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频获国外赞叹吗
5月23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进行了穹顶吊装。更重要的是,防城港“华龙一号”核电项目是未来将在英国建设的“华龙一号”项目的参考电站。
近年来,C919创造新的“中国高度”;“复兴号”疾驰出“中国速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示“中国精度”;“海燕”、“潜龙”、“深海勇士”成就“中国深度”……中国一系列创新成果让世界震撼。德国经济新闻网刊文称,“中国政府正在大力鼓励创新,数字产业的下一个世界领导者将来自中国。”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肯尼亚学者姆旺吉·瓦吉拉表示,“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取得令世人震惊的成就,正在成为掌握诸多前沿科技的全球引领者。”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⑵ 中国在医学上诞生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1、脊髓灰质炎系列疫苗的研制及应用:让脊灰与中国儿童绝缘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域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这是继全球消灭天花之后,世界公共卫生史上又一伟大业绩。
由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及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自1994年10月以来,全国未有由本土野毒株引起的病例报告,曾被医学界称为“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杀手”的小儿麻痹得到有效控制。
2、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向恐惧和绝望宣战
麻风病,一个曾经让人谈之色变、闻风丧胆的重大传染病,如今已难觅踪迹。1957年,为防治在我国多地大面积流行的麻风病,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了皮肤病研究所,根据我国麻风病流行情况,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密切结合。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符合我国麻风病流行情况的防治策略、技术和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果。
3、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从死亡率90%到治愈率90%的颠覆性突破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带领团队对绒癌耐药机制、耐药标志物筛查和耐药逆转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对耐药与危重病例的治疗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使耐药及危重绒癌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达70%以上,治疗效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4、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5、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体系
以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的第一大病,也是第一致死病因。近60年来,随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创建和发展,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防治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阜外医院几代人对建立心血管疾病救治体系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科技网-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 十大科技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⑶ 人民日报发文国产研发的机械后破世界纪录,对于科技工业拥有怎样的作用
我国正在加速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工业软件对于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国产工业软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其中,我国基础研究开发薄弱,工业软件积累不足等因素,也与缺乏应用有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要增强家用工业软件,另一个关键点在于需要加强生产,教育和研究之间的协作。研究人员编写核心代码并构建框架。对于工业软件,这只是从0到1的突破。要利用价值,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实用性和成熟度。这需要行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研究机构,企业和其他各方之间的合作,以解决行业中的核心技术难题和关键问题。各方共同解决关键问题,共同创造独立且可控的家用工业软件。
⑷ 谁有科技成果的资料
我国:
1、我国研制成功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每秒可进行1100亿次运算,达到90年代末期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是国家863计划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大成果。(人民日报1月29日)
2、我国自发光材料研发走在世界前列。其发光强度和持续时间比硫化物高30倍以上。(2月23日)
3、6月28日发射成功并正确进入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运行状况良好。它填补了我国微小卫星研制和我国赴境外发射航天器产品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微小卫星研制取得重大突破。(7月8日)
4,株洲诞生时速305公里电力机车。其动力车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的高集成化模块结构等十项国际先进水平的设计理念。(9月4日)
5,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在西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6,我首台类人型机器人亮相。有人类外观特征,可模拟人类行走与基本操作。
世界:
1、MG132/320W采煤机
2、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
3、MIMN通风机运行监测管理系统
4、鸡西市城区基础设施调查与对策
5、干脱细目大豆颗粒粉
6、超选择子宫动脉栓治疗子宫肌瘤
7、数字减影选择性全脑血栓造影临床应用
8、复方腐植酸钠药膜治疗子宫糜烂外阴溃疡临床研究
9、空气发动机
你听说过用空气来推动汽车吗?这可是一件新鲜的事,在国际汽车界的汽车族谱里是找不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一种另类汽车,但事情总是在变化的,近十年来,在法国、英国、西班牙、美国、墨西哥、南非一些非汽车界的工程师,热心于研制空气汽车,并已经取得近乎实用性试验阶段,达到令人感叹的进步!
