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介绍一下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经济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德川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一个封建制的国家。在德川幕府统治的初期,日本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中叶起日本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并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在德川时代,日本农业的发展虽然十分缓慢,但取得的成就还是比较显著的。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商业性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作物的生产在农业中占的比重显著提高。特别是靠近大城市(大阪、京都等城市)的一些地区,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19世纪上半期已超过稻米的种植面积。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同农业分离。随着商业性农业和农村手工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发展,商品交换关系也日益频繁起来,并初步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全国市场。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以商人为代表的商业资本直接控制生产,是日本资本主义因素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大阪附近的棉织业中心河内为例,在19世纪中期出现了许多经营“木棉寄屋”的包买主,他们收购农村手工业者的产品,再转售给大阪的棉布批发行。商业资本进一步控制生产的形式是“换棉”和“出机”。“换棉”即商人供给皮棉,由农村手工业者纺成纱或再织成布,商人按成品数量支付现款,或分给一部分产品作为工资。“出机”是指商人供给棉纱和织机,由手工业者在家里织成布匹,商人则按成品多少支付工资。后来,“出机”资本家便设立自己直接经营的手工工场,从贫苦农家招募“机织下女”即女工从事生产。幕末,由包买主直接控制生产从事资本主义家庭劳动的经营方式,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也陆续在制丝、丝织、棉织、陶瓷、酿酒、造纸等生产部门出现。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如浓尾、泉州地区的棉织业部门,工场手工业已开始占据统治地位。
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种种限制,总的说来幕末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是不高的。资产阶级尚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虽然还没有能力领导革命,但对现存的旧体制是不满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导致新兴地主阶层的出现。一些农村的富裕农民、商人高利贷者和手工工场主通过抵押或典当的方式非法占有农民的份地,转化为地主。他们或者雇用工人自营耕作,或者把土地出租给佃农征收封建地租,同幕藩封建领主之间也存在许多矛盾。这些被称为“豪农·豪商”的资产阶级与新兴地主,后来成为倒幕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处于幕藩领主封建统治下的广大农民是反封建的主要动力。在德川时代日本共发生2809次农民暴动,幕末农民暴动更加频繁,仅1801—1867年就爆发了1169次,在推翻幕府统治的斗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世纪中叶日本能够成功地进行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日本的封建制度异常僵化,缺乏自我调节的机制,统治等级的内部矛盾重重,从中分化出一支主张变革的力量——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代替资产阶级充当了革命的领导者。
在德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幕藩领主土地所有制。幕府禁止土地买卖,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无法得到法律的承认。因此,领主阶级不仅不能将他们包容进自己的队伍之中,相反却将其推向反对派的怀抱。就国家的政治体制而言,日本是一个封建的幕藩制国家,它既有作为中央政权的幕府,又在地方保留了由领主——大名自行统治的二百几十个藩国。一些藩国的领主,主要是外样大名,对幕府的统治心怀不满。这不仅会导致领主阶级的公开分裂,而且为倒幕势力进行反对幕府的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在幕藩体制下,日本除实际上的全国最高统治者将军外,还存在着形式上的国家君主——天皇。他虽被剥夺了统治大权,但历史的传统使他仍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可以成为革新势力反对幕府统治的有力政治工具。在德川时期,日本在选拔和任用官吏方面,实行的是世袭门阀制。幕府和诸藩的各种官职,均依武士等级身份的高低来分配。“权门武士”把持了政府要职,一些门第较低而富有才干的下级武士则无缘获得较高的职位,对上层武士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因此,幕藩体制和武士等级的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这一方面使幕府的统治易于陷入孤立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便于在旧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主张变革的力量。
