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元朝具有开拓性的成果有哪些

元朝具有开拓性的成果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7-26 19:37:25

A. 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什么

元曲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各朝代的典型文学成就,元曲四大家分别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B. 在地方行政制度建设上,元朝又有何开创性的贡献

行省制

C. 元朝的成就

元朝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从海南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促进了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
制瓷业,景德镇成为制瓷业的中心,有瓷都之称。
元朝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期来华,居住十几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成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D. 元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你好。
是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E. 元朝统一以后,推行了哪些有利于社会的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实在想不出元朝对历史有什么有利的地方。元朝的兴起只不过再一次在历史上出野蛮文明战胜先进文明的活剧。元朝的统一这个词本身是有问题的。不要被教材蒙蔽。元朝不是统一,某种意义上是蒙古帝国的分裂。正是由于建立了元朝使本就松散的蒙古帝国彻底分成了元和四大汗国。而元不是蒙古人的共主。在元朝的再后的日子中四大汗国连一兵都没有支援就可想而知。元是忽必烈破坏了蒙古原有的继承制度的前题下建立的。

F. 元朝取得了哪些修史成就

我国官修总共有二十四史,其中“宋”、“金”、“辽”三史为元代所修。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正式设局修史,脱脱任三史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侯斯、吕思诚为《辽史》总裁官;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李好文、杨宗瑞、王沂为《金史》、《宋史》总裁官。至正三年四月开始至五年十月以二年半的时间全部完成,三史共七百四十七卷。

《辽史》所依据主要是耶律俨的《皇朝实录》和陈大任的《辽史》,取其精粹而成。《金史》、《宋史》的材料比《辽史》更加丰富。三史的修成,是各族史家共同劳动的结晶。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中,有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史家参与修史,这在历史上仅罕见。

三史按历代正史体例编成,即分为纪、志、表传,但是纪、志、表却又各具特色。这是由于这三个政权各具其特点的缘故。例如《辽史》的《营卫志》与《部族表》,这是传统史书中缺少的。又如《辽》、《金》二史都附有《国语解》一卷,这也是传统二十四史中所仅有,由于契丹、女真族的语言文字渐渐为人们所不知。因此,这部分内容就成了今天研究契丹、女真文字的珍贵资料。

三史虽然是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但因其材料多而且现成、编纂方法正确,因此,这三史基本上反映了这三个政权的历史真实。但是,因为编纂时间太短,对材料的取舍有不精之处,由于校核不精,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错误,诸如一人两传、纪传不符、译名不一、各史互异等问题。此外,元统治者还将不利于自己的大量材料删除,比如金与蒙古早期的关系,后人就无从知晓。

G. 元朝的文化发展有何成就和特征

元朝的文化特征就是多元化,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讲授程朱理学,培养出一批理学家,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朝时,元帝尊重儒学,元代理学的发展,也为明朝朱学与阳明心学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开端。

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

(7)元朝具有开拓性的成果有哪些扩展阅读:

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同于其他征服王朝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元朝同时采用西亚文化与中华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例如极力推崇藏传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长时间没有举办科举等。

由于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传统社会秩序已经崩溃。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属于中下层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头。这个现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艺术与文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元曲最为兴盛。

H. 元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元代科技简介
1.天文历法方面
兴建了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天文台,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 27 处天文 观测站,在测定黄赤大距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涌现出了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一批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等人 主持编订了《授时历》,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闚几、正方案、候极仪、立运仪、证理仪、定时仪、日月食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授时历》 将一年分为 365.2425日,废除了我国编历的传统办法上元积年日法,采用了近世截元法,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此历于至元十七年(1280 年)颁 行,一直延用了400多年。

2.数学方面
元代是我国数学发展的高峰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数学家及其著作。如李冶及其《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朱世杰及其《算学启蒙》、《四元 玉鉴》;蒙哥对古希腊伟大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研究;李冶提出的天元术(即立方程的方法)及朱世杰提出的四元术(即多元高次联立方程 的解法),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成就。算盘在元代也初具规模。

