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哪些深造机会
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01年首批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学校的品牌、特色专业。2006年被批准建立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年底,经教育部统一修订后,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统一更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19年的建设,具有了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先进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术氛围营造和科学技术研究也日趋深入,形成了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近五年来,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先后建立江苏省轻工光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无锡尚德电力有限公司、江苏新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2个省级科研平台;与江苏彤明车灯有限公司、无锡实益达电子有限公司等合作建有6个省级企业工作站;累计发表论文526篇,其中SCI 328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7部,授权发明专利18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5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35项,累积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200万元;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和省科研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协会科研成果奖6项。首次将光谱技术应用于白酒检测,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所研发的“单芯片白光LED”技术入选“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研制出了绝对效率提高近1.0%的单晶P型PERC电池,填补了国内空白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能在光信息与光通信、光电器件与系统、光电检测技术、成像与显示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激光原理与技术、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波动与近代光学、电磁场理论、信息光学、光纤通信、光电成像与显示
毕业生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技术能力强,一次就业率高。每年约40%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大,学生主要就业于长三角的光伏、光电类企业,从事产品的生产、研发、工艺等工作,其中在江苏省的就业率接近50%。
近几年与国外建立“2+2”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的高校有:英国纽卡斯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保研或考研继续深造的高校主要有: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美国纽约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江南大学等。
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主要有:中兴通讯、尚德太阳能电力、京东方、实益达、菲尼萨、惠普、阿特斯太阳能光电、新广联等行业龙头企业。
企业实习基地主要有: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无锡实益达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新广联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每年都有学生到相关企业做短期实习或完成毕业论文。
Ⅱ 世界各国光学技术先进程度排行,中国在世界光学领域的地位
德国/日本/美国/瑞士/瑞典等国是光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
如果对价钱不在乎,当然买个德国的好了;中国的在高端领域是不行的,但是在民用低端领域还可,性价比高。
Ⅲ 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自建国后,20世纪至70年代,中国先后掌握了“两弹一星”技术;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6年3月,在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下,时任中顾委主任邓小平作出批示,要求“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863计划”就因上述时间而得名。半年后,《863计划纲要》形成,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列为中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扩展阅读:
中国政府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设立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规格最高的奖项当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公民,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并颁发荣誉证书和高额奖金。每位获奖者的奖金总额均为人民币500万元,其中50万元直接授予个人,另外450万元作为科学研究经费由获奖人全权管理具体用途。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的奖项,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国家最高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授予在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同时国家技术发明奖不授予组织。国家技术发明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技术发明奖表彰的是当年中国国民经济中新的、先进的、效益好的新技术。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Ⅳ 饶毓泰基础光学奖和王大珩光学奖哪个更牛
王大珩光学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出资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基金,以其一部分于1996年开始用于“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的颁发,并已执行了三届。在2000年3月31日举行的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上,决定将该奖的名称改为“王大珩光学奖”,现已通过中国科技部的批准。
Ⅳ 刘海涛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奖、专利
研究方向
1.纳米光子学:亚波长光学,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波器件,纳米金属孔阵列光学异常透射。
2.微纳尺度光学传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生物化学传感,光学异常透射传感。
3.光学计算与建模:基于严格耦合波分析(RCWA)的光学计算,微纳光子学器件的微观动力学模型分析。
4.衍射及信息光学:衍射光学元件(超分辨衍射器件、光束整形器件),自由空间光波(标量/矢量光波、完全/部分相干光、连续/超短脉冲激光)传输及变换。
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亚波长金属孔径阵列透射增强的微观模型与性能控制研究”。
2.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金属亚波长阵列拉曼传感器电磁增强的理论分析与设计”。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纳米金属结构实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的机理研究”。
5.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于双光子荧光扫描显微术的超分辨衍射器件的研究”。
发表论文
在Nature(影响因子34.480)、Physical Review Letters(影响因子7.328)、Surface Science Reports(影响因子13.462)、美国光学学会刊物、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学会刊物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单篇他人引用最高120余次。
学术奖励
2004 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高校学生奖);
2005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8 法中科学及应用基金会吉尔-卡恩奖;
2009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奖学金-金国藩青年学子奖学金;
2010 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
学术任职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评议专家。
2.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
3.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
4.期刊审稿人:美国光学学会期刊、Optics Communications、JEOS-RP、CPL、COL、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光电子、激光。
Ⅵ 谁被誉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
我认为应该是: 王大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