在德川时期,全体武士的年均收入为35石,下级武士的收入自然要比这个数字还低得多。从18世纪中期起,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将军和大名“皆感国用不足”,常采用削减甚至停发下级武士俸禄的手段来解决自己的财政困难。对门阀制早已怀有不满情绪的下级武士,由于经济地位的急剧恶化而“恨主如仇”。这就使武士等级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大批下级武士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从事手工业生产以维持生计。他们的实际阶级地位随之发生变化,逐步转化为同幕藩体制相对立的小商品生产者。另外,下级武士中经营商业或组织资本主义家庭劳动的也不乏其人;有的则以从富有的商人家族中间收容养子的方式出售自己的武士身份,或者是同富商通婚,甚至过继给他们作养子,来解救自己的经济困难。这就使他们同资产阶级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两者在经济利益上逐渐趋于一致。此外,还有一些下级武士改业为教师、医生等,补充了知识分子队伍。他们中间有些人就学于兰学家,接触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并深受兰学家的朴素民主思想和富国强兵主张的影响,产生了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朦胧愿望。正是通过上述途径,部分下级武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世界观逐渐地向资产阶级方面转化,成为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言人。这就使日本能够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未成熟的条件下,成功地进行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就国际环境而言,明治维新是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下爆发的,这一外部条件催化了这场革命的提早发生。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率一支船队来到日本江卢湾的浦贺港,要求日本放弃锁国政策,同美国友好相处,缔结通商条约。在武力威胁下,幕府被迫接受了美国国书,答应在1年内给予答复。1854年2月培里再次率船队来到浦贺港。3月幕府被迫在神奈川同培里举行谈判,签订了《日美和好条约》。这是日本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随后,英、俄、荷等国也先后援例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和好条约”。1856年8月,美国任命的驻日本总领事来到下田,同幕府进行谈判。他利用英、法在中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恫吓,终于迫使幕府于1857年6月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同年,英、法、俄、美也同日本缔结了通商条约。因为这些条约均签订于安政五年,通称“安政五国条约”。西方国家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仅迫使幕府同意开港通商,还取得如下特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同待遇、认定关税权、建立居留地权等等,使日本的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从1859年7月起,日本据约正式开港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日本被迫开国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各种矛盾,对革命的爆发起了催化作用。首先,幕府因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暴露出它的腐朽和虚弱。开国所带来的严重民族灾难与社会灾难,又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陷于孤立,甚至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这就使幕府已无法再按老样子统治下去。其次,开港通商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而反封建的斗争空前高涨。1863—1868年共发生370次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其中仅1866年便发生141次。由于开国而受到打击的工商业者和下级武士也积极行动起来。尊王攘夷派和倒幕派就是以他们为社会基础而形成的。最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随着开国而逐步加深的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了解,使一些出身于下级武士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在日本“采取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必要性,为此就必须首先以武力打倒幕府的反动统治。他们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道路。正是他们成功地领导了倒幕维新运动。
