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广元的成果荣誉
1、在“创新作文”“满分阅读”“少先报”“求知报”“年轻人·中学读本”“小作家报”“小龙人学习报”“学知报”“学习周报”“语文报”“升学指导报”“课程导报”“新课程报”“学习报”“作文周刊”“学生新报”“学苑新报”“中学生导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作文导报”“疯狂阅读”“读写舫”“学语文”“考试报”“中学生阅读”“荣昌教育”“金田文杰”“科学咨询”等全国百余家报刊杂志上(初高)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及论文1000余篇;
2、著有“高考作文素材指南”等,主编“高考作文大讲堂·应试技法攻略”“中/高考满分作文素材解析”“素材背囊系列”“时文鲜读系列”“全国重点中学考场作文选”(夏季版),“08/09/10年中/高考满分作文”“作文素材·人物篇”“考试阅读虫·经典人生卷”“好词好句好段(小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1-6年级”“09/10中考作文必备素材”“新思路作文升格实战演练·初二”“中/高考高频应考素材”“初/高中生名著素材”“同步作文序列训练·6下”“天下通课时作业本(七·上下)”“天下通课时作业本品德与社会3-6(上下)”等。
3、任副主编及参与编写“05高考作文报告”“07/08/09/10中考作文专项训练”“08中/高考作文必备素材”“09中考作文必备考题”“高考备考范文”“读精彩时文 写满分作文”“最新五年小/中考满分作文权威解读”“2008年全国高考真题集锦”“2008年感动中国人性美文满分作文素材”“中考高分作文18周学9招”“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速用”“2008高考满分作文第一解读”“中/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达标”“中/高考作文满分作文导写”“中考作文应试技法攻略”“中考作文创新构思演练”“胜卷在握2009高考热点预测·语文”“高考作文经典句式”“中考作文经典素材”“2009年全国高考真题详解”“2009高考满分作文评析与阅卷报告”“中/高考作文素材分类大全”“09中/高高分作文范本”“中/高满分作文范本””“中/高满分作文全解”“09中考满分作文鲜读”“09中/高满分作文第一解读”“09高考满分作文快递”“09-10中考满分作文特辑”“十大教育强省高考作文典范”“全国百所重点小学试题精选3-6”“同步作文序列训练·九上”“最新五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小/中/高考满分作文考场版”“夺取2010中/高考满分作文”“2010中考满分作文阅卷报告”“10-11中考满分作文特辑”10-11中考满分作文专辑”“10-11高考满分作文范本”“阅卷组长权威推荐2010中/高考满分作文”“阅卷老师精评中/高满分作文2010”“最新五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天下通课时作业本(小二·上下)”等教育类图书。
② 队伍建设成果新闻宣传素材怎么写
队伍建设的抄成果,有以下几个要袭素。一是选好苗子。从队员的文化层次、身体素质到工作经验等方面展开;二是抓住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队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队伍纯洁的重要环节,从政治思想教育入手,紧扣中心工作,保证队伍的精神面貌和斗志;三是严格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任何违反纪律的人和事决不手软;四是培养典型。把培养先进队员和人物典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表现突出的人和影响力大的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表彰,用典型引领队伍形成战斗力;五是狠抓业务。业务学习是完成任务的基础,把业务学习作为制度,常抓不懈;六是健全组织。队伍建设不是光靠领导干部身先士卒,而是要形成合力,党组织、团组织、工会都有各自任务,但能够以党组织为中心,以各个阶段性中心工作主线,各司其职,提高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
③ 作文素材 关于付出却没收获但自己满意
付出不一定短期内看得到收获,但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或者别人也同样努力付出,我们不知道而已。不要一味的付出,也要讲究技巧和沟通。
④ 急求某位人才在两个方面都有所成就的事例!三百字左右。。一定要是两个方面都有成就!(用于素材积累的。
这种人才很多的,亚里士多德的例子你就可以写,博学多才,号称西方的网络全书
⑤ 作文素材积累课题成果形式有哪些
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方法》研究方案
一、 课题名称
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二、 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学生每当作文时总会唉声叹气。尽管他们用牙咬着笔杆,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也还是写不出几行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这样就形成大事没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当然就没什么内容可写了。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因此,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作文素材,才能解决学生作文“没话可说”的问题。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提出本课题,希望通过探索、实践,能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 研究意义
在小学阶段,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担负着为初中、高中打基础的任务。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阶段,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达,记忆力好,想象力最为丰富,是培养良好习惯、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培养他们的作文热情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四、 研究目标
1、 背诵目标
背诵古今优美诗文45篇;
背诵名言警句60句;
