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独立战争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是
美国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
建立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通过北美独立战争独立,从而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扫除了障碍。
2. 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政府取得的外交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打下基础)新中国成立之时,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原则)。是中国外交的起点.在全新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到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第二阶段:(70年代三大成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走向重大突破的时期,其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一系列事件的进展, 中国的对外关系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第三阶段:(80年代进行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外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调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3. 华人在美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李小龙 中国功夫轰动了美国和世界!
4.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森林沼泽景观区化探异常查证方法的选择与次级景观条件特征和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特点密切相关。国外学者通过各种途径,在这一研究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
西北欧、前苏联和北美分布有大面积的森林沼泽,森林沼泽区特有的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对元素富集、分散的影响受到了这些地区勘查地球化学家们的极大关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他们在有机质中元素的存在形式、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与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Boyle(1977)较系统地研究了加拿大两个富含铜的沼泽中的元素分布特征,认为铜主要以腐殖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沼泽中。一些学者认为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有机络合物是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R.Ewelett,1978,等)。Gleeson and Coope(1966)、Chowhurg and Bose(1971,1972)、Baker(1973)等一些西方学者对泥炭中元素的全量和有机结合相进行了研究,提出腐殖化程度是影响有机质与重金属元素结合的主要因素。Jackson(1978)通过有机酸与元素结合能力的试验指出,pH值和粘土含量控制着有机质与元素的结合能力。上述研究表明,在森林沼泽区有机质对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这些研究为森林沼泽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和实地观察,许多学者提出:在森林沼泽景观水系发育的地区,宜以水系沉积物为采样介质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他们系统地研究了水系沉积物的采样部位、粒级、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采样密度。Whitney(1974,1980)研究了铁锰氧化物与金属含量间的关系,提出了用盐酸羟胺提取砾石表面铁锰氧化膜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
前苏联在贝阿线的森林沼泽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吴传璧等,1987),提出根据局部景观特征和不同的工作要求,可采集铁质淀积物、土壤、碎石、沼泽中的泥炭、水和植物等介质开展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最近几年,加拿大勘查地球化学家Stewart M.Hamilton等在森林沼泽景观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表生带元素迁移机理研究工作,提出了“还原囱”(reced chimneys)、“森林环”(forest ring)、酸性帽(acidic caps)的概念和元素电化学迁移模型。根据其研究成果,提出森林沼泽景观区土壤测量的采样层位应是A层下部和B层顶部;且应用醋酸铵或MMI(一种保密的专利提取剂)或酶提取,其他的偏提取剂都太强;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找矿效果。应用这种方法在加拿大厚冰碛物覆盖区开展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找矿效果。
综上所述,森林沼泽景观区化探方法研究现状可以概括为:
1) 进行景观地 球 化 学 研究 与 景观地 球 化 学 区划 ( Б. Ф. Мицкевич、Ю. Я. Сущик,1981) ,建立勘查地球化学概念模型 ( C. R. M. Butt and R. E. Snilh,1979) ,为不同级次景观区开展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 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1984) 。
2) 开展表生带元素迁移机制与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总结表生环境下元素活动性( Andrews - Jones,1968) ,提出表生作用带的地球化学障 ( A. A. Levinson,1974) 。
3) 研究表生条件下元素的赋存形式,指出土壤、水系沉积物中痕量元素存在的主要形式为被吸附的离子态、铁锰氧化物吸附相、原生硫化物相、有机物吸附相、粘土吸附相、次生矿物相等 6 种形式 ( S. Dijkstra et el. ,1984) 。
4) 全面总结了偏提取技术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 ( T. T. Chao,1984) 和水化学测量 ( И. С. Ломоносов,1988) 、植物地 球 化 学 测 量 ( F. D. Busche,1987; C. E. Dunn,1987,1992; P. J. Rogers,1993 ) 、 元素 活动 态 测 量 ( L. V. Antrpovo,1992; J. R. Clark,1994; Mann,1995) 等非常规化探方法的试验研究成果。上述成果为森林沼泽区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总之,多数人认为: 1∶ 5 万工作阶段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 ( 个别地区配合水化学测量) ,采样介质有淤泥沉积物、砾石间细粒沉积物、泥炭物质、经淘洗的灰砂物质等;1∶ 1 万工作阶段以土壤测量为主,在表面石质风化物发育区采用苔藓 - 地衣生物地球化学测量,石流发育区采用植物测量,沿石流边缘采用潜蚀淤泥测量,沼泽发育区采用水生苔藓测量等方法。同时,在 A 层下部和 B 层顶部采样、醋酸铵或 MMI 或酶提取测试土壤中活动态元素含量可望取得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5. 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1。《四国条约》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借此解散了英日同盟;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而不具备军事同盟性,美国无须用武力保护盟国利益。