据说,空气汽车最高时速已达100-120公里,加速能力0-50公里为6秒,行车距离230公里或12小时,在加气站添加“燃料”只需2分钟,售价大约在6-7万港币。现在,MDI已设立设计工作室,利用电脑,改进外观设计,适应时尚需求。
空气发动机是空气汽车的关键部件,从外观上看近似一种直列的小型内燃机,它有曲轴、活塞、阀门、进气管,排气管、定时皮带等等,但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则。
⑸ 创新型国家的特征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4、创新产出高,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
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5)科技创新成果人民日报扩展阅读: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主攻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面向”的前瞻布局和系统推进得到显著加强,科技创新突破明显加快。
对标国际科技前沿,我国在量子通信与计算机、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面向经济主战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从“2G跟随”“3G突破”“4G并行”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聚焦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我国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战略必争领域,取得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深地钻探、超级计算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⑹ 中国最新的科技成果是什么
中国抄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的发明是《旋转磁场直流电动机》,这个信息正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中国的企业家竟然不知道,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在我们这个崇拜 权利和金钱的国家里,政府天天在呐喊《崇尚科学》,人们的灵魂追逐的却是《权利和金钱》,正是这种民族思想意识在《埋没人才》。人才流失是必然的结果,在西方国家有8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是我们中国的移民。在我们国家人才流失比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大很多很多。
我们中国的科技发明,不能都像火药一样,中国人发明西方人发展。
当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贵已经太晚啦,留下的只有遗憾。
中国人民觉醒吧,只有真正意义的《崇尚科学》,中华民族的明天才会更加强大,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⑺ 钟南山在人民日报撰文的主题是什么
钟南山在人民日报撰文的主题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钟南山在人民日报撰文写道: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科学理念。这个理念体现在我们在全国层面将重点放在预防上,不给病毒在全国传播的机会,这样才能把疫情范围和感染人数牢牢控制住。
如果放任病毒传播,即使后来有再好的治疗方法也难以控制住疫情。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
为了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疫情,我们让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按下“暂停键”,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经济的损失可以补回来,人的生命如果失去就不会再来。
(7)科技创新成果人民日报扩展阅读: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需要科技的支撑
习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学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正是这些成就,成为我们抗击疫情的最有力武器。现在,我们正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例如,我国疫苗的研发在国际上处在第一方阵。
接下来,我们有信心在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等方面通过自身努力以及开展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为确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⑻ 人民日报社的成就
人民日报社拥有下属企事业单位10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主体,以人民网、人民日报所属报刊为群体,集印刷、发行、广告、信息、出版和多种经营于一体的产业结构。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人民日报向世界一流新闻集团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⑼ 钟南山在人民日报撰文写了什么
9月17日人民日报第9版,钟南山撰文《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阐述了我国对待人民的态度,一直以人民至上,以生命至上。
文章称,当前,我国基本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并且实现了疫情的常态化防控。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无论是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还是100多岁的老人,我们都全力救治;优秀的人员、急需的资源、先进的设备,我们都全力保障;所有的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所有的救治方案全部用上……
他在文章中表示,“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为了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疫情,我们让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按下‘暂停键’,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经济的损失可以补回来,人的生命如果失去就不会再来。”
(9)科技创新成果人民日报扩展阅读
文章全文: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当前,我国基本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并且实现了疫情的常态化防控。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回顾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苦斗争,一个个感人细节诠释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一件件生动事实彰显着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无论是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还是100多岁的老人,我们都全力救治;优秀的人员、急需的资源、先进的设备,我们都全力保障;所有的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所有的救治方案全部用上……
为挽救每一个生命倾尽全力,这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普遍共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抗疫斗争最鲜明的底色。对于广大医务人员来说,自己的工作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这份责任不但成为医务人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时无畏前行的动力,还时刻提醒着医者是人类与病魔斗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这背后就是生命的重量。
这次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明确:不管是面对急性传染病还是多发、常见及危害大的各种慢性病,保障全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永远是我们公共卫生及医疗战线工作者的首要使命。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科学理念。这个理念体现在我们在全国层面将重点放在预防上,不给病毒在全国传播的机会,这样才能把疫情范围和感染人数牢牢控制住。如果放任病毒传播,即使后来有再好的治疗方法也难以控制住疫情。
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为了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疫情,我们让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按下“暂停键”,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经济的损失可以补回来,人的生命如果失去就不会再来。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需要科技的支撑。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学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这些成就,成为我们抗击疫情的最有力武器。
现在,我们正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例如,我国疫苗的研发在国际上处在第一方阵。接下来,我们有信心在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等方面通过自身努力以及开展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依靠科技进步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为确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⑽ 如何支持创新 人民日报
以“互联网+”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其他产业的渗透、融合,改变整个经济的生产模式、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