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闽侯上街中美小区安置房买卖要交出让金吗
没有土地证,房子质量差,电梯质量也很差出过事故,
⑵ 多地宣布对住宅土地集中供应,每年供地不超过3次
多地发文明确今年将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全年将分3批次统一发布住宅用地招拍挂公告。
2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发布《坚决落实上级有关要求 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通知。
青岛的《通知》显示,2月24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潘奇主持召开青岛全市住宅用地调控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上级部门关于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最新要求,并对2021年全市住宅用地供应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提到,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
所谓“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按照青岛市的计划,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郑州:收回部分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发布权
青岛并非唯一一个将执行“集中供地”的城市,天津市、郑州市也已内部发文推行“土地集中出让”模式。
2月24日,河南省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确认,该局此前发布《关于统一组织住宅用地挂牌出让公告发布的紧急通知》,收回部分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发布权。
郑州通知称,根据部2021年住宅分类调控精神的要求,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自本通知下发起(2月23日),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上述区域住宅用地出让公告由市局统一组织发布实施。
2月24日,一份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显示,天津市确定于今年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上述《通知》的落款时间显示为2021年2月23日。
目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上未能搜索到该文件。
不过,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确认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我们计划这么做,《通知》属于内部公文。”
天津《通知》显示,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中实行住宅用地集中出让的有关要求,对天津市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做出紧急通知。
天津指出,2021年度住宅用地(包括含有住宅用地的混合用地)实行“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全市原则上全年不超过3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批次公告出让的土地以挂牌方式交易的,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以拍卖方式交易的,应当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
为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有关工作,天津市确定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求各区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时序,提前做好土地出让前期工作,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落实住宅用地出让工作。
“有助于减少土地哄抢”
另一份网传文件显示,按照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22个重点城市实现“两集中”,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两集中”成为当前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和集中组织出让。青岛也成为全国较早公开发布“两集中”政策的城市。
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积极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自然资源部住宅供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精神。实际上也是积极关注和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保障,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又一个新举措。若是“两集中”供地政策确定,那么实际上就形成了长效机制三大利器,即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和供地集中度政策。后续,实行“两集中”的城市供地和土地交易等会形成明显的变化,这要求房企积极主动研究此类政策和竞争策略。尤其是在集中供地前期,积极做好研究,积极分析潜在的土地投资机会和竞争类企业。此外,集中供地政策强调了22个城市的落实,也强调了住宅用地领域的改革,实际上有助于真正减少土地哄抢,促进各地土地交易市场平稳,本质上也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重要体现。
⑶ 轿车在上街区怎样过户
需要双方当事人和车辆到车辆登记车牌城市车管所办理过户手续,需要车辆违章和事故处理完毕,车辆手续证件齐全,双方当事人出示身份证,如果是异地户籍还需要出示在本地居住证。
《机动车登记规定》:
第十三条 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迁出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的,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日内,在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签注变更事项,收回号牌、行驶证,核发有效期为三十日的临时行驶车号牌,将机动车档案交机动车所有人。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临时行驶车号牌的有效期限内到住所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机动车转入。
申请机动车转入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提交身份证明、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档案,并交验机动车。机动车在转入时已超过检验有效期的,应当在转入地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并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和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日内,确认机动车,核对车辆识别代号拓印膜,审查相关证明、凭证和机动车档案,在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签注转入信息,核发号牌、行驶证和检验合格标志。