2。《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放弃了“双强标准”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对等的原则,标志英国海军优势从此终结,日本海军扩张受到限制,承认其海军只处于二流水平,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3。1922年2月签署《九国公约》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各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4。确立了华盛顿体系。它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
6. 中国人在美国有哪些成就
钱学林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到北京。1935年8月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6年10月转加州理工学院,成为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
中学时代的钱学森就为旧中国的腐败和落后而忧心忡忡。1948年,在祖国解放有望时他就准备回国效力。
美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其真正目的是看重他的学识,企图迫使他改变思想,留在美国。即使不成,也要使他所掌握的高新知识陈旧过时。
确实,钱学森从1939年6月完成《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博士论文后,便在冯·卡门领导的火箭技术研究小组从事薄壳体稳定性的独立研究。然后成为冯·卡门的助手,是美国火箭技术摇篮——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最早的6名成员之一,对火箭发动机喷管扩散角对推力的影响、火箭发动机热力学特性和探空火箭的性能等进行计算和研究。
1942年,研究工作成绩突出的钱学森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技术训练班教员,在这个岗位上为美军培养了一批火箭导弹军官。1943年,他与火箭专家马林纳合作,完成《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的研究报告,为美国40年代的导弹和探空火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944年,美国陆军获得德国正在研制V-2的情报,便委派冯·卡门和马林纳大力研究远程火箭,钱学森被分派负责理论组。这时,钱学森所在的火箭技术研究小组已改组为喷气推进实验室。他们研制了“女兵下士”探空火箭,以及“二等兵A ”和“中士”导弹,为后来研制“北极星”、“民兵”和“海神”等先进战略导弹打下了基础。
那时的航空技术正受到“音障”和“热障”的困扰。钱学森和冯·卡门通过理论研究和火箭飞机的试验,圆满地解决了“音障”和“热障”问题。被命名为“卡门-钱学森公式”的著名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钱学森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使他成为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负责人。被公认为力学界、应用数学界和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为低推力飞行力学奠定了基础,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
钱学森回国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下,积极参与我国火箭和空间事业的规划和组建工作,并以他在空气动力、火箭发动机、制导控制、总体结构、材料工艺、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系统工程等领域的博深知识,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火箭和空间技术人才,在领导我国的导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参与和组织下,1960年11月5日,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的导弹;1964年6月29日,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飞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9年,钱学森荣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杰出校友奖”,1985年成为我国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一获奖人,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他最高奖——“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国家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7. 莫洛托夫访问美国有哪些成果
美国把对苏援助与开辟第二战场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考虑。由于美国已正式参战,本国也需要大批武器装备及物资,因而满足苏联提出的数额有困难。但罗斯福同时也表示,“苏军可能的被迫后退会导致盟国整个形势的极大恶化”,因此美国将尽其可能地帮助苏联,提供援助和开辟第二战场都是这种帮助的体现。在会谈中,罗斯福总统几次明确表示美国希望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参加会谈的美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也基本同意罗斯福的意见,但提出准备开辟第二战场的工作将使美国已经非常紧张的海上运输工具和物资供应,变得更为严峻。美国方面提出,为加速开辟第二战场,不得不大大削减对苏援助的数额,在7月1日至1943年6月30日一年中只能提供250万吨援苏货物,这个数字远远低于苏联要求的410万吨。不过,削减的几乎全部是一般物资,未包括坦克、飞机、弹药这类军用品,因而苏联并非完全不能接受。苏联方面表示,如果第二战场能于1942年开辟,苏联愿意接受这个建议。美方承诺将立即在英美军方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磋商并制订出计划。在苏美双方共同商定的联合公报中特意写明:双方“就1942年在欧洲建立第二战场的紧迫任务达成完满的协议”。莫洛托夫回国途中再次来到伦敦,受苏美谈判的影响,英国政府也勉强同意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并把类似苏美公报中的词句写入苏英联合公报。这样,西方盟国第一次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作出了比较明确的承诺。尽管美英两国政府尚有某种保留条件,但当时苏联对此承诺的评价是积极和乐观的。莫洛托夫在6月1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会上说:英美的声明“对于苏联各族人民具有伟大的重要性。因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就一定会使我们这一战场上的希特勒军队发生不可克服的困难”。莫洛托夫访美的另一成果,是在他离开之后,由苏联驻美大使李维诺夫与美国国务卿赫尔于6月及正日签订的苏美关于进行反侵略战争中实行互助诸原则的协定。协定规定了双方在战争中相互援助的范围、程序和条件,进一步明确了双方互助的责任和义务。这一协定,加上美英两国在1942年2月23日签订的同样内容的协定以及1941年7月12日的英苏协定和刚刚签署的英苏条约,使三大国之间又增添了一条加强它们团结与合作的法律纽带。
8. 到美国作访问学者
访问学者通常有博士学位,至少要有硕士学位,由对方学校邀请去做研究访学。本科成绩1.3
做什么研究?通常也不用上课,做做自己的项目就可以了,离开时一般都会有些成果。因为邀请你的老师要向学校交待,他花钱请你来总是要出成果的啊。没有“奖学金”,但有生活补助。
9. 如何访问美国的网站
代理。
或者别的博客网站(wordpress,diaryland,livejournal),不会每一个都禁了吧?
10. 莫洛夫访美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这样,西方盟国第一次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作出了比较明确的承诺。尽管美英两国政府尚有某种内保留条件,但当时苏容联对此承诺的评价是积极和乐观的。莫洛托夫在6月1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会上说:英美的声明“对于苏联各族人民具有伟大的重要性。因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就一定会使我们这一战场上的希特勒军队发生不可克服的困难”。
莫洛托夫访美的另一成果,是在他离开之后,由苏联驻美大使李维诺夫与美国国务卿赫尔于6月及正日签订的苏美关于进行反侵略战争中实行互助诸原则的协定。协定规定了双方在战争中相互援助的范围、程序和条件,进一步明确了双方互助的责任和义务。这一协定,加上美英两国在1942年2月23日签订的同样内容的协定以及1941年7月12日的英苏协定和刚刚签署的英苏条约,使三大国之间又增添了一条加强它们团结与合作的法律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