二、倒幕运动
幕府在开国问题上屈辱和无能的表现,引发了早已不满幕府专制统治的强藩大名主要是西南外样大名的反幕活动。他们乘机抬出天皇,围绕缔结通商条约和因将军家定后嗣而引起的继承人问题对幕府施加压力,以图改革幕政、参与中央政权。于是,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发生了公开的对立。一些主张改革的志士和浪人,也标榜“尊王攘夷”,积极配合强藩大名进行反幕活动。但幕府竭力维护它的专制统治,拒绝实行任何让步。1858年7月,主持幕政的大老井伊直弼一意孤行,未经天皇批准便与美国签订通商条约,同意开港贸易。同时他还决定由血统最近的德川庆福继任将军(就任后改名家茂)。接着就在1859年10日(阴历)发动“安政大狱”,逮捕了从事反幕活动的志士百余人,将倒幕维新运动的先驱者吉田松阴等处死。主张幕政改革的一些公卿和大名也受到了处罚。为了替被害者复仇,水户和萨摩两藩的18名志士于1860年3月24日(阴历)在江户的樱田门外刺死了井伊直弼,给予幕府的专制统治以强烈的冲击。“安政大狱”和“樱田门之变”是幕府专制势力同反幕势力之间公开冲突的开端,从此斗争便日趋激化了。
井伊的后继人久世广周和安藤信正为缓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巩固幕府的统治地位,策划将天皇的妹妹嫁给将军家茂,实现以幕府为中心的“公武合体”①。强藩大名也接过“公武合体”口号,以萨摩藩主之父岛津久光为首,积极推进他们自己的公武合体运动。目的是利用天皇的权威,迫使幕府进行改革,建立以将军为首的雄藩联合政权,使整个幕藩领主阶级联合起来,共同克服所面临的内外危机。但因受到坚决维护幕府专制制度的反动势力的阻挠,以雄藩大名为主导的公武合体运动虽曾在1862年7月和1863年底迫使幕府作出一些让步,但终于还是破产了。
在两种对立的“公武合体”运动交错展开的同时,以西南强藩的下级武士为主体、得到“豪农豪商”支持的尊王攘夷运动也迅速兴起。对领导这一运动的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先进分子来说,尊王是借“王政复古”之名,行改革幕府专制制度之实;攘夷则已不是盲目的排外运动,而是为了反对列强的殖民侵略政策,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他们一方面通过尊攘派公卿三条实美等人把孝明天皇争取过来,并利用他的权威迫使将军同意在1863年5月10日(阴历)开始实行攘夷;另一方面又鼓动天皇“亲征攘夷”,企图借机发动政变,举兵讨幕。5月10日傍晚,长州藩的尊攘派率先实行攘夷,炮击了通过下关海峡的一艘美国商船,随后又炮击了法国和荷兰的军舰。但长州藩很快就遭到美、法两国军舰的报复。1864年9月英、美、法、荷4国组成联合舰队,再次炮击长州藩的下关(史称“下关战争”),长州藩惨败后宣告投降。
在攘夷遭到失败的同时,尊攘派的反幕活动也受到挫折。孝明天皇虽然是个狂热的攘夷分子,但他不愿使封建秩序遭到破坏,暗中把尊攘派的政变计划告诉了幕府。于是幕府便联合公武合体派大名,于1863年8月18日(阴历)先发制人,用武力把以长州藩下级武士为主力的尊攘派尽行逐出京都,史称“八一八政变”。而早在同年7月,长州藩尊攘派的著名领袖高杉晋作便被藩政府起用,负责守卫下关以防西方列强进行报复。他建立一支由下级武士和农民、市民组成的武装队伍—奇兵队,到1864年已发展到4000余人,在经济上得到豪农豪商的有力支持。此外,长州藩还出现了一些效仿奇兵队而建立的名目繁多的武装队伍,泛称为“诸队”。随着军事力量的增加,长州藩的尊攘派产生了急躁冒险的情绪。为了报“八一八政变”之仇,他们不顾高杉晋作的反对,于1864年7月(阴历)向京都发起进攻,在宫门外与幕府军发生激战,结果遭到惨败,史称“禁门之变”。幕府随即联合萨摩藩的公武合体派发动第一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企图一举消灭尊攘派的势力。长州藩的保守派借机重新掌握了藩政实权,并向幕府谢罪投降。幕府在同尊攘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在下关战争、“八一八政变”和“禁门之变”中遭到的挫败,使长州藩尊攘派认识到,在与外国武力悬殊的情况下,实行攘夷是轻率无谋的;只有推翻幕府的反动统治,实行“开国进取”的方针,使日本真正富强起来,才能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为此,必须“联合草莽志士”,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并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倒幕阵线,以实现武力倒幕。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倒幕便取代攘夷成为尊攘派的首要战略目标,尊攘派也就开始转化为倒幕派了。
1864年12月(阴历),高杉晋作等人以藩内最大的商业城市下关为据点,依靠豪农豪商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了藩政实权。随后,他们就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开港贸易”的近代化方针指导下,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把长州藩建设成为“割据倒幕”的根据地。这时,萨摩藩的实权人物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等人也因岛津久光的公武合体路线失败,转化为倒幕派。这就使萨、长两藩开始接近。因此,当幕府打算再次发动征讨长州的战争时,萨摩藩不但表示拒绝参加“私战”,而且经土佐藩坂本龙马从中斡旋,在1866年1月(阴历)与长州藩结成倒幕的军事联盟。萨长联盟的建立改变了幕府与倒幕派之间的力量对比,倒幕派开始占据优势。
