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鲁平的主要成果
先后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局域场喇曼增强效应的分布式光纤气敏传感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微光机械薄膜的光纤激光次声波探测技术研究”、国家工信部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基于SOA的无源光网络光子集成ONU产业化”、武汉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AWG波长选择光接收阵列模块”,以及国家中小型创新基金项目“DWDM解复用光接收阵列模块”等。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灾害预警光纤地震波监测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专项“纳米光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湖北省自然基金项目“一种新颖的SPR效应光波导水质传感技术”、国家科技部攻关计划项目“便携式光波导水质分析仪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直波导的阵列波导光栅设计与实现方法研究”等项目的研发工作。参加了国家八六三项目“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宽带无源光网络系统”、武汉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型DWDM器件及相关产品开发”等项目的研发。
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参编了《光纤光学》以及《光纤光学与光纤通信基础实验》两部教材;获得了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奖励。
在教学方面,主持承担了多项教改项目,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全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二等奖”。教学方面先后获得 “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校教学质量二等奖”的教学奖励。曾获得“校十佳青年教工”的表彰与“校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所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奖”以及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
㈡ 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奖励求职有用吗
这个肯定是有用的啊,表明你大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很不错的奖项
㈢ 刘筱红的教书育人
2005年华中师范大学第七届桂子山“学生科研园丁”奖;
2005年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奖;
2005年指导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2007年指导科研成果评为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7年指导科研成果评为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7年、2008年指导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2009年获全国MPA优秀教学奖 。
2013年获“学生科研园丁”奖。
㈣ 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与省级大学生优秀科研奖一样吗
不一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比大学生科研奖厉害多了,也很难获得,含精量很高。可以为你评职称,深造,提供很多的机会。
㈤ 杰出青少年的事迹
宋海军,男,党员,出生于1983年2月,籍贯:山东济宁。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四年级学生。大学本科期间,平均学分基点3.1。在思想、学习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获得的奖励如下: 2004年5月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05年4月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创新人才; 2005年5月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体育优秀个人; 2005年8-9月带领“自然之友”社会实践团赴宜昌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当地人民的关注,活动被当地电视台报道,同时所带团队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2005年9月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36期党校优秀学员; 2005年12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金钉子”奖学金; 2006年5月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学生; 2006年12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世纪英才”校长奖学金。 科技创新过程及成果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参加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古、中生代之交生命环境过程及对当代的启示”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早三叠世年代地层与生物复苏”,期间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项目组老师的认可和赞赏。在三年的科研过程中独自申请了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班特殊资助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创新人才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基金项目,均以优异的成绩结题。在科研过程中积极参加野外工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已进行野外工作3次:2006年7-8月在贵州青岩地区野外工作;2006年10月在浙江黄芝山、煤山野外工作;2007年1-2月在贵州罗甸关刀、边阳进行野外工作。三年的科研过程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如下:
一,发表论文 2007年2月论文《Foraminifers surviving from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at Meishan, Changxing, China》由Elsevier出版的《Palaeoworld》杂志约稿,现已被录用,已出现在全球最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ScienceDirect中; 2007年论文《Last evolutionary behavior of the Paleozoic Foraminifera in Meishan, Zhejiang Provence, China》由Elsevier出版的《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SCI)杂志约稿,现正处于成文过程中; 2006年6月论文摘要《Distribution of small foraminifers in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trata at Meishan section, Zhejiang, China》在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上发表; 2007年6月论文摘要《Surviving foraminifers from the P/Tr mass extinction at the Meishan section, South China — Evidence for multi-episode extinction pattern》在第六届“现代地球科学:交流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被国际三大检索之一ISTP检索收录; 2006年6月论文《浙江煤山二叠纪末的小有孔虫动物群》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微体古生物学报》首篇位置发表。 二,获得的科技奖励:论文《Extinction and survival of foraminifers in the P/Tr boundary interval in Meisha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获得2006年校第十七届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一等奖; 论文《浙江煤山剖面二叠纪末的小有孔虫动物群》获得2006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论文《古、中生代之交重大地质转折期有孔虫的灭绝过程》获得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并作为高校直送作品参加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㈥ 焦洪涛的荣誉奖励
