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古代西方科技成果

古代西方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0-12-18 17:39:58

①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领先西方的原因

中国在战国以前的文明抄不是比西方强的,相反,比西亚文明弱小
但是由于战争规模的升级,需要有更多的新鲜科技来支持战争,为了生存而产生了科技的创新力,所以中国的科技创新都是在忧患意识浓重的时代出现的
加上中国的统一性,使中国有很多的资源
当然,罗马的科技并不逊色于汉朝,阿拉伯的科技也不逊色于唐朝
中国的文字出现并不早,甲骨文出现的时候埃及文字已经相当成熟了

② 古代中西科学发展的特点及各自成就

一、特点:

1、古代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上都是举世瞩目的。

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3、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4、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又一特征。

5、官办为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另一特点。

二、成就:

1、古希腊的早期科学如几何学、天文学中的很多东西是从河流文明古国那里学来的。正是这种独创的科技成就的长期发展,历代继承,才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

著名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曾对此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他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2、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

(2)古代西方科技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科学发展过程:

中国科学技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逐渐赶上其它文明古国,继而在长达千余年之久的“大一统”封建社会的兴衰时期持续发展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是农业古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都推行“以农立国”的政策,大兴水利是这一政策的集中体现,水利工程既是农业经济的需要,又是大一统社会结构的要求。

单靠小农经济不可能产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来自大一统社会结构的推动是古代中国水利技术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建筑奇迹万里长城是为了满足国防需要建立起来的,郑和下西洋所产生的航海技术是为了满足政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冶金、纺织、制瓷、四大发明等等无一不是如此,它们都是为了满足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需要而存在、发展的。

中国古代的技术大多是围绕巩固大一统社会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并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技术结构。封建大一统社会结构决定了中国古代技术的命运:在长达千余年之久的封建盛事成就辉煌,随着明清时期封建王朝日趋衰落而逐渐终结。

③ 帮我找一下(西方古代的科学成就)

耶稣会士来华是从16世纪下半叶,即明中叶以后开始的。他们知道,在一个文化悠久、经济力量也还不弱的东方大国,要达到通过宗教以左右中国的目的,不能不用近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敲门砖。这在耶稣会士写的各种传教记述中就有很明确的自白。当时,在我国传教比较著名并掌握有一科学知识的耶稣会士有利玛窦(意大利人,1582年来华,任会长)、汤若望(德国人,1622年来华)等,他们都与在朝做官的士大天如徐光后、李之藻等人有来往,也颇得自万历至乾隆时一定些皇帝的赏识。在他们实现传教目的的过程中,传人的科技知识主要有天文、数学、地学、物理、火器等。

在天文学方面,首先是利玛窦介绍了有关日月蚀的原理,七曜与地球体积的比较、西方所测知的恒星以及天文仪器的制造等,他还著有《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和《乾坤体义》等(多为李之藻笔述)。1605年,利玛窦在对我国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向罗马教会献策,请派天文学者来中国从事历法改革这件大事,以便进一步开展他们的传教工作。此后,来中国的果然有不少是懂天文的耶稣会士。

明代历法,一直使用大统历(实即元代的授时历)和回回历,因时间已久,误差大。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1610年12月)的一次日蚀,钦天监又未测准,于是有人提出组织翻译,介绍西法。当时虽然已有改历要求,但未实现。崇祯二年五月(1629年6月),钦天监所报日蚀再一次失验,而徐光启用西法预测日蚀却相当准确。这样,徐光启才被委任主持修改历法工作。徐光启聘请龙华民(1559?1654年,意大利人,1597年来华)等耶稣会士编译天文学书籍,其工作成果体现在《崇祯历书》的完成上。《崇祯历书》完成后,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和明室的衰亡,新历法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西方数学的传入主要有欧几里得几何学、算术笔算法、对数和三角学等。利玛窦口译、徐光启笔述的《几何原本》,是传教士来中国翻译的第一部科学著作,底本用的是利玛窦的老师、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的注解本,全书共15卷。利玛窦译完前6卷时,认为已达到他们用数学来笼络人心的目的,因此没有答应徐光启希望全部译完的要求。关于耶稣会士讲授科学的用意,这里又一次做了很好的回答。虽然如此,《几何原本》传入后,对我国数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介绍西方笔算的著作《同文算指》,是由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对我国算术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清代学者很重视该书内容并加以改进,笔算的应用遂即日渐普遍起来。此外,还有《圆容较义》和《测量法义》等,前者是一部比较图形关系的几何学,后者是关于陆地测量方面的著作。

至于计算工具,传入我国的主要有耐普尔的算筹和伽利略的比例规。

世界地图是利玛窦进入我国传教时传入的。他从澳门到肇庆后,就根据绘有五大洲的西文世界地图制成一幅较原图还大、用汉文注释的世界地图,该图由岭南西按察司副使王泮刊印,赠送要人。该图以后在南昌、南京和北京又重绘和修订过多次,经刻版或上石的至少有8种,形状或为一椭圆形图,或分东西两半球图。其中以1602年刊行的《坤舆万国全图》最为完善。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心理,在这幅椭圆形的世界地图中,特意把南北美洲绘在亚洲的东面,这样中国的位置就在地图中部了。利玛窦精于数理,在我国已注意 各地经纬度的测量。他测得北京、南京、杭州、广州、西安等地的经纬度相当精确,因此能顺利地编制新图。他在改绘世界地图时,把西方的经纬度制图法,有关五大洲(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即非洲、南北亚墨利加、墨瓦蜡尼加??指南极的地方)的知识,地球说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划分等传入中国。这在士大夫阶层中引起很大的震动,但完全能接受的人不多。图中译名如亚洲、欧洲、大西洋、地中海、罗马、古巴、加拿大以及地球、南北极、南北极圈和赤道等一直沿用至今。