幕府一意狐行,于1866年6月(阴历)悍然发动了第二次征长战争。但因萨摩藩拒绝参战,幕府直辖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以及长州藩全体军民的奋勇抵抗,幕府遭到失败。在战争进行期间,德川家茂突然去世,德川庆喜继任将军职。1867年初,他接受法国公使的建议,进行军事和财政改革,以图重振幕府的权威。与此同时,萨长两藩也在积极进行讨幕战争的准备。英国看到倒幕势力壮大,决定支持他们倒幕,积极出售武器给他们。不久,安艺藩加入讨幕联盟,土佐藩也约定响应,进一步扩大了倒幕阵营。这时,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席卷了包括京都、大阪、横滨、江户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的根据地关东一带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幕府统治势力薄弱的边远地区斗争更加激烈。这一切使幕府统治发生了根本的动摇。在这种形势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于1867年10月24日(阴历)向朝廷提出辞职报告,将“大政奉还”于天皇(孝明天皇已于1866年底死去,15岁的太子睦仁即位,即后来的明治天皇),企图以此来剥夺倒幕派起兵的借口,继续维持其反动的统治。
但是,萨长两藩的倒幕派并未因此而动摇。他们向京都集结兵力,于1867年12月9日(阴历)发动宫廷政变,以天皇名义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并正式成立设有总裁、议定和参与3种官职的新天皇政府。当晚新政府举行会议,决定让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即交出“兵马之权”和领地、领民。德川庆喜不甘心失败,立即奔赴大阪,纠集幕府军向京都进发,于1868年1月3—4日(阴历)同以萨长为主力的政府军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发生激战。幕府军失败后,德川喜庆由海上逃归江户。4月(阴历),政府军兵临江户城下,德川庆喜被迫开城投降。占领江户后,政府军继续征讨东北地方的叛乱诸藩,于10月初平定了这一地区。第二年3月又出兵北海道,在5月18日(阴历)攻下幕府残余势力固守的军事要塞五棱部。历时一年半的国内战争以政府军的全面胜利而结束,统治日本长达265年的德川幕府终于被彻底推翻,因这场战争发生在农历戊辰年,史称“戊辰战争”。
三、明治政府的资产阶级改革
1867年12月倒幕派在发动“王政复古”的政变时,建立了以天皇(1868年9月改年号为明治)为首的“三职”政府。从1868年4月(阴历)起,又改行“太政官制”,一直到1885年始为内阁制所代替。在明治政府建立之初,显要职务均由亲王、公卿和藩主担任,但政府的实权并不掌握在他们手中,实际负责处理政务的主要是出身于下级武士的倒幕派领袖。他们在中央政府的不断改组中,逐渐排除了官居显位的公卿和藩主。1871年后,除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和右大臣岩仓具视是公卿外,担任参议和省卿(相当于部长)的实权人物,几乎都是萨、长、土、肥4藩的倒幕派领袖。
早在1868年3月(阴历),刚刚成立的明治政府便宣布了它的政治纲领——《五条誓文》,其内容未能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甚至还具有一些军国主义的色彩,但却表明了新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因此,这是一个引导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资产阶级改革纲领。然而,对于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步骤,仍然是模糊的。于是决定到西方去考察。1871年11月(阴历),明治政府派出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为副使的大型使节团赴欧美考察。使节团通过考察加深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为了日本的独立富强必须实行全面的改革,并找到一条在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切实可行的道路。归国后,大久保等人于1873年10月掌握了政府实权,建立起所谓“大久保体制”,进一步推进了资产阶级改革。
明治政府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
1869年6月(阴历)新政府利用在戊辰战争中获得全面胜利的有利形势,诱使各藩藩主自动“奉还版籍”于朝廷,把藩主变为藩知事(地方官)。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1871年7月(阴历)又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置县”,免除全国各藩知事的职务,一律迁往东京居住;废除藩制,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这就一举夺得地方政权,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维新运动中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2.废除封建身分制度和取消武士特权
在“奉还版籍”时,新政府就废除了公卿、诸侯之称,改为华族,一般武士改称为士族和卒(后一部分编入士族,一部分编为平民)。1872年3月,正式确定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的身分制,在幕藩体制下处于被压迫等级的农、工、商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随后,又逐渐剥夺了旧统治等级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废除了对平民的各种封建性限制,并准许华族、士族与平民通婚,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
