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下)
回望奥迪这一百年,多次破产、重组,经历了一战、大萧条、二战,几度被冷落雪藏,几度又受命运女神眷顾度过危难。因为遇见DKW而结缘前驱,因为战争又错过了后驱;借DKW之势实现腾飞,又困于前驱产品体系;四驱来得又早又惊喜,D级车立足后再也不惦记后驱。不管你喜不喜欢奥迪这个品牌,奥迪的故事着实精彩,奥迪这份坚强和进取心值得点赞。
文|mon-mon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3年烧光84亿,被央视点名,又一国产品牌官宣停产停工!
与2014年就已经发布的小鹏、蔚来、理想汽车不同,在2017年才发布的拜腾汽车,似乎已经成了“造车‘新’新势力”。但迟到的步伐并未影响到拜腾汽车的热情,从发布之初,拜腾汽车就已经树立起“植根中国、布局全球”的理念,格局之大不言而喻。
这些已经无法掩藏的负面,折射出的是不仅是拜腾的窘境,而是在这场投资极高、回本极慢的造车行业下的各造车新势力品牌间的常态。如今潮水褪去,有产品的车企可以靠着目前的车型吸引住投资者的留步,而产品还未诞生的车企,恐怕更多的是胎死腹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涉及Model 3售价/定金调整 特斯拉中国销售政策变更
特斯拉Model Y目前已经于海外上市,但上海工厂二期封顶之后,国产版本或可能于今年年底量产,明年上市,更多消息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㈣ 宝骏730可不可以改装后驱回答
不能的,,,【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㈤ 4g63s4m发动机高温怎么回事
航天三菱的4G6系列发动机,分为2.0升的4G63、2.4升的4G64和4G69三种型号,在国内应用极其广泛。2.0~2.4排量,绝大部分没有自产发动机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家,都是该系列发动机的用户。查询工信部数据库,统计的结果是,目前在产的新车型,大约有1300种搭载了4G6系列发动机,其中使用4G63机型的接近300种!除了三菱戈蓝,奇瑞东方之子和东方之子Cross、华晨金杯、尊驰和骏捷、比亚迪f6、长城哈弗、长丰猎豹、江铃全顺、华泰特拉卡、福田、双环、飞碟……….可以说,几乎每个用户都驾驶或者乘坐过搭载该系列发动机的车型,多年来,在车主中,形成了简单可靠、便宜皮实、维修保养费用低的良好口碑。 2.0升的4G63S4M这个型号,已经销售了至少4年,熟悉该发动机发动机的用户,都会对4G63新发强悍的性能表现迷惑不解!这款发动机,用于越野车的后驱型号压缩比为9.5,最大功率仅84Kw。轿车所用的前驱型号,压缩比10,最大功率95Kw。现在,在几乎毫无先兆的情况下,性能飙升了25%左右!超越了2.4升,100Kw的4G64和115Kw的4gG69。 其实,了解一下4G63发动机的历史,就会找到部分答案。 三菱4G63发动机是1992年,为著名的“平民跑车”——EVO量身打造的,至今推出了十代产品,十几年来,在WRC世锦赛上表现抢眼,屡获冠军。国内(包括杭州)目前销售的是第9代EVO,最后一款搭载4G63的型号。对发动机改装稍有了解的都知道,4G63的性能提升余地非常大。著名的红头4G63,发烧友们一望之下便热血沸腾,许多改装机型可以达到1000马力以上,最高1300马力,远远超过顶级的F1赛车。 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十年前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引进生产,供应国内市场。不过,这种型号的4G63S系列,是最简化的廉价版本,去掉了涡轮增压、双顶置凸轮轴等几乎全部性能提升部件。 近几年,随着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发动机厂家崛起,为了维系在国内发动机供应领域的统治地位,三菱一方面将先进的铝制4G15M、4A91等新发引进国内,另一方面,也协助航天三菱、东安等合作伙伴,对4G6、4G1等老型号进行升级改造。 比如,2004年,EVO版4G63才引进的,三菱独有的MIVEC技术。既可以优化气门的开启时间相位,还可以改变气门的开启行程,提高进气量,可以在一个宽广的转速区间,同时实现低油耗、低排放与高性能。该技术优于本田的VTEC和丰田的VVTI等相应技术。相关的成果是去年底推出的4G63S4N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10%,搭载在即将上市的2009款华晨尊驰、骏捷、酷宝,长城哈弗,江淮宾悦等最新车型,以及三菱戈蓝的变形车DN5021指挥车上。 三菱的市场策略,向来是新产品优先供应自有品牌与关联企业,为了进一步挖掘4G63的潜力,新机型提高了压缩比,关键之处是更换了发动机的大脑——ECU控制单元。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发4G63S4M,旧貌换新颜,就是这种持续提升改进的成果。 显然,随着ECU版本的升级,序号的递增4G63和4G69的性能也出现了明显的提升。2009年下半年,随着航天三菱新品逐渐上市。2.4升的4G64,将被2.0升新发4G63完全取代。2009款戈蓝2.0AT,仅仅是一个开端,设计数十个国内厂家的数百种自主品牌新车型,今后一年会陆续换装新发动机,以求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㈥ 现有多台后驱动转让
如果成色好的话300~400之间,因为外置光驱已经过时了,只有老款的小本才用,新款的小本用U盤就可以了,没必要再买外置光驱,所以这个价差不多了!