第十八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自机动车交付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转移登记。
机动车所有人申请转移登记前,应当将涉及该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
第十九条 申请转移登记的,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现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证明、凭证;
(三)机动车登记证书;
(四)机动车行驶证;
(五)属于海关监管的机动车,还应当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车辆解除监管证明书》或者海关批准的转让证明;
(六)属于超过检验有效期的机动车,还应当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和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现机动车所有人住所在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内的,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日内,确认机动车,核对车辆识别代号拓印膜,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收回号牌、行驶证,确定新的机动车号牌号码,在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签注转移事项,重新核发号牌、行驶证和检验合格标志。
现机动车所有人住所不在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内的,车辆管理所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四)身份证明是指:
3.居民的身份证明,是《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居民身份证》。在暂住地居住的内地居民,其身份证明是《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居民身份证》,以及公安机关核发的居住、暂住证明。
⑷ 郑州丰嘉房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怎么样
郑州丰嘉房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是2013-07-09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晨光路北段。
郑州丰嘉房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10607268179XQ,企业法人苌慧,目前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郑州丰嘉房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房产策划;代理房地产销售;提供房地产转让、买卖、居间介绍;房地产信息咨询服务;代理房地产抵押、产权过户手续(以上范围涉及法律法规规定应经审批方可经营的项目,凭有效许可证核定的范围经营,未获审批前不得经营)。在河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31567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326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郑州丰嘉房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⑸ 全国22城市一年只能出让三次宅地 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伸向土地供应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月 一年只能卖三次地。
2月24日,这一消息开始在地产圈广泛流传,一个广为传播但未经权威部门证实的版本是,2021年开始,全国主要22个城市土地招拍挂活动,一年只能进行三次。
传言中的新政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等22个城市。
随后,天津、无锡、济南、青岛、郑州等城市与之相关的文件截图通过非正式途径流出。其中天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有关工作的通知》标注的时间是2月23日。
天津的通知要求:2021年度住宅用地(包含涉住宅的混合用地)实行“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全年不超过3次,且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
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以挂牌方式出让,同批次土地的挂牌起止时间应相同;而拍卖方式交易的,也应连续集中完成拍卖。
一位天津自然资源系统人士解释,上述“两集中”供应土地是自然资源部向22个城市同时下发的要求,对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集中出让,主要是通过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时序,以稳定市场预期、稳地价。
按照这位人士的说法,自然资源部要求22个城市一年发布供地公告和组织出让活动不超过3次,但未明确各地具体出让月份。天津集中公布宅地出让公告的3个批次定于3月、6月、9月中旬。
经济观察网获得的一份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件显示,济南将集中发布宅地出让公告的时间定于5月上旬、8月下旬、10月下旬。青岛则明确将分3批次集中发布宅地出让公告和集中招拍挂,并未明确具体月份。
一位杭州自然资源系统人士透露,杭州在“双集中”供地的城市名单中,但目前还在研究制定具体细则。
一位央企郑州公司投资拓展人士用“兵荒马乱”形容“双集中”政策对地产圈的影响。2月24日,在看到天津市的红头文件后,各地的投拓人士纷纷致电天津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欲咨询相关细则,电话一度占线。
随后,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则紧急通知,要求2月23日起,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上述区域住宅用地出让公告由郑州市局统一组织发布实施。但“双集中”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仍在指定中。
上述央企郑州公司投资拓展人士及团队迅速召开会议,讨论这一政策对区域公司拿地的影响。“如果各主要城市都在3、4、9月份集中出让土地,全国性房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区域公司向总部申请资金可能会与其他区域公司‘撞期’,只能减少举牌次数,例如,集团可能需要在投资长三角还是中原地区做出选择。”
集中挂牌与集中出让,将如何传导到楼市?一位top3房企投策中心负责人直言,“双集中”制度对行业的影响重大,不亚于此前的三条红线和限贷政策。
“集中在3、4、9月份供地,目前各房企的开发建设周期约为6-10个月,据此计算,3月、4月拿的地,大概在10月份预售入市;9月拿地,快的话春节就可以开盘。”其进一步说明,房企开发有个规律,年初拿地会稍微拖沓一点,年尾拿的地开盘节奏较为紧迫,以在年底回笼一批资金。