旧统治等级——武士的特权主要包括:统治权、封建财产特权和垄断军职的特权。在推翻幕府的统治和夺得地方的政权之后,明治政府又废除了一般武士均可对平民“格杀勿论”的特权,从而彻底剥夺了武士等级过去享有的统治权。在幕藩体制下,将军和大名作为土地的所有者均享有向领地内的农民征收封建年贡的权利,隶属于他们的武士也通过领取俸禄的形式参与了对农民的剥削。这成为新政府的一项沉重的财政负担。于是它便逐渐减少俸禄总额,最后于1876年8月用发给“金禄公债”的方式赎买了武士所享有的这种封建财产特权。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也早在1872年随着征兵制的实行而被剥夺了。这样,武士作为一个特权等级被消灭了。其上层因领取高额的“金禄公债”,转化为地主和资本家;广大的下级武士则沦为小商人、自由职业者或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
3.土地改革
在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同时,新政府便着手确定土地所有权。1868年12月(阴历)新政府宣布:“各村地面均应作为农民占有之土地”。1872年2月(阴历)又明令解除幕府颁布的永世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宣布“自今以后,允许四民买卖和私有”。同年7月(阴历),进一步通告在全国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以土地执照,确认其土地所有权。接着在1873年7月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取消过去封建贡租按村摊派,由实际耕种者缴纳的办法,改为由持有土地执照的土地所有者交纳;不再以土地收获量作为征收贡租的标准,改为以土地的法定价格为标准;废除贡租按四公六民、五公五民等不同税率征收的规定,新地税的税率一律定为地价的3%。此外,政府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将旧税法水田交纳实物,旱田交纳货币或实物的规定改为一律用货币交纳。上述一系列土地改革措施,使日本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幕藩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自耕农和新地主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大体上确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土地所有制。明治政府实行的土地税制也属于近代税制,地税额虽不下于封建时代的贡租,但却成为明治政府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4.殖产兴业
岩仓使团通过对欧美各国的考察认识到:迅速建立近代大工业是日本的当务之急。大久保利通回国后,立即设立内务省,亲自担任内务卿,大力推行殖产兴业的政策。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采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方式,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为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将官营企业转让给同它密切勾结并因而拥有特权的大资本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和保护下,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它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产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得异常迅猛。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近代大工业便首先在这一部门占有了统治地位。5.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在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影响下,一些洋学家和思想教育界名流于明治六年(1873年)成立了研究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学术团体—“明六社”,创办机关刊物《明六杂志》,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提倡自由主义、欧化主义,对日本人民进行启蒙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革中世纪的风俗习惯,提倡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6.制定宪法和召开国会
明治政府虽然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但它的统治方式却是专制主义的,从而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在日本掀起一场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自由民权运动。在人民斗争的压力下,明治政府于1889年颁布了帝国宪法,1890年召开了第一届帝国议会。虽然人民还享受不到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但毕竟确立了有着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使统治者在施政时不得不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比之于“朕即国家”的绝对专制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总之,通过倒幕维新运动,基本上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使日本由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 日本股市的交易时间