【综合类】2002年5月,获得全校青年最高荣誉——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青年五四奖章”。 2006年1月,作为国家科技规划战略研究专家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06年1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华中科技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2006年5月,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工”荣誉称号。2006年7月,被授予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6月,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第三届全校研究生“我最喜爱的导师”荣誉称号。2012年7月,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科研类】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战略研究重要贡献表彰证书”;国家体育总局“十五”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审核、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授予的“科技法学奖”之突出成就奖和优秀人才奖;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优秀作品奖;湖北省法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一等奖(3次);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省社科期刊优秀专题文章二等奖、三等奖、湖北省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优秀论文奖、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奖、武汉市知识产权研究会优秀会员奖;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颁布的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首届优秀科研论文奖、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优秀青年学术奖;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3次);华中理工大学“航天海鹰杯”优秀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3次)。
【教学类】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之指导教师奖(2次)、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首届教学质量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之指导教师奖(5次)、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4次)、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第一、二届教学质量优秀奖、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华中科技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荣誉表彰等。
【学生培养】2006年至今,作为硕士生导师已培养毕业研究生30余名;作为博士生副导师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指导的科技法研究所创新团队获得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授予的“科技与法律”30年最佳实践奖、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3次);指导的学生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奖、全校“本科特优生”称号、全校研究生“学术十杰”称号、全校“三好研究生标兵”称号、全校“研究生品德模范(第一名)”称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等。
㈦ 王雅鹏的教研情况
(一)主持的教研项目
2001-2004年主持华中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现已结题并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二)教研论文
王雅鹏.农业经济转型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4)
王雅鹏.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创新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4)
王雅鹏.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问题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5)
夏春萍、王雅鹏.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87-88。
(三)教研奖励
指导学生获得2002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主持的教改课题“农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2005年10月获湖北省教育厅三等奖
2004-2008年王雅鹏参加的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农林经济管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现已结题并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主编教材
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王雅鹏,农业技术经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雷海章 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一)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28,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展中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农业部软课题(粮食安全保护模式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3AA403B03,湖北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小康社会协调发展)等科研课题13项,科研经费达70余万元。其科研成果: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警惕粮食问题再起风波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级别 项目经费 承担任务 立项时间 完成时间 承担角色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 国家 350万 十二五期间
基于粮食安全目标的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协调机制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 18万 工作 20072009主持人
粮食补贴政策绩效评价与政府管理研究 国家博士点基金 国家 5万 工作 20072009主持人
武汉市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支持体系研究 武汉市科技局 市级 3万 工作 20062007主持人
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展中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 14 万 工作 20042006主持人
有效促进武汉市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措施研究 武汉市科委 市级 1万 工作 2004 2004主持人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国家 4万 工作 2003 2005主持人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国家 1.5 万 工作 2003 2004主持人
土地整理融资 国土资源部国地中心项目 国家 4万 工作 2003 2004主持人
粮食安全保护模式研究 农业部软课题 国家 5.5万 工作 2003 2003主持人
湖北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省财政厅 省级 30万 工作 2003 2005主持人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基地,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省级 1.5万 工作 20032005主持人
湖北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小康社会协调发展 省科技攻关项目 省级 1.5万 工作 2003 2004主持人
不同自然经济类型区粮食安全保护模式研究 农业部项目 国家 2万元 工作 2002 2003主持人
结构调整中的粮食安全与保护 校创新基金 校级 1万 工作 2000 2001主持人
(二)出版专著
书名 出版日期 出版单位 承担角色
中国生物质能原源开发利用探索性研究 2010年7月 科学出版社 第一作者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年度报告系列共四部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作者
中西部城镇化加速期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研究 2008年4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作者
粮食安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05年7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作者
湖北三农问题探索 2004年6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一作者
中西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保护与永续利用问题研究 2003年1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二作者
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3年1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一作者
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 2002年1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三作者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研究与实践 2000年11月 人民日报出版社 第二作者