背诵现当代和外国文学作品中优美语段12段。
2、 观察目标
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
掌握一些观察方法;
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3、读书目标
随身携带一本书,枕边摆放一本书;
常去书店去买书,见缝插针来读书;
常与同学来谈书,常与朋友交换书;
常与父母互讲书,常向老师来求书。
4、写作目标
(1)内容:以反映师生、社会生活内容为主。
(2)形式:写好一篇文章,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3)对生活的反映:能选择生活素材并组织材料,反映生活有一定深度,初步体现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对人品精华的品悟,对人情意蕴的感受和对人世沧桑的体会。
五、研究内容
1.关于作文素材积累的思想、理论、理念的研究;
2.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直接积累素材的能力;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间接积累素材的能力;
3.探讨教师如何组织活动,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调动写作兴趣和动机,形成良好的积累素材的习惯,促使学生由“无事可写”向“有事可写”转变的探索与研究;
4.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作文教学的渗透性、生成性的探索与研究。
六、研究方法
见“行动研究”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6月)。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前期测试报告;
2.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作文素材积累的成功经验;
3.进行相关活动的收集与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8月~2008年8月)。
1.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作文素材展示、检测、评估与小结;
3.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写个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进行研究资料分析与数据检测统计,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与有关论文;
2.接受终审评估、结题验收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阶段汇报、中期汇报和结题报告)
2、教师研究随笔、个案研究、案例分析、论文。
3、学生作文集。
4、学生其他成果展示。
⑥ 以 : 奋斗的艰辛,成果的美丽 为素材写一篇作文
升平富足的盛世徒然养成一批懦夫,困苦永远是坚强之母。(莎士比亚《辛白林》)
一棵质地坚硬的橡树,即使用一柄小斧去砍,那斧子虽小,但如砍个不停,终必把树砍倒。--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下篇》
怒海不及我们顽强,雄狮不及我们自信,山岩不及我们坚定,不,残暴的死神也不及我们果决。--莎士比亚《约翰王》
充沛的精力加上顽强的决心,曾经创造出许多奇迹。--狄更斯《荒凉山庄》
鸟儿精心照管自己的巢只不过几天功夫,我则要终生精心照看自己的心巢。--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伟大的心灵全部秘密几乎都在这个字里面:坚持。坚持对于勇气,正如轮子对于杠杆,那是支点的永恒更新。--雨果《海上劳工》
金刚石是决不至于腐烂的。--雨果《悲惨世界》
他赢得普遍的尊敬,并不是由于他的显赫地位,而是由于他那始终如一的言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
请记住,环境越是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说越大。--托尔斯泰《外国名人名言录》
只要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进,就一定会达到目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坚强的生存愿望是顺利实现一切意愿的保证。--高尔基《一个悲惨的故事》
我发现,正是在生活使我遭到最大的屈辱和痛苦的那些岁月里,正是我经受了那么多苦难的艰辛岁月,我渴望达到目的的勇气和顽强精神格外高涨。--高尔基《我怎样读书》
在奔赴危险的使命中,请予我以坚强,以苦痛来荣耀我,并助我攀登那每日为你而贡献的艰难的心怀。--泰戈尔《游思集》
凭着一往无前的锐气,和张牙舞爪的雄狮为敌。(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上篇》)
有德有勇的人,正直的人决不胆怯。--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感发人心的忠勇,可以使一根纺线竿变成一柄长枪。--莎士比亚《辛白林》
横戈跃马的男儿,岂能作柔情的奴仆,要具有真正的品格,才算得真正的勇武。--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受辱记》
固执的人是崇高的。只有勇敢坚强的人,才只有一种激动,一种气质,一种道德。--雨果《海上劳工》
勇敢地走你自己认为正确合理的道路。--罗曼·罗兰《母与子》
只怕应该怕的,不怕不应该怕的,才时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
千万不要胆怯,决不能睁着眼让别人夺去你的权利;这是你自己的责任,没法叫别人替代。--泰戈尔《沉船》
勇敢地闯过一切艰难险阻,在崎岖的山道上攀行;如果这条道路要通过死亡之谷,那也要把死亡当作欢乐的源泉来欢迎。--《泰戈尔评传》
胆怯有两种:一种是思想方面的,一种是神经方面的;一种是肉体的胆怯,一种是精神的胆怯;两者各不相关。--巴尔扎克《搅水女人》
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罗曼·罗兰回忆录》
⑦ 2017中国科技成就作文1000字
我敬佩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我赞扬中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我热爱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象形文字到简体汉字,这些都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浩瀚,中国文化所独有的内涵。然而在日新月异科技驱动发展的21世纪里,我们需要给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内涵,给中国文化一个光明的未来。