日本股市开盘时间如下:
1、日本东京外汇市场
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 08:00-15:30
2、北京时间:
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早8点至10点整,中午11点30分至下午14点整。
日本目前有8 家证券交易所,分别位于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广岛、福冈、新泻。札幌。其中东京、大阪分别是全国和关西地区的中心性市场,二者的交易额合计占全国交易所的90%以上。
(2)大阪企业转让扩展阅读:
东京股市:
该股票市场长期以来居于世界第二位。在1977年时,其资本总额约为2 060亿美元,当年交易额占其资本总额的38%,1981年初其发行股票总值也只有纽约股票市场的1/3。
由于日本经济明显好转、外汇市场稳定、国内需求旺盛、长期较低的优惠利率以及外资的大量涌入等原因,致使东京股票市场交易异常活跃,乃至1987年底,其资本总额已增加到3万亿美元,年交易额占其资本总额的59%,其资本总额和年交易额均超过纽约,且东京股市的日交易额也已超过美国。
③ 日本关西是什么关的西面
关西地区是日本西部的重要经济中心,主要产业为钢铁、纺织、化工、电子等,区内中小企业众多,达3万多家,其中很多拥有较独特的技术,在关西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西地区的GDP占全日本的1/6以上,进出口总额占全日本进出口的五分之一,贸易伙伴大部分来自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占80%以上。我国是关西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主要从我国进口纺织品原料及辅料、食品,向我国出口合成纤维、半导体、钢铁、纺织品等。日本的制造业重镇--关西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包括大阪府、京都府、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滋贺县、三重县(两府五县),总面积为3.13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8.3%。人口约2300万,占全日本的17.1%,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密度的2.3倍。70年代后期以来,关西地区的产业进行了大幅度的结构调整,由原先以重工业产业为中心转向以光电子设备和生物技术、新材料开发等尖端技术为主的产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关西地区产业发展,不断涌现出世界级的企业。日本的九大综合商社中,七家诞生于关西地区。它们虽起家于不同领域,最后都发展成了当今的综合商社。在家用电器方面,“日本的三大家电制造商”的总公司都设在大阪府。京都具有世界上有名的电子技术关联产业,神户有代表日本钢铁产业和时装产业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日本久负盛名。关西地区一直重视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早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就组团访华,并通过友好贸易、备忘录贸易等方式积极开展民间贸易。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对华投资方面,关西地区一直保持积极态度,从1992年以来对华投资大幅增加,关西一些著名跨国企业如松下电器、三洋电机等均在中国拥有数十家投资企业,在投资规模和技术转让上都达到较高水平。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陷入低谷,关西地区经济亦大受影响。2002年日本出口虽有所增加,生产有所恢复,经济复苏看到了一丝希望,但是日本经济还未达到真正的复苏。破产企业的增加以及企业重组使得失业率上升,抑制了消费,日本经济处于低谷。
④ 日本大阪市中央区道顿堀出售西铁城吗
有的,那是商业繁华之地。
⑤ 日本人の「和」
从“和”看日本
日本是岛国,四周都是海,这意味着,住在岛内的人,即使不喜欢这个地方,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换句话说,岛就是这个国家的全部。对于交通发达的今天来说,这些想法毫无疑义,但是,在千百年前就不同了。自公元3世纪(公元239年)日本成立,进入新的历史朝代以来,它融合了日本人,成就了日本文化的“单一民族”,日本形成了拥有单一文化的岛国。而且,在1945年美国派兵进驻日本之前,从还没有外来军队进驻过日本,因此,日本有较多的自主性和强烈的排他性,所以日本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在全世界诸多岛国中,人口超过1000万的岛国里,没有一个像日本那样,没被其他民族占领过,也没有被怕接受外来文化,并最终没有和其他民族混杂,而成为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因此,日本成为史无前例的独特岛国。
日本作为岛国,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把“和”看得最重要。日本人成为处处称“和”的国家,原因就在于此。“和”就是了解日本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首先,分析一下“和”这个汉字。它是从“人们和睦地分饭吃”这个意思引申过来的。追根究底,“和”就是人们“和睦相处”的意思。