㈦ 丰田皇冠停产:不用诉离殇
戛然而止,往往是最令人感伤的。
4月28日,随着最后一辆第14代丰田皇冠走下一汽丰田的生产线,丰田皇冠和中国市场的“缘分”走到尽头。
根据目前所掌握信息显示,目前已经在日本市场发布的第十五代皇冠,将不会再进入到中国市场,而皇冠停产后留下的高端车型空白,将会由亚洲龙填补。
皇冠在中国市场的“戛然而止”,确实是有点让人感到无比惋惜。毕竟,在当下市场环境下,我们很难在找到一款像皇冠这样舒服、优雅和从容的后驱大轿车了。更何况,对于八零后而言,皇冠也曾经是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的车型。
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皇冠曾经辉煌的历史与重新挖掘留在记忆深处的故事。
皇冠的故事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要分为两段。
皇冠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彼时,正在进行战后重建的日本市场对于企业用车的需求变得旺盛了起来。于是,在1955年,丰田推出了第一代皇冠以应对商务市场的需求。
从结构上来看,为了提供一个更为方便的上下车便利性,第一代皇冠也采用了对开门式的设计,车身也一如彼时的潮流那样,采用了船型车的形象。不过,相比于同时期的美国车,此时的第一代皇冠依旧保留了一个小巧的车身。
所以,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丰田皇冠就已经牢牢的锁定了商务以及舒适的产品定位,而这种定位也主导了后续十五代车型的更迭,以及在随后出现的商用化衍生。
就这样,皇冠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开始逐渐奠定了其作为标准的日本“社长座驾”的形象。这一时期的故事,是和中国市场没有太大联系的时代,所以我们就暂时略过。
皇冠对于中国而言,真正的意义在于这款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就是它和中国的故事。
皇冠和中国的交集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彼时,随着中西方关系的改善,中日关系也开始趋于正常化。1973年,中国政府进口了200辆第四代皇冠用于广交会的接待工作,由此也拉开了皇冠见证中国经济腾飞的序幕。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已经更迭到第七代的皇冠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大举进入国内,并在市场上成功的建立了豪华车的形象。
得益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进口的那一批第四代皇冠的口碑影响,第七代皇冠在进入国内之后也迅速的占领了公务车市场和出租车市场,并且成为了第一批富起来的阶层的专属座驾。而在北京的出租车市场里,出租版的皇冠也和天津大发一道,构成了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城市风景。
不夸张地讲,在中国的汽车企业实现以合资带动产业升级之前,丰田皇冠、日产公爵等几款车型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的高端汽车消费市场和公务车市场。这种情况,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奥迪100和桑塔纳等车型的国产,才有所改变。
当时皇冠的进口量有多大呢?据1985年的数据显示,1985年全年,皇冠就进口17250辆,而这其中还不包括以灰色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车型。
而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单月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就超过了5300辆,而丰田在这其中占据了34%的比例,皇冠又占据了17%。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皇冠的“大举进口”,恐怕也是国家下大决心去推动汽车工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引子”。
不过,即便是奥迪100国产实现公务车的国产化,但皇冠的进口依旧没有停歇下来。到九十年代初期,日系车的平均月进口量达到了6800辆,丰田的占比提升到37%,而皇冠在丰田系的进口车型中则提升到了24%。彼时,进口到国内市场的皇冠是基于第八代皇冠的底盘,以第九代皇冠的造型打造而来的皇冠133。
相比于同时期的奥迪100,在九十年代初期进口到国内市场的皇冠133,在产品性能和产品定位是完全高上一个档次的。
不夸张地说,那时候的一辆皇冠133,不见得会比一辆奔驰S级的定位低上太多。即便是在现在看,当年奥迪100放在九代皇冠典雅而端庄的造型面前,也是相形见绌。
当然,第九代皇冠的质量也是要比同时期的奥迪100好上很多,这一点很容易证明——现在在南方还能找到依旧光线靓丽的九代皇冠在行驶,但是同年份的奥迪100嘛,除了博物馆和报废场,真的不容易找不到了。
皇冠133是在中国市场上最成功的一代车型,也是进口皇冠里保有量最大的一款车型。随后,第十代皇冠也在九十年代末期以皇冠155的名称进入到国内市场,成为最后一款进口的皇冠。
然后,是皇冠迎来的国产化的时代。
2003年,皇冠正式迎来第十二代产品。与此同时,一汽丰田正式成立——第十二代皇冠的国产化也就正式提上日程。2005年,第十二代皇冠正式实现国产。