西方光学知识的传入是从汤若望《远镜说》开始的。书中介绍了望远镜的用法、制法和原理。对于光在水中的折射现象、光经凸透镜以放大物像等都有解释。

④ 下图是中西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B 解析来 分 析: 由题中的中国、西源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代科技并非一直领先,排除A;公元前后中国科技并非最高峰,排除C;公元前后道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缓慢,有所下降,但并非停滞,排除D。故本题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⑤ 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对西方文明发展的贡献

1、无论是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国,还是西班牙人用百十人征服庞大的印加帝国,都难以将火药的功绩视同等闲。当土耳其人的超级大炮在火药的催动下击毁东罗马帝国的巨石墙壁,当一声枪响缴了万余人印加军队的械,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书写了历史。

2、当纸张和那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印刷术还没有传入西方时,人们只能用手来抄写一本本厚厚的羊皮书,书本简直就是奢侈品,必然,这极大的阻碍了文化的传播和保存。当今世界每天都要用掉无数顿的纸张,从书籍到文件,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印刷术和薄薄的纸。

3、指南针,它创造了这个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冒险故事。环球航行没有更好的朋友,新大陆的发现离不开它的指引,如果没有它,各个大洲上的人们要晚几年才能相遇,世界文化科技的发展与交流就会停滞不前。

(5)古代西方科技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科技在唐宋达到顶峰的原因:

一、丰富的历史遗产为大宋科技文化的繁荣准备了肥沃的土壤。

科技的发展与前代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继承是科技发展的前提。自春秋战国至汉代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式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譬如: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我国磁石吸铁和指示方向的性能,并创造了指示南北方向的“司南”。宋代这是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用于航行的指南针。制造火药的原料硝石、硫磺和木炭在西汉时已发现,唐朝的炼丹家们在用这三种原料炼丹时,发生了起火爆炸现象,以后就用它来制成“飞火”,杀伤敌人。

北宋初年制成“火箭” 、“火球” 。宋仁宗时有了制作火药的配方。毕升也是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的例子说明,继承前人成果,是宋代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宋代科技很多是继承唐代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在数学、医学、地学、和交通工具方面均有所继承和创新。正是在这种继承和突破、综合和提炼、积累和创新交替作用中不断发展,从而达到一个科技高峰。

二、社会机制的发展,为大宋科技兴隆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朝科技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完成了土地占有方式和剥削方式的变革,形成大一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地主经济机制,这就势必要求科学技术来适应各种各样的需要。

“三大发明” 就是为宋代在广阔的地域上组成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宋代科技某些方面的侧重发展与与封建统治者的消费需求关系密切。据统计,为皇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共分多座。分工细密,规模宏大。纺织上使用大型提花机,能织出复杂花纹的丝织品。

为了加快信息交通,宋代注重印刷业的发展。地理学方面,地方志的兴起也是适应统一王朝“当世之急”的需要出现的。北宋时期封建的租佃契约关系得到较大的缓解,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这就为大宋的科技发展赢得了宽松的环境与经济条件支撑。

三、国防的需要刺激了军用科技的发展

由于宋代战争频繁,因为国防上的需要,火器的制造和发明受到很大的重视,战争固然对经济科技有破换作用,但也刺激了战争需要的科技发展。宋代建立后不久,火药便用由于军事,还出现了专门制造火器的“兵工厂” 战争需要有详备的边疆地图,以便于军事指挥。

基于此,宋代统治者很重视边防地图的制作。军事上的需要加快了诸如地理学、化学、机械等科技领域的发展,宋朝不仅大力发展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作等还集中人力物力,功克重要的科技项目。如苏颂领导的水运仪象台的研制等。国防的需要,是科技型省的重要原因。

四、“重文轻武” 的文教政策,培育了科技文化的环境

宋代是一个文化昌盛和科技发展的时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宋朝的文化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始终坚持文治,严防交兵悍将操政事件的发生。

重视文化创造,帮助了科技的发展。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受到普遍重视。大力振兴图书事业,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缩短书籍成书的时间。是出版业十分发达。

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二 从15世纪到

(1)3—15世纪中国制科技领先于西方,此后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原因:①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②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和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 ③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2)南欧洲地区转到美国。原因:政治:制度民主,社会稳定和平。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思想文化:开放多元,注重科技和引进人才。
(3)美德科技发展迅速。德国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成就突出;美国重视保护科技知识产权,并大量引进外来技术。

阅读全文

与古代西方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武汉疫情投诉 浏览:149
知识产权合作开发协议doc 浏览:932
广州加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5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办法 浏览:455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