对刑法中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认为刑法中存在大量的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为此应允许裁判者对之进行实质的解释,因而提倡实质的犯罪论与实质的刑法解释论;此外,在行政刑法、刑法方法论、刑事立法、交通犯罪等领域,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经2014年1月27日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委员会评选,2014年2月21日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审议、决定产生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刘艳红教授赫然在列。2010年,刘艳红教授的先生、东南大学法学院前任院长周佑勇教授(现东南大学社科处处长)曾获得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夫妻双获此奖,堪称法学界的一段佳话。

Ⅵ 东南大学的法硕实力如何呢

  1. 东南大学法学学科源于1928年中央大学法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界、政界著名人物韩忠谟、钱端升、杨兆龙、梅仲协、史尚宽、范馨香、韩德培等,或曾任职或曾就学于中央大学法学院,缔造了东南法学数十年的辉煌。东南大学1995年恢复法学专业、成立法律系,并于2006年恢复设立法学院,周佑勇教授为首任院长,现任院长为刘艳红教授。

  2.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法学院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质量与学术地位持续上升,已成为学校重点发展学科与“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人文社科创新基地,并形成鲜明的学科优势与特色:

  3.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12人、博导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70%,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达78%,教师博士比例近100%,海外经历教师约43%。拥有“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及省级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五个一批”人才、突出贡献专家、优秀青年法学家、“六大高峰人才”等8人、美国福布赖特学者及德国洪堡基金学者2人、校特聘教授2人、二级教授2人。

  4. 科研成果显著,核心竞争力持续上升。近年来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司法部、江苏省人民政府等重要标志性成果奖10余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重要项目60余项,发表CSSCI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50余部。据中国法学创新网对2014年各科研单位CLSCI他发数及三大刊物数统计排名,我院进入全国第13名。2011年周佑勇教授作为首席专家,获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跨学科重大项目,2013年刘艳红教授荣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法学著作类一等奖,成为我院近年来取得的标志性重大突破。

  5. 学科交叉集成,特色发展。学院现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法理学与人权法和民商法学等4个国内领先、优势明显的传统学科方向。以法学与理工医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与集成创新建立的“医事法学”、“工程法学”等特色交叉学科方向,被列入学校“985”重点支持。“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制度平台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跨学科研究重大项目,涉及法学、交通工程、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深度整合,开创建立了“跨学科研究、交叉学科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

  6. 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呈“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鲜明特色。法学院现已形成法学本科、法学硕士、法律硕士和法学博士四位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法学院首创在法学硕士点中独立设置“医事法、工程法”两个专业方向,同时在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实施法学与工学(医学)双专业交叉性的“4+3”模式,以培养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基于复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法学院除了建有法学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外,还建立了有理工科教师参与下的“工程法”、“医事法”等交叉特色创新团队;构建了包括模拟法庭、法律诊所、7个特色研究机构、11个教学实习基地及2个“产学研用”校外联合基地(江苏省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东大—东南司法鉴定联合研究中心)在内的多环节、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开拓形成了一条“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Ⅶ 江苏哪个大学法学院最好

确切地说,南师大的法学院最好,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法学院次之。但南大整体的名气响,毕竟它是985的。

Ⅷ 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的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名称 获奖者 奖项及等级 获奖时间 国有经济中的委托人问题 徐德信 2001—2004年安徽省社会科学
文学艺术奖论文二等奖 2006年 集团委托与主动代理 徐德信 2005—2006年安徽省社会科学
文学艺术奖论文三等奖 2009年 大学生边缘化道德人格的文化诠释 张洪根 全国思想教育研究会
优秀论文奖 2004年 论新型商标的法律保护 陈志勇
曹世华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优秀论文奖 2004年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方国有资产
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曹世华 十三省市区法学会
论文二等奖 2005年 我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刚性约束与公共监督 曹世华 十三省市区法学会
论文三等奖 2006年 基于“平等原则”的国有资产监管问题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 曹世华 十三省市区法学会
论文一等奖 2007年 竞争法视野中的“超著作权”及其限制 曹世华 十三省市区法学会
论文一等奖 2008年 版权理论中的创作概念 曹世华 安徽省法学会一等奖 2004年 论“物权时代”国有资产的保护与管理 曹世华 安徽省法学会三等奖 2007年 围绕“三性”下功夫,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 高敏 全国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
优秀论文奖 2008年 安徽省征地补偿机制研究——基于就业补偿视角分析 杨哲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四届
学术年会二等奖 2009年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进化博弈
分析 徐济益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四届
学术年会三等奖 2009年 基于自主创新战略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研究 曹世华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
法学会三等奖 2006年 数字化社区 许克祥 马鞍山人文社科研究优秀
成果奖一等奖 2007年 论数字时代的版权补偿金制度及其导入 曹世华 马鞍山市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7年 从“志愿失灵”到危机:萨拉蒙非赢利组织研究疏议 虞维华 马鞍山人文社科研究优秀
成果三等奖 2007年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主体能力及建设的实践探索 葛贤平 马鞍山人文社科研究优秀
成果三等奖 2007

Ⅸ 李建明的主要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1995年以来任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刑法学、刑讼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但对其他法学研究领域也有浓厚的兴趣,在刑法学研究、司法制度研究、经济法学研究、依法治国研究等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成果。先后主持国家级、部省级项目三项,在国内外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法学论文120余篇;公开出版著作(包括主编、独著、合著、合作编著)法学类专著、工具书、教科书、科普读物等共21部。上述研究成果中有14项分别获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法学会、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法学会以及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奖。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代表性著作有《冤假错案》和《刑事司法改革研究》,代表性论文有《错案追究中的形而上学错误》、《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等。刑事司法错误问题和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保障是其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从事法学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李建明教授还积极参与地方法制建设,1995年以来一直被聘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江苏省高级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兼职教授等职。

Ⅹ 公丕祥的荣誉

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被中国法学会评为首届十名“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之一
1995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7年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8年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1999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国家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江苏省首届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

阅读全文

与江苏法学优秀成果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