科技在不断驱动中国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而中国科技更是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中国的成就。
智能手机在中国不断兴起,而手机行业也是在飞速的发展。中国以前是手机公司最大的组装基地,中国为他们提供劳动力和市场。但是现在的中国已今非昔比,从小米到华为,这些国产手机正逐渐登上国际舞台。
从生产一张存储卡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制造技术,中国企业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原来每部手机采用外国的电子厂商拥有的专利技术,每部手机的成本是现在的几倍,企业盈余少,更是不能倾注太多资金去开发新的技术,中国的发展处处受制于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是让物美价廉的商品带着中国科技文化的内涵在全世界遨游,我们没有理由去否认中国科技为中国文化所注入的新鲜内涵。
中国的名片——高铁。高铁是将中国带向世界的通道,而中国文化也将被它载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高铁作为一种新的交通方式,它比火车更快,比飞机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更是对现代交通的一种革新。拥有可以与飞机媲美的速度,拥有可以与游艇媲美的享受,在安全的前提下一次次冲击着现代交通的方式。最终高铁走出了国门,在异国他乡彰显着中国的科技发展,传递着中国走向世界的讯息。
五大铁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欧洲直至非洲,一条条贯通东南西北的铁路干线就是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留下的最美的风景。从此,中国汉字,中国书法,中国诗词都将通过铁路汇聚到世界文化的汪洋大海。
中国梦并不是供人仰望的宏大愿景,它是由各个领域的小梦而汇聚成的大梦。当科技梦推动文化梦形成之时,中国文化将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诗经》、《周易》,它将融入科技所带来的时代气息。中国文化迎来与时俱进的新篇章。
⑧ 中国科学家韩春雨诺奖级成果素材写作文
2]■中国哪些科技领域最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 专家认为中国在高能物理、生物科技等领域具有问鼎诺奖的水平。丁肇中说,中国在高能物理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是世界一流的,中国高能研究无论理论还是实验,其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先进的。他特别谈到了他和中科院高能所、电工所以及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合作的探求宇宙暗物质的实验。这一研究一旦获得突破进展,当然是具有获诺奖水平的。该实验设备已于1998年在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上飞行,获得了许多数据和成果,这是世界上公认的。而且参与这一研究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陈和生,正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培养的博士生。 此外,高能所专家与意大利合作在深岩洞寻找暗物质的研究也备受国际瞩目。一旦他们的研究能领先美、日完成,则必获诺奖。据悉,截至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已五次授予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中国是少数建成原子对撞机的国家。在粒子物理学研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科院同志信心十足地介绍,高能物理所有不少科研课题是世界一流的,一旦研究成功,中国科学家将获得不止一项诺贝尔奖。 在生物科技方面,中国人类基因组工程负责人杨焕明博士不止一次说,基因研究不光拼技术,还拼资源,而中国的生物资源丰富。在这片资源的沃土上,随时可能结出生物科技的奇葩。 中科院动物所从事的克隆大熊猫胚胎实验一直令外国科技同行羡慕不已,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实验材料。在中国,由于生物资源丰富,中国科学家可以做许多外国科学家想做但没有条件做的研究。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望形成中国生物科技的异军突起。杨焕明说,在基因研究方面,中国已形成了上游基础性研究与下游功能研究兼备的完整科研队伍。中国是世界上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仅有的.
⑨ 写作素材:新中国成立至今所有有成就的人物
【杂交水稻之父】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 (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⑩ 意外的收获作文 素材
每个人一生都有许许多多的收获,有些收获是劳动得来的,而有些收获是意外得来的。今天,我就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早上,我吃面包,掉了许多面包屑在地上。我想等会儿家里的鸡来找食吃,会把它啄干净的,就没有清扫它;还顺手往外一扔,把一个苹果壳扔在了稻谷场上。做好作业,已近中午,我又到厨房找吃的。突然我发现地上有许多蚂蚁,爬来爬去,忙得不亦乐乎。看来鸡没有来,蚂蚁倒不请自来了。我就蹲在那里看。只见蚂蚁们一个一个都驮着粮袋——面包屑,排着队伍往一个方向前进。我就奇怪了,为什么它们不在这儿直接吃掉面包屑,还要花大力气把它运回洞呢?原来它们有东西都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从不占为己有。小的能运,那么大的能行吗?我赶紧又去稻谷场上找我扔掉的那个苹果壳。远远的,只见那个苹果壳好像自己动了起来。走近一看,只见黑压压的一群蚂蚁围着那个苹果壳,更多的外援也正在匆匆赶来,无数个小力士齐心把苹果壳抬了起来,挪动了一下,替补的又上去了许多,这样一步一寸,艰难地抬动着食物。真令我感动啊!不论多么艰难,它们都始终没有放弃,而是紧紧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把食物抬回了家。这次意外的收获真不小,它不仅让我懂得了有好东西要与朋友一起分享,还更让我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小家要团结,民族要团结,“大家”更要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