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技创新成果书面表达形式有哪些
深圳宝安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六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宝安赛区是由宝安区科技版创新局和区投资权推广署共同举办的大赛。大赛旨在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引导更多科技人员到宝安创业;促进并完善、实施鼓励技术创业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改善,引导创业人才、创新项目向宝安集聚并形成区域创新效应;促进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对接,重点培育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创业企业,加快我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型城区建设。大赛主要面向全球范围内拥有前瞻性、创新性、自主知识产权,从事科技、生产性服务业并需投融资的中小企业和拥有优秀科技、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并有志于创业的创业团队、留学人员和大学生。
❷ 科研成果有哪些级别的如何划分
科研成果评价
科研成果评价
指对科研成果的工作质量、学术水平、实际应用和成熟程度等予以客观的、具体的、恰当的评价。这是科研成果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科研的发展方向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主要应从学术价值、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评审。对不同类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侧重,但不能偏废。对基础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学术价值;技术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印发展研究成果)应侧重于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在成果具体评价上,必须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原则。体育科研成果有:体育科学理论成果、体育科学新技术成果、体育科学新产品成果、体育软科学和体育信息成果,以及对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分为理论性成果和应用性成果两种形式。对前者通过评审的方式进行评价.对后者用鉴定的方式进行评价。体育科研的理论性成果,通常是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专著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类成果占有相当数量.但“可比性”较差,又缺乏一种相对检验的标尺,所以较难评审。对这类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学术会议来宣读论文,组织评审;组织专题报告,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审;把论文上报本单位学术委员会,或通过本部门年度科研评奖工作进行评审;把材料寄给有关专业研究机构.或通过报刊编辑出版单位进行评审等。具体的评审方法有写出评审意见、推荐宣读、批准发表。投票表决、订分评定等。在组织评审中要注意两点;(1)参加评审者必须具有广博和专深的知识,一般都是同行中有一定学术威望的专家或学者;(2)着重对成果在阐明某一现象、特征和规律方面有无创见或突破做出评价,并衡量其提出纳新概念、新建设、新理论、新体系等的深度和广度。对纯理论研究的成果,一般不应要求具有明确的近期应用效果,而对具有应用价值的理论性成果,则应对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意义做出评价。体育科研的应用性成果,是指为解决某一技术问题而取得的具有一定创造性、先进性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包括基础研究直接取得的应用性成果),例如研制的新仪器、新方法、新器械等。这类成果应采用科学签订的方式进行评价.目前大多是召开各种级别的技术鉴定会。在鉴定之前,一定要十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提供鉴定的报告、数据准确、说理清楚、论据充分;有关资料、样品、图纸齐全;审查讨论时要实事求是。目前。有些单位不采用鉴定会而通过“运用检验法”或“个别通信评价法”做出鉴定,这是一种有益的探讨和尝试。
❸ 科技成果有哪些类型
科技成果可抄分为三种类型:袭(1)基础理论成果,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新发现、新学说,其成果的主要形式为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等。(2)应用技术成果,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取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农业、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和计算机软件等。(3)软科学成果,是指对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动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方法和观点,其成果的主要形式为研究报告。
❹ 最新科技成果有哪些 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名列榜首的是纳米电子学。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 们发现,传统上以硅为基础的电路存在极限。于是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想方设法突破这一极限,利用分子和小化学物质组合来制造出纳米(十亿分之一米)级的装置。2001年,美国哈佛大学、IBM公司和朗讯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分别在纳米电子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美国IBM公司科学家制造出了第一批纳米碳管晶体管,发明了利用电子的波性来传递信息的“导线”;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则用一个单一的有机分子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这些成就为制造体积更小、运算更快、功能更强的电脑铺平了道路。《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肯尼迪评价说,开发新一代分子电脑也许还需许多年,研究人员面临一条“漫长而不平坦的路”,但“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极大”。《科学》杂志称,纳米电子学是世界电脑业的未来,新技术一旦全面成功,世界科技无疑会实现新的飞跃。 多项生物科学入选 处于第二位的是对RNA(核糖核酸)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与DNA、蛋白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框架。但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RNA仅仅是传递遗传信息的“信使”。前几年,科学家们发现,其中一些RNA小片段能够使特定的植物基因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作“RNA干扰”(RNAInterference简称RNAi)。今年,分子生物学家发现RNAi在老鼠和人体细胞中也可以“停止基因活动”。此外,生物学家还发现有关“信使RNA”(mRNA)生产过程的许多新信息,以及RNA与蛋白质间的关系。 基因测序是又一亮点,名列第四位。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和美国塞莱拉公司2001年同时公布进一步完善后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提前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此外,科学家们还破译了60多种生物的基因密码。 排名第六的是科学家在发育中的神经系统中发现了分子信号如何诱导和压制神经轴突的生长,这将有助于科学家找到修复受损成年神经的方法。 排名第七的是用于临床医学的“智能炸弹”式药物。它可以对付导致癌症的某些明确生化缺陷,使人类征服癌症病魔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类药物中的一种被命名为“格力维克”,是某种白血病的克星,今年已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并开始上市。 环境科学受关注 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的揭开名列第三。科学家早就从理论上推断,在太阳核心的热核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一种质量极小,没有电性,穿透力极强的基本粒子)。然而实测到的太阳中微子的数目远远小于理论值,大量的太阳中微子失踪了。这就是困扰科学家多年的“中微子失踪之谜”。2001年6月,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科学家证实了1998年一些科学家的分析:中微子事实上没有失踪,只是在游离太阳的旅途中本身特性发生了变化,从一种形态(如电子中微子)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如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据专家称,这一最新发现对目前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提出了质疑,因为该标准模型认为,中微子在通过大量物质时不发生变化。 超导研究取得新进展,列第五位。日本科学家发现,二硼化镁在零下234摄氏度成为超导材料,超过了此前金属化合物创下的超导临界温度。美国科学家将氯仿和溴仿搀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导临界温度从零下221摄氏度上升到了零下156摄氏度。 冷原子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名列第八。“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高度重视,有3位科学家因此而荣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这一领域的研究继续深入,两个法国研究小组首次制造出氦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锂、钾的凝聚态也在今年获得。 令人瞩目的是,《科学》杂志今年首次对环境科学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排名第九与第十位的成就都与环境科学有关。 名列第九位的是,国际气候变化专家调查组正式宣布,过去50年中的全球变暖现象很可能是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聚集造成的,也就是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而非自然。 名列第十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二氧化碳沉降得出了确定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树木等植物吸收,转化成其它形态的化合物,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过程。过去,美国研究人员在沉降程度问题上曾有极大分歧,而2001年,美国两个一直“顶牛”的科研小组终于通过对大气和陆地上二氧化碳沉降的观测而达成一致,找出确切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国当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左右,但沉降在今后百年中将可能放慢。
❺ 科研成果奖和课题成果奖有区别吗
一般官方组织科研类评奖,主要是指科研成果奖,课题成果奖应该算是其中表现形式之一,更主要的都是大类来分,比如省、部科技进步奖、省自然基金成果奖等,课题成果奖貌似没那么被认可。
❻ 什么是科技成果
所谓科技抄成果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