在岛国,“和”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岛国的四周都是海,即使出了什么事,人们也无处可逃。如果无法离开的人们有了分歧,开始争斗,这样不断斗来斗去,最终只会导致一起灭亡的结局,所以和平共处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而在大陆上通常是强者发动军事政变以推翻力量较弱的在位统治者,那么,弱者就可以向国外求援以对抗强敌,胜者为王,获得统治权。这样,大陆的历史始终是一个改朝换代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义”的大旗下可以轻易地发生引起朝代更替的战争。日本以儒家思想为统治基础,而儒家思想要求对君主绝对效忠。为了阻止以“以”为名的改朝换代,日本统治者在人们心中确立了一个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形象,被形象化的这个神圣的存在就是“天皇”,这个词对于日本人意味着“神的子孙,人间之神”。人们通过侍奉“神圣”的天皇,绝对地服从于天皇。即使发生战争,只要天皇的一句话就可以阻止战争。这些就是日本能够维持“和”的原因。
住在岛国的人们,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所以,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同时,也很容易陷入“我们是世界上最棒、最优秀的民族”这种错觉当中。日本也不例外。在岛国,敬重最高统治者是一种民族习惯,而且,为了避免自取灭亡,把“和”放在了第一位。为了不让各种势力互相厮杀,人们一直遵从最高首领。这些就是天皇出现在日本的原因。虽然,日本也出现过很多次政变,但天皇的血统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保持着所谓的“万世一系”,即一个血统的永久持续。日本现任天皇——明仁天皇是第125代天皇。在英国也同样如此,英国人的说法是“神佑女王”。直到现在,国王之所以能成为国家的象征及元首,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岛国重视传统,还因为对于四周都是海的岛国来说,正是“和”才是非常重要的。英国和日本发生过的流血事件远没有法国那样激烈,这足以体现出“和”对于这两个岛国的重要性。
“和”既是日本的建国理念,又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在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强大国家的出现是在公元4世纪末。打下这个基础的便是最为日本人所崇敬的圣德太子。他在公元604年制定并颁布了《十七条宪法》,即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宪法。它的第一条就强调了“和”。(大意为:以和为贵,忤逆为宗)所以,“和”即使统治日本的思想基础,也是日本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在约1400年的时间里,“和”成了统治日本的思想。决定日本人民的思维方式或生活态度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和”。“和”成了充分了解日本人的钥匙。这个“和”表示社会要和平、和谐、和睦。“和”的思想到底是怎样塑造日本和日本人的呢?
人与人之间通过和谐共处形成的社会。应该得让每个人找好自己的位置,确定身份。只有每个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个社会才可以维持“和”。因此,每个人都得认清自己的位置。不妄想找到更好的,这被日本人叫做“有分寸”。
“有分寸”指的是心知肚明、能找到自己位置的表现。从制度上就规定了不可改变的身份,这样,日本成了彻底的阶级社会。在这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当的位置,没有弱者立足的地方,因为弱者终究会破坏“和”。于是,弱者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甚至被驱逐出去。在这个极其看重“和”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掌握分寸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好分寸,是日本人的基本心态。“有分寸”意味着不脱离自己所属的领域,如果脱离这个领域,在过去有可能招致死亡。在日本民主化的今天,这种做法会招致社会上的负面声音。当然,现在的日本人也得掌握好分寸,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一旦越过这个领域,就成了“害人的行为”。在日语中,把“麻烦人、打扰人”的表现称作使别人“困扰”。所以,日本儿童教育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千万不要去打扰别人”。如果不想麻烦别人,就得努力的做自己的工作,,不管是否力所能及,都得无条件地去做。在被容许的范围内,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完成自己的那一份工作,社会也就能正常运转。只有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维持均衡的社会。在日本,如果把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转给别人做或者没有完成,就会被视为没有能力的人。做好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就是日本人所说的“一人前”。这是一个个人领域明确的社会,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做人的道理。在日本,无论是身居要职,还是做普通工作,只有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能享有自己的那一份待遇。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恪尽职守。日本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恪尽职守,社会不会容纳不尽责的人。按照“一人前”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最重要的就是不做超越自己所属领域的事。如果某个人的行为越轨的话,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影响。日本人从小就受到“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许越过自己的领域”之类的教育,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任务一定要有自己来完成”的习惯。结果,从外部看上去,逐渐变成了规范化的人格。要避免打扰别人,彼此间要和睦相处,有话也用不着一一向对方讲出来,你必须尊重对方,同时也要想到对方的需要,所以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非常重要,日本人把这叫做“体谅”。