(五)奖励与荣誉
奖项名称 获奖时间 授奖部门 奖励等级 奖项等级 排名
粮食安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09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二等奖1
警惕粮食问题再起风波 2004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一等奖1
新世纪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02湖北省科技厅 省级 三等奖 3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 三等奖 1
陕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跨世纪战略研究 陕西省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陕西省人民政府 省级 三等奖 2
新的历史阶段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 二等奖 4
生物技术发展与湖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研究 2002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等奖 2
指导学生获得2002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03年3月 湖北省 省级 三等奖 1
㈧ 张亚东的人物荣誉
曾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曾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先进个人、湖南省社科基金管理先进个人、湘潭市社科先进个人等荣誉。
㈨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有哪些教研成果
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团队,为学院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学院在图书馆学理论、现代目录学、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情报学理论、信息检索、知识组织、信息经济学、文献计量学、档案与电子文件管理、出版发行、数字出版、电子商务等研究领域具有优势和特色,其中多个领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近10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余项,其中,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国家自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科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0余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7项;教育部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横向及其它项目200余项。
近5年项目总经费超过7000万元。近10年来,学院出版专著70余部、教材125部、译著13部;发表论文3755篇,其中权威期刊以及国外学术期刊论文450余篇。学院师生论文被SCI、SSCI和A&HCI索引收录221篇,占全校20%以上,在Springer等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英文学术著作3部。2006-2016年,学院进入ESI社会科学总论论文124篇,被引非零论文83篇,被引论文数345篇,被引贡献率21.849%,居全校第一。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5项,其中,一等奖3项、特别荣誉奖1项。
从文华图专开始,创办人之一的沈祖荣先生就把“研究图书馆学,服务社会”定为宗旨。“智慧与服务”被确定为文华图专的校训。文华图专师生继承了文华公书林“巡回文库”的传统,以“私立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学生服务团”的形式服务民众;所办理的公益讲座“群育讨论会”深受听众好评。秉承文华图专“智慧与服务”的优良传统,学院通过创新学术研究,聚集国内外资源,承担重大科研课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通过编印成果简报、工作简报、研究咨询报告等上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档案局等国家部委,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学院还积极推广科研成果,为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保密局、航天科工集团、时代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各级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软件推广培训中心、国际拔尖信息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国际图联会员单位、美国图书馆协会国际成员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级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基地、国家保密教育培训基地武汉基地、湖北保密教育培训基地、湖北省保密教育实训平台等社会服务平台。受中央有关部委、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举办各类高层次培训班百余期,培训各类人才4000余人。
学院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学历教育,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形式,培养人才2万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自1993年来学院为来自西部高校的访问学者和科研进修人员免除学费,始终以最优厚的条件给予方便;从2003年起连续三年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主办面向中国西部高级图书馆员培训班和国际会议。
㈩ 王钊的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教材
1.《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年第3期。
2.《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年第2期。
3.《主成因分析法在财务预警中运用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年第12期。
4.《对用友ERP-U8使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会计版),《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7期。
5.《对高校ERP实践教学的思考》,《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第12期。
6.《构建营运资产Excel模型 加强应收账款事前管理》,《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3期。
7.《如何做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年第1期。
8.论文《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ation and sports Ecation被ISTP检索。
9.副主编《会计信息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10.副主编《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11.2011年,为“湖北省会计学会首届会计信息化知识竞赛”参与了湖北省会计学会编写的《湖北省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辅导材料》部分内容。
研究课题
1.2006年,主持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会计专业加强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建设研究》。立项编号20060130。结项文件:华师行字〔2007〕334号。
2.2009年,主持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立项编号2009071。结项文件:华师行字〔2011〕334号。
3.2007年,主持湖北省人口学会课题《湖北省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4.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教育研究》。获奖情况
1.获得学校2003—2004学年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2005年、2006年、2008年,三次获得学校 “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
3.2008年12月在第九届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上,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研究》被评为二等奖。
对学生的指导
1. 2007年,指导学生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利用Excel模型构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并作为该项目的指导教师。2009年结项。
2. 2008年,指导学生成功申报了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湖北省企业ERP应用现状研究》》,并作为该项目的指导教师。2010年结项。
3. 2009年,指导学生成功申报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武汉市企业ERP应用现状研究》。2011年结项。
4. 2009年,指导学生科研论文《运用Excel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获2009年校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