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滁州学院成果

滁州学院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02 10:42:20

㈠ 安徽滁州学院怎么样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4+1”硕士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6+7课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

㈡ 滁州学院最好的专业是

国土信息工程系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IS) 国家特色专业 在省内也首屈一指。

(提示:它对计算机编程和GIS软件应用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编程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你学不下来将一无所成,什么都不会(如果你没有自信学好就不要选这个专业)。如果你能学好的话,不仅会掌握专业的GIS知识,还会有较强的计算机水平(无论是,桌面软件编程还是网页开发都会有一定的水平),而且会掌握相关的遥感知识、测绘知识和地理学知识。 以往每届不会有超过10个人能成为这样的高手,有一大部分人一无所成,最大的关卡就是 相关GIS空间数据知识和处理 、 计数机编程及相关语言的学习 、 相关计数机算法 较难。但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大三开学时可以调专业(选择范围: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理科学、测绘工程),大一大二是平台课。)

㈢ 滁州学院和巢湖学院哪个好

滁州学院要更好一些,主要体现在办学历史上。滁州学院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历经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2004年5月升格为滁州学院,2019年获批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校。学校是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确立建设“双一流”国内一流学科两所应用型高校之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滁州学院简介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2.3万册,电子图书154.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

其中工科类专业32个,管理类专业7个,形成了以工、管为主,工、管、文、理、经、教、农、艺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

以上内容参考:滁州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㈣ 安徽省滁州市 滁州学院会峰校区属于哪个区

属于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会峰校区地址:安徽省滁州市滁州经济技术丰乐大道1528号

琅琊校区:地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琅琊古道西路2号

(4)滁州学院成果扩展阅读: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历经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升格为滁州学院。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2.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4万册。设有17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

现有教职工119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2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3人(含在读95人)、硕士75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1人。

学校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㈤ 巢湖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滁州学院比较好,学科建设比较全面,下面是滁州学院和巢湖学院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滁州学院:滁州学院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硕士737人。

2、巢湖学院:有教职工95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67人,硕士以上学位813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

二、学科建设:

1、滁州学院: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

2、巢湖学院: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

三、科研成果:

1、滁州学院: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

2、巢湖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13部。

学校简介:

滁州学院(英文:Chuzhou University)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

截至2018年2月,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2.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9.8万册;设有17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1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8人、副高级职称240人,博士251人(含在读78人)、硕士72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867人。

㈥ 滁州学院的金融工程怎么样

1、很难简单说滁州学院的金融工程怎么样,因为要看和哪个学校进行比较。该专业还算不错,其师资队伍由校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金融工程教学团队支撑,经过多年办学实践积累,办学经验、师资力量、实习与就业平台、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滁州学院的金融工程专业情况如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金融理论与方法,具备matlab编程与系统研发能力、具备金融建模与金融分析报告撰写能力,并能综合运用上述知识能力设计和分析金融产品,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金融问题的方案,能够进行投融资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金融计算与建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统计学、金融计量学、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计量与管理、计量经济学、期权与期货实务、银行考试选讲等。
【实践环节】远期定价实验、期货套期保值实验、互换定价实验、期权定价模型应用实验、证券投资模拟综合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金融建模与仿真综合实验、数学建模与matlab编程实验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以及政府相关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或在金融软件公司从事系统研发工作;或继续攻读金融学、金融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及金融、保险等方向专业硕士。

㈦ 滁州学院怎么样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5月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2014年,成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事例。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2.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19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8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校园网络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
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开设5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23个、管理类专业7个。全日制在校生17468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生3375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120人,专任教师770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187人,博士124人、硕士563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余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3人,省级领军人才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16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5项。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拥有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化工技术等十多个研究所。依托“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通过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
学校依山傍水,会峰湖水碧波荡漾,校园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人文气息浓厚,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各类人才,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连续三年荣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共14次)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4+1”硕士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6+7课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目前,学校上下正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三五”事业发展,坚持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推动学校转型提升,向着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

㈧ 滁州学院 怎么样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5月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2.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1亿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15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22个校外实习基地。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1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校园网络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

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18个、管理类专业6个。全日制在校生16324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生2859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82人,专任教师714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145人,博士101人,硕士511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33项。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化工技术等十多个研究所。

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1项,厅(市)级科研项目378项。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24篇,其中被SCI、EI检索25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45部。通过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1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

学校依山傍水,会峰湖水碧波荡漾,校园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人文气息浓厚,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各类人才,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连续三年荣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共13次)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目前,学校上下正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向着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迈进!

㈨ 滁州学院怎么样

简介: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5月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0.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8亿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8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8个校外实习基地。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07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校园网络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 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18个、管理类专业6个。全日制在校生16324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生2859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20人,专任教师670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44人,博士84人,硕士469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33项。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化工技术等十多个研究所。 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1项,厅(市)级科研项目378项。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24篇,其中被SCI、EI检索25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45部。通过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1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 学校依山傍水,会峰湖水碧波荡漾,校园四季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人文气息浓厚,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各类人才,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连续三年荣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共13次)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目前,学校上下正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向着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迈进!
注册资本:23879万人民币

㈩ 滁州学院多大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3.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2.3万册,电子图书154.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1人。

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



滁州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

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认定“双能型”教师402人。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滁州学院

阅读全文

与滁州学院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