体谅——在对方讲出来之前就为对方考虑到了,这种周到是日本社会的基本礼仪。因此,不仅是不会为人着想,还包括直接提出自己要求的人,在日本都不能算是正常人。彼此间设身处地地为方着想,在日本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自己讲出自己的意愿,会使对方感到很难堪,是很失礼的行为,最终还是会给对方带来麻烦。为了维持“和”的“体谅”,是对对方的尊重。
在日本社会,“和”是最重要的。日本是个彻底排斥“和”的破坏者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为了维持“和”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体谅”社会。
在无处可逃的岛国,一旦出现纷争只会两败俱伤,因此,为了和睦相处,“和”尤为重要。同时也不能忘记主动地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体谅)。与别人共处时,要时时刻刻留意让对方开心。这表现为对别人的亲切态度。并且,和他人接触时,行为必须是彬彬有礼的、和蔼的。
因此,日本人的一大特征就是“和气”,彬彬有礼地打招呼,对人亲切,始终面带微笑,以及亲切的话语,正是这种亲切感,使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以“亲切之国”而闻名。“和气”正是从“体谅”延伸出来的。这是这种国民的自我约束力使得今天的日本成为发达国家。
QQ~104553747
⑥ 国际贸易 计算题 某外贸公司以每公吨400美元CFR大阪的价格,向日商出售农产品,日商要求改报CIF价
CIF价格就是在CFR基础上加了海运保险费而已,所以CIF价格-保险费=CFR价格,即
CIF-CIF*(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CFR
CIF=CFR/[1-(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400/[1-(1+10%)*0.8%]
=403.55美元
保险金额=CIF价格*(1+保险加成)
=403.55*(1+10%)
=443.905美元/吨
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保险费=443.905*0.8%=3.55美元/吨
⑦ 中国现有航空公司
中国航空公司列表: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 http://www.airchina.com.cn/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 http://www.ce-air.com/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 http://www.CS-AIR.COM/
海南航空有限公司 --- http://www.hnair.com/
上海航空公司 --- http://www.shanghai-air.com/
四川航空公司 --- http://scal.com.cn/
厦门航空公司 --- http://www.xiamenair.com.cn/
深圳航空公司 --- http://www3.shenzhenair.com/
山东航空公司 --- http://www.shandongair.com.cn/
⑧ 日本留学出入境物品携带规定
日本入境携带物品限制:
1.假冒商品,所谓的假品牌:在未知情况下降假冒商品携带入境,若被海关查出,物品将会被罚没。以上情况,收入不会被进一步追究法律责任,但若是在已知的情况下携带入境的话,毫无疑问将构成犯罪行为。
2.华盛顿条约中所规定的物品:华盛顿条约中所规定的毛片、皮革制品、象牙制品等为对象。虎、豹等猫科动物的毛皮、鳄鱼、蜥蜴等两栖动物的毛皮制品为限制对象。以上不仅限制于制品、动物本身同样适用。即时在购买时确认过没有问题,但如在海关被确认为限制物品,你必须做出如下选择:(1)当场放弃;(2)自费寄回;(3)付费请专业公司暂时存放后,办理进口许可证。
3.食品、植物、肉制品(火腿、香肠等)。
4.水果、植物、花卉种子及肉制品等,除在机场出售的已经检验商品以外都不能带入境内。鱼肉制品例外。
⑨ 日本大阪留学生回国,家具怎么处理
到留学生的BBS、网站、微信群里贴转让信息。实在处理不了的话,便利店里买大件处理的券,贴上,扔到垃圾站。
⑩ 日本明治维新的参与者
日本明治维新参加者:
① 一些中下级武士,明治维新前三杰、后三杰
②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改革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
2.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
3.社会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4.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5.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 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6. 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军事、经济建设、政治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