科技成果是指由法定机关(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门)认可,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能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其内涵与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基本相一致,是无形资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❼ 研究成果到底有哪些形式
1、论文和专著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4、发明专利5、实用新型专利6、外观设计专利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8、基础软件9、应用软件10、其他
❽ 科技成果有哪些类型
科技成果可分为三大类型:基础理论成果,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新发现、新学说,其成果的主要形式为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等。
应用技术成果,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取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农业、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和计算机软件等。
(8)医学科技进步奖成果形式扩展阅读:
科技成果的基本成就: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1]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在新的时期,为了明确认识,把“科技成果”分解为“科学成果”和“技术成果”两部分,并把“软科学成果”排除在“科技成果”的范围之外。
❾ 各届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的获奖成果
2007年,迈尔森、赫尔维茨、马斯金在机制设计理论奠基者
2006年 埃德蒙·费尔普斯(美) 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2005年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美)
罗伯特·约翰·奥曼(以色列)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2004年 芬恩·基德兰德(挪威)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3年 克莱夫·格兰杰(英)
罗伯特·恩格尔(美) 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2年 丹尼尔·卡纳曼(美) 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弗农·史密斯 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2001 乔治?阿克尔洛夫
迈克尔?斯彭斯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在“ 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000 詹姆斯? 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 赫克曼以“对分析选择性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获奖。
麦克法登以“对分析离散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而获奖。
1999 罗伯特?门德尔(ROBERT A. MUNDELL) 门德尔具有革新意义的研究为欧元汇率奠定了理性基础。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1998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 印度人阿马蒂亚?森,由于他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作出精辟论述。
1997 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
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 默顿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
斯科尔斯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6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
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 莫里斯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的论
述,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维克瑞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5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4 约翰?纳什(JOHN F.NASH)
约翰?海萨尼(JOHN C. HARSANYI)
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3 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 诺斯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福格尔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1992 加里?贝克(GARY S. BECKER) 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
1991 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0 默顿?米勒(MERTON M. MILLER)
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 米勒通过解释资本资产结构和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对公司财务研究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科维茨提出了有关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相互关系的资产选择理论,成为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并其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夏普的主要成就是在马科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989 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 在阐明经济计量学的概率理论基础及有关联立经济结构的分析方面做出开拓性贡献。
1988 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 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1987 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 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1986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 公共选择学说的创始人,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85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4 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 STONE)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
1983 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 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2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1 詹姆士?托宾(JAMES TOBIN) 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0 劳伦斯?罗?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979 威廉?阿瑟?刘易斯(ARTHUR LEWIS)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 ) 刘易斯致力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舒尔茨长期专注于农业经济和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于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和发展经济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1978 赫泊特?亚?西蒙(HERBERT A. SIMON)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7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OHLIN)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 MEADE)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976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在消费分析和货币历史与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在论证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方面有独到见解。
1975 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库普曼斯(T C. KOOPMANS) 苏联人康托罗为奇把资源最优利用这一传统的经济学问题,由定性研究和一般定量分析推进到现实计量阶段,对线性规划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库普曼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创立和将线性规划应用于经济分析这两个方面。
1974 弗?冯?哈耶克(F. A VON HAYEK)
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3 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2 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 J. ARROW) 希克斯在动态的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方面作出开创性研究 。
阿罗利用数学分析工具,研究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新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71 西蒙?库兹列茨(SIMON KUZNETS ) “GNP之父”,由于他在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奖。
1970 保罗?安?萨默尔森
(PAUL A SAMUELSON ) 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69 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
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 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经济计量学模式主要建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