3.农牧业方面
刊行了《农桑辑要》、《农书》、《农桑衣食撮要》等三部书,标志着 元代农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农桑辑要》由元政府主持编纂,全书分七卷十篇,对元及其以前的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做了总结,并保存了大量古农 书资料,对推广农牧业技术,指导农牧业生产有重要作用。《农书》为著名农学家王祯所著,全书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 分。王祯认为要不违农时、适时播种、因地制宜、及时施肥、兴修水利才是取得农业丰收的保证。其中关于棉桑种植具有现实意义。绘制了 306 幅各种农具、农业机械图,对提高耕作技术有显著作用。《农桑衣食撮要》为畏兀儿族农学家鲁明善所著。此书重在实用,按月记载农事活动,特别还涉及到游牧生产,可补《农桑辑要》及其它古农书之不足。

4.医药学方面
史称“金元四大家”中有两位生活在蒙元时期。李杲师承刘完素,强调 补脾胃,创立了“补土派”,著有《脾胃论》、《伤寒会要》等。朱震亨拜罗知悌为师,发展了刘完素火热学说,主张以补阴为主,多用滋阴降火之剂, 后人称其为“滋阴派”,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等书。外科骨伤科方面成就更为突出,危亦林在麻醉与骨折复位手术上有创 新。滑寿精于针灸。另外,少数民族医药学传入中原,涌现出了萨德弥实(蒙古族)、爱薛(回族)等少数民族医学家。

5.食疗养生学方面
食疗学方面以蒙古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元政府编纂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贾铭的《饮食须知》,倪云林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为代表。《饮膳正要》作为我国第一部食疗营养学著作,举凡 314 种饮食品种,详细介绍了其制作过程、烹调技艺、避忌适宜及其医疗作用,在中国食疗营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养生学方面以长春真人邱处机关于养生的论著,李道纯关 于气功养生的专著《中和集》,李鹏飞的《三元延寿参赞书》,萧廷芝的《金丹大成集》为代表。

6.地理学方面
《元一统志》的编纂、河源的探索、《舆地图》的问世及大批游记类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元一统志》由政府主持,扎马鲁丁、虞应龙具体 负责。该书对全国各路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城郭乡镇、山川里至、土产风俗、古迹人物均有详细描述,具有较高史料价值。至元十七年(1280 年),忽必烈命女真人都实探求黄河河源,认为星宿海(火敦脑儿)即河源,比较接近 实际。潘昂霄还据此撰成《河源志》。道士朱思本考察了今华北、华东、中南等广大地区地理形势,参阅《元一统志》等地理学著作,以“计里划方” 法,绘制成《舆地图》,成为元朝地理学及中国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游记类地理学著作有耶律楚材《西游录》,李志常整理的《长春真人西游记》,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汪大渊《岛夷志略》等,对我国及国外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贸易来往等颇多描绘,颇具史学价值。

7.建筑学方面
元代疆域扩大,城市经济繁荣,为建筑学发展提供了条件。元代新建或修缮的城市有元大都、元上都、和林城、集宁路城、应昌路城等。元大都是 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伟壮观的城市之一。另外,由于元代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佛教与伊斯兰教建筑技术也大量涌入中原。佛教建筑以今山西 洪洞县的广胜寺与大都妙应寺白塔为代表,伊斯兰教建筑以今北京、杭州、西安等地的清真寺为主。这些建筑已开始了与中国传统建筑布局、技术融合的趋势。具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风格的蒙古包也受到各族人民喜爱。

另外在火炮术方面,元代研制出了我国兵器史上第一个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陶瓷术方面继承宋代诸窑烧制技术,形成自己特色,花色品种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印刷术、造船术、航海术、水利工程技术 等方面也有很多新的成就。

I. 元代文学主要成就

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

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

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至元大德年间。根据《太和正音谱》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分巨大而辉煌。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南戏的交流,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

当时散曲四大名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与乔吉,有名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反映作者乐观和顽强精神;《凭阑人·江夜》追求文字技巧,脱离散曲特有风格;

描写景物的《水仙子·重观瀑布》雅俗兼备,以出奇制胜;其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曲子《天净沙·秋思》刻划出一幅秋郊夕照图,情景交融,色彩鲜明,被称为“秋思之祖”。