“政府供地受供求关系影响,一般会根据市场存量情况定价,但现在同期出地,政府‘饥饿营销’的手段行不通了。而且开发商同行的拿地成本相近,只能在终端比拼价格了。”该top3房企投策中心负责人表示,这可能会导致某个区域新盘集中入市,届时竞争将十分惨烈。对于购房者,买房的节点将主要在五一、十一、双11和春节。
“双集中卖地政策,就像东北在冬天卖白菜一样,贵不起来,不像南方的蔬菜全年常有,能随行就市。”top3房企投策中心负责人补充,这一政策对地方政府、对企业自上而下的压力都很大。
⑹ 多地试水“两集中”出让土地,为楼市降温但或致项目集中入市
近期,全国多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宣布2021年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涉及青岛、郑州、天津等城市,部分城市将全年分三批次,集中发布公告、集中组织出让住宅用地。
业内人士认为,土地“两集中”出让,或有利于促使房地产企业谨慎、理性拿地,并将对房价管控起到一定作用。但开发商在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拿地,也必然导致相关项目集中入市,这或许给房地产市场销售带来一定冲击。
多地试水“两集中”出让住宅用地
“之前市场一直有相关传言,近期这算是正式落地了,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城市跟进。”在多个城市发布相关公告后,一位中小房企东部区域负责人对记者说,“两集中”出让住宅用地是调控政策的一部分。
“两集中”出让住宅用地,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显示,青岛市将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发布相关通知,对郑州市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求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上述区域住宅用地出让公告由市局统一组织发布实施。
天津相关部门规定,全年发布出让公告原则上不超过三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集中出让土地时,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天津将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当地不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以前都是一块地一块地出让,大企业有资金等优势,最终结果就是大企业次次参与,好地都被他们拿走了,我们只能做些边角料。”上述房企东部区域负责人这样解释多地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40个城市土地市场量价齐升,溢价率小幅下降,土地市场整体平稳。 从土地成交面积看,2020年二季度之后,部分城市楼市、土地市场火热,下半年热点城市调控虽有收紧,全年40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仍增长8%,创2015年以来新高。
一名头部房企相关负责人也认为,该政策出台意味着头部企业无法再垄断优质地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市场热度。“因为即使是头部企业,短时间筹集的资金也有限,集中招拍挂时只能优中选优,找几个重点发力。”
或导致地产项目集中入市
业内人士分析称,“两集中”出让土地政策或将与房企降负债等政策产生联动效应。
2020年,监管层对于房企贷款及资金监管动作不断。2020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联合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并制定地产融资三条红线。三条红线以“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将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进行分类管控,不同档的房企有息负债规模约束不同。其中三条红线均超标,为红档,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两条红线超标,为橙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
“集中拿地,很可能会导致相关房企在拍地月份出现一个负债高峰,这也会给企业资金链带来较大压力。”上述中小房企东部区域负责人说,这也会进一步降低大房企多拿地意愿,引导企业更为理性、谨慎参与相关地块招拍挂。
卓易数据创始人马光明说,此次土地集中政策与三道红线政策一脉相承。一次供出数十宗土地,便于资金充足的企业有计划性的拿地,减少了资金紧绷、囤地较多、负债较高的房企断断续续拿地的机会。此次政策对现金流充足、融资能力强的品牌企业是利好,而资金状况紧张的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也有开发商担心,大房企拿地后,相关优质地块在大房企间流动性或将提升,相关监管举措也应考虑到这一点,否则中小房企拿地难度更大。
楼市分析人士张百忍认为,和“两集中”政策相比,部分城市供应问题更在于土地出让的结构性不合理,部分城市郊区土地出让过盛,而市区地块较少,“两集中”政策或效果有限。
此外,也有市场人士担心,集中拿地,再加上开发建设进度类似,很可能导致房地产项目集中入市,如中小房企地块较差,更缺乏对购房者的吸引力,生存状况会更加艰难。
也有分析称,中小型房企资金实力有限,可以参与的土地很少,只能通过全力厮杀去拿下高价土地,若自身的运营能力、操盘能力有限以及融资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亏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未来的生存环境将会更加恶劣。
对房企来说,马光明认为,应做好多手准备:一、在供地前把要供出的土地研究明白,做好“择地”准备;二、筹备好充足的资金,一年只有三次,错过就错过了;三、销售环节尽量避开集中上市期,尤其供应较多的区域和板块,减少竞争,做好“择时”。
⑺ 多地试水“两集中”出让土地 项目或集中入市
多地试水“两集中”出让土地为楼市降温但或致项目集中入市
近期,全国多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宣布2021年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涉及青岛、郑州、天津等城市,部分城市将全年分三批次,集中发布公告、集中组织出让住宅用地。
业内人士认为,土地“两集中”出让,或有利于促使房地产企业谨慎、理性拿地,并将对房价管控起到一定作用。但开发商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拿地,也必然导致相关项目集中入市,这或许给房地产市场销售带来一定冲击。
多地试水“两集中”出让住宅用地
“之前市场一直有相关传言,近期这算是正式落地了,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城市跟进。”在多个城市发布相关公告后,一位中小房企东部区域负责人对记者说,“两集中”出让住宅用地是调控政策的一部分。
“两集中”出让住宅用地,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显示,青岛市将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发布相关通知,对郑州市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求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上述区域住宅用地出让公告由市局统一组织发布实施。
