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众拉达汽车是双警吗
拉达汽车是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厂――伏尔加(AvtoVAZ)旗下的汽车品牌,承载了苏联和俄罗斯几代人情感,是伏尔加的当家“花旦”,这款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的车型,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做过北京的出租车,后因外观差被夏利取代。但在莫斯科可绝对是个宝,在俄罗斯的中国人总结的俄罗斯四大怪中的第一怪就是“拉达开得比火箭快”。
外观方面,该车于1971年在苏联国内发售,随后借菲亚特的力量,进入东欧市场。鉴于当时的苏联环境,新车获得了红火的销售业绩。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之下,苏联人民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拉达轿车并非容易的事情,据相关资料,人们往往要等上6年,才能够有机会等到一辆小拉达。在这种情况下,有机会出国的苏联人往往会从其他国家买一辆二手拉达并运回国内。内饰装饰方面;在配置上的选择余地不大,前门电动窗、室外温度显示器、可调式方向盘已是难得装备,气囊 、ABS等常见配置均缺席车型配置表,更别提ESP等技术水平更高的安全装备。新尼瓦将会推出三门版和五门版,都配有较大行李箱盖。有传言称该车将以更加强劲的新款引擎代替只有83马力的1.7升汽油机,并配备手动变速箱和全时四轮驱动系统。
拉达尼瓦的车身空重只有1210公斤,加上3.74米的车长、2200mm的轴距,无论是林间小道,还是沼泽雪地,都能应付自如。这个小家伙的最小离地间隙达到了220mm,而未经改装的涉水深度更是达到了510mm,具备了超强的适应能力。尼瓦在越野车里是被归类在“硬派”一栏,缘故起因是它的底盘。尼瓦行使的是轿车承载式底盘,而并非刚性更强的非承载式车身。但声名它不足硬,举个很大略的例子,折断两根长度差异的木头,短的那一根必然要吃力些,同理尼瓦娇小的车身反而成了越野时的好协助。底盘吊挂起头变得硬朗,前双叉臂布局自力悬架,后桥授与团体桥式,在短小的底盘里塞进了一套纯机器布局的全时四驱体系,而且拥有前、中、后三把差速锁。奔走顶级越野车G级也是三把锁。
2. 运用PS技术,拉达Niva与奔驰大G结合,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你有没有觉得拉达NIVA是改装成奔驰大G最好的一块儿料呢?但是似乎没有人进行过尝试。日前,设计师亚历山大·伊萨耶夫,他完成了大家的愿望。当然,不是通过实车操作,而是运用PS技术先出效果图。他给这款车取名为G-Niva。
在内装方面,伊萨耶夫给出了更多的现代元素,采用了数字液晶屏设计,这些配置在现如今的Niva车型中根本就不会出现。
当然,这只是一款虚拟车型,所以动力根本不是它的重点。相信很多人更喜欢奔驰的4.0T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而不是现款Niva1.7L四缸自吸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拉达与大G搓出的火花 Isaev发布G-Niva渲染图
你有没有想过让两个根本不相干的硬派SUV结合,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车型?最近一位名为Aleksandr Isaev的工业设计师通过Photoshop将一台拉达尼瓦车型与奔驰G-Class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当然它只是在电脑上做出了几张渲染图,但依旧值得我们去欣赏。
不管是奔驰G-Class还是拉达尼瓦,它们都能提供超强的越野能力,但两款车的价格以及设计却相差较大。根据汇率,拉达尼瓦的入门版车型仅为6,768美元,而奔驰G550的售价却高达130,900美元。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这台车的主体风格究竟由哪款车的决定?
Aleksandr Isaev的设计保持了尼瓦短轴距的车身比例,以保证在越野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接近与离去角,而整体车身结构选择实用的五门布局。在车顶方面,Isaev选择了“T”型设计,B柱从设计上看似乎也可以进行移动。当后排车窗处在下降状态时,车顶可呈现半开启状态,实现后排观景样式。
前脸设计上,Isaev借鉴了全新G-Class的中网与车灯设计,车标更是直接融入其中,所以这款车即便是有拉达尼瓦的设计元素,但实际上还是一台奔驰。除此之外,内饰的上半部分则借鉴了奔驰G-Class的设计元素,而下半部分则依旧将保留拉达的硬派布局风格。
不管怎样,这只是Aleksandr Isaev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但要知道,最近这类渲染图在网络上越来越多,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汽车外观设计师,有的设计图中的个别设计甚至被主机厂采用,可见其影响力。在中国,目前也有不少车迷热衷于制作这类车型渲染图,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得到重视。
(文:沈翀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