杂剧五大名家除了关汉卿与马致远之外,还有白朴、王实甫与郑光祖(其中关、白、马、郑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有名的作品有《窦娥冤》、《拜月亭》、《汉宫秋》、《梧桐雨》、《西厢记》与《倩女离魂》。

主要表现社会与生活情况、歌颂历史人物与事件,强调人物的情感。元曲的兴盛,最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9)元朝具有开拓性的成果有哪些扩展阅读:

元代著名文学作品:

一、《感天动地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二、《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三、《凭阑人·江夜》

《凭阑人·江夜》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的散曲作品。此曲首句从清夜入手,描摹月夜江景,为下文写情蓄势;次句写筝声打破江夜的寂静;三句转写闻筝人的神态;

末句写出听筝的反应。全曲构出一幅历历分明的江夜风情画,将写景记事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文句虽短,艺术价值却很高。

全文: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翻译:

江水清澈澄清江月空明,江上是谁在弹拨玉筝?隔着江和着泪倾听,满江山一片长叹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元代文学

J. 元朝的发明有哪些

元朝的发明创造

彩色套印。一九四一年,我国发现了一部元朝至元六年(公元一三四零年)刻印的《金刚经》。这部《金刚经》是两色套印的。这是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木刻彩色套印本。它比欧洲第一本带色印的《梅周兹圣诗篇》要早一百十七年。

木活字转轮排字盘。元朝科学家王祯发明了活字转轮排字盘,活字印刷才得到迅速发展。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地叙述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此前,捡字和排字时间太长一直是阻碍活字印刷术推广的障碍之一。

这位王祯还写了《农书》。这是一部植物和农业网络全书。全书约有13多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 《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这一重要的农耕思想。《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尤其是王祯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6大类,而对物种进行科学分类,对于植物性状进行描述,不但此前书籍不曾有过,西方也要到18世纪才由林奈构想出定义生物属种的原则,并创造出统一的生物命名系统。而《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

火铳。宋朝发明用竹管做的“突火枪”。但是发射一两次后就不能再使用。而且射程不远,又容易炸膛。元朝制出了大型的金属管形火器“火铳”。这才使火药枪进入实用阶段。

《授时历》。元朝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制定。于1280年(至元十七年)颁布通行。《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回归年,现代测定的一回归年为365.2419日,两者相差只有26秒。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也采用365.2425日为一年,但它于1582年才颁行,较《授时历》的颁行,已晚了300年。《授时历》共施行了364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郭守敬还设计、制造了简仪、仰仪和圭表等天文仪器,比丹麦人第谷的同样的仪器要早300年。同?r,他主张以实际观测为依据,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天文监测网。另外,郭守敬还设计、制造了大型计时仪器――七灯漏(大明殿灯漏),该仪器是反映中国古代计时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代表作。

棉纺技术的革新。黄道婆发明了新的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中国的棉纺织品从此成为出口大宗,直到西方工业革命时期才被西方机织布打败。

地球仪。元朝天文学家札马剌丁自己制作的天文仪器有多环仪、方位仪、斜纬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观象仪等七种。这些仪器,当时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研究科学史的英国李约瑟博士在谈及地球仪时说:“除公元前2世纪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仪(已失传)外,没有比马廷?贝海姆1492年的纪录更早的人。”可是札马剌丁的地球仪却诞生于1267年,比马廷?贝海姆的记录整整早了225年! 札马剌丁的地球仪是球状的,体现了寰球这一科学概念与设想。这无疑对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进行了勇敢的否定,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数学成就。1280年,元代数学家及天文学家王恂与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不但列出了三次内插公式(“招差法”),还使用“垛垒、招差、勾股、弧矢之法”进行缜密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获得“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最为称奇。1303年,《四元玉鉴》问世。其作者数学家朱世杰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则在1775年由法国人别朱提出同样解法。朱世杰的另一项成就是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的研究,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在欧洲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1676-1678年牛顿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提倡理学,鄙薄数学,因此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中国古代数学便衰落了。

阅读全文

与元朝具有开拓性的成果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