天津相关部门规定,全年发布出让公告原则上不超过三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集中出让土地时,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天津将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当地不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以前都是一块地一块地出让,大企业有资金等优势,最终结果就是大企业次次参与,好地都被他们拿走了,我们只能做些边角料。”上述房企东部区域负责人这样解释多地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40个城市土地市场量价齐升,溢价率小幅下降,土地市场整体平稳。从土地成交面积看,2020年二季度之后,部分城市楼市、土地市场火热,下半年热点城市调控虽有收紧,全年40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仍增长8%,创2015年以来新高。
一名头部房企相关负责人也认为,该政策出台意味着头部企业无法再垄断优质地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市场热度。“因为即使是头部企业,短时间筹集的资金也有限,集中招拍挂时只能优中选优,找几个重点发力。”
或导致地产项目集中入市
业内人士分析称,“两集中”出让土地政策或将与房企降负债等政策产生联动效应。
2020年,监管层对于房企贷款及资金监管动作不断。2020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联合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并制定地产融资三条红线。三条红线以“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将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进行分类管控,不同档的房企有息负债规模约束不同。其中三条红线均超标,为红档,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两条红线超标,为橙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
“集中拿地,很可能会导致相关房企在拍地月份出现一个负债高峰,这也会给企业资金链带来较大压力。”上述中小房企东部区域负责人说,这也会进一步降低大房企多拿地意愿,引导企业更为理性、谨慎参与相关地块招拍挂。
卓易数据创始人马光明说,此次土地集中政策与三道红线政策一脉相承。一次供出数十宗土地,便于资金充足的企业有计划性的拿地,减少了资金紧绷、囤地较多、负债较高的房企断断续续拿地的机会。此次政策对现金流充足、融资能力强的品牌企业是利好,而资金状况紧张的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也有开发商担心,大房企拿地后,相关优质地块在大房企间流动性或将提升,相关监管举措也应考虑到这一点,否则中小房企拿地难度更大。
楼市分析人士张百忍认为,和“两集中”政策相比,部分城市供应问题更在于土地出让的结构性不合理,部分城市郊区土地出让过盛,而市区地块较少,“两集中”政策或效果有限。
此外,也有市场人士担心,集中拿地,再加上开发建设进度类似,很可能导致房地产项目集中入市,如中小房企地块较差,更缺乏对购房者的吸引力,生存状况会更加艰难。
也有分析称,中小型房企资金实力有限,可以参与的土地很少,只能通过全力厮杀去拿下高价土地,若自身的运营能力、操盘能力有限以及融资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亏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未来的生存环境将会更加恶劣。
对房企来说,马光明认为,应做好多手准备:一、在供地前把要供出的土地研究明白,做好“择地”准备;二、筹备好充足的资金,一年只有三次,错过就错过了;三、销售环节尽量避开集中上市期,尤其供应较多的区域和板块,减少竞争,做好“择时”。
⑻ 多地宣布对住宅土地集中供应每年不超过3次
多地发文明确今年将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全年将分3批次统一发布住宅用地招拍挂公告。
2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发布《坚决落实上级有关要求 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通知。
青岛的《通知》显示,2月24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潘奇主持召开青岛全市住宅用地调控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上级部门关于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最新要求,并对2021年全市住宅用地供应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提到,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
所谓“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按照青岛市的计划,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郑州:收回部分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发布权
青岛并非唯一一个将执行“集中供地”的城市,天津市、郑州市也已内部发文推行“土地集中出让”模式。
2月24日,河南省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确认,该局此前发布《关于统一组织住宅用地挂牌出让公告发布的紧急通知》,收回部分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发布权。
郑州通知称,根据部2021年住宅分类调控精神的要求,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自本通知下发起(2月23日),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上述区域住宅用地出让公告由市局统一组织发布实施。
2月24日,一份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显示,天津市确定于今年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上述《通知》的落款时间显示为2021年2月23日。
目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上未能搜索到该文件。
不过,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确认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我们计划这么做,《通知》属于内部公文。”
天津《通知》显示,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中实行住宅用地集中出让的有关要求,对天津市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做出紧急通知。
天津指出,2021年度住宅用地(包括含有住宅用地的混合用地)实行“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全市原则上全年不超过3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批次公告出让的土地以挂牌方式交易的,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以拍卖方式交易的,应当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
为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有关工作,天津市确定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求各区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时序,提前做好土地出让前期工作,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落实住宅用地出让工作。
