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扶贫成果村

扶贫成果村

发布时间:2020-12-18 18:52:48

① 精准扶贫十个到村到户是什么意思

(一)政策宣传到村到户。该区各乡镇(街道)、各区直单位通过抓好惠民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坚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贫困户自身的内生动力,实现党委政府、扶贫队伍、贫困户、社会力量决战贫困思想的高度统一。
(二)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旅游则旅游,整合各相关部门项目和资金,集中力量向产业优势区域投入,为贫困村量身定制特色产业,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覆盖带富贫困户。
(三)就业扶贫到村到户。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强化实用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扶贫成效。加强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四)生态移民到村到户。重点加快推进汪甸瑶族乡生态移民扶贫安置点建设。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出路、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分类指导、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上级政府扶持与农户自建相结合的安置方式,积极稳妥,有组织、分步骤、分阶段把地质灾害区、洪涝灾害区、环境恶劣区、落后贫困区的住户搬迁到安全、舒适、交通便利、适宜居住的地域,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社会保障到村到户。把中央、自治区低保政策和医疗救助政策落实好,按照各级财力现状分批逐年扩大社会保障和医疗救助范围,稳步提高补助救助标准,做到贫困村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坚决打赢兜底仗。
(六)教育扶贫到村到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在校生,实施扶贫培训补助,落实区、乡干部和教师的双结对精准帮扶。
(七)金融扶贫到村到户。进一步深化拓展农村金融改革成果,加大贫困村金融服务扶贫力度,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模式,破解贫困群众贷款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
(八)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以实施村镇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设施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水库和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村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提高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九)危房改造到村到户。下大力气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贫困人口住房条件,努力实现贫困户住有其屋,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
(十)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以“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为抓手,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全力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充分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精准调配、精准结对,确保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全覆盖。

② 贫困地区脱贫取得哪些成果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专生率属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举世瞩目,但这不是终点。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紧要关头,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干部到被帮扶的困难群众,更加需要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同力协契,为实现全面小康全力冲刺。来源:人民网

③ 安徽省扶贫工作取得哪些成果

安徽省扶贫开发区域涉及70个县(市、区),2011年全省贫困人口790.2万人,贫困发生率14.7%。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强化脱贫攻坚保障体系,实施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安徽省贫困人口下降到2016年的208.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88%,20个国家级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5195.7元增加到2016年的9890.04元,年均增长18.07%。

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完善农村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安徽打造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产业联合体,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实现脱贫致富。黄山市利用山区流水资源,用扶贫资金和小额信贷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生态养鱼池3000口,2016年养鱼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带动1236户3261人稳定脱贫。

④ 精准扶贫中的村容村貎建设包括哪些

村容村貌整治范围重点和整治内容
(一)整治范围:集中整治的范围包括全镇所有镇区、村庄,重点整治集镇街区、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沿线、村和各村委会所在地及周边村庄环境。
(二)整治内容:集中整治“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禽畜乱放),实现“三净”(道路净、庭院净、村庄净)。重点整治以下几个方面:
1.
整治集镇街区。以市场化方式出让卫生保洁权,规范收取摊位卫生费、停车管理费,加强日常保洁,对街道、路面、绿化带内各类生活垃圾进行清理,确保街道卫生整洁、无积水、无污水、无杂草,垃圾堆放点周边洁净;规范沿街及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广告牌匾、广告标语的设置,整治随意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排现象。
2.
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清理村内积存垃圾、死角垃圾,建设垃圾焚烧炉和简易垃圾堆放池,逐步消除村内垃圾乱倒现象;清理房前屋后乱放的柴草、杂物、砖瓦等物品,做到村内道路卫生整洁,无垃圾堆、土堆、粪堆、柴草堆;拆除各村侵道、占道建筑,清理各村坍塌危房、残墙断壁等无用建筑。
3.
整治河道沟塘。加大辖区内河道疏浚和清理力度,清理河道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保持河道畅通;及时清除水面漂浮物,保持水体清洁;彻底清理河道杂草、生活垃圾杂物、沿河搭建的草堆和堆放的建筑垃圾。做到岸、坡及水面无垃圾,保证水面洁净、水流通畅、坡岸整洁。
4.
整治公路沿线。集中治理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沿线两侧环境卫生,清除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非法小广告、布标、柴草、粪肥和杂物,拆除公路沿线的残墙断壁及废弃建筑。

⑤ 农村扶贫有什么好方法

(一)着力抓好产业发展。要在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短期增收、长效致富的目标基础上,根据每一户的特点、意向,发展符合实际的产业。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在集镇周边的可以种植蔬菜,饲养鸡、羊等,向集镇销售;气候适宜的可以发展葡萄、柑橘等水果以及药材种植。并在巩固抓好以银杏、魔芋、核桃为主的特色农业的同时,加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带动贫困户持续发展。巩固现已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成果。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抓好扶贫工作的重要载体,争取更多更好的扶贫项目落户清太坪。并不断强化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项目投资的科学统筹和整体调度,充分发挥项目的应有效益。充分发挥行业的、专项的、社会的扶贫积极性,搞好社会扶贫工作大合唱。
(三)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房、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以通畅工程为主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确保各村公路硬化率达60%以上,公路通组率达100%,公路入户率达95%以上。继续抓好安全饮水和农网改造工程,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做好危房改造及扶贫搬迁工作,改善扶贫户生产生活条件。
(四)着力抓好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的落实。按照湖北省扶贫办六个管理办法,着力抓好整村推进、扶贫搬迁、雨露计划、扶贫互助社、贷款贴息及小额项目等工作,抓好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按照“产业第一,能力之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脱贫到户”的思路,把整村推进工作和专项扶贫政策到户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重点贫困村为平台,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养和扶持特色致富产业,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为重点,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贫困村经济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
(五)着力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为民排忧解难。一是真正把情况搞清楚,了解人民群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所思所盼。二是扎实地把村级班子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堡垒,抓好党建促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党支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践证明,村级党组织班子战斗力强的扶贫开发工作相对做的好一些,班子战斗力弱工作相对做的差一些。三是加强对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真正的扶贫效益。四是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和招商引资的力度,搞好社会扶贫大合唱。五是对扶贫开发项目实行精准化管理、科学管理。六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人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变为自觉行动。

⑥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

国务院扶贫办来主任刘永富在两会期间自表示,脱贫不容易,防止返贫也不容易。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第一,要脱真贫,真脱贫,他有收入的渠道,通过自己的劳动,而不是别人替他干出来的,不是送钱送出来的,这个很重要。

第四,要有一些继续关注贫困的措施。比如,培育贫困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领路人继续带领已经脱贫的和没有脱贫的群众继续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⑦ 扶贫的五个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

1、五个坚持: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2、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7)扶贫成果村扩展阅读:

1、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始于1986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后来将牧区县、“三西”项目县加进来,到1988年增加到328个国家级贫困县。

2、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3、许多贫困地区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表生物资源都比较丰富,有些还是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的急需的资源,有计划地开发这些地方的经济,可以带动社区的发展;从全国整体考虑,开发这些地区可为将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转移,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建设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础。

⑧ 精准扶贫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五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五年来,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在刚刚闭幕的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来自11个国际组织和50多个国家的代表,就此进行了交流并给予高度评价。

2012年到2017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相当于每分钟至少有26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贫困县数量实现了首次减少,减少了153个。创造了中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8)扶贫成果村扩展阅读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

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

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阅读全文

与扶贫成果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武汉疫情投诉 浏览:149
知识产权合作开发协议doc 浏览:932
广州加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5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办法 浏览:455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