凭借老皇冠积累的出色口碑以及高端定位,国产第十二代皇冠甫一上市就站在了高端市场,销量一度超越了已经耕耘国内多年的奥迪A6。而国产的身份,也让第十二代皇冠成功的进入到了公务车采购的领域里。
不过,这种势头并没有保持太久。随着奥迪A6L的换代,皇冠的销量开始下降。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而言,第十二代皇冠真正值得铭记的地方,是将顶级的Majesta车型转让给一汽,摇身一变成为了红旗HQ3,为红旗品牌的复兴奠定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基础。随后在这一基础上诞生的红旗H7,红旗HS7逐渐成为序列。
2009年,第十三代皇冠正式上市,其依旧保留了高端化的定位,但整体的市场表现也已经大不如前。但销量的不尽如人意,并非是皇冠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丰田调整了中国市场产品策略所导致的。所以,在第十四代皇冠上市的时候,丰田已经在刻意的弱化这款车了。
当然,第十三皇冠表现不佳的原因,还在于十年前豪华品牌加速了国产车型的导入,比如2010年长轴距奔驰E级实现国产,而这也间接影响到皇冠。
随着4月28日最后一辆皇冠的下线,皇冠和它的大后驱时代,也正式告一段落。而在皇冠上出现的那种舒适和平顺的驾驶质感,恐怕再也后继无人了。
皇冠,是一个时代的注脚,也是很多人汽车记忆中的经典符号。皇冠停产,只是与中国市场的暂时告别——经典事物往往最有生命力——不用诉离殇。
注: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特斯拉为何拒绝向拼多多交付Model 3
因为特斯拉中国曾在多个渠道公开明确表示特斯拉官方网站为新车唯一正规购买渠道,且从未委托其他平台或商家进行销售活动。在特斯拉与客户签署的购车协议中也有明示,任何涉及转卖的订单,特斯拉有权单方面解除该协议。参与任何非官方授权活动都将存在权益可能受损的风险。另外,针对转卖订单现象,特斯拉中国将坚持一贯原则,并保留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对于拼多多上推出的特斯拉Model 3万人团购一事,特斯拉方面早在7月21日就通过微博与之撇清关系:
近日,我司接网友举报获悉宜买车汽车旗舰店在拼多多上推出了“特斯拉中国-Model 3 2019款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的万人团购活动,并宣称“万人团价251800”。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我司特在此声明,我司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我司保留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8)后驱转让扩展阅读
拼多多回复
针对特斯拉拒绝向拼多多“限时秒杀”频道团购车主交付Model 3,并声称这批消费者涉嫌违反了特斯拉“禁止转卖”条款一事,拼多多于8月14日晚间作出回应。
拼多多“秒拼”事业群小二乐福表示,从消费者处了解到,该车辆系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了订购协议,消费者本人自用且无任何转卖意愿和意图,其购车用车也并未有任何“恶意”。
乐福表示,对于特斯拉拒绝履行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作为补贴方对此表示遗憾,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并将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
此外,拼多多小二乐福最后还补充道:招牌大了,不应豪横,店大了,不应欺客;手握先进技术,更应心态平和,积极善待消费者信任。
㈨ 大众普桑、标致505……你还记得合资车企入华的第一款车吗
1978年12月,我国正式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史称“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爷爷的一句话铿锵有力,深深地刻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同时也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顾改革开放至今40多年的历史,中国汽车产业无疑是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汽车一步一个脚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受益于改革开放的黄金环境,一大批合资车企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天买车君就来盘点各大主流合资车企实现中国本地产的第一款车型,顺带聊聊它们的现状。
上海大众
大众桑塔纳(普桑)
由于时间和篇幅问题,买车君只列出了几款个人觉得较经典且有历史沉淀的车型进行讲解,但我相信大家还能列出很多经典的首次入华车型,如丰田佳美、尼桑公爵等,这些车型无一例外都对我国汽车工业的推进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如今可能早已找不见踪影,但它们会一直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