“有助于减少土地哄抢”
另一份网传文件显示,按照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22个重点城市实现“两集中”,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两集中”成为当前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和集中组织出让。青岛也成为全国较早公开发布“两集中”政策的城市。
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积极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自然资源部住宅供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精神。实际上也是积极关注和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保障,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又一个新举措。若是“两集中”供地政策确定,那么实际上就形成了长效机制三大利器,即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和供地集中度政策。后续,实行“两集中”的城市供地和土地交易等会形成明显的变化,这要求房企积极主动研究此类政策和竞争策略。尤其是在集中供地前期,积极做好研究,积极分析潜在的土地投资机会和竞争类企业。此外,集中供地政策强调了22个城市的落实,也强调了住宅用地领域的改革,实际上有助于真正减少土地哄抢,促进各地土地交易市场平稳,本质上也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重要体现。
⑼ 多地宣布对住宅土地集中供应 每年供地不超过3次
多地发文明确今年将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全年将分3批次统一发布住宅用地招拍挂公告。
2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发布《坚决落实上级有关要求 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通知。
青岛的《通知》显示,2月24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潘奇主持召开青岛全市住宅用地调控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上级部门关于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最新要求,并对2021年全市住宅用地供应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提到,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
所谓“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按照青岛市的计划,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郑州:收回部分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发布权
青岛并非唯一一个将执行“集中供地”的城市,天津市、郑州市也已内部发文推行“土地集中出让”模式。
2月24日,河南省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确认,该局此前发布《关于统一组织住宅用地挂牌出让公告发布的紧急通知》,收回部分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发布权。
郑州通知称,根据部2021年住宅分类调控精神的要求,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自本通知下发起(2月23日),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上述区域住宅用地出让公告由市局统一组织发布实施。
2月24日,一份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显示,天津市确定于今年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上述《通知》的落款时间显示为2021年2月23日。
目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上未能搜索到该文件。
不过,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确认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我们计划这么做,《通知》属于内部公文。”
天津《通知》显示,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中实行住宅用地集中出让的有关要求,对天津市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做出紧急通知。
天津指出,2021年度住宅用地(包括含有住宅用地的混合用地)实行“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全市原则上全年不超过3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批次公告出让的土地以挂牌方式交易的,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以拍卖方式交易的,应当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
为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有关工作,天津市确定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得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求各区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时序,提前做好土地出让前期工作,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落实住宅用地出让工作。
“有助于减少土地哄抢”
另一份网传文件显示,按照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22个重点城市实现“两集中”,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两集中”成为当前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和集中组织出让。青岛也成为全国较早公开发布“两集中”政策的城市。
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积极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自然资源部住宅供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精神。实际上也是积极关注和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保障,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又一个新举措。若是“两集中”供地政策确定,那么实际上就形成了长效机制三大利器,即三道红线、房贷集中度和供地集中度政策。后续,实行“两集中”的城市供地和土地交易等会形成明显的变化,这要求房企积极主动研究此类政策和竞争策略。尤其是在集中供地前期,积极做好研究,积极分析潜在的土地投资机会和竞争类企业。此外,集中供地政策强调了22个城市的落实,也强调了住宅用地领域的改革,实际上有助于真正减少土地哄抢,促进各地土地交易市场平稳,本质上也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